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他服從上帝為統治者過於服從人
    守望台1987年 | 2月15日
    • 約翰·胡司受到約翰·威克里夫的寫作所吸引,他在1407年得到的《論聖經真理》一書特別令他心折。

      然而,他遭遇布拉格大主教施畢尼克的反對;大主教對胡司的傳道大感不悅,且於1410年公開焚毀威克里夫的許多著作。施畢尼克跟著又禁止人在認可的教堂之外傳教。胡司所主持的伯利恆教堂並未受到認可。胡司拒絕服從大主教的禁令,聲稱他必須「在救贖所必需的各事上順服上帝過於順服人」。他訴諸教皇,於是大主教把他逐出教會。但胡司並沒有動搖;他發覺對聖經的更大了解使他的良心更為敏銳,使之對聖經的教訓更為敏感。他引用使徒保羅對羅馬人所說的話,斬釘截鐵地說:「人可能虛謊,但上帝卻絕不虛謊。」(羅馬書3:4)國王汶塞斯羅斯支持胡司的改革運動,最後施畢尼克逃往國外,不久更含恨以終。

      後來胡司指責教會策動十字軍討伐那不勒斯王,並揭發教會為這事而售賣赦罪券;他的指責影響到教士們的收入,於是對他的反對再次興起。赦罪券准許人付出金錢以免除屬世的懲罰。為了避免為城市帶來難題,胡司離開布拉格而暫居鄉間。在那裡,他於1413年寫成了《論買賣聖職》一書;這本書揭發教士們貪愛錢財及俗世的統治者給予他們的支持。胡司再次以上帝的道為立論的權威,說:「每個忠心的基督徒都應當記住不可持有任何與聖經相反的見解。」

      胡司也寫了一篇論文,題名為「論教會」。他在文中提出若干論點,其中之一說:「彼得在以前和現今都不是教會的元首。」他認為馬太福音16:15-18的幾節重要經文清楚證明耶穌基督是教會的根基和元首,而教會則是被召的信徒的全體。因此聖經中基督的律法——而非教皇的律法——才是最高的。羅馬教皇其實起源於羅馬皇帝的權勢。

      在君士坦司會議前作證

      天主教會無法再容忍胡司所作的許多揭發,於是傳他到君士坦司會議為他的見解答辯。會議在1414至1418年間在君士坦司湖附近舉行。a國王的兄弟昔傑士蒙德皇帝保證他會安全,於是他便前往出席。但皇帝的保證原來是虛假的。他一抵達即被人逮捕,但他繼續抗拒教皇和會議的權威。

      會議要求胡司撤回他的理念和主張。他回答說,會議若能夠按照提摩太後書3:14-16所說用聖經證明他的主張是錯誤的,他會樂於撤回。胡司覺得如果他含糊其詞地撤銷自己的主張,他的良心就會永遠譴責他了。他宣稱:「我的願望一直都是,只要有人向我證明什麼是來自聖經的較好教義,我便會隨時放棄以前的。」他的挑戰無人理會,會議中沒有任何人用上帝的道向他指出他的錯誤。反之,會議裁定他是頑固的異端,將他送回監獄而沒有討論過聖經的任何問題。

      1415年7月6日,胡司在君士坦司大教堂被正式定罪。當局不准胡司答辯所宣讀的控詞。他的教士職位被公開免除,他的著作則在教堂的院子裡被燒去。胡司被帶到郊外的一處田地,在木柱上活活燒死。

  • 他服從上帝為統治者過於服從人
    守望台1987年 | 2月15日
    • [第22頁的圖片]

      約翰·胡司

      [第24頁的圖片]

      捷克文聖經,如以上所示的1579年版,今日為收藏家所珍視。約翰·胡司被燒死在木柱上,因為他重視聖經的教訓過於人的主張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