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巴拉圭
    1998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你也許以為巴拉圭是個說西班牙語的國家,但國內人民不是一向都說這種語言的,甚至現今也並非所有人都說西班牙語。瓜拉尼的印第安人是巴拉圭的早期居民。大約在1520年,葡萄牙的探險者在阿萊霍·加西亞率領下抵達巴拉圭;他們是首批進入這個國家的白人。在接著幾十年間,西班牙人開始在相當於現今亞松森的地區建立起勢力。這個國家繼續受西班牙統治,直至1811年。但西班牙的征服者從未能完全以西班牙語取代瓜拉尼語。結果,在現今的巴拉圭,大部分人的母語仍然是音調美妙的瓜拉尼語;這種語言與西班牙語同是巴拉圭的官方語言。

      歐洲探險家踏足巴拉圭之後幾十年,耶穌會的傳教士接著到來,著手使瓜拉尼人歸信天主教。當時瓜拉尼人沒有供奉什麼偶像,也沒有任何廟宇。但耶穌會教士把印第安人召集到小村落裡,聚居一起,教導他們天主教的儀式和詩歌,同時也教他們學習若干技能和手藝。耶穌會教士用印第安人靠勞力賺來的部分收入,為他們購置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但也從中聚斂財富,謀取權力。許多西班牙裔的地主見到這種情形,不禁感到妒忌,於是向西班牙國王查理三世投訴,聲稱耶穌會的勢力日益龐大。這個來自天主教的殖民者,而不是瓜拉尼人的投訴,是促使西班牙政府在1767年下令將耶穌會教士驅逐出境的主要原因。但耶穌會教士所引入的天主教信仰仍然支配著人民的生活。人民一方面在形式上採納了天主教的各種習俗,但同時仍然墨守當地的信仰。這形成了一股迷信的風氣。由於人民接納了天主教,天主教教士在他們的生活上操有強大影響。

      這種宗教遺產並沒有為這個國家帶來和平。戰爭不但大大影響巴拉圭的發展,也在人民生活上留下了很深的創傷。從1864年至1870年,巴拉圭在弗朗西斯科·索拉諾·洛佩斯領導下,跟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三國交戰,結果損失慘重。據現有的記錄透露,在戰爭起頭,國內人口可能有100萬人或甚至更多。戰事結束時,據稱全國只剩下22萬人,其中至少有19萬人是婦孺。之後還有別的戰爭接踵發生,其中一場戰爭是由於與玻利維亞爭奪查科地區的擁有權而發生的,其他的戰爭則由政治不穩所引發。因此,在巴拉圭,難怪一般想奪取權力的野心家時常使用暴力去達成自己的目的。

  • 巴拉圭
    1998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1932年,巴拉圭捲入了另一場戰爭,這次交戰的對手是玻利維亞。國家的人力再次大受打擊,國家的經濟連帶受到影響,從外國前來宣揚好消息的人的安全也受到威脅。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