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摩西引發劇烈爭論
    警醒!2004年 | 4月8日
    • 摩西引發劇烈爭論

      猶太教徒、基督徒和伊斯蘭教徒在不少事情上見解有別,雖然如此,他們卻至少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都對一個名叫摩西的人非常敬重。猶太教徒視摩西為「猶太師尊當中最偉大的一位」,並以摩西為猶大國的奠基人;基督徒則視摩西為耶穌基督的開路先鋒;而在伊斯蘭教徒眼中,摩西是前無古人的先知,也是最偉大的先知。

      摩西成了歷史上少數影響深遠的人物之一,並非偶然。但話雖如此,百多年來,卻不乏學者和教士對摩西提出種種質疑。許多人不但不相信摩西行過這樣那樣的奇跡,以及帶領過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更懷疑摩西是否真有其人。喬納森·基爾施在《摩西的生平事跡》中這樣說:「關於古人摩西,我們姑且相信,有一個像聖經描述的人,可能 曾在遠古某個沒有人知道的年代、某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生活過。摩西的傳奇故事,可能 是經過非常漫長的一段時間,一點一滴逐漸形成的,就像珍珠由沙粒逐漸形成一樣。最後,一個輪廓清晰、卓爾不群,並且惹人爭議的人物就在聖經裡出現。」

      這樣的質疑,乍看起來倒不是全無根據。批評家說,有些出名的聖經人物,比如以色列王耶戶,考古學已證實有這個人;只是說到摩西,考古學證據卻一片空白。但這並不足以證明摩西就是神話人物。懷疑論者不是也曾說過,一些聖經人物例如巴比倫王伯沙撒和亞述王薩爾貢,都是虛構出來的嗎?但考古學後來卻證實他們真有其人。

      作家喬納森·基爾施想我們注意一件事,他說:「以色列國留存下來的歷史文物少之又少,因此除了聖經之外,再找不到關於摩西記載的片言隻字,這並不出奇,也不能據此得出什麼結論。」基爾施指出,有些人認為,摩西由某個人杜撰出來是不可能的,「因為聖經就摩西的一生提供許多細節,其中更有大量對話紀錄,針線細密,紛繁複雜……不大可能出於想像」。

      無論你有宗教信仰也好,沒有也好,你對摩西一生的重大經歷都可能略有所聞,比如他怎樣在燃燒著的荊棘前面和上帝交談;以色列人怎樣在他帶領下離開埃及,重獲自由;他怎樣把紅海分開等等。摩西真的做過這些事嗎?抑或壓根兒就沒有摩西這個人?下篇文章會一一交代這些有趣的問題。

  • 摩西真有其人?
    警醒!2004年 | 4月8日
    • 摩西真有其人?

      摩西一來到人世,死亡的陰影就籠罩著他。他的族人本來過著遊牧的生活,由於家鄉鬧饑荒,祖宗雅各(又叫以色列)就帶著家人移居埃及。幾十年來,以色列人過著安樂的日子,跟埃及人互不相干。可惜好景不常,禍患將至。一部甚具權威的史書記載說:「那時有一個……新王興起,治理埃及。他對自己的人民說:『你們看,以色列人又多又強,勝過我們了。來,我們要用巧計對付他們,免得他們多起來。」埃及人想出什麼巧計呢?就是「用苛暴的手段奴役以色列人」,又命希伯來的接生婦殺掉所有男嬰,控制他們的人口。(出埃及記1:8-10,13,14)但接生婦勇抗王命,以色列人繼續增多。法老於是敕令:「凡初生的男孩,你們都要扔進尼羅河裡。」(出埃及記1:22)

      那時,以色列有一對夫婦,暗蘭和約基別,「不怕王命」。(希伯來書11:23)妻子約基別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在上帝眼中極美」。a(使徒行傳7:20)夫婦倆也許看出兒子得蒙上帝恩寵。但不管怎樣,他們寧願冒險把兒子匿藏,也不肯交出來給法老處死。

      三個月後,孩子再也藏不住了。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摩西的父母決計採取行動。約基別把嬰孩放進一個用紙莎草做的箱子裡,讓箱子浮在尼羅河上。約基別沒料到她如此一放,竟把自己的兒子放到影響歷史發展的長河裡。(出埃及記2:3,4)

      真實可信?

      今天,許多學者認為這些事跡純屬虛構。《今日基督教》說:「考古學沒有發現任何殘磚碎瓦,證明以色列人曾在埃及居住。」雖然考古學找不著直接實在的證據,可是,間接 證據卻有很多,顯示聖經記載是真實可靠的。埃及古物學家詹姆斯·霍夫邁爾在《寄居埃及的以色列人》一書中說:「考古學資料清楚表明,埃及是黎凡特人(來自靠近地中海東部地區的國家)常去的國家,尤其在氣候反常,發生旱災的時候,黎凡特人就遷移到埃及去。……大約在公元前1800至前1540年期間,亞洲西部說閃族語的人都很喜歡移居埃及。」

      聖經對埃及奴隸所作的記載,也一直被視為準確可靠。《摩西的生平事跡》說:「埃及一幅古墓壁畫,經常被人複製,畫中描寫一群奴隸造泥磚時的情景,用筆工細,可作為以色列人曾在埃及受苦這個聖經記載的有力佐證。」

      關於約基別用的箱子,聖經的描述也準確無誤。經文說箱子是用紙莎草造的,而《庫克(聖經評注)》指出「埃及人常用紙莎草來造輕快的小舟」。

      可是,一國之君怎會如此冷酷無情,敕令把嬰兒殺死?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學者喬治·墨林森提醒我們說:「在歷史上不同的時候和不同的地方,殺嬰事件非常普遍,人們只看做小事一樁。」事實上,同等規模的冷血屠殺事件,現代史上也不乏例子,聖經的記載可能使人不安,卻真實可信。

      摩西獲救——異教傳說?

      有人說,早在摩西從尼羅河獲救以前,有關阿卡得的薩爾貢王的故事已經流傳著。一些批評者認為,這兩個故事異常相似,都談及有人從河中救起放在箱子裡的嬰兒。

      可是,歷史是充滿巧合的。把嬰兒棄置在河上,看來難以置信,但其實也很尋常。《聖經考古學評論》說:「巴比倫和埃及文明,都肇始於大河流域,人們把棄嬰放入防水箱子裡,看來總好過把他們棄置在垃圾堆中,但在其他社會裡,棄嬰都一般在垃圾堆中被人發現。……不少民間故事都描述棄嬰長大後,如何顯赫出眾、飛黃騰達,而現實生活又往往發生這種事。」

      學者納胡姆·薩爾納在《細看出埃及記》中指出,「摩西的故事和薩爾貢的傳說雖然有相似的地方,但在不少重要環節上,就各有各說」。因此,認為聖經的記載源自異教傳說,是毫無根據的。

      貴為王室成員

      約基別沒有聽其自然,任憑機遇決定兒子的將來。她把箱子「擱在尼羅河邊的蘆葦叢中」,也許法老的女兒常常到河邊沐浴,約基別希望箱子會在這裡被人發現。b(出埃及記2:2-4)

      法老的女兒很快就發現蘆葦叢中的箱子。「她打開箱子,看到了孩子,見男孩正在哭。她說:『這是個希伯來人的孩子。』雖然這樣,她還是憐憫孩子。」埃及公主決定收養這個嬰兒。他親生父母原本給他起的名字,已不為人知了。今天,普天下人只知道他養母給他取名為摩西。c(出埃及記2:5-10)

      埃及公主竟收養一個希伯來孩子,聽起來不像天方夜譚嗎?不,埃及人相信,只有慈悲為懷,廣行善事的人,死後才可進入天堂。關於埃及人收養兒女的事,考古學家霍伊塞·蒂爾斯利評論:「埃及婦女獲得了跟男子平等的地位。至少理論上說來,她們在法律上和經濟上享有平等機會。……婦女有權收養子女。」古代紙莎草紙收養子女文件,記載一個埃及婦女收養了自己的奴隸。至於雇用摩西的母親做乳母,《綜合聖經辭典》說:「雇用摩西的生母來乳養他,跟美索不達米亞人收養子女的合約安排相似。」

      摩西現在貴為王室成員,他的希伯來血統會被隱瞞起來嗎?好萊塢的一些電影,暗示摩西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但根據聖經,摩西的姐姐米利暗聰明機智,安排了摩西的生母約基別來乳養他。約基別敬畏上帝,當然會把真相告訴親兒。在古代,孩子的哺乳期通常長達幾年,所以約基別有充分時間教導摩西認識「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出埃及記3:6)這個良好的屬靈基礎日後證明對摩西大有幫助,因為他做了法老女兒的兒子之後,「就學了埃及人的一切智慧」。歷史學家約瑟夫斯聲稱,摩西在埃塞俄比亞戰役中晉升為將領,這事無從考證。可是,聖經的確說摩西「說話做事都大有能力」。d(使徒行傳7:22)

      到40歲的時候,摩西可能已成竹在胸,等候擔當要職。只要他效忠法老,榮華富貴就垂手可得。可是,這時卻發生了一件事,改寫了他的一生。

      逃到米甸

      一天,摩西「看見一個埃及人打他的希伯來弟兄」。多年來,不論在希伯來人社會,還是在埃及人社會,摩西都享盡各種利益。但現在看見一個以色列同胞受人毆打,命懸一線,他不得不作出抉擇,而他的抉擇叫人大感意外。(出埃及記2:11)他「不肯稱為法老女兒的兒子,寧願選擇與上帝的子民同受虐待」。(希伯來書11:24,25)

      摩西「把那個埃及人殺了,藏在沙裡」。(出埃及記2:12)他的抉擇使他踏上不歸路。一個批評家認為摩西之所以殺人,是因為他「怒從心上起」,但事實並非如此。摩西的行動儘管有錯,但他是懷著信心行事的,他知道上帝的應許,深信上帝會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奴役。(創世記15:13,14)也許摩西天真地以為,自己的行動能激勵同胞反抗埃及。(使徒行傳7:25)可是,同胞拒絕摩西做民族領袖,令他大感失望。摩西殺死埃及人的消息傳到法老耳中之後,他就被迫逃亡。他在米甸定居下來,娶了遊牧民族首領葉忒羅的女兒西坡拉為妻。

      摩西想拯救同胞的希望粉碎了。在接著四十年的悠悠歲月裡,他過著簡樸的生活,放牧度日。一天,他放牧葉忒羅的羊群,把羊趕到何烈山附近。就在那裡,耶和華的天使在燃燒著的荊棘叢中顯現。試想像當時的情景:上帝吩咐摩西說,「把我的子民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但這時的摩西缺乏自信,自覺不能勝任。他哀求上帝說:「我算什麼?我怎能去見法老,把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他甚至把自身的缺點說出來。電影製作人把摩西寫成一代英雄,卻不提他的弱點;原來摩西口齒不伶俐,有嚴重的語言障礙,並非如神話傳說中的英明神武。四十年的牧畜生涯,把他磨煉成謙和的人。雖然摩西自覺力有不逮,但上帝深信他是領導以色列的最佳人選!(出埃及記3:1-4:20)

      得救離開埃及

      摩西離開米甸後,就入宮晉見法老,要求他釋放上帝的子民。由於法老頑抗,上帝就降下十場災殃,震撼埃及。在第十場災殃重擊之下,埃及地一切頭生的全都死去。法老悲痛欲絕,終於容許以色列人離去。(出埃及記5-13章)

      這個故事,讀者大都耳熟能詳。但這個故事有多可信呢?有些人辯稱,既然聖經沒有透露法老e的名字,這個故事一定是虛構的。可是,上文提到的埃及古物學家霍夫邁爾說,埃及的書記很多時故意刪去法老仇敵的名字。他指出:「在圖特摩斯三世的米吉多戰役中,史書沒有記錄加低斯王和米吉多王的名字,但歷史學家沒有因此質疑這場戰爭是否真有其事。」霍夫邁爾認為,法老的名字之所以沒有被記載下來,是為了宗教理由。例如,由於聖經沒提到法老的名字,注意就集中在上帝身上,而不在法老身上。

      儘管如此,有些批評家依然認為,一大群猶太人浩浩蕩蕩地離開埃及,實在是無稽之談。學者賀梅珥·史密斯指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場面何等浩大,如果屬實,「埃及或敘利亞的史書必然詳加記錄,……史實看來經過修改,形成想像力豐富的傳奇故事。事實上,當時只有少數人從埃及逃到巴勒斯坦去」。

      我們在埃及史書中,無疑找不著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記載,但要記住,埃及人也有不忠於史實的時候。如果事件有損國家尊嚴,或違反國家利益,埃及人會毫不猶豫竄改歷史。當圖特摩斯三世登基時,就設法使前任女王哈特謝普蘇特在埃及史上消失蹤影。埃及古物學家約翰·雷說:「她的銘刻被毀了,為她而建的方尖塔被深鎖於高牆之內,她的紀念碑被人遺忘。在後來的國家編年史上,她的名字不再出現。」為了國家體面而竄改歷史,或隱瞞史實,在現代史上也曾發生。

      要是以色列人曾在曠野居住,為什麼沒有任何考古學證據呢?不要忘記,那時候猶太人是個遊牧民族,他們既不圈地為城,也不開墾荒地,留下來的只有他們的足跡。可是,聖經卻屢屢提及以色列人流浪曠野一事,因而提供有力的證據。(撒母耳記上4:8;詩篇78篇,95篇,106篇;哥林多前書10:1-5)值得注意的是,耶穌基督所說的話也證實以色列人確曾在曠野生活。(約翰福音3:14)

      所以,關於摩西的聖經記載是真實可信的。然而,他是個古代人物,他的一生又怎樣影響你呢?

      a 據《詮釋者聖經評注》(英語)說,「在上帝眼中極美」的字面意思指孩子不但俊美非凡,而且品性善良。

      b 《庫克(聖經評注)》說:「在古埃及,到尼羅河沐浴是很平常的事。埃及人崇拜尼羅河,以為此河源自俄賽里斯神。河水據稱具有神奇力量,能賜生命,使萬物繁殖。」

      c 學者為這個名字的語源爭論不休。在希伯來語,摩西的意思是「從水裡拿上來;從水裡獲救」。歷史學家約瑟夫斯辯稱摩西的名字其實由兩個埃及詞組成,意思分別是「水」和「獲救」。今天,有些學者也相信摩西的名字源自埃及語,但意思很可能是「兒子」。他們有這種看法,是由於「摩西」這個名字的發音跟一些埃及名字相似。既然沒有人知道古希伯來語和古埃及語的正確發音,這些理論純屬猜測而已。

      d 《寄居埃及的以色列人》說:「摩西在埃及王宮受栽培,看來好像有人編故事似的。但細看新王國時期的宮廷,就不會對此斷然加以否定。圖特摩斯三世把亞洲西部附庸國的王子王孫,帶到埃及去接受訓練,學習埃及人的習俗。……所以,在埃及宮廷裡,外國君主的子女進進出出,是等閒的事。」

      e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出埃及記的法老是圖特摩斯三世;有些人卻認為是阿孟霍特普二世、拉美西斯二世,或是另有其人。由於埃及史料不清,這個法老究竟是誰,沒有人可以說得準。

      《摩西五經》由誰執筆?

      傳統上,人們都公認聖經頭五卷書,又稱《摩西五經》,是摩西執筆寫的。摩西可能考查早期歷史記載,搜集所需的資料。可是,很多批評者認為,《摩西五經》的執筆者另有其人。17世紀的哲學家斯賓諾莎聲稱,「摩西沒有寫《摩西五經》,這事實明如白晝」。到19世紀下半葉,德國學者朱利葉斯·韋爾豪生提出一個廣受接納的「文獻」理論,聲稱《摩西五經》是由幾個或一組執筆者所寫的文獻拼湊而成的。

      摩西為人謙卑,記下自己沒有榮耀上帝一事

      韋爾豪生把一個執筆者叫做J,說J貫徹始終地使用上帝的名字耶和華。另一個叫做E,E把上帝稱為「埃洛希姆」。據說,P執筆者寫下了利未記中有關祭司的條例,D執筆者就寫了申命記。雖然一些學者多年來都支持這個理論,可是,約瑟夫·布倫金索普在他所著的《摩西的五經》中指出,韋爾豪生的理論正「面臨危機」。

      作者約翰·勞克斯在《聖經簡介》說:「文獻理論提出的主張要不是主觀武斷,就是毫無根據。……假如文獻理論是正確的話,以色列人就是世界史上最大騙局的犧牲品了,他們受騙,甘願服從律法的嚴格要求。」

      另外,批評者辯稱,由於《摩西五經》中呈現不同的寫作風格,因此這五卷書一定是由幾個執筆者寫成的。可是,基欽在《古代東方與舊約全書》中指出:「單憑寫作風格不能斷定什麼,題目改變,寫作風格也隨之改變。」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一些作者也以不同風格寫作,「但沒有人質疑他們的作品是由幾個作者寫成的」。

      批評者也說,他們之所以相信《摩西五經》有多個執筆者,是因為這幾卷書用了多個不同的名字和頭銜稱呼上帝。但這個論據缺乏說服力。在創世記短短幾章中,上帝被稱為「至高的上帝」、「造天地的主」、「至高的主宰耶和華」、「鑑察世人的上帝」、「全能的上帝」、「上帝」、「審判全地的主」。(創世記14:18,19;15:2;16:13;17:1,3,18;18:25)這是不是說,每節經文都是由不同的執筆者寫成?創世記28:13又怎樣呢?這節經文既提到「埃洛希姆」(上帝),又用「耶和華」這個名字,這表示有兩個執筆者攜手寫成這節經文嗎?

      批評者的質疑是經不起分析的。請看看一本近年出版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書。在僅僅數頁中,德國的總理就被稱為: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這說明該書有三個不同的作者嗎?

      在韋爾豪生理論的基礎上,又發展出更多理論。關於J執筆者,有兩個學者提出另一見解,他們不但認為摩西沒寫聖經頭五卷書,還說「J執筆者是個女子」。

  • 摩西的一生怎樣影響你?
    警醒!2004年 | 4月8日
    • 摩西的一生怎樣影響你?

      對許多學者和批評家來說,摩西只是個神話人物。他們拒絕聖經的記載,因為在他們的標準檢驗下,摩西並非真實人物。不過,要是按照同一的標準,恐怕就連柏拉圖和蘇格拉底等,都要歸入神話人物當中了。

      正如上文指出,雖然有人對聖經的摩西記載提出質疑,有關的論點卻是站不穩的。對有信心的人來說,卻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整本聖經是「上帝的話語」。a(帖撒羅尼迦前書2:13;希伯來書11:1)他們覺得,研讀摩西的生平事跡,並非沒有實際意義,剛相反,這正是建立信心的方法。

      摩西的為人

      銀幕之上的摩西,總是個英雄蓋世,頂天立地的漢子。電影製作人用濃筆重彩,描繪他的這些品質,目的是希望引起觀眾興趣。摩西是個勇氣十足的男兒,這點絕無疑問。(出埃及記2:16-19)但其實摩西最傑出的地方,在於他是個有信心的人。上帝對摩西來說是很實在的,保羅後來論及摩西時,也形容他「堅定不移,像看見 那不能看見的上帝」。(希伯來書11:24-28)

      摩西以榜樣說明,我們要跟上帝建立友誼。在日常生活上,我們行事也可以像看見上帝!我們要是跟上帝有良好的關係,就不會做一些叫他不高興的事。值得注意的是,摩西在嬰兒時期已受教導,因此信心穩固,即使面對「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仍毫不動搖。(使徒行傳7:22)摩西的事跡提醒父母,該在兒女還小的時候,就開始教導他們認識上帝!(箴言22:6;提摩太後書3:15)

      不可忘記,摩西也是個謙卑的人。他「處世為人比地上任何人都要謙和」。(民數記12:3)由於謙卑,摩西甘願承認過失。他在所寫的記載中,坦承自己曾因一時疏忽,沒有遵照律法規定,給兒子行割禮。(出埃及記4:24-26)有一次,摩西因沒有尊上帝為聖,上帝重重懲罰他,他也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記錄下來。(民數記20:2-12;申命記1:37)別人要是給他什麼提議,摩西每每都肯接納。(出埃及記18:13-24)摩西樹立的榜樣,豈不值得做丈夫的,做父親的,以及其他有職責的男子仿效嗎?

      有些批評家可能對此不敢苟同。他們舉證摩西的一些暴力行為,力指摩西不是真的如此謙卑。(出埃及記32:26-28)作家喬納森·基爾施說:「聖經裡的摩西既不謙卑,也不溫和,也說不上富於正義感。有時候,……摩西甚至顯得驕傲自大,兇殘嗜血和刻薄寡恩。」但這種批評是帶有極大偏見的。它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在摩西的行動背後,不是麻木不仁,而是嫉惡如仇、熱愛正義的一顆心。今天社會的流行看法是,不道德的生活可以容忍,摩西卻提醒我們,在道德問題上,根本沒有妥協餘地。(詩篇97:10)

      耶穌——像摩西一樣的先知

      耶穌在許多方面像摩西一樣,以下是其中一部分:

      • 在摩西及耶穌的日子,統治者都曾下令大規模屠殺男嬰,但摩西及耶穌都能逃過大難。(出埃及記1:22;2:1-10;馬太福音2:13-18)

      • 上帝從埃及把摩西與他的「長子」以色列召出來。上帝從埃及把他的「長子」耶穌召出來。(出埃及記4:22,23;何西阿書11:1;馬太福音2:15,19-21)

      • 摩西及耶穌都曾在曠野禁食了四十日。(出埃及記34:28;馬太福音4:1,2)

      • 摩西及耶穌的性情都極其謙卑溫和。(民數記12:3;馬太福音11:28-30)

      • 摩西及耶穌都行過神跡。(出埃及記14:21-31;詩篇78:12-54;馬太福音11:5;馬可福音5:38-43;路加福音7:11-15,18-23)

      • 摩西及耶穌都是上帝跟他子民所立契約的居間人。(出埃及記24:3-8;提摩太前書2:5,6;希伯來書8:10-13;12:24)

      摩西傳世之作

      摩西寫成了大量經卷留存後世,其中有詩(約伯記;詩篇90篇)、有史(創世記;出埃及記;民數記)、有家系記錄(創世記第5,11,19,22,25章),並有稱為摩西律法的多部律法書。(出埃及記第20至40章;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這套受上帝啟示的律法相當先進,它所包含的法律概念、典章制度和統治原則,遠非摩西同代人的構思所能比擬。

      有些國家由執掌政權的人兼任宗教領袖,這個雙重身份,往往令他們可以惟我獨尊,恃強凌弱,剝奪別人的信仰自由。但在摩西律法之下,國家事務須跟宗教事務完全分開,國王不可兼任祭司職務。(歷代志下26:16-18)

      摩西律法也提及疾病控制和衛生安排,其中在隔離病人、清理糞便等方面,跟目前的科學概念一致。(利未記13:1-59;14:38,46;申命記23:13)在摩西的日子,埃及人的許多醫學見解,都離不開騙人伎倆和迷信,能致人於死;比較之下,摩西律法合乎科學,令人刮目相看。如果把摩西律法的衛生標準用於今天發展中的國家,許多人可能就不致染病而早逝了。

      雖然基督徒不用遵守摩西律法,但研究摩西律法,今天依然深具價值。(歌羅西書2:13,14)律法要求以色列人專一愛戴上帝,遠避偶像。(出埃及記20:4;申命記5:9)律法吩咐兒女要孝敬父母。(出埃及記20:12)此外,律法也譴責殺人、通姦、偷竊、說謊和貪婪等行徑。(出埃及記20:13-17)基督徒今天依然十分賞識這些原則。

      摩西律法的衛生原則有助於預防疾病

      像摩西一樣的先知

      人類正生活在多災多難的時期,十分需要一個像摩西一樣的領袖。他不但要有能力和權柄,更須具有忠義、勇氣、憐恤和喜愛公正等情操。摩西去世的時候,以色列人無疑很想知道:「將來還有一個像摩西一樣的人出現嗎?」摩西親自解答這個問題。

      摩西在所寫的經卷中,解釋疾病和死亡怎樣開始在人間肆虐,以及上帝為什麼容許罪惡延續。(創世記3:1-19;約伯記第1,2章)他也在創世記3:15錄下第一個受啟示的預言,指出上帝最終會把邪惡鏟除!這件事會怎樣發生呢?預言透露會有一個救主出生。根據這個應許,彌賽亞會出現,為人類帶來得救的希望。但誰會成為彌賽亞呢?摩西幫助我們明確地識別他的身份。

      摩西臨終之前,說了以下帶有預言性的話:「你的上帝耶和華必從你那裡,從你的弟兄當中,為你興起一位像我一樣的先知,你們要聽從他的話。」(申命記18:15)多個世紀之後,使徒彼得把這個預言直接引用到耶穌身上。(使徒行傳3:20-26)

      可是,任何有關耶穌與摩西之間的比較,大部分猶太注釋家都極力反對。他們認為,那節經文對摩西之後的任何一個真先知都適用。然而,申命記34:10說:「以色列中再也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一樣。摩西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

      沒錯,在摩西之後,還有許多忠信的先知,例如以賽亞和耶利米。但他們當中沒有一個像摩西一樣,跟上帝享有這種獨特的關係,可以「面對面」與上帝交談。因此,一位先知「像他一樣」這個應許,只能適用於特定的彌賽亞身上!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督教出現之前,以及在假基督徒展開宗教迫害之前,猶太學者已有近似的看法。這種看法可以追溯到像《米德拉西彙》一類的猶太典籍,這本著作形容摩西是那位「較後救主」或「彌賽亞」的開路先鋒。

      耶穌在許多方面像摩西一樣,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參看附欄「耶穌——像摩西一樣的先知」。)耶穌擁有能力,權柄在握。(馬太福音28:19)耶穌「性情溫和,心裡謙卑」。(馬太福音11:29)耶穌喜愛正義,恨惡不法。(希伯來書1:9)因此耶穌有足夠能力,可以帶領我們,而這正是人類最需要的!耶穌就是聖經描述的彌賽亞,他很快就會把邪惡鏟除,使地球回復樂園舊貌。b

      a 請參看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聖經——上帝的話語抑或人的話語?》

      b 在基督統治下,地球會成為樂園。如你希望多點認識這個聖經應許,請跟耶和華見證人聯繫,他們非常樂意幫你明白聖經,費用全免。

      摩西——真真假假

      電影所塑造的摩西,不少地方是憑空想像的,錯誤之處所在多有,卻已習非成是,以下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虛構摩西對自己的猶太裔背景一無所知。

      事實摩西出生的最初幾年,由他的猶太母親乳養。使徒行傳7:23-25顯示,摩西把為奴的猶太人視作他的「弟兄」。

      虛構摩西爭奪埃及王位。

      事實聖經從沒有提到這樣的事。約翰·基托的《日用聖經詮釋》指出,摩西「是收養的」,不可能「繼承王位。……看來當日並不缺少男性的王位繼承人」。

      虛構摩西重回埃及,面對他的宿敵。

      事實聖經說,摩西回到埃及時,奪他性命的人都已不在世上。(出埃及記4:19)

      虛構摩西登上西奈山後,上帝首次宣讀十誡。

      事實上帝通過天使向以色列全國宣讀十誡。由於以色列人懼怕,事後他們才請摩西上山代他們說話。(出埃及記19:20-20:19;24:12-14;使徒行傳7:53;希伯來書12:18,19)

      虛構法老沒有和他的軍隊一同葬身紅海。

      事實「法老和法老的軍隊」都在紅海沒頂。(出埃及記14:28;詩篇136:15)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