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耶穌回答富有的首領提出的問題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耶穌還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他在比利阿一帶的時候,一個年輕人跑過來跪在他面前。這個人是「民間的首領」,可能是會堂的主管或公議會的成員。他問耶穌:「良善的老師,我要做什麼才可以得到永遠的生命呢?」(路加福音8:41;18:18;24:20)

      耶穌回答:「你為什麼稱我為良善的呢?沒有誰配稱為良善的,除了一位,就是上帝。」(路加福音18:19)這個年輕人很可能像拉比(猶太宗教導師)一樣,把「良善的老師」當作一個特別的頭銜。雖然耶穌是善於教導的老師,但他告訴這個年輕人,「良善」這個詞如果用在頭銜裡就只可以用來尊稱上帝。

      耶穌告訴他:「如果你想得到生命,就要不斷遵守誡命。」這個年輕人問:「哪些誡命呢?」耶穌回答時先引用了十誡當中的五條誡命:不可殺人,不可通姦,不可偷竊,不可作偽證,要尊敬父母。接著他還說了一條更重要的誡命,就是「要愛人如己」。(馬太福音19:17-19)

      這個年輕人說:「這些我都遵守了,我還要做什麼呢?」(馬太福音19:20)也許他認為自己還需要有一些轟轟烈烈的善舉,才配得到永遠的生命。耶穌看他問得這麼懇切,「就愛他」。(馬可福音10:21)

      可是,這個年輕人還需要克服一個障礙。他很愛自己的財產,所以耶穌對他說:「你還缺少了一樣。去把你的一切賣掉,分給窮人吧,這樣你就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隨我。」這個年輕人可以把財富分給貧窮的人,並成為耶穌的門徒。可是,他站起來,垂頭喪氣地走了。看著他轉身離開,耶穌可能覺得很可惜。這個人太重視自己的「很多財產」,結果看不出什麼才是真正的財寶。(馬可福音10:21,22)耶穌說:「有錢人要進上帝的王國,是多麼困難啊!」(路加福音18:24)

      耶穌還說:「事實上,駱駝穿過針眼,比富有的人進上帝的王國還容易呢!」對於耶穌說的這些話,門徒感到非常驚訝,於是問他:「那麼誰能得救呢?」看來門徒認為,也許沒有人能得救了。耶穌看著他們,回答說:「對人來說不可能的事,對上帝來說都可能。」(路加福音18:25-27)

      彼得指出,門徒已經作出了跟那個富有的人不一樣的選擇。他說:「你看,我們已經撇下一切跟隨你了。我們會得到什麼呢?」耶穌回答時提到,他們的正確決定最終會帶來什麼結果,他說:「萬物重獲新生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這些一直跟隨我的人也會坐在12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12個部族。」(馬太福音19:27,28)

      耶穌在這裡提到的顯然是將來發生的事,到時地球會重獲新生,恢復到伊甸園最初的情況。彼得和其他門徒會得到獎賞,跟耶穌一起統治地上的樂園。為了這個獎賞,他們作出任何犧牲都是值得的!

      但門徒不是只有在未來才能得到獎賞,現在他們就已經得到一些福分了。耶穌說:「人為了上帝的王國,撇下了房屋、妻子、兄弟、父母或兒女,沒有不在現今得到許多倍的,在將來的制度也會得到永遠的生命。」(路加福音18:29,30)

      耶穌的門徒無論到哪裡,都能跟其他崇拜上帝的人享有弟兄之愛。這種感情比家人之間的感情更親密,更寶貴。可惜的是,這個富有的年輕首領看來不但會失去這個福分,也得不到未來的獎賞,不能在天上的王國裡享有永遠的生命。

      耶穌還說:「但有許多人,現在是最先的,將來是最後的;現在是最後的,將來是最先的。」(馬太福音19:30)他的話是什麼意思呢?

      這個富有的年輕人「現在是最先的」,因為他是猶太人的首領。他遵守法典,很有前途,人們對他的期望也很高。可是,他把財富和擁有的東西看得比生活中任何事都更重要。相比之下,普通民眾「現在是最後的」,但他們通過耶穌的教導找到了真理和通往生命的道路,「將來是最先的」。他們可以期盼在天上跟耶穌一起坐在寶座上,統治地上的樂園。

  • 葡萄園工人的比喻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在比利阿,耶穌剛剛對群眾說過:「有許多人,現在是最先的,將來是最後的;現在是最後的,將來是最先的。」(馬太福音19:30)現在,他用葡萄園工人的比喻來解釋這句話。

      耶穌說:「天上的王國好像一個家的主人,清晨出去為自己的葡萄園雇用工人。他跟工人商量好,一天一銀元,就派他們到他的葡萄園去。上午9點左右,他又出去,看見另一些人站在市集廣場上,沒有工作,就對那些人說:『你們也到葡萄園去吧,我一定給你們公道的待遇。』他們就去了。大約中午12點和下午3點,這個人又出去雇用了其他工人。最後,下午5點左右,他出去遇見另一些人站在那裡沒事做,就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整天站在這裡不工作呢?』他們回答:『因為沒有人雇用我們。』主人對他們說:『你們也到葡萄園去吧。』」(馬太福音20:1-7)

      在場的人聽到耶穌說「天上的王國」和「一個家的主人」時,很可能會想到耶和華上帝,因為在一些經卷中耶和華曾被描述為葡萄園的主人,而葡萄園指的是以色列國族。(詩篇80:8,9;以賽亞書5:3,4)雖然耶穌比喻中的葡萄園工人指的就是那些跟上帝立了法典之約的人,但耶穌描述的不是歷史上發生的事,而是他那個時代的情形。

      宗教領袖,例如法利賽派的人,本來就應該不斷為上帝服務。他們就像比喻中那些全天工作的人,期待得到全額工資,也就是每天一銀元。

      至於一般的猶太人,在祭司和其他宗教領袖看來,他們為上帝做的服務有限,就像在上帝的葡萄園裡工作不到一整天的人。在耶穌的比喻中,他們就是那些在上午9點、中午12點、下午3點和下午5點被雇用的工人。

      在宗教領袖眼中,跟隨耶穌的民眾是「被詛咒的」。(約翰福音7:49)這些人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捕魚或其他體力勞動。到了公元29年秋天,「葡萄園的主人」派耶穌去召集這些卑微的人做基督的門徒,讓他們為上帝服務。他們就是耶穌比喻中那些「最後的」,也就是在下午5點被雇用的工人。

      耶穌的比喻還沒說完。他接著描述了一天工作結束時發生的事,說:「到了傍晚,葡萄園的主人對總管說:『叫工人來,發工資給他們,從最後的開始,直到最先的。』下午5點被雇用的人來了,每人得到一銀元。最先被雇用的那些人來到時,以為自己會多得一點,但每人也是得到一銀元。他們領了工資,就埋怨那個主人,說:『最後這批人只工作了一小時,我們卻辛苦了一整天,還要忍受炎熱,你給他們的待遇竟然跟我們一樣!』但主人回答其中一個人說:『朋友,我沒有虧待你。你跟我商量好的工資不是一銀元嗎?拿你的工資走吧。我想要給最後的人跟你一樣的工資。難道我沒有權隨意用自己的東西嗎?因為我做好人,你就眼紅嗎?』就像這樣,現在最後的,將來是最先的;現在最先的,將來是最後的。」(馬太福音20:8-16)

      門徒可能想知道,耶穌在比喻的結尾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猶太宗教領袖一向認為自己是「最先的」,他們為什麼會成為「最後的」呢?為什麼耶穌的門徒會成為「最先的」呢?

      耶穌的門徒一向被法利賽派和其他宗教領袖看作是「最後的」,後來卻會成為「最先的」,能得到全額的工資。耶穌死後,上帝就會捨棄以色列國族,轉而選擇一個新的國族,也就是「上帝的以色列」。(加拉太書6:16;馬太福音23:38)施浸者約翰說過有些人會接受神聖力量的浸禮,「上帝的以色列」就是由這些人組成的。他們原本是「最後的」,卻會最先接受這種浸禮並且獲得殊榮,能為耶穌作見證,「一直到地上最遙遠的地方」。(使徒行傳1:5,8;馬太福音3:11)這是多麼巨大的改變!無論門徒是否完全明白耶穌說的話,他們都可能預料到,那些成為「最後的」宗教領袖會對他們極度不滿。

  • 使徒們再次追求顯要的地位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耶穌和門徒結束了在比利阿的行程。他們在耶利哥附近過了約旦河,繼續往南去耶路撒冷。再過不久就是公元33年的逾越節了,路上也有其他要去過節的人。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