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的各海島聽見好消息
馬達加斯加附近有一連串島嶼,排列成拱形向印度洋西部伸延,散布在超過150萬平方哩的海域中。這些海島包括羅德里格斯島、毛里求斯島、留尼汪島、塞舌爾群島、馬約特島和科摩羅群島。各島嶼分布廣遠,陸地的總面積卻只有7300平方公里。島上的人口共計230萬,居於世上人口最稠密的海島之列。
居民包括大約2900名耶和華見證人,他們正孜孜不倦地向島上的居民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由於住在這麼僻遠的地方,當地的見證人特別賞識周遊監督的探訪和守望台社駐毛里求斯瓦科阿分社辦事處每年所安排的大會。他們在這些場合可以真正感受到以賽亞書42:10的話的意義:「航海的和海中所有的,海島和其上的居民,都當向耶和華唱新歌,從地極讚美他。」
最近,分社辦事處的幾位代表前往這些海島探訪當地的會眾,並且主持一連串為期一日的特別大會。大會的主題是「在你們的一切行為上成為聖潔」,基於彼得前書1:15的勸勉。由於各海島在印度洋上散布廣遠,所以大部分旅程均乘飛機往來——有時乘搭現代化的珍寶客機,但很多時都乘坐細小得多的螺旋槳飛機。除此之外,分社的代表也乘搭雙桅縱帆船和細小的橫帆雙桅船。請跟我們一起來,看看印度洋的這些僻遠海島怎樣正聽見好消息!
第一站——羅德里格斯島
從毛里求斯乘飛機一個半小時之後,我們望見一處珊瑚礁。這是位於印度洋一個巨大環礁湖的外環。中央是一片陸地,這便是我們的第一站——羅德里格斯島。
機場築在伸出海中的一片珊瑚礁上,稱為珊瑚角。這個地區的珊瑚非常堅厚,人們可以將其鋸成珊瑚塊,作為建築材料之用。我們從機場乘一輛小型公共汽車沿著蜿蜒狹窄的公路前往主要的市鎮馬蒂蘭港,在途中望見海島對開遠處的珊瑚礁、碧藍色的環礁湖和嶙峋多石的海濱。由於雨季剛剛過去,山邊布滿粗糙鬆軟的青草,有些牛隻、綿羊和山羊正在吃草。
坐落在馬蒂蘭港中心的一幢細小、整潔的王國聚會所便是我們舉行特別大會日的地點。傳道工作在1964年於羅德里格斯島上展開。目前在該島的3萬7000名居民當中共有36位好消息宣揚者。我們很高興見到有53人出席大會,並有一位18歲的青年男子受浸。這位新受浸的男子的母親雖然目不識丁,卻於1969年接受了真理,並且不顧家庭反對,繼續事奉耶和華。如今她的兩個兒女均已獻了身給耶和華。
大會之後,我們花了一星期在島上從事傳道工作。我們用毛里求斯的克里奧爾語向人傳道,因為羅德里格斯島上居民也是操這種語言的。我們乘公共汽車和步行前往傳道的地區——一個從高地一直伸延至海邊的青翠山谷。碧藍色的環礁湖、雪白的珊瑚礁,由深藍色的海洋襯托著。風景實在又壯觀又秀麗!令人舒暢的清新空氣使我們精神煥發,欣然準備出發。
我們沿著田間的小徑,多次往來渡過小溪,前往探訪山谷裡的許多小房舍。我們受到住戶的熱誠接待,從而有機會把上帝王國治下的種種幸福告訴他們。不久,我們已走到山谷的盡頭,這時已是回程的時候了。我們本來要步行數小時才能回到山上去,幸好當地的居民殷勤好客,甘願助我們一臂之力——他們提議用吉普車載我們回去。
經過一日奔波勞碌之後,我們很高興回到瓦科阿那美觀的伯特利之家。社方安排了在市政禮堂舉行兩個特別大會日。第一日共有760人出席,來自島上12群會眾當中的六群。第二日,我們與另外六群會眾的786位與會者分享同一的節目。該週合共有四位新人受浸。當地一共有30位特別先驅和50位正規先驅,他們合力在島上向居民宣揚好消息。
遙遠的塞舌爾群島
不久我們再次乘飛機,朝著海洋北面飛行約1600公里,前往塞舌爾群島的馬埃島去。克里奧爾語將這個島稱為濟埃爾萬安塞塞,意即「遙遠的塞舌爾群島」。由於地點偏遠,分社每年只能安排兩次探訪。特別大會日和環務大會在春季一連三日相繼舉行,區務大會則在年中的較後時間舉行。既然現在是十月中旬,所以我們會在這裡舉行區務大會,然後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探訪會眾。我們所操的克里奧爾語在這兒亦可以大派用場。
來自鄰近普拉蘭島和拉迪格島的弟兄已相繼抵步。大會有分屬12個不同國籍的代表出席,實在令人興奮!大會舉行的地點是當地的王國聚會所,是利用一位見證人後園的車房改建而成的。由於只有六位弟兄——包括訪者在內——具備資格擔任節目,所以有些弟兄有特權在四日大會的節目中發表幾個演講。當地的81位傳道員很高興見到共有216人出席大會最後一日的節目。
大會結束之後,我們乘坐雙桅縱帆船前往位於馬埃東北40公里的普拉蘭去。船長18米,是用大葉鑽天楊樹的木造的。船身線條優美,可以容納50人和36公噸左右的貨物。離開馬埃港之後,我們朝著遠處的普拉蘭進發,我們在船上可以感覺到柴油引擎的震動,在兩條桅竿上飄揚的白帆協助之下向前推進。
兩個半小時之後,我們繞過嶙峋的岬角,進入風光如畫的聖安娜港較平靜的水域。我們一上碼頭,便看見弟兄們正在等候我們。在這小島上共有13名傳道員,並有8位來自其他地方的訪者。在細小的禮堂內,我們見到有39人出席特別演講而大感興奮。這顯示日後傳道工作在島上繼續擴展的前景甚佳!
既來到普拉蘭,我們自然要到景色優美的瓦萊德馬伊觀光一下。這個地方以海椰樹著稱,海椰樹的種子是世上最大的,每個重達20公斤。在清涼蒼翠的樹林裡,我們見到處於不同成長階段的椰樹。據官方的告示透露,在1968年量得的最高一棵樹高達31米。這些參天巨樹有些據估計已有800年歷史。這些樹要經過25年才結果,然後果實再經過7年才成熟。難怪該處印製的冊子向人提出警告說:「只可留下足跡和拍照」!
翌日清晨七時,我們乘小艇前往名叫拉迪格的小島去。有許多小艇泊在碼頭周圍,成為當地2000居民與外面世界溝通的命脈。一對在1975年從瑞士移居島上的年老夫婦前來迎接我們。我們並沒有乘坐牛拉的「計程車」前往目的地,而是沿著海邊漫步,踏著那些經海水雨水侵蝕得光滑的粉紅色花崗石。在海邊吃過早餐之後,我們步行越過一處細小的保護區——罕有的黑色食蟲鳥便在這兒繁殖——前往探訪一些感興趣人士。我們以克里奧爾語發表演講,共有13人出席。我們在這裡遇見一對夫婦;為了在靈性上進步,他們毅然作出安排使自己的婚姻合法化。真的,耶和華正在把萬國的珍寶帶進他的組織裡,甚至居住在這些僻遠海島上的人也不例外。
返回留尼汪島
在我們這次探訪的各海島中,留尼汪是最高度發展的一個。我們一上岸便看見四線的高速公路,公路上擠滿來自首都聖但尼的汽車。高樓大廈在海洋與山嶺之間林立。島上居民共有58萬人。在為王國作見證方面,這地方相當富於成果。(馬太福音9:37,38)目前該島約有2000位熱心的好消息宣揚者,分屬於21群會眾。
特別大會日在一個有蓋的大運動場舉行。我們很高興見到共有3332人出席,並有67位新人受浸。這令人多麼興奮!我們跟島上的海外傳道員歡聚之後,便再起程前往下一站。
馬約特——香水之島
經過兩小時的航行之後,我們乘搭的40座位客機降落在小島帕曼濟機場上。島上有一條長1.9公里的堤道與馬約特首府藻德濟相連。蔚藍的天空、乳白的雲朵、青蔥的山坡和深藍色的海洋,共同湊合成景色如畫、一片寧謐的熱帶樂園風光。馬約特島的綽號是香水之島。這是再適當不過的名字,因為當地的伊芸伊芸樹芳香馥郁。人們把從花朵提煉出來的香料運往法國,用來製成世界馳名的香水。
我們只需在平底船上航行15分鐘便到達主島。在海外傳道員之家用過茶點之後,我們應邀出席位於島上另一邊,約19公里之遙的一個書籍研究班。我們本來以為這次探訪會很悠閒呢!我們登上吉普車,在狹窄的公路上飛馳,看來屢次差點便撞著路人、牛隻和車輛,情形實在驚險。但我們那位法國籍的司機藝高膽大,因此我們很快便抵達奇科尼。在那裡我們見到一個家庭,研究班便是在他們家裡舉行。
作父親的從前是回教徒。他介紹我們認識他的八個孩子。他那最年幼的四歲兒子以頗奇怪的方式與我們打招呼(後來我們才發現原來這是當地傳統的打招呼方式)。他將一隻手的手背放在另一隻手的手心之上,雙手疊成杯狀,站在我們面前。我們初時嘗試跟他握手,內子則試圖將他的雙手放在自己的頭上。但這小朋友依然睜大眼睛,耐心地等候。他無疑正納罕我們在做什麼。最後我們終於恍然大悟——我們應當將他的手放在他頭上。研究班共有14人出席。在聚會進行期間,有一位感興趣人士走進來,並跟每個在場的人握手。由此可見,握手顯然也是他們的習慣。
回程時已夜幕低垂。我們行經漆黑的農村,看見一些巨大的果蝠飛往樹林覓食。許多菠蘿蜜樹的果實跌落在迂迴曲折的路上,我們可以嗅到撲鼻的氣味,此外也嗅到芒果、木瓜和番石榴的清香。這兒也是狐猿的聚居地;牠們是一種與猴子相若的細小動物,面孔像狐狸,有一條卷曲的長尾巴。我們抵達山頂時見到一片令人陶醉的景象!一輪橙紅色的明月剛從海邊升上來,倒映在寂靜的水面上閃閃生光。我們的司機也禁不住慢駛下來欣賞這美麗的風光。在接著的旅程中,我們在每個轉角處都眺望這景色。
次日早晨,我們跟海外傳道員一起出去傳道。首先,我們前往探訪一位任職教師的年輕男子。他能夠操流利的法語。他在研讀期間坐在地上,讓我們坐在他的床上。另一個研究也是個青年男子,他邀請我們進入他那細小的房間裡,坐在地上的墊褥上。過了一會兒之後,我們開始輾轉不安,雖然我們已盡量忍受雙腿抽筋和汗流浹背之苦。研讀是用法語和馬奧里安語進行,由於隔壁鄰舍的收音機大聲播放流行歌曲,所以要集中精神跟他研讀絕非易事。
我們最後探訪的人來自鄰近的科摩羅群島。他因自己的法語不流利向我們道歉,然後拿出冊子來準備研讀。這時,帶我同去的海外傳道員仍在向我解釋一些事情,但那男子打斷我們的談話,說他會將段落讀出來。他其實正有禮貌地請我們靜下來。所有這些研讀聖經的人都是回教徒,但他們卻十分賞識從聖經學到的知識。
我們納罕何以有這麼多青年男子研讀聖經,卻很少婦人或少女如此行。後來有人告訴我們,原來這是社會風氣和家庭傳統使然。由於多妻制度在當地受宗教和社會所認可,每個妻子均有自己的家,所以父親對家人的影響不大;負責管理家庭的是母親。我們也獲悉,女兒通常留在母親家裡,直至出嫁為止。但在另一方面,兒子則在青春期間便離家建造自己的班加(茅屋),或跟其他男孩子同住在一間班加裡。由於這緣故,青年男子可以隨意研讀聖經,但女孩子便很少有這種自由了。
特別大會日在星期日舉行,那天起初風和日麗,但到中午便開始烏雲密布,不久更傾盆大雨。但看來沒有什麼人介意,因為這倒可以使天氣較為涼快。我們在屬靈方面再次獲得豐盛的祝福。當地只有36名傳道員和先驅,但卻很高興看見一共有83人出席大會,且有3個新人受浸。
一件大事便是社方以當地文字發行了《永遠在地上享受生命》這本冊子。這本冊子不單是守望台社以馬奧里安文印行的惟一刊物,也是目前島上獨一無二,以該種文字印行的刊物。刊物在羅馬字體下面附有阿拉伯文。人們在學校學會阿拉伯文,但卻沒有學會阿拉伯語。他們能夠背誦阿拉伯語的禱文及閱讀阿拉伯文的可蘭經,但他們其實並不明白自己誦念出來的話是什麼意思。可是,他們閱讀冊子內的阿拉伯文,卻出乎意料地發覺自己能夠明白其中的內容。他們所讀的其實是他們所操的馬奧里安語,不過是用阿拉伯字拼寫出來。由於能夠明白所讀資料的意思,他們都不禁喜上眉梢,我們也十分欣慰!
把冊子分發給當地居民相當容易。我們在一條僻遠的鄉村向一位婦人傳道之際,有一個男子走到我們跟前,大聲以馬奧里安語向我們的弟兄說話。我們以為他激烈反對真理。這個男子指手畫腳地說了一段時間。後來弟兄向我解釋,原來男子向他抱怨說:「你們一年只探訪我們兩次,又怎能期望我們可以記得你們所說的一切呢?這怎麼可能?你們應更常向我們講論這些事才對。」
他最後所說的一段話其實道出了我們的心聲。耶和華無疑正藉著王國的好消息將萬國的珍寶招聚起來。島上的居民雖受洋洋大海所分隔,卻仍然與普世的萬民一同讚美他們的造物主兼天父耶和華上帝。——哈該書2:7。
[第21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塞舌爾群島
印度洋
科摩羅群島
馬約特島
馬達加斯加
毛里求斯島
留尼汪島
羅德里格斯島
[第23頁的圖片]
聖安娜灣普拉辛的嶙峋岬角
[第24頁的圖片]
塞舌爾群島拉迪格島上的牛拉「計程車」
[第25頁的圖片]
在馬約特島上用新冊子向人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