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第2頁
    警醒!1988年 | 3月8日
    • 第2頁

      1985年,美國從日本輸入貨品的總值較之對日本輸出貨品的總值高出400億美元。儘管國際努力謀求各國之間的貿易平衡,在1986年,美國與日本之間的貿易赤字仍然增長至580億美元!

      何以貿易的不平衡增長至這樣的程度?這件事對你有什麼影響?後果何以是危險的?難題有永久的解決方法嗎?《儆醒!》雜誌的以下幾篇文章會討論這幾個問題。

  • 貿易戰——對你有什麼影響
    警醒!1988年 | 3月8日
    • 貿易戰——對你有什麼影響

      一位留駐日本的美國海外傳道員在1985年11月收到母親寄來的2,000美元,作為來年夏季回家度假的旅費。他當時若立刻把美元兌換,就可得到40萬日元,那時的兌換率是一美元兌200日元。可是,他決定等到1986年7月購買機票時才加以兌換。但那時的兌換率已降至一美元兌160日元,使他那筆款項只值32萬日元。他損失了8萬日元(約值500美元),原因只是把那筆錢保留了多幾個月。本來夠他夫婦倆購買機票的錢,現在已變成欠缺甚多了。

      受美元貶值影響的不僅是國際旅客而已。你若在最近購買從日本或西歐輸入的任何貨品,就有可能感到這樣的煩惱。調查的結果顯示,去年從外國輸入的汽車、照相機、鐘錶,甚至酒類和乳酪,都漲價百分之10至20不等。例如,一具日本名貴照相機在1985年10月的售價是400美元,在1986年6月的售價是450美元,急升了百分之12.5。美國一位經濟分析家說:「由於進一步兌換率波動的結果,物價的高漲可能比目前所見的更甚。」

      消費者付出較高的物價只是事情的一面而已,日本和西德的工業正從這項經濟轉向受到很大壓力。雖然同一照相機的價格在幾個月之間在美國的通貨方面從400元躍升至450元,在日本的通貨方面卻從9萬8,000元降至7萬8,000元。因此,據報日本最大的電器製造廠之一每次美元的兌換率下降一日元,公司的收入就損失3,000萬美元。汽車、鋼鐵、紡織品和其他依靠出口的工業也受到類似的影響。

      為了保持競爭力,據報有些工業巨人要大大削減貨品價格和減少利潤幅度。無法負擔虧蝕的小公司就要破產。據東京的著名報章《每日新聞》報導,1985年10月至1986年8月之間在日本有292間公司倒閉。結果,日本工人在前年所得的工資是31年來加薪最少的——平均只增加百分之4.5。工業方面的失業率則達到百分之2.9,是1953年以來的最高失業率。據僱主聯會主席所稱,「失業率甚至可能增至百分之7-8。」

      貿易不平衡的結果

      可是美元為什麼會降低呢?簡單來說,這是在競爭非常激烈的國際商業中進行貿易戰的結果。有些國家能使輸出的物品多於輸入的,於是就有了貿易盈餘。例如,加拿大一年的貿易盈餘是186億美元,日本輸出的貨物總值比1986年輸入的貨物多了827億美元。

      另一方面,有些像美國一樣的國家輸入的貨品多於輸出的。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這種情形對國家經濟所造成的影響。貿易赤字的結果造成嚴重的失業難題和打擊經濟穩定。

      鑑於世界經濟大大有賴於美國經濟的健全,五個主要工業國的經濟部長和銀行巨子遂在1985年9月開會討論,同意貶低美元對世界各大通貨的兌換率。貶值的目的是,由於美元偏低,美國輸出的貨品價格就較廉,從而可以在其他國家提高競爭能力。這樣便會使美國增加出口貿易。在國內,對舶來貨品的需求將會下降,因為它們的價格會較高。在理論上,這樣行的結果將會減低美國的貿易赤字。

      自實施這項計劃以來,美元對馬克、日元、法郎和其他主要通貨的兌換率已下降了百分之20左右。但在貿易不平衡方面,潮流有逆轉的傾向嗎?美國商業部長鮑德里奇(Malcolm Baldridge)在1986年對日本的商業巨子和政府要員說:「儘管在兌換率方面作出調整,今年雙方的貿易赤字並不會減少。」

      不錯,舶來品對美國消費者的吸引力依然如故。例如報告指出,日本汽車在1986年輸入美國的數目並不少於1985年。既然汽車的價格已經增加,但輸入的汽車數目沒有減少,結果輸入方面的美元總值就繼續增加而非減少。美國貿易赤字總額於是從1985年的1,180億美元躍升至1986年1,750億美元的新記錄。這項龐大的貿易赤字大約有三分之一是與日本貿易而來的!

      在日本和美國所發生的情形,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同樣發生。貿易戰影響到我們所有人。貿易戰是什麼所促成的?有方法應付嗎?有永久的解決方法嗎?

      [第3頁的圖片]

      在美國通貨方面,何以一具日本名貴照相機的價格在幾個月內從400美元升至450美元?

  • 難題由什麼促成?
    警醒!1988年 | 3月8日
    • 難題由什麼促成?

      「各國已捲入了地理政治學遊戲的漩渦中,」《紐約時報》在去年初報導說。美國由於貿易赤字繼續攀升,不得不讓美元進一步降低對日元和馬克的兌換率。因此《時報》的報導繼續說:「各國正企圖迫使對方在內政方面作出改變……以期使貿易獲致較佳的平衡。」

      何以美元貶值未能在國際貿易關係上達致預期的改善呢?美國的龐大貿易赤字繼續增高是由什麼因素促成的?何以像日本和西德等國家儘管通貨升值,但在對美的貿易方面盈餘仍繼續增加呢?

      這些問題正是全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竭力尋求答案的。無論如何,解決世界貿易的難題顯然並非僅憑調整美元的價值就能一蹴而成的。目前,貿易夥伴國之間的責難和反責難已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達到爆炸程度。

      日益尖銳的貿易摩擦

      例如,美國有許多人認為,雖然美國已開放市場給外國貨品輸入,但其他國家——日本以及在較低程度上,西德和其他國家——卻沒有投桃報李。他們聲稱,那些國家使用不公平的貿易策略去提高輸出數量和減低輸入以保護自己的市場。結果,他們認為,這導致美國有更多人失業和生計受損,於是在美國和貿易夥伴國之間促成了相當程度的摩擦,甚至仇視。

      此外也有人抱怨說,日本廠家給予工人的工資遠較美國的為低,因此可以用廉價在海外市場上從事競爭。另一方面,外國公司若要打入日本的市場,就必須應付當地的傳統及私人貿易習慣、複雜的配給方法和關稅制度、品質標準、語言障礙、日本人的好惡之感以及對外國貨品不願接受的態度等。有些外國商人聲稱,這一切都對他們十分不利。

      美國商業部長鮑德里奇便曾表示過這種不滿,他在東京對一群日本商業巨子說:「日本若不斷增加輸出,但在輸入方面卻緩慢或停滯下來,就不能繼續與貿易夥伴共處了。差不多從任何角度看來,日本在世界經濟上均擁有很大力量,但卻沒有負起與力量俱來的責任。」

      反責難

      另一方面,日本商人卻指出他們的美國貿易夥伴表現急功近利的精神。雖然日本商人甘願跟從一種長遠的觀點,美國商人卻要立刻獲利以滿足股東的期望。例如,在1970年,美國和日本的多家公司共同作了一項費用昂貴的研究,希望找出方法去使用激光播放唱片和影片。不久之後,美國公司為了缺乏結果而退出研究。可是,日本公司卻鍥而不舍,終於成為億萬美元的雷射唱片貿易的一股主要力量。

      據日本人聲稱,貿易不平衡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日本社會以節儉為主,美國社會則以消費為主。日本人在積蓄方面平均比美國人高出四倍,總額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百分之30。

      通常,日本人認為競爭的優勢不在乎生產成本較低而在乎較高的生產力和較佳的經營方法。一位美國觀察家指出,「例如,美國五大鋼鐵廠的工人生產力比同類工作的日本人低了差不多三分之一。這意味到即使兩國的工資同等,在真正的自由市場上,美國人仍然不能與日本人競爭。美國在汽車製造業方面也追不上日本。」

      對於日本不願輸入外國貨品的指責,許多日本人認為此說並非屬實。他們聲稱日本人一向都歡迎外國製造而適合日本人品味的貨物。例如,一家美國玩具廠曾重新設計所出產的洋娃娃,使其身材較為適中,兩腿較短,眼睛呈深棕色。結果這種貨品的銷路達數百萬之巨。同樣,美國一家汽水公司在日本佔了百分之60的汽水市場,方法是出品較甜的汽水——投合日本人的喜好。採納這種市場策略的外國公司均獲得頗大成功。

      日本有些人甚至認為美國蓄意誇大貿易的赤字以掩飾自己的措施失當。他們指出,既然日本的人口只及美國的半數,日本人所消耗的美國貨自然不及美國人消耗日本貨那麼多。此外,他們認為引證的數字許多時發生誤導作用,因為其中並不包括美國在日本擁有或控制的公司所出品的貨物或提供的服務在內。一家顧問公司報稱,在日本有3000間這樣的商業機構,其中為首的300間於1984年在日本售出了價值440億美元的貨品。

      美國在海外發展商業以圖從廉價勞工得益也使貿易不平衡更加惡化。結果有越來越多美國牌子的電視機、電腦、汽車和其他產品是在日本、墨西哥、台灣……等地製造的,它們在美國市場上銷售。日本人聲稱,此種轉變不但使美國失業率增加,而且增大了「輸入貨品」的數字。

      因此雙方面都看來有合法的理由抱怨對方或為自己的行動辯護。可是,雖然這樣的責難和反責難繼續下去,但是貿易戰或貿易的不平衡卻絲毫沒有減輕的跡象。也許各國所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病徵。貿易關係緊張的真正原因卻埋藏在較深之處。

      真正原因何在?

      假定商品從美國的一州運去另一州,或從日本的一縣運去另一縣。這樣行會導致貿易戰或經濟危機嗎?不會。因為消費者只要商品價廉物美,就不管它是從哪裡來的。那麼,國際貿易又有什麼因素使之成為不同呢?

      「經濟的國家主義,」日本的著名報章《朝日新聞》這樣指稱。每個國家所最關心的不是世界的經濟健康而是自己的福利。駐東京的美國國際電話電報局首長評論說:「日本人根深蒂固地認為本國出品的品質最佳。」美國人、德國人、英國人和任何國家的人也可以這麼說。各國的分裂絕非僅限於在某一方面而已。

      其實,這個制度久已受戰爭、暴力、國家主義、自私野心所分裂而病入膏肓,毫無希望。貿易災禍和美元貶值只是表面的病徵而已。有任何人能除去這個世界的可怕障礙,使世界不但在經濟上,同時在生活各方面都恢復健康嗎?

      [第7頁的圖片]

      日本工人的較高生產力可能有助於促成美國與日本貿易的赤字增加嗎?

  • 有永久的解決方法嗎?
    警醒!1988年 | 3月8日
    • 有永久的解決方法嗎?

      各國的總理和總統已討論過這個問題。商界首腦和銀行巨子也曾試圖補偏救弊。大機構的主管人員已盡力而為。但現今的國際貿易情況如何呢?

      美都華盛頓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克(James Baker)說:「雖然有些預測認為在1987年[貿易的]不平衡會減輕,但這種逆差很可能會在1988年再度增加而停留在從政治和經濟上說來均無法接受的水平上。」

      南韓漢城的新聞報導:「在南韓,歧異分子和學生當中的反美情緒高漲,部分原因是他們認為美國的保護主義者採取行動去抵制南韓產品……美國正企圖犧牲南韓去減少它的貿易赤字。」

      關於歐洲,我們讀到以下的報導:「世界最大的貿易集團,歐洲共同體(EC)的12個國家,……聲稱日本許多公司正企圖向歐洲增加輸出以彌補在美國的貿易損失。……[EC成員國]擔心增加輸入的結果會使更多人失業,他們正計劃以新的措施抵制日本。」

      顯然,即使世界的政治領袖和經濟首長盡力而為,他們的主張並沒有多大成效。各國之間的貿易關係繼續惡化,彼此責難正達到爆炸的程度。有誰知道怎樣應付這些難題嗎?

      擁有解決方法的那一位

      誰若能夠成功地解決世界的經濟難題和其他困苦,就必須能夠消除根深蒂固的障礙才行,諸如國家主義、自私的野心、疑慮和絕望等。不錯,這一位的主張必須與現代經濟制度以之為根據的森林法律不同,甚至相反。真有這樣的一位存在嗎?

      不錯,的確有。他的教訓在國際間廣為人所知。他在那被人譽為金規的教訓中解釋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他同時教導說:「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馬太福音7:12;路加福音6:38。

      你知道這人是誰嗎?這人便是耶穌基督。他的教訓雖然廣泛地受人稱讚,卻很少有人遵行。事實上,大多數人認為這些教訓過於理想化、太不切實際而絕不會成功。也許你也有這樣的感覺嗎?若然,何不考查一下第一世紀耶穌基督的門徒所行的事,看看這些基於真正愛心的原則是否有效?

      永久的解決方法

      公元55年左右,使徒保羅在寫給哥林多基督徒小組的信中提及一項捐獻,是歐洲馬其頓和亞該亞的基督徒捐助亞洲巴勒斯坦的基督徒同工的。當然,他們此舉實屬難能可貴,但保羅解釋說:「現在你們富裕,就要補助他們的缺乏,到了他們富裕的時候,也可以補助你們的缺乏,這樣就均等了。」——哥林多後書8:14,《新譯》。

      雖然這裡所引述的並不是商業活動,但其中所牽涉的原則卻值得留意。它所能達成的結果是使富裕和缺乏成為均等。但我們能夠期望這種基於愛心的原則在現今這個損人利己的國際商業世界中實行出來嗎?絕不能。因此,惟一的永久解決方法牽涉到一場急劇的改變;這正是上帝定意要親自成就的事。

      聖經曾預言到現今這段充滿苦難的日子說:「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但以理書2:44;詩篇110:2)「天上的上帝所立」的王國就是耶穌基督教導跟從者為之而禱告的王國;他吩咐他們要禱告說:「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10)世事與聖經預言的應驗證明這個王國採取行動的時候已近了。

      你能夠想像全球只有一個政府統治的情況是怎樣的嗎?屆時不會再有通貨兌換率。不會再有關稅或貿易戰。不會再有物價管制和保護主義。不但在經濟方面,而且在政治、宗教及其他各方面,人人都會生活在一個公義的新制度之下。

      [第8頁的圖片]

      只有在世人憑著愛心彼此合作時,人類的難題才會獲得解決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