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走進漆黑一片的煤礦井
    警醒!2005年 | 6月22日
    • 走進漆黑一片的煤礦井

      《警醒!》澳大利亞撰稿員來稿

      「漆黑一片是怎麼樣的?只有進過煤礦井你才會真正明白。」我的朋友伯尼在吵耳的機器聲中對我這樣說。望著眼前那深不見底的礦井,心裡不禁猶豫,難道伯尼的話是真的。我們將要去的是地底下500米深的一個煤礦層。

      進入礦井後,我們遇上一隊剛下班的礦工,他們拖著疲憊的身子魚貫地前往淋浴。這些礦工身材健碩,說話帶有很濃的澳大利亞口音。他們的黑臉上布滿了煤塵,微笑的時候,眼睛和牙齒好像會發光似的。

      我們登上一列小火車到採煤的地點,看看開採後露出的煤面。由於下坡路十分陡峭,司機座位便設計成像鞦韆一樣,從車頂垂下來,可以前後擺動。列車上,我的身體繫著一個設計特別、不會產生火花的電池。電池不但供電給我安全帽上的照明設備,還給一個緊急時使用的呼吸裝置提供電力,這個裝置叫做自救呼吸器——對一般人來說這是個很不吉利的名稱!列車緩緩地往下駛,背後的藍天變得越來越小,最後變成一點,隱沒在一片漆黑中。

      機械取代礦工

      澳大利亞東南部有很多煤礦場,每年生產的煤總值80億澳元,現在我參觀的是其中的一個。澳大利亞有2萬5000個煤礦工人,我的導遊伯尼是其中之一。全球約有1000萬個煤礦工人,他們有些在地下礦井工作,有些則在地面的礦坑工作。現今全球的礦工人數不斷減少,英國煤礦工會的礦工人數由1978年的120萬下滑至2000年的1萬3000人,美國的礦工人數就由1924年的70萬5000人下降至現今不足8萬2000人,中國則在過去5年減少了87萬名礦工。

      煤礦工人減少了並不意味著全球對煤的需求下降。根據預測,到了2020年,工業國對煤的需求會增加百分之11,中國和印度也預計會新建750座燃煤發電站。由於煤礦公司應用先進的採煤法,令煤的生產力大幅提高,並同時大量縮減人手。伯尼會向我們介紹的一台大型採煤機,就是應用先進科技的典型例子。

      深入黑暗之境

      我們從列車擠出來的時候,伯尼說:「這裡就是礦井的最底部,所有通往採礦區的巷道(礦場內的隧道)都由這裡作起點。」沿著巷道的頂部鋪設了一行螢光燈,巷道兩旁豎立著一支支的樁柱,而樁柱的頂部撐著一條短小的橫梁。為了鞏固巷道的結構,以防倒塌,巷道的頂部嵌著無數的支撐螺栓,這些螺栓插進了岩層,足有2米深。

      我詫異地發覺,巷道的牆壁竟不是黑色的,而是白色的。伯尼解釋:「牆壁塗上了石灰粉,用來減低甲烷(沼氣)跟煤塵混合後產生爆炸的危險。任何意外產生的火花,都會把甲烷點燃。甲烷就像炸彈的引爆器一樣,一旦被點燃,就會連帶燃著空氣中的煤塵,引發更大的爆炸。這裡每分鐘有70立方英尺的甲烷從礦場內抽出去,用來發電供應礦場所需。」為了避免任何可能產生的火花使泄漏出來的氣體燃著,我們在進入礦場時,需要把照相機、錄音機,甚至電子手錶一一放下。

      礦井的底部有許許多多的巷道分支,我們坐上一輛柴油引擎推動的運輸車,走進其中一條巷道。這輛車雖然車身很矮,但馬力強大。在轟隆轟隆的引擎聲中,我們搖搖晃晃地往前走。巷道的光線越來越暗,只能看見由安全帽上的照明燈照射到巷道頂部的光。從巷道頂部一明一暗的反射光可以看出,頭頂跟巷道管壁只有幾厘米的空間。我們很快經過了許多岔路,其間看見礦工們帽子上的照明燈不住地晃動,就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似的。在我們隔壁,有一條長5公里的傳送帶,用來運送煤塊。

      長壁採煤機

      到了採煤的工地,四周彌漫著混和了煤塵的霧氣。隔著霧氣,我看見三個穿了工作服、戴了頭巾和面罩的礦工。他們三人分工合作,操控一台寬250米的長壁採煤機。這台機器有兩個直徑2米、裝上齒形割刀的旋轉滾筒。機器開動的時候,滾筒會橫越250米,由機器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滾筒於轉動期間會挖走深半米的礦層。機器也裝配了傳送帶,把開採出來的煤塊運送到旁邊的巷道,煤塊在那裡被壓成勻稱的小塊,然後卸到主傳送帶運走。

      採礦機操作員的上方有一列鋼板,這些鋼板由一排緊靠在一起的液壓樁柱所支撐。整個支架系統支撐著巷道的頂部,以防止巷道坍塌。採礦機的滾筒鑲滿金屬釘子,當它由一端移至另一端,完成了一次移動過程後,這台複雜的機器的滾筒、液壓樁柱和頂部的鋼板,就會向前移動半米。當機器向前移動後,原來的位置便失去了支撐。不久,隆的一聲,巷道頂部整幅塌下!這下巨響簡直驚天動地,嚇得我整個人也震動起來。伯尼高聲地說:「我們以這方法每小時開採上千噸的煤。當這個區域的煤採完後,我們便把機器拆開,搬到礦井的另一個區域,繼續開採。」

      重見天日

      我和伯尼返回剛才的運輸車,然後沿路折返那條長5公里的崎嶇巷道,來到一個大洞窟。這是一個直徑10米、直達地面的垂直洞窟。伯尼說:「主傳送帶就是把煤塊運到這兒,傾進那個載重達18噸的金屬運煤桶。」煤塊掉進運煤桶時,響聲震耳欲聾,幾乎蓋過了伯尼的聲音。伯尼還在說話的時候,滿載了煤的那個金屬桶旋即被一條鋼纜拉上去,另一個桶於幾秒後降下來,重新盛載煤塊。

      參觀完大洞窟後,我們便登上剛才那列小火車,慢慢駛回礦場的入口,結束這個行程。心想,我又可以再享受那令人心曠神怡的陽光了。可是,由於在礦井逗留了很久,回到地面的時候,太陽已下山了,頭上是看不見月色的晚空。我終於體會到伯尼所說的話,「只有進過煤礦井的人才會真正明白,漆黑一片是怎麼樣的」。

  • 走進漆黑一片的煤礦井
    警醒!2005年 | 6月22日
    • [第12,13頁的圖解或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地下煤礦場

      煤塊貯存

      採煤區的巷道

      [圖片]

      長壁採煤機

      [圖片]

      運輸車

      氣體排放管

      運煤桶

      礦井的最底部

      [圖片]

      傳送帶(全長5公里)

      [第13頁的圖片]

      樁柱和橫梁支撐著早期挖掘的巷道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