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鑽石業的誕生警醒!2005年 | 11月22日
-
-
掀起熱潮
本來人們沿著奧蘭治河及瓦爾河挖鑽石。到了1870年,傳言說有人在更遠的地方,也就是兩條河流中間的內陸地帶,找到一些值錢的東西。於是本來在河流挖寶的人就跑到阿德里安·范威克農場的所在地。范威克和他的鄰居並不知道,他們的農場位於一座死火山的上方。這些鑽石就在古代的火山岩管內的所謂藍地中找到。
由於人潮從外地蜂擁而來,於是這裡的人口突然迅速增加,聚成了村落。他們本來搭帳篷,後來住在用波浪形鐵板蓋的房子裡。他們水源不足,又沒有基礎建設,生活真是簡陋得可以。新來的人要忍受塵土鋪天蓋地,蒼蠅成群結隊。這裡夏天氣溫超過攝氏40度,而冬夜溫度有時低於冰點。他們咬緊牙根熬下去,只為了發大財。
你可能會問:「這麼多尋寶者侵入了阿德里安·范威克的農場之後,他怎麼樣了呢?」起初,他准許這些尋寶者在他農場的一部分挖鑽石,並按月收取一小筆費用。可是後來越來越多人侵入他的農場,他越來越難管了。後來有一家採礦公司以2000英鎊買下他的農場,他欣然同意,簽了文件,就離開那裡,另覓一處清靜的地方做農場。
就在范威克的農場不遠處,有另一個農場,由一對姓「戴比爾斯(德比爾斯)」的兄弟擁有。後來,他們用自己的姓氏註冊成立了「戴比爾斯聯合礦業公司」,該公司運作至今,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供應商。金伯利市內有很多區域,一度是這些毫不起眼的農場故址。由於戴比爾斯兄弟農場內的活動這麼頻繁,洞又挖得又深又大,這個地方後來就叫做「大洞」。
在南非發現鑽石之前,印度和巴西就有人發現鑽石了,可是數量不足以供應全球市場。在南非發現大量鑽石後,現代鑽石業便誕生了。
-
-
現代鑽石業的誕生警醒!2005年 | 11月22日
-
-
[第16,17頁的附欄或圖片]
普雷米爾礦區
在1903年,一個新的鑽礦開始運作,位置在南非比勒陀利亞以東約30公里。它的名字就叫普雷米爾礦區,普雷米爾(Premier)就是「最好」的意思。兩年後,一名工人在礦坑10米深的地方,看到岩壁上有一個閃閃發亮的東西。礦場的經理小心翼翼地爬到礦坑下,用小刀將這個東西挖出來。他手上拿著的,是人類歷來挖掘出最大的鑽石原石,跟人的拳頭一樣大。這顆3106克拉的大鑽石,以它的發現者托馬斯·卡利南命名。這顆原石經過切割後,變成了九顆大鑽石和96顆小鑽石。其中一顆叫「卡利南一號」,又名「非洲之星」,是世上經切割後最大的一顆鑽石。這顆鑽石鑲在英國的皇室權杖上,就好像本頁的照片一樣。過了一個世紀以後,普雷米爾繼續生產許多體積大、品質高的鑽石。
[圖片]
英國皇室權杖
「卡利南」鑽石原石,差不多人的拳頭般大
-
-
現代鑽石業的誕生警醒!2005年 | 11月22日
-
-
[第18頁的附欄或圖片]
金伯利市的「大洞」
在1869年至1873年這四年間,今天稱為金伯利市的地方,人口由寥寥幾個農戶飆升到約5萬人,大部分都是從世界各地前來挖寶的。很多人從開普敦碼頭步行了1000公里而來。他們用鶴嘴鋤和圓鍬,將一座山丘挖成了有史以來人手挖掘的最大的洞。他們的挖掘工作停止時,這個洞的深度達到240米。而地底挖掘工作則繼續進行,並深入1097米。據《南非標準百科全書》報導,挖掘工作在1914年完全停止時,總共挖出了「2500萬公噸的泥土」。這本百科全書又報導說,在同一堆石頭和泥土中,共挖出了3公噸的鑽石,價值超過4700萬英鎊。
-
-
現代鑽石業的誕生警醒!2005年 | 11月22日
-
-
[第18,19頁的圖片]
1875年的「大洞」。繩索是數百名尋寶者給礦坑底部的工人將鑽礦吊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