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人看不起我警醒!2009年 | 8月
-
-
別人看不起我
「我搬到西班牙的第一年,上小學念書,由於我個子小,班上的同學給我取了很多難聽的綽號,我差不多每天都哭著回家。」——珍妮弗,父母從菲律賓移居西班牙
「我轉到一個新學校,班上的白人同學想侮辱我,給我取了一些難聽的外號。我知道他們想激我,要跟我打架。雖然我沒有生氣,心裡卻很難受,覺得被人排斥。」——帝莫西,非裔美國人
「我七歲的時候,尼日利亞的伊博族和豪薩族彼此仇視,發生衝突,這也影響了我。我有一個豪薩族的同學,本來我們是朋友,現在我卻開始嘲笑他。」——約翰,伊博人
「我和同伴是海外傳道員。有一天,我們向別人傳講聖經的信息時,有些孩子跟著我們,向我們丟石頭。他們其實是受到當地教士的唆使,因為教士想逼我們離開那個小鎮。」——奧爾嘉
你嘗過被人歧視的滋味嗎?這樣不公平的對待,是不是令你尊嚴掃地呢?歧視往往出於成見,一個人可能由於膚色、宗教、性別、年紀或家庭經濟狀況而被人歧視。經常被歧視的人常常提心吊膽,害怕再受到傷害。他們走近一群人、走進商店、到新學校上課或參加社交活動時,都會惶恐不安。
此外,被歧視的人可能很難找到工作,得不到適當的醫療護理,進不了好學校,不能享有某些社會福利,也不能享有某些法律賦予的權利。如果政府認可某種偏見或歧視,還可能會導致種族清洗或屠殺。聖經的以斯帖記有一個古代的例子,是描述一個民族險遭滅絕。請留意,這件事是由仇恨和偏見所引起的。(以斯帖記3:5,6)
雖然有些國家立法禁止人歧視別人,但有些人依然思想狹隘、不容異己。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前高級專員說:「各國簽署《世界人權宣言》已有60多年了……但到現在仍不能在全球實踐人人平等,人人不受歧視的理念。」這確實令人深感憂慮,因為許多國家都有大量移民和難民湧入,不同種族的人居住在一起,大大改變了社會的結構。
那麼,期望人人平等只是一個夢想嗎?會不會有一天,不再有偏見和歧視存在呢?接著的文章會解答這些問題。
-
-
尋找偏見與歧視的根源警醒!2009年 | 8月
-
-
尋找偏見與歧視的根源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並應以兄弟關係的精神相對待。」——《世界人權宣言》第一條
雖然這個宣言的理念很崇高,但偏見和歧視還是繼續撕裂人與人之間的團結。這個可悲的情況,不但顯示出現在整個人類社會的情況很糟糕,也顯示人類是很不完美的。(詩篇51:5)不過,這個問題並非完全沒有解決的辦法。雖然我們也許無法化解身邊人的偏見,但至少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消除自己內心對別人的成見。
首先,我們要承認人人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對人產生偏見。根據《了解偏見和歧視》(英語)這本書指出,「關於偏見,研究顯示有三點很重要:(1)人只要會思考,會說話,多多少少都會對人有偏見。(2)人往往要刻意作出努力,才能降低對別人的偏見。(3)此外,人還要有足夠的推動力,才能消除偏見」。
據說,教育是一個最有效的工具,能幫助人戰勝偏見。正確的教育可以幫助人了解偏見的根本原因,讓我們能夠更客觀地看看自己對人有沒有偏見,而且我們被別人歧視時,正確的教育也可以讓我們知道該怎樣做才對。
偏見的根本原因
偏執己見的人對事情往往有先入為主的看法,當事實跟他的看法有衝突時,他就會加以歪曲、誤解,甚至不理會真相。偏見可能是來自一個人的家庭價值觀,這些價值觀雖然好像沒有什麼問題,但其實是錯誤的;偏見也可能是由於人鼓吹一些對其他種族或文化不正確的觀點而產生的。當你想想以下幾點,以及沉思相關的聖經原則時,何不同時看看自己的態度有沒有需要改變的地方呢?
別人的影響人類天生就喜歡群居,這是好的,因為聖經也說:「孤立自己的人只求滿足自私的心願,並違背一切實用智慧。」(箴言18:1)不過,我們選擇朋友的時候也要謹慎,因為朋友會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明智的父母會關心留意自己的孩子跟什麼人做朋友。有些研究顯示,小孩才三歲大就可能有種族偏見了,他們可能是受到別人的態度、言談和身體語言所影響。既然孩子這麼容易受別人影響,父母就要盡己所能,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好榜樣,因為孩子有怎樣的價值觀,最主要還是受到父母的影響。
◼ 聖經怎麼說?「要教孩子走合宜的路,這樣他到老也不偏離。」(箴言22:6)「跟智慧人同行,就有智慧;同愚昧人來往,難免吃虧。」(箴言13:20)父母們請問問自己:「我是不是正教導孩子走上帝視為正確和公正的路呢?我結交的朋友都對我有好的影響嗎?我對別人又有怎樣的影響呢?」(箴言2:1-9)
國家主義 一本英語詞典這樣解釋國家主義:是一種整體的國民意識,認為自己的國家比其他國家優越,要將本國文化發揚光大,要增進國民的利益,把其他國家的文化和利益置於次位。一個政治學教授伊沃·杜蔡斯克在他寫的《列國間的衝突與合作》說:「國家主義使人類分裂,令人難以接受別人的觀點。結果,人思考時會以自己國家的利益為出發點,通常先想到自己是美國人、俄羅斯人、中國人、埃及人或祕魯人,最後才想到全人類的利益,不過他們很少往這方面想。」前聯合國祕書長說:「我們今天面對的許多問題,都是由錯誤的思想所導致的,而其中有些錯誤思想是在不知不覺間形成的,例如狹隘的國家主義令人相信『無論如何,國家至上!』」
◼ 聖經怎麼說?「上帝深愛[所有種族的人],甚至賜下自己的獨生子,好叫凡信從他的人 都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上帝是不偏心的,無論哪個國族的人,只要敬畏他,行正義,都蒙他悅納。」(使徒行傳10:34,35)請問問自己:「既然上帝是不偏心的,他愛全人類包括我在內,那麼,我不是應該效法他嗎?要是我說自己是敬拜上帝的人,我不是更該效法他嗎?」
種族主義一本英語辭典這樣說:「有種族主義的人認為『每個種族的特色和能力才幹都不同,各種族天生就有優劣之分。』」但是,《世界圖書百科全書》(英語)卻說,研究人員「仍沒有找出任何科學證據證明[某個種族比另一個種族]優越」。鼓吹種族主義的人,做出許多極端不公平的事,例如有計劃地剝削其他人的權利,這些不公平的事有力地證明種族主義是一種毫無根據的謬論。
◼ 聖經怎麼說?「真理會叫你們自由」。(約翰福音8:32)「[上帝]從一個人那裡造出萬國萬族」。(使徒行傳17:26)「上帝看人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16:7)請問問自己:「我是不是像上帝那樣看待所有的種族?有些人的種族或文化跟我不同,我有沒有盡力了解他們呢?」當我們真的了解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更容易消除自己對他的成見。
宗教《偏見真面目》(英語)這本書說:「當人想利用宗教來達到[自私的目的],或增加自己民族的利益時,就一定會造成可悲的後果。這時,宗教和偏見其實已合為一體了。」這本書又指出,「一個本來很虔誠的教徒,有可能忽然變成一個很有偏見的人」,這實在令人驚訝。這本書說得不錯,因為今天有些教堂限定只有某些種族的人才可以參加,教派之間又充滿仇恨和暴力,有的宗教還會煽動恐怖活動。
◼ 聖經怎麼說?「可是從[上帝]來的智慧……是促進和睦、通情達理……不厚此薄彼」。(雅各書3:17)「真正崇拜的人會用心靈按真理崇拜天父」。(約翰福音4:23)「要愛你們的仇敵,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馬太福音5:44)請問問自己:「我的宗教是不是鼓勵我愛所有人呢?是不是也鼓勵我要愛那些可能會傷害我的人呢?不論一個人是什麼種族、膚色、性別,或是有多少收入,有什麼社會地位,我的教會是不是都歡迎這些人呢?」
自驕心一個人的自尊心如果膨脹到一個程度,變成太自負或自大的話,他就很容易會對人產生偏見。驕傲會使一個人自覺高人一等,看不起教育水平較低或經濟環境較差的人。這樣的人如果聽到有人說自己的種族或民族是比較優越的,他就會贊同這些說法。有些人善於挑撥民族感情,例如納粹的獨裁者希特勒,就善於挑起民眾對國家和民族的自驕心,醜化他不喜歡的民族,以爭取民眾對他的支持。
◼ 聖經怎麼說?「凡心裡驕傲的人,耶和華視為可憎」。(箴言16:5)「凡事都不要好辯爭勝,不要自命不凡,倒要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優越。」(腓立比書2:3)請問問自己:「如果我聽到別人稱讚自己的種族時,會不會沾沾自喜呢?聽到別人醜化其他種族時,又會不會暗自高興呢?看見別人比我更有才幹,我會嫉妒嗎?或是我會替他高興呢?」
難怪聖經提醒我們:「要保護你的心,勝過保衛一切,因為生命之泉由心而出。」(箴言4:23)一顆純潔的心是十分寶貴的,所以千萬不要讓任何東西腐化我們的心!相反,要讓心裡充滿上帝的智慧。只有這樣,「思考的能力就保衛你,明辨的能力也保護你,救你免行惡道,遠離言語虛妄的人」。(箴言2:10-12)
可是,如果別人對你有偏見或歧視你,你可以怎樣做呢?下一篇文章會告訴你。
[第6頁的精選語句]
當我們真的了解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更容易消除自己對他的成見
-
-
以愛戰勝偏見警醒!2009年 | 8月
-
-
以愛戰勝偏見
「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這樣的宗教團體,這個團體之所以組成不是出於愛國主義,相反,這個團體中的人都是自願加入的,他們當中不分社會地位、種族和國籍。不論男女,在上帝面前他們都是個別的人,聚集起來敬拜上帝。」——《基督教歷史》,保羅·約翰遜著
當真基督教傳到整個羅馬帝國時,人們看到一件令他們驚訝的事,就是不同國族的人和睦相處,團結一致地崇拜上帝,組成一個國際性的屬靈大家庭。這個「家庭」之所以能夠團結和睦是因為他們彼此真心相愛,這種愛絕不是一時感情用事,而是因為受到上帝教導,認識聖經的原則而產生的。
耶穌基督藉著自己說的話、做的事來教導人認識聖經的原則,他曾被人憎恨過、歧視過。(彼得前書2:21-23)比如說,耶穌來自加利利,而加利利人大多是農夫和漁夫,這些人都受到耶路撒冷的猶太宗教領袖所鄙視。(約翰福音7:45-52)雖然如此,耶穌卻是個出色的導師,他深受平民百姓的尊敬和愛戴。由於這樣,猶太宗教領袖非常嫉妒他,還說他的壞話,甚至想辦法殺死他!(馬可福音15:9,10;約翰福音9:16,22;11:45-53)
可是,耶穌並沒有「以惡報惡」。(羅馬書12:17)猶太人的法利賽派非常反對耶穌,但當有法利賽派的人私下來見耶穌,誠懇地請教他,他也會溫和地回答他們。(約翰福音3:1-21)耶穌還會跟法利賽派的人一起吃飯,包括一個對他有偏見的法利賽派的人。我們怎麼知道這個人對耶穌有偏見呢?根據當時的習俗,主人會給客人一些水來洗腳,但這個法利賽派的人卻沒有這樣做。耶穌有沒有因此而生氣呢?沒有。他反而利用這個機會幫人上了寶貴的一課,讓人知道什麼是憐憫和寬恕。(路加福音7:36-50;11:37)
耶穌也愛卑微的人
耶穌說過一個很多人都聽過的比喻,就是關於一個好心的撒馬利亞人,這個撒馬利亞人出錢幫助一個被人打又被人搶劫的猶太人。(路加福音10:30-37)為什麼這個撒馬利亞人所做的事值得稱讚呢?因為在當時,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彼此仇視。猶太人罵人時會說對方是「撒馬利亞人」,有一次他們甚至罵耶穌是「撒馬利亞人」。(約翰福音8:48)由於當時的背景,耶穌這個比喻非常震撼人心,讓人一聽就知道要愛所有人,待人不可偏心。
耶穌不是光說不做的,他親自醫好了一個患痲瘋病的撒馬利亞人。(路加福音17:11-19)此外,他也親自教導那些想了解真理的撒馬利亞人。有一次他甚至跟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談了很久,這件事在當時是很令人驚訝的。(約翰福音4:7-30,39-42)為什麼呢?因為猶太人的拉比(宗教導師)嚴守教條,他們絕對不會在公眾場合跟任何 女性說話,就算是自己的近親也一樣,更別說是撒馬利亞的婦女了!
如果一個人以前曾對人有偏見,但現在卻很努力消除自己的偏見,那麼上帝會怎樣看這個人呢?關於這個問題,聖經透露了一些事,可以給人很大的安慰。
上帝對我們很有耐心
公元1世紀,由於猶太人長久以來都歧視非猶太人,所以許多猶太裔的基督徒都受到這種態度影響。後來很多非猶太人都成了基督徒,這可能會令會眾分裂,那麼耶和華怎樣處理這個情況呢?他很有耐心地教導基督徒的會眾。(使徒行傳15:1-5)耶和華這麼忍耐,終於得到很好的結果。正如這篇文章一開始指出,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當中不分社會地位、種族和國籍」,結果「各群會眾信心日益穩固,人數天天增加」。(使徒行傳16:5)
我們學到什麼呢?就是不要灰心放棄,要繼續倚靠上帝,上帝會慷慨地賜智慧和力量給那些「懷著信心不斷祈求」的人。(雅各書1:5,6)你還記得第一篇文章提到的珍妮弗、帝莫西、約翰、奧爾嘉嗎?當珍妮弗升上中學的時候,她已經是個成熟的基督徒了,而且她也學會當別人嘲笑她的種族或她的身高時,就不要理會那些人。不久之後,班上的同學就轉移目標攻擊另一個女孩子,珍妮弗就替她說話,又安慰她。
當帝莫西的同學嘲笑他的種族時,他又怎樣保持冷靜、不生氣呢?他說:「我是怕耶和華上帝的名受到羞辱,我也一直記得『要以善勝惡』,不要讓惡勝過我們。」(羅馬書12:21)
約翰也不再歧視他豪薩族的同學了。他回憶說:「我十幾歲時有一些豪薩族的朋友,我還跟其中一個朋友一組,一起完成一個作業,我們合作得很愉快。現在我不會因別人的種族而排斥他,相反,我會真正去了解這個人。」
奧爾嘉和她的同伴做海外傳道工作時,遭到當地人惡意的反對,但她們沒有害怕。相反,她們還是繼續傳道,深信有些人會喜歡聖經的信息,後來真的有許多人反應良好。奧爾嘉說:「大概50年之後,有個先生來找我,還帶了一個很漂亮的袋子給我,袋子裡面有一些小石頭,每個石頭上面都刻了一個基督徒的品質,例如良善、仁慈、愛心、和平。然後他告訴我,50年前我傳道時,有些男孩子向我丟石頭,他就是其中一個,現在他已是我的基督徒弟兄了。他和妻子除了送我一袋石頭之外,還送給我兩打白玫瑰。」
不再有偏見和歧視!
很快世上就不再有偏見和歧視了。為什麼呢?一個原因是,未來這個地球只會有一個統治者,就是耶穌基督,「他行審判並不單憑眼見」。(以賽亞書11:1-5)還有,屆時在地上受耶穌統治的人會十全十美地表現出他的品質,因為他們全都會受到耶穌和天父耶和華上帝的教導。(以賽亞書11:9)
今天,上帝地上的子民已受到上帝和耶穌的教導,他們已準備好在將來地上全新的制度裡生活。你也可以受到上帝教導,這個學習聖經的安排是免費的,何不也試試學習聖經呢?a沒錯,上帝是不偏心的,「他的旨意是要各種各樣的人都可以得救,確切認識真理」。(提摩太前書2:3,4)
[腳注]
a 如果你想在你方便的時間、地點免費學習聖經,請與你附近王國聚會所的耶和華見證人聯絡,或者寫信到本刊第5頁列出的合適地址,也可以瀏覽耶和華見證人的網頁,網址:www.watchtower.org
[第8頁的精選語句]
很快偏見和歧視就不會再撕裂人與人之間的團結了
[第8,9頁的附欄或圖片]
生活上的實用聖經原則
◼ 「對誰都不要以惡報惡……總要以善勝惡。」(羅馬書12:17-21)這節經文強調什麼呢?即使別人對你不好,也不要「以惡報惡」,反而要以好的態度對他。耶穌說,有些人無緣無故地恨他,但他卻沒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約翰福音15:25)
◼ 「我們不該自命不凡……彼此妒忌。」(加拉太書5:26)妒忌和驕傲都會損害人的靈性健康,還往往會引起仇恨和偏見。(馬可福音7:20-23)
◼ 「所以,在一切事上,你們希望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得怎樣待人。」(馬太福音7:12)請問問自己:「我希望別人怎樣待我呢?」你也要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不論別人的年齡、膚色、語言或文化是否跟你一樣,你都要這樣待他們。
◼ 「你們要彼此樂意接納,就像基督樂意接納了我們一樣」。(羅馬書15:7)你有沒有試試多認識一點那些跟你的背景和文化不同的人呢?如果他們是基督徒同工,你是不是更應該了解他們呢?(哥林多後書6:11)
◼ 「就算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也必收留我。」(詩篇27:10)無論別人怎樣待你,只要你不離棄上帝,他就永不會 離棄你。
[第7頁的圖片]
一個有愛心的撒馬利亞人主動幫助一個被人搶劫的猶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