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了解實情
    警醒!2020年 | 第3期
    • 兩位男士在面試一位想在汽車工廠上班的女子,這位女子的神情有點緊張

      了解實情

      問題的成因

      偏見往往是由錯誤的資訊引起的。請看看以下例子:

      •  有些雇主誤以為女性不適合從事科學研究或技術性的工作。

      •  在中世紀的歐洲,猶太人被人誣告在水井裡下毒。在納粹統治期間,猶太人再度被醜化,被指控是造成德國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結果,這兩件事導致猶太人受到極大的歧視。在某些地方,這種偏見仍然十分普遍。

      •  很多人都誤以為有殘疾的人心裡很苦、很不開心。

      相信這類說法的人往往會舉出例子或者所謂證據,去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他們還認為不同意他們看法的人其實是不了解實情。

      聖經原則

      「人沒有知識是不好的。」——箴言19:2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不了解事實會讓人作出錯誤的決定。如果我們相信謠言而忽視事實,就會誤解別人。

      聖經助長偏見嗎?

      有些人聲稱聖經助長偏見,但聖經實際是怎麼說的呢?

      •  所有人都有共同的祖先:上帝「從一個人造出了萬國萬族」。——使徒行傳17:26

      •  上帝待人不偏心:「上帝是不偏心的,無論哪個國族的人,只要敬畏他,做對的事,他都接納。」——使徒行傳10:34,35

      •  上帝看重的是人的內心,不是外表:「人看的是外表,耶和華看的是內心。」——撒母耳記上16:7a

      a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的名字是耶和華。

      了解實情為什麼有用

      我們對別人有正確的認識,就不會輕易相信一些流行但其實是錯誤的觀點。我們一旦發現,以前關於某個群體的信息是假的,也許就要想想,自己對其他群體的負面評價是否有根據。

      真人真事:約維察(巴爾幹半島)

      上文提到的約維察從小就聽到本地人和新聞媒體用負面的口吻談論某個少數民族。他說:「所以我對這些人都很有成見,甚至很討厭他們。我還覺得自己這種想法是完全正確的。」

      「不過後來在參軍的那段時期,我不得不跟來自那個少數民族的士兵一起工作、一起生活。隨著時間過去,我越來越認識他們,甚至開始學習他們的語言、聽他們的民謠。我漸漸喜歡跟他們在一起,對他們的看法也慢慢改變。不過我知道,過去討厭他們的那種感覺還是有可能冒出來,所以我儘量不看關於他們的負面報導。我也不會看以他們為笑柄的電影或電視節目。我知道偏見是有可能演變成憤怒甚至仇恨的。」

      你可以怎樣做

      •  要記得,對於某個群體有什麼特性,我們不可以一概而論。

      •  要明白,你對其他人的了解也許只是片面的。

      •  要儘量從可靠的來源找出事實。

      他們戰勝了仇恨

      系列圖片:圖一:兩個男子邊走邊聊;圖二:其中一個男子在跟朋友一起時露出笑容

      什麼幫助一個阿拉伯人和一個猶太人克服心中的偏見呢?

      請觀看《忠貞之愛何時會戰勝仇恨》,你可以在jw.org網站上找到這個短片。

  • 體恤別人
    警醒!2020年 | 第3期
    • 在飛機上,一個白人和一個錫克教教徒坐在一起,開心地聊天

      體恤別人

      問題的成因

      如果我們太著眼於別人跟我們之間的差異,就很容易把這些差異看成是別人的缺點或毛病,結果瞧不起他們。我們一旦對別人有了負面的看法,就很難體恤他們。缺乏體恤之心其實反映出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就是偏見。

      聖經原則

      「跟歡樂的人一起歡樂,跟哭泣的人一起哭泣。」——羅馬書12:15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簡單來說,這節經文的原則就是體恤別人。體恤別人就是懂得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將心比心。

      有體恤之心為什麼有用

      如果我們懂得體恤一個人,就會意識到自己跟這個人相似的地方其實很多,大家對很多事情都有相同的感受和反應。體恤之心讓我們看出,無論別人有怎樣的背景,我們都屬於人類的大家庭。我們越留意其他人跟我們的共同點,就越不會對他們有偏見。

      我們有體恤之心,就會尊重別人。來自塞內加爾的安娜-瑪麗曾經很瞧不起社會上「低層」的人。但她學會體恤別人,想法就改變了。她說:「我看到那些『低層』的人活得那麼辛苦,不禁問自己,如果換成是我,我會有什麼感覺。我憑什麼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我的身分地位根本不是自己選擇或者爭取得來的。」其實,我們設法理解別人的處境,就會懂得多體恤,而不是批評。

      你可以怎樣做

      如果你對某個族群有負面的看法,可以嘗試不要老是盯著彼此間的差異,而是要找找彼此間的共同點。想想他們在以下情況,心情會是怎樣的:

      體恤之心讓我們看出,所有人都屬於人類的大家庭

      •  跟家人一起用餐

      •  忙了一天後回到家裡

      •  跟朋友共度時光

      •  聽自己最喜歡的音樂

      然後想想換成是你,在以下情況會有什麼感覺:

      •  如果別人令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  如果別人根本不認識我,就已經斷定我是怎樣的人

      •  如果我屬於被歧視的那個族群,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我

      這兩個人給對方看自己的照片,看出彼此對家庭、運動、工作的看法都很類似

      真人真事:羅伯特(新加坡)

      「我以前覺得聾人很怪,很敏感,而且智力有問題,所以儘量不跟他們接觸。不過,當時我覺得我不算歧視他們,因為這種想法看起來也沒傷害到誰。

      「我學會體恤聾人之後,就克服了心中的偏見。舉個例,以前我之所以覺得聾人智商有問題,是因為我跟他們說話時,他們都呆呆地看著我。後來我想像,如果自己聽不到別人在說什麼,會有什麼反應。我當然也會一臉茫然啊!就算我戴上了助聽器,我也許還是一臉『聽不懂』的樣子。但其實我不是聽不懂,而是聽不清楚。

      「當我設身處地去想一想,心裡的偏見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 欣賞別人的優點
    警醒!2020年 | 第3期
    • 系列圖片:圖一:一對夫妻在趕時間,被一個盲人女士擋住去路就很生氣;圖二:後來,同一對夫妻看到這個女士在音樂會演奏大提琴時,很欣賞她

      欣賞別人的優點

      問題的成因

      自大的心態很容易演變成偏見。驕傲自大的人自以為了不起,高人一等,認為跟自己不同的人都比自己差。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可能產生這種錯誤的想法。《不列顛百科全書》說:「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認為自己的文化比別人優越,例如生活習慣、飲食、衣著、信仰、價值觀等等。」我們怎樣才能避免有這種成見呢?

      聖經原則

      「要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優秀。」——腓立比書2:3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我們必須培養謙卑,才能避免驕傲的態度。我們如果謙卑,就會承認別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優秀。世上沒有一個族群什麼都比別人好,什麼都比別人強。

      我們來看看一個例子。斯特凡在一個共產國家長大,但後來他消除了對非共產國家的人的偏見。他說:「要破除偏見,真的要把別人看得比自己優秀。我並不是什麼都知道的,我從每個人身上都可以學到一些東西。」

      你可以怎樣做

      要對自己有現實的看法,意識到自己也有弱點,也會犯錯。要承認別人在某些方面比你強。另外,不要假定某個族群的人就一定有相同的缺點。

      與其斷定某個族群的某個人是不好的,不如想想:

      要承認別人在某些方面比你強

      •  我不喜歡這個人的特質,真的是因為這些特質不好,還是因為他跟我不一樣呢?

      •  這個人也可以在我身上找到缺點嗎?

      •  這個人在哪些方面比我能幹?

      你對自己誠實,認真想想這些問題,不但能戰勝心中的偏見,說不定還會發現並欣賞這個人的優點。

      真人真事:納爾遜(美國)

      「在我小時候居住的地區,那裡的人幾乎都來自同一個種族和背景。19歲時我搬到一個大城市,在工廠裡工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地點,我接觸到不同文化、背景和種族的人。

      「當我越來越熟悉身邊的同事,跟他們建立友誼,我親身體驗到一點:從別人的膚色、語言和國籍,我根本就無法知道他們工作有多勤奮,為人有多可靠,以及他們有什麼想法和感受。

      「後來我結婚了,我的妻子是另一個國家和種族的人。我發現嘗試不同地方的食物,學會欣賞不一樣的音樂,為我的生活增添不少樂趣。一路走來,我看出每個人都有長處,也有短處。老實說,正因為我學會欣賞別人,向不同文化和種族的人學習,我才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 擴大朋友圈
    警醒!2020年 | 第3期
    • 四個不同種族的女子有說有笑,她們的孩子就在附近一起玩

      擴大朋友圈

      問題的成因

      如果我們不喜歡某個族群,就避免跟他們接觸,心中的成見只會越來越深。要是我們只跟背景類似的人做朋友,就很容易以為只有我們的感受、思維和行為模式才是對的。

      聖經原則

      要「開闊心胸」。——哥林多後書6:13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心」可以指人的情緒和感情。如果我們只愛那些跟自己相似的人,就彷彿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變得心胸狹窄。因此,就算有些人跟我們不一樣,我們也要樂意跟他們做朋友。

      擴大朋友圈為什麼有用

      我們慢慢熟悉別人,就會明白為什麼他們做事的方式跟我們不一樣。隨著彼此的關係越來越親密,我們會把他們看成是自己人,更欣賞他們。無論他們開心還是憂傷,我們都感同身受。

      我們來看看一個例子。納扎雷曾對外來的移民很有偏見,後來什麼改變了她呢?她說:「我跟他們一起來往,一起工作。我遇到一些很好的人,他們的品行跟當地人的評價正好相反。你一旦跟不同文化的人交朋友,就會明白不應該給一群人貼標籤。你會越來越喜歡他們,把每個人都看成是獨一無二的。」

      要謹慎擇友

      一些人沾染不少惡習,害人害己。所以我們在擴大朋友圈時要小心選擇。有些人道德敗壞,言行粗魯無禮,不跟他們交朋友並不是偏見。當然,對於那些道德標準跟自己不一樣的人,我們不該傷害他們,也不該剝奪他們應有的權利。但我們有智慧,就不會結交這樣的朋友。(箴言13:20)

      你可以怎樣做

      找機會跟不同國家、種族或語言的人交流。你可以:

      •  請他們說說自己的背景

      •  請他們來吃頓飯

      •  聽聽他們的故事,了解一下他們最關心的是什麼

      想想他們的經歷怎樣塑造了他們的性格,也許你就會對這個族群有正面的看法。

      真人真事:坎德薩米與蘇卡瑪(加拿大)

      「我們在南非長大。當時政府實施種族隔離政策,強迫不同種族的人住在分隔的區域裡。因此,種族間的歧視就更深了。我們特別討厭白種人,因為他們把我們看成次等公民。當時,我們不認為自己有偏見,反而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為了調整想法,我們主動開闊心胸,跟不同背景的人做朋友。當我們開始跟白人來往,就發現我們之間的差異其實很少。我們面對的處境,要應付的挑戰都差不多。

      「有一次,我們有機會接待一對白人夫妻,後來他們在我們家住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所以我們有機會更認識彼此。不久後,我們就把他們看成朋友,覺得彼此都是平等的。結果,我們對白種人的看法就更積極正面了。」

      情同手足

      在耶和華見證人王國聚會所門前,強尼和吉迪恩跟小朋友打招呼

      雖然強尼和吉迪恩的種族不同,曾有不一樣的政治立場,後來卻成了要好的朋友。

      請觀看《強尼和吉迪恩:從敵人變成弟兄》,你可以在jw.org網站上找到這個短片。

  • 表達愛心
    警醒!2020年 | 第3期
    • 一個印度女子扶著一個年長的白人女士上樓梯,還幫她拿東西

      表達愛心

      問題的成因

      破除偏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根除病毒需要付出時間和努力,去除偏見也一樣。我們可以怎樣克服心中的偏見呢?

      聖經原則

      系列圖片:圖一:一個亞洲男子扶著門,讓一個拿著咖啡的黑人男子先過;圖二:同一個黑人男子請同事喝咖啡,包括那位印度女子

      「要穿上愛,因為愛能完美地維繫團結。」——歌羅西書3:14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樂於助人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你越是向人表達愛心,成見就會越少。你心中的愛越多,仇恨和傲氣就越難有立足之地。

      你可以怎樣做

      系列圖片:圖一:一個年長的白人女士得到一個印度女子的幫助,上了樓梯,而且對方還幫她拿東西;圖二:這個年長的白人女士拿餅乾給鄰居吃,他就是剛才提到的亞洲男子

      可以想想一些具體的方法,向你不大喜歡的族群表達愛心。其實,只是為人做一些小事也許已經足夠。可以試試以下的建議:

      一次次愛心的舉動,能讓你一步步擺脫心中的偏見

      •  看到他們找不到路時,要樂意幫忙

      •  主動跟他們簡單地交流,就算他們不太會說你的語言也沒關係

      •  即使不太理解他們的某些做法,也要對他們有耐心

      •  如果他們向你訴苦,要有同情心

      真人真事:納扎雷(幾內亞比紹)

      「我以前對移民很有偏見。大家都說,不少移民是靠騙取社會福利金生活的,而且他們很多人都做違法的事,所以我覺得很難接受他們。可是,我當時不認為這是偏見,因為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看他們的。

      「不過,後來我意識到自己對移民的負面看法其實就是偏見。聖經的金玉良言讓我明白,我應該對他們更有愛心。現在我不但不會避開他們,還會跟他們打招呼,跟他們聊天。我努力認識他們,把每個人都看成是獨一無二的。我對他們的看法不再是負面的了,跟他們在一起讓我感到很自在。」

      「我曾竭力反對不公」

      拉菲卡·莫里斯

      拉菲卡曾加入一個激進組織,反對種族歧視。不過,她是在參加耶和華見證人的大會時,才親眼見證了她一直渴望看到的公正和團結。

      請觀看《拉菲卡·莫里斯:我曾竭力反對不公》,你可以在jw.org網站上找到這個短片。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