親近上帝的複雜方式
耶穌基督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後來他補充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若向父求什麼,他必因我的名賜給你們。」——約翰福音14:6;16:23。
可是,多個世紀以來,基督教國的各宗教,尤其是羅馬天主教,卻以地獄永火、煉獄和三位一體等謬誤教義混淆了這條「道路」。耶穌被人描繪為,不是替罪人說情的一個甘心樂意的代求者,而是一個待哺的嬰孩或令人望而生畏的法官,他會譴責及懲罰罪人過於拯救他們。那末,一個有罪的人怎樣才得以親近上帝呢?
《馬利亞的榮耀》(1750年)一書便作出解釋。13世紀的教皇英諾森三世將耶穌比作公平光輝的太陽,他宣稱:「誰正處於罪的黑暗中,就讓他凝視月亮,讓他懇求馬利亞好了。」他將耶穌之母馬利亞索造為另一個代求者。也許藉著她所謂的母性影響,人得以蒙耶穌和上帝的悅納。是故,一位15世紀的教士勞倫斯·賈斯蒂尼安聲稱馬利亞是「通往樂園的階梯,通往天堂的門戶,並且是上帝與人之間的至善女中保。」
由於馬利亞備受尊榮,隨著時間過去,她已不再僅被人視為「童貞馬利亞」,而是被尊為「聖后,慈悲之母」了。鑑於她的形象已極其純潔崇高,她也變成如此神聖,以致人無法直接親近她。那末,我們可以另覓一位代求者嗎?她 的母親又如何?
由於聖經完全沒有提及這個人物,人們於是轉向他處尋求答案。「雅各第一福音」是部外典,內容描述喬基姆之妻安娜的故事,喬基姆婚後多年仍膝下猶虛。最後,一位天使向安娜顯現,宣布她會懷孕。據稱後來她便成為「童貞馬利亞」之母。
從此便開了崇拜「聖者」安娜的先河,有許多祭壇及教堂興建起來以尊崇她。到了14世紀,尊崇「聖者」安娜一事在歐洲大行其道。
《改革的故事》一書評論說:「宗教變得多麼錯綜複雜!人們向安娜祈禱,她於是向馬利亞說情,而馬利亞則向她兒子說情,再由她兒子為罪人向上帝說情。這實在是怪誕極了!但這卻是許多人賴以使心靈得以滋潤的迷信信仰。」事實上,這個事例應驗了耶穌所描述的情況:「就是你們承接遺傳,廢了上帝的道。」——馬可福音7:13。
[第31頁的圖片鳴謝]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Bequest of Benjamin Altman, 1913(14.4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