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溫和——基督徒必不可少的特質
    守望台2003年 | 4月1日
    • 溫和——基督徒必不可少的特質

      要穿上溫和。——歌羅西書3:12

      1.為什麼溫和可說是一種非凡的特質?

      溫和的氣候,叫人心曠神怡;溫和的性情,叫人如沐春風。另一方面,睿智的所羅門王說:「溫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箴言25:15)溫和是一種非凡的特質,既令人舒暢,也大有力量。

      2,3.溫和跟聖靈有什麼關係?接著會看看什麼?

      2 在加拉太書5:22,23,使徒保羅把溫和列為「聖靈的果實」之一。《新世界譯本》翻做「溫和」的希臘語詞,在其他譯本中常常被翻做「柔和」、「溫柔」或「溫恭」。事實上,大多數語言都沒有一個詞語,能完全表達原文的含義,因此要找一個貼切的詞來翻譯並不容易。希臘語詞「溫和」,不是指溫柔或謙和的外表,而是指溫柔與體貼的內心;不是用來形容言行舉止,而是用來表達內在的精神。

      3 為求進一步了解溫和的意義和價值,讓我們看看四個聖經事例。(羅馬書15:4)這樣,我們就能明白溫和的真正意思,知道該怎樣養成這種特質,時時處處都待人溫和。

      在上帝眼中極其寶貴

      4.我們怎麼知道耶和華很重視溫和這種特質?

      4 溫和是聖靈的果實,自然跟上帝卓越不凡的品格密切相關。使徒彼得說,「安靜溫和的心靈」在上帝眼中是「極寶貴」的。(彼得前書3:4)溫和是一種敬虔的特質,在耶和華眼中十分可貴。單為這個緣故,上帝的僕人就都應該培養溫和的特質。那麼,全能的上帝,宇宙的至高主宰,又怎樣表現這種特質呢?

      5.由於耶和華待人溫和,我們得以享有什麼前景?

      5 上帝清清楚楚地吩咐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不准吃辨識善惡樹的果子,可惜他們明知故犯。(創世記2:16,17)亞當夏娃蓄意反叛,為自己和子孫後代帶來了罪和死亡,使全人類都跟上帝疏離。(羅馬書5:12)雖然耶和華的判決完全公正,但他並沒有認為全人類都頑梗忤逆,不值得救贖,從此捨棄人類。(詩篇130:3)耶和華寬宏大量,不咎既往,讓有罪的人能親近他,得蒙他的悅納,可見他待人多麼溫和。他差遣兒子耶穌基督犧牲生命,獻出贖價。憑著這恩賜,我們才能坦然無懼地靠近他的施恩寶座。(羅馬書6:23;希伯來書4:14-16;約翰一書4:9,10,18)

      6.為什麼我們從該隱的事例可以看出耶和華待人溫和?

      6 耶穌降世之前很久,耶和華已顯明他多麼溫和。亞當的兒子該隱和亞伯,一起向上帝獻祭。耶和華洞悉兩人的內心,看中亞伯和他的祭物,看不中該隱的。上帝悅納忠信的亞伯和他的祭物,令該隱惱羞成怒。聖經說:「該隱就大大發怒,沉下臉來。」耶和華有什麼反應呢?該隱態度這麼惡劣,他有沒有生氣呢?沒有。耶和華溫和地問該隱為什麼發怒,又指出他怎樣做就可以「受顯揚」。(創世記4:3-7)耶和華確實是待人溫和的典範。(出埃及記34:6)

      既吸引人,也令人安舒

      7,8.(甲)要認識上帝溫和的特質,可以怎樣做?(乙)關於耶和華和耶穌,馬太福音11:27-29顯示了什麼?

      7 要認識上帝各種無與倫比的特質,一個好方法是研究耶穌基督的生平事跡和神聖職務。(約翰福音1:18;14:6-9)耶穌開始傳道的第二年,在加利利的哥拉遜、伯賽大、迦百農以及附近一帶,行了許多異能。可是,大部分人都高傲自大,無動於衷,不相信耶穌。耶穌有什麼反應呢?一方面,他堅定地提醒民眾,不信的人必招致惡果。另一方面,耶穌卻憐憫出身卑微的平民百姓(即「安哈阿雷茨」),因為他們的屬靈狀況實在可悲。(馬太福音9:35,36;11:20-24)

      8 耶穌接著所做的事,表明他「完全認識父親」,效法天父的榜樣。耶穌親切地邀請平民百姓:「你們所有辛苦勞碌、擔子沉重的人啊,到我這裡來吧,我要叫你們安舒。你們要負起我的軛,向我學習,因為我性情溫和,心裡謙卑。這樣,你們的生命就會得享安舒。」這番話叫那些飽受欺壓的人多麼安慰,多麼舒暢!時至今日,耶穌的話依然叫我們心裡安舒。我們要是真心誠意地穿上溫和,就會成為上帝「兒子所願意啟示的人」,得以認識天父。(馬太福音11:27-29)

      9.什麼特質跟溫和息息相關?在這方面,耶穌怎樣為我們樹立榜樣?

      9 謙卑跟溫和息息相關。人「心裡謙卑」,就會待人溫和;人驕傲自大,就會待人粗暴無情。(箴言16:18,19)耶穌在地上執行神聖職務時,始終謙卑自抑。在死前六天,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雖然群眾熱烈歡迎,高呼耶穌是猶太人的王,但他進城的方式跟世上的君王大相徑庭,應驗了撒迦利亞就彌賽亞所說的預言:「看哪!你的王到你這裡來了。他性情溫和,騎著驢,就是騎在驢駒上,在牲口的子畜上。」(馬太福音21:5;撒迦利亞書9:9)忠信的先知但以理曾在異象中看見,耶和華把統治權賜給兒子。在此之前,但以理在另一個預言裡說,耶穌是「人類中最卑微的人」。由此可見,溫和與謙卑確實息息相關。(但以理書4:17;7:13,14)

      10.為什麼基督徒待人溫和並不等於軟弱?

      10 耶和華和耶穌待人溫和,令人舒暢,叫人樂意親近。(雅各書4:8)當然,溫和絕不等於軟弱。全能的上帝耶和華能力充沛,力量強大,而且嫉惡如仇。(以賽亞書30:27;40:26)耶穌也立場堅定,儘管魔鬼撒但連番試探,他仍緊守忠義。他看見當日的宗教領袖在聖殿裡非法買賣,不禁義憤填膺。(馬太福音4:1-11;21:12,13;約翰福音2:13-17)可是,當耶穌處理門徒的過犯時,卻極有耐性,包容他們的軟弱。(馬太福音20:20-28)一位聖經學者描述溫和這種特質說:「溫和蘊藏著鋼鐵般的力量。」他說得一點沒錯。願我們效法基督,待誰都溫溫和和的。

      摩西極其溫和勝過當日所有人

      11,12.摩西早年有什麼經歷,使他溫和的性情更形出眾?

      11 請也想想摩西。聖經說,摩西「處世為人比地上任何人都要謙和[或譯『溫和』]」。(民數記12:3)這句話是受聖靈啟示寫下的。摩西性情溫和,超群出眾,因此敏於接受耶和華的指引。

      12 摩西早年的經歷相當曲折。他的父母是希伯來人,對上帝忠心耿耿。摩西出生時,正值多事之秋,險遭殺身之禍,幸得耶和華保護才能活下來。童年時期,他受母親悉心照顧,諄諄教誨,得以認識耶和華上帝。後來,摩西跟家人分開,被送到截然不同的環境裡生活。早期的基督教殉道者司提反說:「摩西就學了埃及人的一切智慧,說話做事都大有能力。」(使徒行傳7:22)摩西目睹法老的監工苦待同胞,禁不住公開自己的信仰。一天,他看見一個埃及人打一個希伯來弟兄,就殺了那個埃及人。結果,摩西要離開埃及,逃到米甸地去。(出埃及記1:15,16;2:1-15;希伯來書11:24,25)

      13.米甸四十年的生活,對摩西有什麼益處?

      13 當時摩西四十歲。他流落曠野,要自力更生。在米甸,摩西遇見流珥的七個女兒,就替她們打水給羊群喝。少女們回家後,高興地告訴父親,有「一個埃及人」救她們脫離了牧人的手。於是,流珥請摩西跟他們同住。摩西雖然遭逢逆境,卻沒有心懷怨憤,反而努力適應新生活。他替流珥照料羊群四十年,其間娶了流珥的女兒西坡拉,把兒子撫養成人。在這段悠長的歲月裡,摩西始終如一,渴望遵行耶和華的旨意。曠野的生活、逆境的磨煉,使他逐漸養成了過人的溫和特質。(出埃及記2:16-22;使徒行傳7:29,30)

      14.請舉例說明,摩西成為以色列人的領袖以後,待人接物依然溫和。

      14 耶和華委任摩西做以色列人的領袖之後,他待人接物依然溫和。摩西挑選七十個長老做他的助手,吩咐他們到聖幕去。耶和華把聖靈降在這些長老身上時,伊利達和米達並不在場。後來,有一個年輕人告訴摩西,伊利達和米達在營裡像先知一樣行事說話。約書亞隨即說:「我主摩西,制止他們吧!」摩西卻溫和地回答:「你為我而嫉妒嗎?不要這樣,但願耶和華的子民都是先知,耶和華也把聖靈降在他們身上!」(民數記11:26-29)摩西態度溫和,緩和了當時緊張的局面。

      15.摩西並非完人,為什麼仍值得我們效法?

      15 可是,摩西有一次失了方寸,沒有溫和地處事。耶和華在加低斯附近的米利巴行了奇跡,摩西卻沒有把榮耀歸於上帝。(民數記20:1,9-13)雖然摩西並非完人,但他一生忠於上帝,信心堅定不移。摩西溫和的特質超群出眾,叫我們生活在今天的人也深受感動。(希伯來書11:23-28)

      溫和與粗暴

      16,17.我們從拿八和亞比該的事例學到什麼?

      16 上帝的先知撒母耳去世不久,大衛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值得我們深思。有兩個人,男的叫拿八,女的叫亞比該。兩人雖是夫妻,待人接物卻有天淵之別!亞比該「賢良聰慧」,拿八則「為人粗暴,作惡多端」。大衛的手下曾保護拿八的羊群免受盜賊傷害。大衛差遣手下去向拿八要點食物,卻被拿八粗暴無禮地回絕了。大衛氣憤難平,與手下一起佩上劍,要去跟拿八算賬。(撒母耳記上25:2-13)

      17 亞比該聽到消息,趕忙拿了餅、酒、羊肉、葡萄餅和無花果餅,出去迎見大衛。亞比該向大衛求情說:「我主啊,願這個罪過歸到我身上。求你容婢女向你進言,聽婢女所要說的話。」亞比該懇求大衛時態度溫和,令大衛的心軟化下來。大衛說:「願稱頌歸於以色列的上帝耶和華!因為他今天打發你來見我。願人讚賞你明白事理,又願你蒙福,因為你今天阻止我流血害命」。(撒母耳記上25:18,24,32,33)拿八粗暴無禮,結果死於非命;亞比該大方賢惠,有幸成為大衛的妻子。她態度溫和,為今天事奉耶和華的人樹立了榜樣。(撒母耳記上25:36-42)

      要追求溫和

      18,19.(甲)我們穿上溫和,就會有什麼明顯的改變?(乙)我們怎樣做,就能有效地自我省察?

      18 因此,溫和是基督徒必不可少的特質。我們不僅要舉止溫文,更重要的是性情溫和,令人覺得親切舒暢。以往我們可能習慣了說話尖酸刻薄,處事不近人情。認識聖經的真理之後,我們漸漸更新自己的品格,變得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保羅敦促基督徒弟兄要這樣更新自己:「要穿上憐恤之情、仁慈、謙卑、溫和、堅忍。」(歌羅西書3:12)聖經用比喻來形容品格上的改變。本來如獅、豹、熊、狼、蛇般兇狠的人,變得像牛羊一樣溫馴。(以賽亞書11:6-9;65:25)我們穿上新品格,跟以前判若兩人,叫旁人大感驚訝。全賴聖靈的幫助,我們才能養成溫和的性情,因為溫和是聖靈美好的果實之一。

      19 這是不是說,我們更新了品格,獻身給耶和華之後,就無需繼續培養溫和的特質呢?當然不是。新衣服需要經常洗濯整理,才能整潔美觀。同樣,我們要深入研讀上帝的話語,沉思其中的事例,才能用客觀的眼光,重新省察自己。當你用上帝的話語這面鏡子照照自己,鏡中人是怎樣的呢?(雅各書1:23-25)

      20.我們怎樣才能不斷表現溫和的特質?

      20 由於天性各不相同,上帝的僕人中,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表現溫和的特質。無論如何,所有基督徒都必須努力結出聖靈的果實,包括溫和在內。保羅仁愛地勉勵提摩太,要「追求正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和」。(提摩太前書6:11)保羅用「追求」一詞,表明人必須努力才行。一個聖經譯本把同一個詞翻做「要決心培養」(現代英語新約,菲利普斯譯)。你努力沉思聖經中的榜樣,就會牢記不忘,彷彿深深種植在心裡一樣。這些榜樣彷彿在不斷塑造你,指引你。(雅各書1:21)

      21.(甲)為什麼我們應該追求溫和?(乙)下一篇文章會探討什麼問題?

      21 待人接物的態度能顯示我們到底有多溫和。門徒雅各問道:「你們中間誰有智慧和悟性呢?他就該有行動,顯出好品行,表現出基於智慧的溫和。」(雅各書3:13)我們可以怎樣溫和地對待家人、傳道時遇到的人和會眾裡的人呢?下一篇文章會提出實用的建議。

  • 待誰都要溫溫和和
    守望台2003年 | 4月1日
    • 待誰都要溫溫和和

      你該繼續提醒眾人:要通情達理,待誰都要溫溫和和的。——提多書3:1,2

      1.為什麼表現溫和的特質並不容易?

      使徒保羅說:「你們要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哥林多前書11:1)今天,上帝的僕人都盡力聽從保羅的吩咐。當然,效法基督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從人類的始祖承受了自私心,性情跟基督天差地遠。(羅馬書3:23;7:21-25)儘管如此,我們要是下一番功夫,就能表現溫和的特質。這並不是說,只要我們有決心就一定能成功。那麼,我們還必須怎樣做呢?

      2.我們怎樣才能待所有人都「溫溫和和的」?

      2 既然溫和是聖靈的果實,我們越順從聖靈的指引,就越能反映上帝溫和的特質。惟有這樣,我們才能待所有人都「溫溫和和的」。(提多書3:2)讓我們看看怎樣才能像耶穌一樣,使那些跟我們來往的人都「得享安舒」。(馬太福音11:29;加拉太書5:22,23)

      對家人

      3.什麼情況表明,「世界的靈」正在家庭中作祟?

      3 基督徒對家人務要態度溫和。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家庭暴力對婦女健康的危害,比交通事故和瘧疾所造成的嚴重得多。就以英國倫敦為例,警方處理的案件中,四分之一跟家庭糾紛有關。人們為了發泄情緒,對家人「尖叫」、「詆毀」,警察已見怪不怪了。有些夫婦以「惡毒」的方式對待配偶,令婚姻受損。種種可悲的情況表明,「世界的靈」正在家庭中作祟,但上述惡行在基督徒家庭中絕無立足之地。(以弗所書4:31;哥林多前書2:12)

      4.溫和的特質在家裡能發揮什麼作用?

      4 要抵抗這種世俗風氣,上帝的靈是必不可少的。「耶和華的靈在哪裡,哪裡就有自由。」(哥林多後書3:17)雖然夫婦雙方都不完美,但只要努力培養愛心、仁慈、自制和堅忍,就能維繫團結,鞏固婚姻。(以弗所書5:33)對許多家庭來說,大吵大鬧、惡言相向已成了家常便飯,但溫和的態度卻能使家庭的氣氛愉快得多。我們固然要小心說話的內容,但更要留意表達的方式,因為所說的話能表露真正的動機和感情。溫和地說出心事和憂慮,能緩和緊張的氣氛。睿智的所羅門王說:「溫和的回答平息烈怒,傷人的話語激起怒氣。」(箴言15:1)

      5.我們溫和地對待信仰不同的家人有什麼益處?

      5 我們對信仰不同的家人就更要態度溫和。溫和體貼的言行,能感動抗拒真理的家人,使他們歸向耶和華。彼得勸基督徒妻子:「要順服自己的丈夫。這樣,即使丈夫不服從神聖的話語,你們也許能藉著自己的品行感化丈夫,用不著一言一語,因為丈夫親眼看見你們品行貞潔,而且深深尊重他們。你們的裝飾不應該在乎外表的打扮,就像編頭髮、戴金飾、穿衣裳,卻應該在乎內心深處的為人,用安靜溫和的心靈作為不朽的裝飾。這在上帝眼中是極寶貴的。」(彼得前書3:1-4)

      6.溫和的態度能怎樣鞏固親子關係?

      6 親子關係有時會相當緊張。要是任何一方不愛耶和華,情形就更不用說了。可是,在基督徒家庭裡,大家都必須以溫和的態度相待。保羅勸父親:「不要激怒兒女,只要照耶和華的意思管教他們,糾正他們的思想,把他們撫養成人。」(以弗所書6:4)要是家裡人人都有溫和的特質,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就會更牢固,更親密。迪安一家有五兄弟,他憶述往事,談到父親時說:「爸爸性情溫和。在我記憶中,我們從來沒有發生過衝突,即使在我的青春期也沒有。有時我惹爸爸生氣,他也總是溫溫和和的,只會吩咐我留在房間裡,或不准我參加一些喜愛的活動。我們真的從沒有爭吵過。他不僅是我們的父親,也是我們的朋友。我們不想令他失望。」待家人態度溫和,的確能鞏固親子關係。

      對傳道時遇到的人

      7,8.為什麼傳道時態度溫和很重要?

      7 基督徒對傳道時遇到的人也要態度溫和。我們傳講王國好消息的時候,會遇到不同性情的人。有的人樂意聆聽,因為好消息帶給他們希望;有的人反應不佳,原因各不相同。別人態度不好,我們就更要溫和待人,這樣才能徹底完成傳福音的職務,作見證直到地極。(使徒行傳1:8;提摩太後書4:5)

      8 使徒彼得說:「要心裡尊基督為聖,奉他為主,隨時做好準備。這樣,無論誰要你們解釋心裡的希望有什麼根據,你們都可以在他面前辯白,只是要態度溫和,深深尊重他。」(彼得前書3:15)我們心裡以基督為典範,努力效法他。因此,傳道時遇上說話無禮的人,我們特別要尊重對方,態度溫和。這樣往往能產生美好的成果。

      9,10.請舉例說明傳道時態度溫和有什麼價值。

      9 聽到敲門聲,基思留在屋裡,妻子前去應門。她一知道來訪的是耶和華見證人,就很生氣,指責見證人虐待兒童。弟兄保持鎮靜,溫和地說:「你有這樣的想法,我覺得很遺憾。請你讓我解釋一下耶和華見證人的信仰,好嗎?」這時候,一直在屋裡聽著的基思走出來,把弟兄打發走了。

      10 弟兄態度溫和,感動了基思夫婦倆。事後,他們有點懊悔,覺得不該對來訪的人這麼粗魯無禮。他們沒料到,一星期後弟兄竟然回去探訪他們。這一次,他們都樂意聽聽弟兄根據聖經解釋自己的信仰。他們說:「接著兩年,不斷有見證人上門傳講聖經,我們聽了不少。」後來,基思和妻子開始學習聖經,最終受了浸,象徵自己獻身給耶和華。多年後,起初探訪基思夫婦的那位弟兄跟他們重逢,發現他們已成了自己屬靈的弟兄姊妹。這位弟兄多麼高興!態度溫和的確大有成效。

      11.我們態度溫和,怎樣使別人更樂於接受基督教真理?

      11 當兵作戰的經歷,使哈羅德滿腔怨憤,懷疑上帝是否真的存在。後來,他又被一個喝醉了的司機撞傷,終身傷殘,真是雪上加霜。耶和華見證人上門探訪時,哈羅德叫他們不要再來。有一天,一個名叫比爾的耶和華見證人打算回去探訪哈羅德的鄰居,但無意中敲了哈羅德的門。哈羅德架著兩支拐杖出來應門時,比爾才知道敲錯了門,於是趕緊道歉,表示要探訪的是另一家人。哈羅德有什麼反應呢?他的反應出乎比爾的意料。原來,哈羅德從電視新聞中看見許多耶和華見證人並肩工作,同心協力,在很短時間內就建成了一座王國聚會所,因而對見證人大為改觀。現在比爾不但溫文有禮,還真誠地道歉,更使哈羅德深受感動,決定聽聽耶和華見證人傳講的信息。他開始研讀聖經,不斷進步,最後還受浸成為耶和華的僕人。

      對會眾裡的人

      12.基督徒應該竭力抗拒什麼不良的風氣?

      12 基督徒對會眾裡的人也必須態度溫和。今天,人與人之間發生衝突,司空見慣。對沒有屬靈觀點的人來說,爭辯、吵架是等閒事。有時,基督徒也不知不覺受到這種不良風氣的薰染,跟會眾裡的人發生爭執,唇槍舌劍。帶頭的弟兄要處理這些問題,難免感到憂愁。不過,他們愛耶和華也愛弟兄,會設法幫助犯過的人翻然悔悟。(加拉太書5:25,26)

      13,14.「溫和地教誨對抗的人」能產生什麼結果?

      13 公元1世紀,會眾裡有些人跟保羅和他的夥伴提摩太對抗。保羅提醒提摩太,有些人像「用來做不大尊榮的事」的器皿,吩咐他躲開這一類人。保羅說:「主的奴隸不必爭辯,倒要對所有人和氣,勝任教導的工作,在逆境下保持克制,溫和地教誨對抗的人。」有些人可能跟我們意見不一,出言冒犯,激怒我們。這時候,我們態度溫和,往往會使對方受到感化,認真反省自己的言談。正如保羅指出,也許耶和華「讓他們悔改,能確切認識真理」。(提摩太後書2:20,21,24,25)請留意,保羅表明對人和氣、保持克制跟溫和的特質密切相關。

      14 保羅言傳身教。他面對哥林多會眾的「超等使徒」時,勸勉這些弟兄:「我保羅現在以基督的溫和與仁慈勸勉你們。我在你們面前雖然只有卑微的樣子,不在你們那裡的時候,卻能對你們勇敢行事。」(哥林多後書10:1;11:5)保羅切切實實地效法基督。請留意,他並沒有盛氣凌人、獨斷專行,而是「以基督的溫和」去打動這些弟兄的心。哥林多會眾那些虛心受教的人,無疑會受到感動,把保羅的勸告付諸實行。保羅態度溫和,使本來緊張的氣氛緩和下來,使會眾能夠恢復和睦,保持團結。保羅的榜樣不是我們人人都應該竭力效法的嗎?長老更要效法基督和保羅。

      15.為什麼用溫和的態度提出勸告很重要?

      15 當然,長老不該等到會眾的和平團結受到威脅,才幫助信徒。在弟兄之間出現矛盾,關係變得緊張之前,長老就要懷著愛心好好勸導。保羅說:「弟兄們,如果有人不知不覺失足了,你們有屬靈資格的人,就要用溫和的態度,設法糾正他。」怎樣糾正呢?保羅說,「用溫和的態度」,又說,「你自己也要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拉太書6:1)保持「溫和的態度」有時並不容易,因為所有基督徒,包括受委任的弟兄都是不完美的。儘管如此,受委任的弟兄要是態度溫和,犯過的人就比較容易接受糾正了。

      16,17.犯過的人不聽勸告,弟兄怎樣才能使他樂於接受?

      16 譯做「糾正」的希臘語詞,也可以指正骨或使折斷的骨頭復位。折骨復位總是很痛苦的事。為了安撫病人,醫生會說些鼓勵的話,告訴病人復位的益處。醫生鎮靜的神態,能叫病人放心。由此可見,事前溫言撫慰,能使病人從容面對。同樣,屬靈方面的糾正也可能是令人痛苦的事。不過,用溫和的態度糾正犯過的人,對方就會比較容易接受。這樣,雙方就能恢復友好的關係,而犯過的人也有機會悔改。即使犯過的人起初不肯接受規勸,負責勸導的弟兄也要保持溫和的態度。這樣,犯過的人也許會回頭,願意聽從聖經健全的忠告。(箴言25:15)

      17 善意的糾正時常會被人當作惡意的批評。一位作家說:「規勸別人的時候,最大的陷阱就是過於強硬和武斷,因此謙和的特質 是極其重要的。」負責勸導的弟兄必須懷著謙卑的態度,培養溫和的特質,才能避免跌進這個陷阱。

      對所有人

      18,19.(甲)基督徒要對政府官員保持溫和的態度,為什麼有時很不容易?(乙)基督徒怎樣才能溫和地對待當權的人?結果可能怎樣?

      18 許多基督徒覺得,面對政府官員時,要保持溫和的態度絕不容易。無可否認,有些官員態度強橫,不體恤人。(傳道書4:1;8:9)可是,由於愛耶和華,我們一方面承認上帝的權力至高無上,一方面也盡本分適度地順服政府官員。(羅馬書13:1,4;提摩太前書2:1,2)即使在高位的人妄圖限制我們公開崇拜耶和華的自由,我們也樂於改用其他可行的方法,繼續以讚美為祭,獻給上帝。(希伯來書13:15)

      19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該好鬥或跟人作對。我們雖然絕不背棄正義的原則,卻力求通情達理。由於這個緣故,我們的弟兄得以在全球234個國家和地區,繼續向人傳道。我們聽從保羅的勸告:「要順服政府和當權的人,服從他們,預備做各樣的善工。不要誣衊人,不要好鬥。要通情達理,待誰都要溫溫和和的。」(提多書3:1,2)

      20.溫和待人的會得到什麼獎賞?

      20 凡溫和待人的,都必蒙上帝賜予厚福。耶穌說:「性情溫和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會承受大地作為產業。」(馬太福音5:5)基督的受膏弟兄保持溫和的態度,就必能得福,更能得享殊榮,在上帝的王國裡做君王,統治大地。「大群」「另外的綿羊」保持溫和的態度,也能得福,有希望在地上的樂園裡享受生命。(啟示錄7:9;約翰福音10:16;詩篇37:11)前景多麼光明!願我們銘記保羅提醒以弗所城基督徒的話:「我這為主被囚的懇求你們,行事要配得上你們所受的呼召,要滿心謙卑、溫和 」。(以弗所書4:1,2)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