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雨飄搖之地尋得真正和平
「宗派暴行活像一隻脫籠的猛獸,到處橫行。」1969年的一份報告這樣聲稱。自那時以來,北愛爾蘭持續發生暴動和騷亂,並且逐步升級。
在政治與宗教分歧兩端的「狂人」——基督新教和天主教雙方的殺手——為了爭奪統治愛爾蘭的權力而鬥爭日劇,宗派仇殺與暴行成了司空見慣的常事。據《愛爾蘭時報》報導,自那時以來,「三十年的暴行總共殺害了三千六百多人,受傷者更是數以千計」。
當然,這並不是一場現代的新鬥爭。這場鬥爭為禍愛爾蘭已有多個世紀了。近年來北愛爾蘭特別感受到仇殺與衝突的致命影響,可是愛爾蘭其他地區的人民其實也吃盡苦頭。
在這種環境下,耶和華見證人向人傳道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他們向人指出,要解決這塊土地上的難題紛爭,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由耶穌所統治的上帝王國去管理人類。(馬太福音6:9,10)當暴亂在1969年開始時,愛爾蘭只有876個耶和華見證人。現在見證人的數目已增至四千五百多人,共有一百多群會眾。以下是一些人毅然擺脫政治與暴力鬥爭的經過。
「我一長大就加入愛爾蘭共和軍!」
邁克爾a在愛爾蘭共和國一個天主教家庭中長大。他在學校裡讀到愛爾蘭的歷史,以及它跟英國之間的長期鬥爭與積怨。因此,他自小就對英國人仇恨極深,認為「愛爾蘭人飽受他們欺壓」。十歲那年,他對外祖母說:「我一長大就加入愛爾蘭共和軍!」當下,「外祖母狠狠的給我一記耳光,直到今天我還清楚記得」,他說。他後來發覺外祖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英軍服役。有一次,外祖母不得不挺身站在外祖父前面,阻止愛爾蘭共和軍的槍手射殺外祖父。
即使這樣,邁克爾長大後仍然希望為北愛爾蘭的天主教徒同胞做點事。他說:「當時,我認為真正為北愛爾蘭天主教徒謀福利的,就只有愛爾蘭共和軍。」他自覺義不容辭,於是加入了愛爾蘭共和軍。他受到訓練,學會使用各式武器。後來,他有三個朋友在北愛爾蘭被基督新教的準軍事部隊成員槍殺身亡。
然而,最後邁克爾對於準軍事部隊的鬥爭感到十分失望,對於各社團組織之間的明爭暗鬥也深感不安。有一次,他因為參與愛爾蘭共和軍的活動被投入獄中。他在獄中懇切禱告,求上帝幫助他找到真正能夠帶來恆久和平與公正的方法。過了一段日子,有耶和華見證人上門探訪他。然而,長期的仇恨與偏見成了邁克爾的障礙。這些見證人是英國人;邁克爾心裡根深蒂固的仇恨使他不願聽這些見證人說話。他說:「有時候,我給他們臉色看。可是,他們仍然鍥而不舍地探訪我,跟我交談。久而久之,我開始看出只有上帝的王國才能徹底鏟除政治和社會上的種種不平。這正是我當時努力爭取的目標。」——詩篇37:10,11;72:12-14。
一天晚上,關鍵時刻到了。愛爾蘭共和軍的司令官碰到邁克爾,對他說:「我有一個任務給你執行。」邁克爾憶述:「我知道這是作抉擇的時候了,我深深吸了一口氣,對司令官說:『我現在是個耶和華見證人了。』雖然當時我還未受浸,我深知自己渴望成為耶和華的百姓。」司令官回答說:「我該把你拉出去槍斃才對!」然而邁克爾沒有被嚇倒,他終於退出了愛爾蘭共和軍。由於邁克爾讓耶和華的話語打動自己的心靈和頭腦,他有足夠勇氣做對的事。「後來,我的妻子和有些兒女也獻身事奉耶和華。現在,我們享有真正的內心安寧。耶和華讓我們認識真理,有分在一個動盪不安的地區裡宣講和平的信息,我們對他的大恩大德實在感激不盡。」——詩篇34:14;119:165。
嚴守中立是真正的保護
帕特里克說:「我在北愛爾蘭德萊鎮附近的一個鄉村長大,童年的日子完全在北愛爾蘭的騷亂中渡過。我的觀點和想法顯然難免被這種環境所感染。」在強烈的國家主義和反英情緒薰陶下,帕特里克變得十分偏激。另一方面,他看出在這場政治鬥爭中,雙方的教徒其實都違反了基本的基督教原則,與人類的本性也大相逕庭。因此,他厭棄宗教,最後變成無神論者,也成了不折不扣的馬克思主義者。——請參閱馬太福音15:7-9;23:27,28。
帕特里克憶述:「在我年輕的日子,被囚的共和黨人曾多次絕食抗議,對我影響極深。那個時候,我熱血沸騰,高舉愛爾蘭的國旗,到處塗寫反英標語。我才15歲,就當了喪禮的管事,為一個死於獄中的絕食抗議者舉殯。」在那個騷動頻仍、混亂不堪的時代,帕特里克像其他許多人一樣積極參加暴動、示威和遊行,一心要爭取社會的公正與平等。這其間,他跟一些極端的國家主義分子成了密友,其中有不少後來被英國政府逮捕入獄。
帕特里克說:「後來,因為經濟理由,我在英國住了一段日子。這其間,英國警方把我一個朋友逮捕了,當時他的任務是要在當地發動恐怖襲擊。」雖然帕特里克仍然支持愛爾蘭共和軍,他的想法卻開始轉變了。他漸漸看出,他對英國人的偏見其實並沒有實質的根據。他說:「我逐漸明白,準軍事部隊的活動並不能解決問題,也不能伸張正義。況且,在指揮這些準軍事部隊的人當中,有不少貪污腐敗的情形,這些人也有各種性格上的弱點。」——傳道書4:1;耶利米書10:23。
帕特里克後來返回北愛爾蘭的家鄉。他說:「回國後,我通過友人認識了耶和華見證人。」在跟見證人研讀聖經的過程中,帕特里克看出世間的紛爭與不和只有一個真正的解決方法。聖經原則逐漸打動他的心靈頭腦,令他在靈性上有長足的進步。(以弗所書4:20-24)他說:「現在,我不再圖謀推翻現存的制度了;我開始向人宣揚聖經的和平信息,甚至到以往我從不敢踏足的親英地區去傳道。事實上,在貝爾法斯特的宗派仇殺特別激烈的日子,耶和華見證人是惟一無需乘坐裝甲車,能夠在親英地區及親愛爾蘭地區自由出入的人。」在這段艱難的日子,帕特里克跟北愛爾蘭的其他見證人一樣,發覺效法公元1世紀基督徒的榜樣,在世事上嚴守中立是最大的保護。(約翰福音17:16;18:36)最後,他總結說:「我深知耶和華快將通過耶穌基督消除人間的種種壓迫,引進一個真正自由、公正的社會。對我來說,這是多麼大的舒解!」——以賽亞書32:1,16-18。
「槍械是我惟一的保障」
威廉說:「在這塊充滿政治與宗教紛爭的土地上,我生於戰場的另一邊。我深受基督新教徒的偏見所影響,跟天主教徒有不共戴天之仇。只要可能,我甚至不願到天主教徒開的商店購物;我一生只到過愛爾蘭共和國一次。我積極參與基督新教組織的各種活動,例如奧倫治會——一個以保存基督新教的崇拜與生活方式為首務的團體。」威廉在22歲那年加入了北愛爾蘭國防軍。這是在本地招募的英軍,成員大多數是基督新教徒。威廉覺得,為了捍衛祖國的傳統,他即使要殺人流血也在所不惜。「我有幾支手槍;如有需要,我會毫不猶豫使用槍械。我枕頭底下總放有一支手槍。」
但稍後轉捩點來了。「我跟一個耶和華見證人一起裝修一所舊房子,看出見證人的確與眾不同。這個同事的言行對我產生了很深影響。我跟他一起工作的時候,有機會向他提問不少令我困擾的問題,例如愛爾蘭的動亂、宗教以及上帝的問題。他的答案簡單而清晰,幫助我看出耶和華見證人實際是怎樣的一群人——團結合一、不參與暴力,在政治上嚴守中立,愛上帝、愛同胞。」——約翰福音13:34,35。
在學習聖經後不及四個月,威廉決定退出他原屬的所有宗教及政治團體。他回憶說:「我採取這個步驟,要下很大決心才行,因為我不得不放棄許多根深蒂固的傳統;這些都是我曾經珍愛的東西。」然而,最大的考驗還在前頭。他繼續說:「鑑於北愛爾蘭局勢不穩,我認為槍械是我惟一的保障。愛爾蘭共和軍把我視為『要對付的目標』。因此,對我來說,放棄槍械是個很困難的決定。」然而,聖經的勸告,例如以賽亞書2:2-4的經文,漸漸改變了威廉的觀點。他終於看出,正如耶和華保護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歸根究柢,上帝才是他真正的保障。於是威廉決定退還所有的槍械。
威廉說:「令我非常高興的是,現在我能夠跟一些我以往視為死敵的人享有深摯不渝的友誼。此外,我能夠把予人希望的聖經信息帶到以往我不會踏足的『禁地』去。這實在令我深感滿足。每逢我想到真理為我和家人帶來的種種幸福,就對耶和華和他的組織有說不盡的感激。」
「真是令我百思不解」
羅伯特跟杜麗莎來自兩種迥然不同的背景。羅伯特說:「我生於一個虔誠的基督新教徒家庭。我有些親戚曾參與準軍事部隊的活動。19歲那年,我加入了附屬英軍的北愛爾蘭國防軍。那時,我的工作有頗大部分是巡邏杜麗莎所住的一帶地區。一天晚上,我被調派執行別的任務。就在那天晚上,本應載著我上班的越野汽車被人放置了炸彈,造成兩死兩傷的慘劇。」
羅伯特不禁納罕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我一向都相信有上帝存在,可是我目睹北愛爾蘭的情形,真是令我百思不解。我於是開始向上帝禱告,問他可真的存在;如果他真的存在,就請指引我怎樣好好過自己的一生。我記得曾對上帝說,世上必定有個純真的宗教!」幾天後,一個耶和華見證人上門探訪羅伯特,留下了一些刊物給他。那天晚上,雖然羅伯特下班時已經很晚,他還是開始看那些聖經刊物,一直看到凌晨五時。他說:「我馬上看出書中的內容的確是真理,而且所有資料都是引自聖經的。」(提摩太後書3:16)他開始學習聖經,不久之後就獻身事奉耶和華了。
「見證人總是根據聖經回答我們的問題」
杜麗莎在天主教家庭中長大,深受國家主義的精神所影響。杜麗莎承認說:「我年紀還輕,就加入了新芬黨b。我支持準軍事部隊的活動,為暴力鬥爭籌款。我向愛爾蘭共和軍報告我居住地區的情況。我參加示威暴動,向警察和巡邏的軍隊擲石。」
後來,杜麗莎的家人開始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這引起了她的好奇心。上帝話語的力量大大改造了杜麗莎。她說:「見證人總是根據聖經回答我們的問題。但以理書2:44的應許令我茅塞頓開。我看出只有上帝的王國才能真正消除世間的一切不平。這正是我所要爭取的東西。」另一方面,準軍事部隊的殘暴行為令她越來越覺得反感。舉例說,杜麗莎無法理解,每逢聽到有士兵或平民在恐怖活動中受傷或死亡,或看到受害者的家人悲痛欲絕,有理性和良知的人怎可能竟為此歡呼喝采。後來她接受了聖經真理,讓上帝的行事方式調整自己的思想。最後她更獻身事奉耶和華。——箴言2:1-5,10-14。
杜麗莎和羅伯特在北愛爾蘭耶和華見證人的會眾聚會中結識。她說:「我第一次遇見羅伯特時,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竟然以這麼平靜安詳的方式,跟一個以往被我視為英國戰爭工具的人交談。上帝的話語的確把我心中許多根深蒂固的仇恨與偏見除掉。」現在,她和羅伯特所看見的,不是傳統文化不同而引起的分歧和仇視,而是彼此之間很多共通之處。最重要的共通點是,他們都深愛耶和華上帝。後來,他們兩人結為夫婦,並肩把上帝賜人真正和平的信息,帶給這塊風雨飄搖的土地上許多不同背景、不同信仰的人。
在愛爾蘭,不少人也有類似的經歷。藉著學習和接受上帝靈示話語的教誨,他們得以擺脫種種「哲學和空虛騙人的話」。(歌羅西書2:8)現在,他們全心信賴聖經裡來自上帝的應許。他們樂意告訴所有願意聆聽的人:天下太平已經在望了。屆時世上不會再有宗派衝突,也不會再有其他任何強暴的事。——以賽亞書11:6-9。
[腳注]
a 文章內用的不是真姓名。
b 新芬黨是跟愛爾蘭共和軍關係密切的一個政黨。
[第10頁的圖片]
在北愛爾蘭,到處可以見到鼓吹和美化暴力鬥爭的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