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實情警醒!2020年 | 第3期
-
-
了解實情
問題的成因
偏見往往是由錯誤的資訊引起的。請看看以下例子:
有些雇主誤以為女性不適合從事科學研究或技術性的工作。
在中世紀的歐洲,猶太人被人誣告在水井裡下毒。在納粹統治期間,猶太人再度被醜化,被指控是造成德國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結果,這兩件事導致猶太人受到極大的歧視。在某些地方,這種偏見仍然十分普遍。
很多人都誤以為有殘疾的人心裡很苦、很不開心。
相信這類說法的人往往會舉出例子或者所謂證據,去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他們還認為不同意他們看法的人其實是不了解實情。
聖經原則
「人沒有知識是不好的。」——箴言19:2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不了解事實會讓人作出錯誤的決定。如果我們相信謠言而忽視事實,就會誤解別人。
了解實情為什麼有用
我們對別人有正確的認識,就不會輕易相信一些流行但其實是錯誤的觀點。我們一旦發現,以前關於某個群體的信息是假的,也許就要想想,自己對其他群體的負面評價是否有根據。
你可以怎樣做
要記得,對於某個群體有什麼特性,我們不可以一概而論。
要明白,你對其他人的了解也許只是片面的。
要儘量從可靠的來源找出事實。
-
-
體恤別人警醒!2020年 | 第3期
-
-
體恤別人
問題的成因
如果我們太著眼於別人跟我們之間的差異,就很容易把這些差異看成是別人的缺點或毛病,結果瞧不起他們。我們一旦對別人有了負面的看法,就很難體恤他們。缺乏體恤之心其實反映出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就是偏見。
聖經原則
「跟歡樂的人一起歡樂,跟哭泣的人一起哭泣。」——羅馬書12:15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簡單來說,這節經文的原則就是體恤別人。體恤別人就是懂得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將心比心。
有體恤之心為什麼有用
如果我們懂得體恤一個人,就會意識到自己跟這個人相似的地方其實很多,大家對很多事情都有相同的感受和反應。體恤之心讓我們看出,無論別人有怎樣的背景,我們都屬於人類的大家庭。我們越留意其他人跟我們的共同點,就越不會對他們有偏見。
我們有體恤之心,就會尊重別人。來自塞內加爾的安娜-瑪麗曾經很瞧不起社會上「低層」的人。但她學會體恤別人,想法就改變了。她說:「我看到那些『低層』的人活得那麼辛苦,不禁問自己,如果換成是我,我會有什麼感覺。我憑什麼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我的身分地位根本不是自己選擇或者爭取得來的。」其實,我們設法理解別人的處境,就會懂得多體恤,而不是批評。
你可以怎樣做
如果你對某個族群有負面的看法,可以嘗試不要老是盯著彼此間的差異,而是要找找彼此間的共同點。想想他們在以下情況,心情會是怎樣的:
體恤之心讓我們看出,所有人都屬於人類的大家庭
跟家人一起用餐
忙了一天後回到家裡
跟朋友共度時光
聽自己最喜歡的音樂
然後想想換成是你,在以下情況會有什麼感覺:
如果別人令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如果別人根本不認識我,就已經斷定我是怎樣的人
如果我屬於被歧視的那個族群,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我
-
-
欣賞別人的優點警醒!2020年 | 第3期
-
-
欣賞別人的優點
問題的成因
自大的心態很容易演變成偏見。驕傲自大的人自以為了不起,高人一等,認為跟自己不同的人都比自己差。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可能產生這種錯誤的想法。《不列顛百科全書》說:「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認為自己的文化比別人優越,例如生活習慣、飲食、衣著、信仰、價值觀等等。」我們怎樣才能避免有這種成見呢?
聖經原則
「要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優秀。」——腓立比書2:3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我們必須培養謙卑,才能避免驕傲的態度。我們如果謙卑,就會承認別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優秀。世上沒有一個族群什麼都比別人好,什麼都比別人強。
我們來看看一個例子。斯特凡在一個共產國家長大,但後來他消除了對非共產國家的人的偏見。他說:「要破除偏見,真的要把別人看得比自己優秀。我並不是什麼都知道的,我從每個人身上都可以學到一些東西。」
你可以怎樣做
要對自己有現實的看法,意識到自己也有弱點,也會犯錯。要承認別人在某些方面比你強。另外,不要假定某個族群的人就一定有相同的缺點。
與其斷定某個族群的某個人是不好的,不如想想:
要承認別人在某些方面比你強
我不喜歡這個人的特質,真的是因為這些特質不好,還是因為他跟我不一樣呢?
這個人也可以在我身上找到缺點嗎?
這個人在哪些方面比我能幹?
你對自己誠實,認真想想這些問題,不但能戰勝心中的偏見,說不定還會發現並欣賞這個人的優點。
-
-
擴大朋友圈警醒!2020年 | 第3期
-
-
擴大朋友圈
問題的成因
如果我們不喜歡某個族群,就避免跟他們接觸,心中的成見只會越來越深。要是我們只跟背景類似的人做朋友,就很容易以為只有我們的感受、思維和行為模式才是對的。
聖經原則
要「開闊心胸」。——哥林多後書6:13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心」可以指人的情緒和感情。如果我們只愛那些跟自己相似的人,就彷彿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變得心胸狹窄。因此,就算有些人跟我們不一樣,我們也要樂意跟他們做朋友。
擴大朋友圈為什麼有用
我們慢慢熟悉別人,就會明白為什麼他們做事的方式跟我們不一樣。隨著彼此的關係越來越親密,我們會把他們看成是自己人,更欣賞他們。無論他們開心還是憂傷,我們都感同身受。
我們來看看一個例子。納扎雷曾對外來的移民很有偏見,後來什麼改變了她呢?她說:「我跟他們一起來往,一起工作。我遇到一些很好的人,他們的品行跟當地人的評價正好相反。你一旦跟不同文化的人交朋友,就會明白不應該給一群人貼標籤。你會越來越喜歡他們,把每個人都看成是獨一無二的。」
你可以怎樣做
找機會跟不同國家、種族或語言的人交流。你可以:
請他們說說自己的背景
請他們來吃頓飯
聽聽他們的故事,了解一下他們最關心的是什麼
想想他們的經歷怎樣塑造了他們的性格,也許你就會對這個族群有正面的看法。
-
-
表達愛心警醒!2020年 | 第3期
-
-
表達愛心
問題的成因
破除偏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根除病毒需要付出時間和努力,去除偏見也一樣。我們可以怎樣克服心中的偏見呢?
聖經原則
「要穿上愛,因為愛能完美地維繫團結。」——歌羅西書3:14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樂於助人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你越是向人表達愛心,成見就會越少。你心中的愛越多,仇恨和傲氣就越難有立足之地。
你可以怎樣做
可以想想一些具體的方法,向你不大喜歡的族群表達愛心。其實,只是為人做一些小事也許已經足夠。可以試試以下的建議:
一次次愛心的舉動,能讓你一步步擺脫心中的偏見
看到他們找不到路時,要樂意幫忙
主動跟他們簡單地交流,就算他們不太會說你的語言也沒關係
即使不太理解他們的某些做法,也要對他們有耐心
如果他們向你訴苦,要有同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