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找著一顆貴重的珍珠」
    守望台2005年 | 2月1日
    • 「找著一顆貴重的珍珠」

      人一直奮力爭取天上的王國。奮力前進的人就得著了。——馬太福音11:12

      1,2.(甲)在一個關於上帝王國的比喻中,耶穌談到什麼可貴的精神?(乙)貴重珍珠的比喻說什麼?

      你會為了得到自己特別珍視的東西而甘願捨棄一切嗎?雖然人們常說為了某個目標而奮鬥,例如金錢、名譽、權力、地位等,但很少人覺得心中的目標值得自己捨棄一切。耶穌基督講過不少有關上帝王國的比喻,在其中一個發人深省的比喻中,他談到有人為了心中的無價寶,表現出甘願犧牲一切的可貴精神。

      2 這個比喻是耶穌私底下對門徒講的,常被稱為貴重珍珠的比喻。他說:「天上的王國又好像一個商旅尋找上好的珍珠。他找著一顆貴重的珍珠,就馬上去賣掉一切所有的,買了那顆珍珠。」(馬太福音13:36,45,46)耶穌希望門徒學到什麼呢?我們又能從耶穌的話學到什麼?

      貴重的珍珠

      3.在古代,為什麼上好的珍珠價值不菲?

      3 自古以來,珍珠一向受人重視,常用來做首飾。一份資料指出,羅馬作家老普林尼說,珍珠是「珍寶中的珍寶」。跟金銀和許多寶石不同,珍珠是由活的東西生成的。眾所周知,有些蚌類受到砂粒等東西的刺激,就會分泌出真珠質,把砂粒一層層包起來。這樣,一顆顆光閃閃的珍珠就生成了。在古代,上好的珍珠主要採自紅海、波斯灣、印度洋,而這些地方都離以色列很遠,難怪耶穌用「商旅尋找上好的珍珠」做比喻了。沒錯,要想找著真正貴重的珍珠,就得付出很大的代價。

      4.在貴重珍珠的比喻中,耶穌強調什麼?

      4 雖然上好的珍珠向來很值錢,但它的價值無疑不是這個比喻的要旨。耶穌不僅用貴重的珍珠比喻上帝的王國,而且強調「商旅尋找上好的珍珠」和找著後的反應。珍珠商是內行人兼鑑賞家,跟普通的店主不同。珍珠商眼光獨到而且敏銳,能看出珍珠的獨特美感和精妙之處,正確地評估珍珠的價值。他能辨識真偽,次貨贋品騙不了他。

      5,6.(甲)比喻中的商旅跟一般珍珠商有什麼不同?(乙)另一個談到珍寶的比喻,幫助我們明白關於商旅的什麼事?

      5 值得注意的是,比喻中的商旅跟一般珍珠商也不同。找到上好的珍珠,一般珍珠商會先估計珍珠的市場價格,才決定用多少錢買下來,好賺取利潤。他也會考慮上好的珍珠有沒有市場需求,能不能很快就賣出去。換句話說,他只是希望投資能盡快得到回報,而不是想擁有珍珠。比喻中的商旅卻不同,他想要的不是金錢。事實上,他甘願犧牲「一切所有的」,很可能是他的全副家財,以求換取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

      6 也許在很多生意人眼中,比喻中的商旅不大明智。精明的生意人絕不會冒這麼大的投資風險。可是,比喻中的商旅有不同的價值觀。他要的不是金錢回報,而是擁有無價寶的那份喜樂和滿足。耶穌的另一個比喻說明這點。他說:「天上的王國好像藏在野地裡的珍寶,有人找著了,就把它藏起來。他十分喜樂,就去賣掉一切所有的,買了那塊地。」(馬太福音13:44)沒錯,找著和擁有珍寶的喜樂,是足以叫人捨棄一切來換取的。今天有人會這樣做嗎?有這樣的珍寶值得人為之犧牲一切嗎?

      重視非凡價值的人

      7.耶穌怎樣做,顯示他十分重視上帝王國的非凡價值?

      7 耶穌用貴重的珍珠來比喻「天上的王國」,他自己無疑十分重視王國的非凡價值。福音書的記載充分證明了這點。公元29年,耶穌受浸後就開始傳道,說:「你們要悔改,因為天上的王國近了。」隨後三年半,他不斷教導民眾認識上帝的王國。他走遍各地,「逐城逐村,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馬太福音4:17;路加福音8:1)

      8.耶穌怎樣做,以表明上帝的王國將要成就的事?

      8 耶穌還在各地施行了許許多多的神跡,表明上帝的王國將要成就的事。這些神跡包括治好有病的人、餵飽飢餓的人、止息風浪,甚至使死去的人復活。(馬太福音14:14-21;馬可福音4:37-39;路加福音7:11-17)最後,耶穌為信仰犧牲生命,被人害死在苦刑柱上,表明自己對上帝和他的王國忠貞不二。比喻中的商旅為貴重的珍珠賣掉一切,耶穌也為王國而生,為王國而死。(約翰福音18:37)

      9.耶穌的早期門徒有什麼可貴之處?

      9 耶穌一生以上帝的王國為重,並且呼召人跟從他。跟從他的人也十分重視上帝王國的非凡價值。他們當中有安得烈,他原是施浸者約翰的門徒。安得烈和施浸者約翰的另一個門徒(很可能是西庇太的兒子,也叫約翰的)一聽見施浸者約翰作證耶穌是「上帝的綿羊羔」,就馬上跟隨耶穌,成了他的信徒。不但這樣,安得烈還立即去見自己的兄弟西門,對他說:「我們已經找著彌賽亞了。」結果,西門(後來叫做磯法,即彼得)連同腓力和他的朋友拿但業,也很快看出耶穌就是彌賽亞。拿但業深受感動,對耶穌說:「你是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約翰福音1:35-49)

      深受激勵,採取行動

      10.耶穌再次來呼召門徒時,他們有什麼反應?

      10 安得烈、彼得、約翰和其他門徒找著彌賽亞,就像比喻中商旅找著貴重的珍珠一樣,興奮極了。他們怎樣做呢?福音書沒有詳細記載他們初遇耶穌後隨即怎樣做。看來,他們大都繼續如常過日子。約大半年後,耶穌再次來到加利利海,看見安得烈、彼得、約翰和約翰的兄弟雅各正忙於織網打漁,就對他們說:「來跟從我吧,我要叫你們成為得人的漁夫。」a他們有什麼反應呢?論到彼得和安得烈,馬太的記載說:「他們立刻撇下網跟隨他。」至於雅各和約翰,則「立刻離了船,別了父親,跟隨耶穌」。路加的記載補充,他們「撇下一切,跟隨了耶穌」。(馬太福音4:18-22;路加福音5:1-11)

      11.門徒迅速響應耶穌的呼召,原因很可能是什麼?

      11 門徒響應得那麼快,是不是一時衝動呢?絕不是!雖然他們初遇耶穌後如常打漁過活,但這次初遇無疑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半年過去了,他們有充裕的時間去認真考慮。現在,做決定的時刻來了,他們會不會當機立斷,像耶穌所說的商旅一樣,興奮得馬上採取行動,好得著無價寶呢?毫無疑問,他們深受自己的所見所聞感動,意識到現在就是行動的時候了。結果,正如記載說,他們立刻撇下一切,跟隨了耶穌。

      12,13.(甲)聽見耶穌呼召的人大多怎樣做?(乙)耶穌怎樣描述他的忠心門徒?他的話含有什麼意思?

      12 這些忠信的人跟福音書後來提到的其他人多麼不同!耶穌餵飽過很多人,也治好了不少人,事後這些人卻紛紛離去,照常為自己的事務奔波。(路加福音17:17,18;約翰福音6:26)耶穌呼召他們跟從他時,有些人甚至婉言推辭。(路加福音9:59-62)忠信的人剛相反,耶穌描述忠信的人說:「從施浸者約翰的日子直到現在,人一直奮力爭取天上的王國。奮力前進的人就得著了。」(馬太福音11:12)

      13 「奮力」和「奮力前進」含有什麼意思呢?這兩個詞來自同一個希臘語動詞,《瓦因新舊約詞語詮釋詞典》說:「這個動詞含有全力以赴的意思。」關於馬太福音11:12,聖經學者海因里希·邁爾說:「這節經文描述人熱切盼望彌賽亞王國來臨,極力追求,竭力奮鬥。……人為這個王國大發熱心,全力爭取(不再僅是靜靜觀望)。」這些人像比喻中的商旅一樣,很快就看出什麼才是最寶貴的。他們把彌賽亞王國視為瑰寶,不惜為王國捨棄一切。(馬太福音19:27,28;腓立比書3:8)

      其他人也來追求王國

      14.耶穌怎樣訓練使徒們傳講上帝的王國?結果如何?

      14 耶穌一面傳道,一面訓練和幫助門徒追求上帝的王國。他先從門徒當中選出十二人做使徒(奉差派的人),然後詳細地指示他們怎樣傳道,並告訴他們前頭會有什麼艱辛和困難。(馬太福音10:1-42;路加福音6:12-16)隨後兩年,他們陪同耶穌四處傳道,與耶穌親密無間。他們聆聽耶穌講話,見證他施行神跡,目睹他怎樣處事待人。(馬太福音13:16,17)耶穌所做的一切無疑深深打動了他們。因此,正如比喻中商旅熱切尋找上好的珍珠,使徒們也熱心傳道,專心致志地追求上帝的王國。

      15.耶穌說什麼才是門徒喜樂的更大因由?

      15 除了訓練十二個使徒,耶穌也「選立了七十人,差他們兩個兩個,先到他要到的各城各地去」。照樣,耶穌告訴這些門徒,他們將要遭遇種種考驗和艱辛,並吩咐他們向人宣告:「上帝的王國臨近你們了。」(路加福音10:1-12)那七十人回來,歡歡喜喜地向耶穌報告:「主啊,因為用你的名,連邪靈也順服我們了。」也許令他們意外的是,耶穌指出,由於為上帝的王國熱心服務,他們將要經歷更大的喜樂。耶穌說:「不要因邪靈順服你們而歡喜,卻要因你們的名已經記錄在天上而歡喜。」(路加福音10:17,20)

      16,17.(甲)耶穌最後一晚跟忠心的使徒們在一起時,對他們說了什麼?(乙)使徒們聽了耶穌的話必然有什麼感受?

      16 公元33年尼散月14日,耶穌最後一晚跟使徒們在一起。當時,他設立了主的晚餐,並且吩咐他們要記念這件事。其間,耶穌告訴在場的十一位使徒:「我受考驗的時候,你們從沒有捨我而去。父親跟我立約,把王國賜給了我,現在我也跟你們立約,讓你們也同得王國,好叫你們在我的王國裡坐席吃喝,又坐在寶座上審判全以色列十二部族。」(路加福音22:19,20,28-30)

      17 聽了耶穌這番話,使徒們必然大感喜樂和滿足!人能享有的最寶貴的殊榮和機會,現在都擺在他們面前了。(馬太福音7:13,14;彼得前書2:9)為了跟從耶穌先追求上帝的王國,他們像比喻中的商旅一樣,捨棄了很多東西。現在他們得到保證,為上帝王國所作的犧牲絕不會白費。

      18.除十一位使徒以外,誰最終也會得享王國福分?

      18 當晚跟耶穌在一起的使徒,並不是惟一得享王國福分的人。耶和華的旨意是跟十四萬四千人締結王國的約,讓他們在榮耀的天上王國裡跟耶穌基督一起統治。此外,使徒約翰在異象裡看見「一大群人,沒有人能數過來……站在寶座和綿羊羔面前……說:『我們得救,全靠坐在寶座上我們的上帝,以及綿羊羔』」,這些人有希望在地上享永生,接受天上的王國統治。b(啟示錄7:9,10;14:1,4)

      19,20.(甲)有什麼機會擺在所有國族的人面前?(乙)下篇文章會探討什麼問題?

      19 耶穌升天之前不久,吩咐忠心的門徒:「你們要去,使所有國族的人做我的門徒,奉父親、兒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浸,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都要教導他們遵守。看哪!在這一切日子,直到這個制度的末期,我都與你們同在。」(馬太福音28:19,20)這番話表明,耶穌的門徒會來自所有國族。正如比喻中商旅一心尋找上好的珍珠,耶穌的門徒也會一心追求上帝的王國,追求在天上或在地上的獎賞。

      20 耶穌的話表明,幫助別人成為基督徒的工作會延續到「這個制度的末期」。比喻中商旅賣掉一切去買貴重的珍珠。今天,有人願意捨棄一切去追求上帝的王國嗎?下篇文章會探討這個問題。

      [腳注]

      a 也許西庇太的兒子約翰初遇耶穌時就跟隨了他,見證耶穌之後所做的一些事,所以能夠把這些事生動逼真地記載在福音裡。(約翰福音第2-5章)雖然如此,耶穌再次來呼召門徒時,約翰已重操故業。

      b 詳情請看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帶來永生的知識》第10章。

  • 盡心竭力以求得著「貴重的珍珠」
    守望台2005年 | 2月1日
    • 盡心竭力以求得著「貴重的珍珠」

      這王國的好消息會傳遍普天下,對所有國族作見證。——馬太福音24:14

      1,2.(甲)耶穌在地上時,猶太人對上帝的王國有多少認識?(乙)耶穌怎樣幫助門徒確切地認識上帝的王國?結果如何?

      耶穌在地上的時候,猶太人對上帝的王國很感興趣。(馬太福音3:1,2;4:23-25;約翰福音1:49)然而,猶太人大都領會不到上帝王國的領域和統治權到底有多大,也不明白上帝的王國會從天上施行統治。(約翰福音3:1-5)連跟隨耶穌的猶太人都沒有完全理解上帝的王國是怎樣的,也不大清楚自己必須怎樣做才能蒙上帝賜福,有殊榮跟基督一同作王。(馬太福音20:20-22;路加福音19:11;使徒行傳1:6)

      2 耶穌循循善誘,教導門徒學習許多道理,例如用上一篇文章提到的貴重珍珠的比喻,向他們強調竭力追求天上王國的重要性。(馬太福音6:33;13:45,46;路加福音13:23,24)門徒必然被耶穌的教導深深打動了,因為不久以後,他們就勇敢無懼、孜孜不倦地宣揚上帝的王國,把好消息傳到地極。使徒行傳詳實地記載了他們的活動。(使徒行傳1:8;歌羅西書1:23)

      3.談到現今這個時期,耶穌說了什麼有關王國的話?

      3 今天又怎樣呢?人有希望在上帝王國治下的地上樂園裡享永生,這種福分正擺在各國各族的人面前。耶穌曾預言「這個制度的末期」會有什麼事發生。在這個重要的預言裡,他明確地說:「這王國的好消息會傳遍普天下,對所有國族作見證;到時終結就會來到。」(馬太福音24:3,14;馬可福音13:10)耶穌向門徒指出,他們執行這個任務時會遇到很大的障礙和困難,甚至遭受迫害。為了使門徒安心,耶穌向他們保證:「忍耐到底的人,必然得救。」(馬太福音24:9-13)要完成耶穌所委派的艱巨任務,門徒就必須像比喻中的商旅那樣堅信自己找著了無價之寶,甘願毫無保留地獻出一切。今天,有沒有人深深體會上帝王國的價值,盡心竭力地追求呢?

      找著真理,滿心喜樂

      4.今天,王國的真理產生了什麼影響?

      4 在耶穌的比喻中,商旅找著一顆「貴重的珍珠」,就滿心喜樂。為了得到這顆珍珠,他不惜賣掉一切。(希伯來書12:1)今天,聖經真理也同樣吸引人歸向上帝,激勵人積極追求上帝的王國。這使人想起A.H.麥克米倫弟兄在《信心在邁進中》所表達的心聲。他在書中講述自己怎樣尋求上帝,怎樣力求明白上帝對人類的旨意。他說:「我找著的真理,每年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尋找。他們跟你我一樣,來自不同的國家、種族和社會階層,有老有少。真理能吸引各種各樣的人;凡尋求的,都能找著。」

      5.耶和華見證人在2004工作年度取得了什麼豐碩的成果?

      5 麥克米倫弟兄的話一點不假,每年都有數十萬真誠正直的人受到王國好消息所激勵,甘願獻身事奉耶和華,遵行他的旨意。2004工作年度也不例外。從2003年9月到2004年8月這12個月內,在235個國家和地區,一共有26萬2416人接受了水浸禮,公開表明自己已經獻身給耶和華。在這些國家和地區,耶和華見證人每週主持608萬5387個聖經研究,幫助不同國族、部族、語言和社會階層的人認識上帝話語的真理,讓他們有機會得永生。(啟示錄7:9)

      6.多年來,獻身事奉耶和華的人持續增多,原因是什麼?

      6 耶和華見證人為什麼能取得這樣豐碩的成果呢?毫無疑問,是耶和華吸引秉性適宜得永生的人到他那裡去的。(約翰福音6:65;使徒行傳13:48)此外,盡心竭力地追求王國的傳道員也功不可沒,因為他們捨己忘私、孜孜不倦地幫助別人歸向耶和華。麥克米倫弟兄79歲那年曾說:「上帝在聖經裡向病入膏肓的人類提出的應許,一開始就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使我滿懷希望。從那時到現在,我一直都對這個聖經信息充滿信心。我一找著真理,就決心要進一步學習聖經的道理,使自己能夠幫助別人認識全能的上帝耶和華,因為有些人像我一樣,正在尋找上帝的知識,很想了解上帝對人類的美好旨意。」

      7.什麼事例說明有人找到聖經真理之後充滿喜悅,大發熱心?

      7 今天,耶和華的僕人也渴望向別人傳講上帝。以奧地利維也納的薘妮埃拉為例,她說:「我自小就把上帝看做好朋友,一直很想知道他的名字,總覺得『上帝』這個頭銜沒什麼親切感。直到17歲那年,耶和華見證人上門探訪,我才有機會知道上帝的名字。我想知道的,他們都給我說清楚。我終於找到了真理,心裡樂開了花!我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一見到人就向人傳道。」薘妮埃拉熱切地傳講真理,很快就招來同學們的冷嘲熱諷。她說:「面對同學們的譏諷,我就像親眼看到聖經預言應驗一樣,因為耶穌說過,門徒會為他的名被人憎恨,甚至遭受迫害。我雖然被同學們奚落,心裡卻是高興的。聖經的預言多麼準確啊!」不久以後,薘妮埃拉就獻身給耶和華,受了浸,立志要做海外傳道員。後來,她跟赫爾穆特結了婚,夫妻倆一起向維也納的非洲人、中國人、菲律賓人和印度人傳道。薘妮埃拉和赫爾穆特現今在非洲的西南部從事海外傳道工作。

      決不放棄

      8.許多人用什麼方式表明自己愛上帝,並忠於他的王國,結果得益不淺?

      8 今天,耶和華的子民怎樣表明自己愛上帝,並忠於他的王國呢?一種方式是投身海外傳道服務。像比喻中的商旅一樣,海外傳道員為了上帝的王國,甘願離鄉背井。他們離家遠行,不是為了尋找王國的好消息,而是為了把這個好消息帶到地球各個遙遠的角落,教導別人遵守耶穌的吩咐,幫助他們成為基督徒。(馬太福音28:19,20)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海外傳道員都要忍受逆境,備嘗辛苦,但他們的忍耐並沒有白費,反而換來了莫大的喜樂和滿足。

      9,10.在中非共和國,海外傳道員有什麼令人振奮的經歷?

      9 例如在中非共和國,去年有1萬6184人出席耶穌受難紀念聚會,約莫是當地王國傳道員總數的七倍。在這個國家,許多地區都沒有電力供應,居民慣常在戶外的樹蔭下做家務。海外傳道員傳道時,自然也在戶外的樹蔭下教導別人明白聖經。戶外光線比較明亮,樹蔭底下也比較涼爽,此外還有另一個好處。中非共和國的人民都很喜愛聖經,他們喜歡談論宗教信仰,就像其他國家的人談論體育或天氣一樣。過路人看見海外傳道員在樹蔭下主持聖經研究,往往會加入討論。

      10 有一次,一個海外傳道員在屋外主持聖經研究時,住在對面的年輕男子走過來,要求海外傳道員也教他認識聖經,因為海外傳道員還沒有探訪他的家。不用說,海外傳道員欣然同意了。那個年輕男子進步得很快。在中非共和國,警察常常把耶和華見證人截住,不是為了向他們發傳票,也不是要他們交罰款,而是為了索取最新出版的《守望台》和《警醒!》雜誌。有時候,警察只是想告訴耶和華見證人,他們特別欣賞哪篇文章,並表達謝意。

      11.儘管經受磨煉,長年累月在海外傳道的弟兄姊妹怎樣看他們的工作?

      11 在四五十年前投身海外傳道工作的弟兄姊妹,許多到現在仍然堅守崗位。他們信心堅定,百折不撓,實在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有一對夫婦在過去42年,先後在三個國家當海外傳道員。做丈夫的說:「我們遭遇過不少困難,例如跟瘧疾苦鬥了35年。我們立志要做海外傳道員,從沒有為此後悔過。」做妻子的說:「要感謝耶和華的理由多得很:逐戶傳道為我們帶來無限的喜樂;建立聖經研究是很容易的事;看見聖經學生參加聚會,大家相互認識,增進了解,我覺得每次聚會就像合家團聚一樣。」

      「把一切都當做有損的」

      12.人看出上帝的王國無與倫比,就會怎樣做?

      12 比喻中商旅找著一顆貴重的珍珠,「就馬上去賣掉一切所有的,買了那顆珍珠」。(馬太福音13:46)為了得到無價之寶,商旅甘願賣掉一切。珍視上帝王國的人也一樣,他們看出這個王國無與倫比,甘願為王國捨棄一切。使徒保羅有殊榮跟基督一同在王國裡得享榮耀。他說:「我把一切都當做有損的,因為認識我主基督耶穌實在有價值得多。為了他,我不惜放棄一切,視為一大堆廢物,以求得著基督」。(腓立比書3:8)

      13.捷克共和國一個男子怎樣表明自己愛上帝的王國?

      13 同樣,現今也有很多人甘願在生活上作出重大的改變,以求得享王國的福分。請看看捷克共和國一位校長的事例,他已經60歲了。2003年10月,這位校長偶然看到一本題名為《帶來永生的知識》的聖經書刊。他看完後,立即去找當地的耶和華見證人,要求跟他們學習聖經。他在屬靈方面不斷進步,很快就參加所有聚會。這個校長本來想競選市長,然後再競選參議員,現在他有什麼打算呢?他決定以王國宣揚者的身份參加另一種「競賽」,就是永生的賽程。他說:「我分發了很多聖經書刊給我的學生。」在2004年7月的區域大會,他接受了水浸禮,表明自己已經獻身給耶和華。

      14.(甲)由於受到王國好消息的激勵,有幾百萬人怎樣做?(乙)哪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反省?

      14 在世界各地,有幾百萬人作出了類似的改變,響應王國的好消息。他們跟這個邪惡的世界劃清界線,並且除掉舊品格,跟從前的損友斷絕來往,不再追求世界的事物。(約翰福音15:19;以弗所書4:22-24;雅各書4:4;約翰一書2:15-17)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他們把上帝王國帶來的福分視為無價之寶,看出現行制度所能提供的一切根本算不了什麼。你也同樣珍視王國的好消息嗎?你有沒有受到激勵作出必需的改變,使自己的生活、目標和價值觀跟上帝的要求相符呢?你這樣做,就能在現今和未來蒙上帝大大賜福。

      收割的最後階段到了

      15.聖經預言,在最後的日子上帝的子民會怎樣做?

      15 詩篇執筆者說:「在你軍隊出戰的日子,你的子民要甘心獻出自己。」甘心獻出自己的人,包括宛如黎明露珠的青年隊伍和宣揚好消息的婦女大軍。(詩篇68:11;110:3)在現今這最後的日子,耶和華的子民不論男女老幼,都努力不懈、忘我無私地幫助別人認識真理。他們取得了什麼成果呢?

      16.請舉例說明上帝的僕人怎樣盡己所能去幫助別人認識上帝的王國。

      16 印度有二百多萬人是失聰的。當地一個先驅姊妹(全時宣揚王國的傳道員)常常在想,怎樣才能幫助國內的聾人認識上帝的王國。(以賽亞書35:5)她決定在班加羅爾學習手語。學習手語期間,她有機會向很多聾人傳講王國的希望,並建立了幾個聖經學習小組。不出幾個星期,就有十幾個聾人到王國聚會所參加聚會。有一次先驅姊妹參加婚宴,遇到一個年輕的失聰男子,對方提出了很多疑問,還表示很想進一步認識耶和華上帝。但難辦的是,這個失聰男子要返回1600公里以外的加爾各答上大學,而那裡並沒有見證人懂手語。為了繼續學習聖經,失聰男子煞費苦心,終於說服父親讓他在班加羅爾上大學。他在屬靈方面不斷進步,大約一年後就獻身事奉耶和華。他自己也幫助其他聾人學習聖經,其中一個是他兒時的朋友。現在,印度分部安排當地的先驅學習手語,好幫助聾人認識上帝。

      17.關於2004工作年度的傳道報告,有什麼資料特別令你鼓舞?

      17 本刊19-22頁登載了耶和華見證人在2004工作年度的全球傳道報告。不妨花點時間仔細閱覽,親自看看有什麼證據表明,耶和華的子民在世界各地正專心致志地追求王國,以求得著「貴重的珍珠」。

      「要不斷先追求王國」

      18.在貴重珍珠的比喻中,耶穌並沒有提及什麼?他為什麼不提?

      18 讓我們再看看有關貴重珍珠的比喻。請留意,耶穌並沒有提到商旅賣掉一切以後,怎樣維持生活。有些人想得很現實,也許會問:「商旅現在一無所有,吃什麼、穿什麼、住在哪裡呢?那顆貴重的珍珠對他又有什麼用呢?」他們提出這些問題是人之常情。但是,請不要忘記,耶穌不是對門徒說過,「要不斷先追求王國和他的正義,這一切別的東西也必賜給你們」嗎?(馬太福音6:31-33)這個比喻的要旨是,要全心全意地事奉上帝,熱切追求他的王國。那麼,這個比喻對我們個人有什麼意義呢?

      19.我們可以從貴重珍珠的比喻獲得什麼教益?

      19 在我們當中,有些人剛開始認識王國的好消息,有些人追求王國已經好幾十年,一直努力向人傳講王國所帶來的福分。不管怎樣,我們都必須專心致志、持續不懈地追求王國。儘管現今生活艱難,我們仍有充分理由相信,自己所追求的是名副其實的無價之寶,就像比喻中的商旅找著的那顆貴重珍珠一樣。世事的發展跟聖經的預言相吻合,確鑿不移地表明我們正處於「這個制度的末期」。(馬太福音24:3)願我們全神貫注、盡心竭力地追求上帝的王國,因有殊榮宣揚好消息而欣喜歡躍。願我們繼續效法比喻中的商旅,甘願為無價之寶捨棄一切。(詩篇9:1,2)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