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讓化石紀錄作證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 22.這些事實使一位生物化學家怎樣說?

      22 上述的事實促使生物化學家高爾在英國肯特郡《時報》發表評論說:「創世記的創造紀錄與進化論水火不相容。其中必然一方正確,一方錯誤。化石的歷史與創世記吻合。在最遠古的岩石裡,我們並沒有找到一系列的化石可以顯示,由最原始的生物到高度發展的生物之間有逐漸演變的過程。相反地,在最遠古的岩石裡,高度發展的物種是遽然出現的。物種和物種之間,完全沒有任何中間化石可言。」24

      23.一位動物學家下了什麼結論?

      23 動物學家哈羅德·科芬下結論說:「如果由簡至繁、逐步進化的過程正確的話,那麼應該可以發現寒武系發展完滿的生物的祖先才對。可是的確發現不到,而且科學家承認以後發現到的機會也甚微。單是根據事實,根據地底下實際的發現來看,最符合證據的理論就是:各大類生物是經過突然的創造之舉而確立起來的。」25

      生物不斷突然出現而改變甚少

      24.在寒武紀層以上的地層裡,化石紀錄所提出的證據是否相同?

      24 在生命激增的寒武紀層以上,化石紀錄再三提出同樣的證據:新種動物和新種植物都是突然出現的,而且和先前出現的生物絕無關聯。新的物種一旦脫穎而出,就會一直如此,很少改變。《新編進化時間表》說:「現在紀錄顯示,物種通常會繁衍十萬代,甚至超過一百萬代,而沒有多大的進化。……大多數的物種,由起源到絕種,其間經歷的進化甚少。」26

      25.昆蟲怎樣顯得非常穩定?

      25 例如,在化石紀錄中,昆蟲的出現是既突然又眾多的,而且並無進化的祖先。就是到現在,昆蟲也沒有怎樣改變過。有關據說生於「4000萬年前」的一隻蒼蠅的化石,小喬治·波伊納博士說:「這種生物的內部構造與今天可見的蒼蠅十分相似。無論是翅膀、腿、頭,甚至裡面的細胞,看起來都很像現代的蒼蠅。」27 加拿大多倫多《環球郵報》有一篇文章說:「經過4000萬年在進化的梯子上力爭上游之後,幾乎全無進展的跡象可言。」28

      26.植物和動物怎樣顯出同樣的穩定性?

      26 植物的情形也差不多。有許多種喬木和灌木的葉子化石跟現代同樣的植物葉子差別很小,其中包括:橡樹、胡桃樹、山核桃、葡萄、木蘭、棕櫚樹等許多種植物。動物的模式也一樣。現有動物的祖先在化石紀錄裡都是忽然出現的,而且跟現在的樣子很相像。變種雖然不少,但是全部都清清楚楚地同屬一「類」。《發現》雜誌舉了一個例子說:「鱟……在地球上存在了2億年也沒有改變過。」29 絕了種的動物也是這樣。例如恐龍也是在化石紀錄中突然出現而與先前的任何祖先都沒有連繫的。恐龍曾經大事繁殖,然後就絕了種。

      27.一份科學刊物就進化上的「進步」怎麼說?

      27 有關這一點,芝加哥《實地博物館館報》說:「物種在生物史上都是十分突然出現的,在紀錄上全無改變的跡象,或者只有很少,然後就在紀錄上忽地消失了。此外,下一代是否真的比上一代更加適應環境,也往往不很清楚,而事實上很少是清楚的。換言之,生物結構上的進步是很希罕的。」30

      並無過渡的特徵

      28.從來有沒有過渡類型的骨頭和器官被人發現過?

      28 進化論的另一個難題是,在化石紀錄中從來都沒有部分形成的骨頭或器官,可以被人當作新特徵的開端。舉例說,有好幾種會飛翔的動物都有化石可考,其中包括鳥類、蝙蝠、絕了種的翼指龍。根據進化論,這些動物必然是從過渡性的祖先進化而成的。可是從來就沒有這種過渡的類型被人發現過,連半點線索都沒有。有沒有任何長頸鹿的化石,脖子只有現在長度的三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呢?有沒有任何雀鳥的化石,喙部正在由爬行動物的顎變出來呢?有沒有任何魚類的化石證據,展示魚類正在發展出兩棲動物的骨盆,或者有鰭剛要變成兩棲動物的腿、足、趾呢?事實擺在眼前:要往化石紀錄裡找尋諸如此類在發展中的特徵,是白費工夫的。

      29.有關假設的過渡類型,進化論者現在承認什麼?

      29 《新科學家》週刊指出,進化論「預言會有一套完整無缺的化石紀錄,由一個個有機體的譜系組成,證明發生過長時間循序漸進、連續不斷的演變」。但是文章承認說:「很可惜,化石紀錄卻不如所料,因為個別物種的化石之間甚少有已知的中間類型加以連接。……其實可考的化石物種看來經過千百萬年也並沒有 進化。」31遺傳學家斯特賓斯寫道:「目前各主門動植物之間並無過渡類型。」他提到「各大類有機體之間存在著一個個深溝」。32 「事實上,」《新編進化時間表》說,「化石紀錄在不同物種之間連一個確確鑿鑿的過渡連環也不能夠提供出來。而且,各種生物都存在了長得驚人的時間。」33——楷體另排。

      30.一項大規模的研究證實了什麼?

      30 這一點符合倫敦地質學會和英國古生物學協會所作的大規模研究。自然科學教授約翰·穆爾就研究所得提出報告說:「有120位全是做專門研究的科學家,合寫了一部厚800頁共分30章的巨著,臚列動植物的化石紀錄,把物種分成大約2500組。……研究顯示,各大種、類的動植物都自有一個與別的種、類毫不相混的獨特歷史!各組動植物都是在化石紀錄中突然出現 的。……鯨類、蝙蝠、馬類、靈長類、象類、野兔、松鼠等等,全部都截然不同,由最初出現直到現在都是這樣。紀錄中絲毫沒有共同始祖的痕跡,至於和所謂的祖先——爬行動物——就更不用說有什麼連繫了。」穆爾補充道:「在化石紀錄中並沒有發現過任何過渡類型,這很可能因為根本就沒有什麼過渡類型的化石存在。各類動物之間和各類植物之間極可能從來就沒有發生過渡。」34

      31.化石紀錄所表示的,現在跟達爾文當年有什麼不同嗎?

      31 由此可見,達爾文當年的實情怎樣,今天的實情也怎樣。化石紀錄的證據仍舊正如若干年前動物學家達西·湯普森在《關於生長和形態》一書中所說一般:「達爾文的進化論並沒有教導我們認識雀鳥怎樣從爬行動物而來,哺乳動物怎樣從較早的四足動物而來,四足動物怎樣從魚類而來,脊椎動物怎樣從無脊椎原種動物而來。……要找踏腳石跨越中間的鴻溝,根本是永遠徒勞的。」35

      馬又如何?

      32.什麼常常被人援引為進化的典型例子?

      32 然而,常常有人說,至少馬就是化石紀錄中進化的典型例子。《世界書籍百科全書》說:「馬類是進化發展上紀錄最齊備的例證之一。」36 插圖裡最先有一隻很小的動物,到最後一幅畫的就是今日大型的馬。可是化石證據真的支持這種說法嗎?

      33.化石紀錄其實證明了馬的進化嗎?

      33 《大英百科全書》評論說:「馬的進化從來不是直線發展的。」37 換句話說,化石證據從沒有表示那隻小動物是逐漸發展成大馬的。進化論者希欽論到這個首要的進化典型說:「事情以前被人說成簡單、直接,現在卻盤根錯節,以至捨此說而取彼說成了信仰問題過於理智的選擇。『始祖馬』(Eohippus)據說是最早期的馬,專家又說牠早已絕了種,只可憑化石窺見其形貌;現在卻可能是一隻活生生的動物,而且完全不是馬——而是一種稱為蹄兔的動物,性情羞怯,狐狸般大小,在非洲的叢林裡往來馳突。」38

      34,35.(甲)為什麼現在有些人質疑『始祖馬』的位列?(乙)各種不同的化石馬有沒有什麼進化祖先被人發現?

      34 把小『始祖馬』列為馬的祖先是十分牽強的,尤其是鑑於《新編進化時間表》所說:「學者普遍假設[始祖馬]緩慢地不斷演變成更加全面屬於馬科的動物。」可是事實支持這個假設嗎?同一本書回答說:「[始祖馬]的化石物種,只有很少進化修改的跡象。」這樣,有關化石紀錄,書中承認說:「它並沒有提供馬科完整歷史的印證。」39

      35 所以,有些科學家現在說,小『始祖馬』從來就不是馬的一種,也不是馬的一個祖先。被人列入馬系的每一種化石都具有很顯著的穩定性,每一種與其他據說是進化祖先的化石之間並沒有過渡的類型。至於馬的化石有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也並不出奇。甚至今天,馬隻由小型的矮種馬到大型的牽犁馬不一,全都是馬科的品種。

  • 讓化石紀錄作證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 [第68,69頁的附欄或圖片]

      關於各種生物的由來……化石證據表明什麼?

      在生命起源方面:

      「刻在地殼上的歷代史書,如果從頭翻起,就至少有四分之三是一頁頁空白的。」——《我們四周的世界》c

      「最初的發展……不得而知;……沒有任何痕跡遺留下來。」——《紅臉巨人與白面矮子》d

      在多細胞生物方面:

      「多細胞動物起源如何?起源只有一次還是有多次?只有一種方式發生還是有多種?這都是很難解答、辯個沒完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最終是沒法解答的。』」——《科學》e

      「在多細胞有機體的初步發展方面,化石紀錄中全無痕跡可言。」——《紅臉巨人與白面矮子》f

      在植物方面:

      「大多數植物學家都向化石紀錄找尋啟發。但是……他們找不到任何幫助。……源流的軌跡完全沒有。」——《有關棕櫚的博物學研究》g

      在昆蟲方面:

      「化石紀錄在昆蟲的起源方面沒有提供任何資料。」——《大英百科全書》h

      「沒有任何已知的化石顯示出原始的昆蟲祖先到底樣子如何。」——《昆蟲研究》i

      在有脊骨的動物方面:

      「可是在脊椎動物的起源上,殘餘化石並沒有提供什麼資料。」——《大英百科全書》j

      在魚類方面:

      「照我們所知,這種新動物跟以前存在的任何生物都沒有什麼『連繫環節』。魚類是一下子就出現的。」——《動物界述妙》k

      在魚類變成兩棲動物方面:

      「到底這件事怎麼發生?為什麼會發生?也許我們永不會知道。」——《魚類研究》l

      在兩棲動物變成爬行動物方面:

      「化石紀錄上有關脊椎動物發展的部分最令人灰心的,就是它對於爬行動物進化初期、有殼卵形成的過程,所提供的資料甚少。」——《爬行動物研究》m

      在爬行動物變成哺乳動物方面:

      「把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連接起來的失落環節並不存在。」——《爬行動物研究》n

      「很可惜,對於我們看作最早期的真哺乳動物,化石所透露的資料非常少。」——《哺乳動物研究》o

      在爬行動物變成鳥類方面:

      「由爬行動物到鳥類的過渡過程,化石證據更加薄弱。」——《有機進化的各種過程》p

      「至今從沒有這種像鳥的爬行動物的化石被人發現過。」——《世界書籍百科全書》q

      在猿類方面:

      「很可惜,有助於追溯猿類由來的化石紀錄仍舊殘缺得令人絕望。」——《靈長類研究》r

      「且舉現代猿為例,牠們似乎驀地就變了出來,沒有過去可言,沒有化石紀錄可考。」——《科學文摘》s

      由猿到人:

      「沒有任何化石或者實質的證據把人類與猿類直接連繫起來。」——《科學文摘》t

      「由類猿動物到人類之間並沒有單線血統可尋。」——《新編進化時間表》u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