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西1997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
有多年時間,巴西分社一直用一台舊式的平台印刷機印製葡語版的《守望台》。但是到1957年,由於雜誌的需求量劇增,這台平台印刷機(在1918年製造)又時常出現機件故障,加上紙張供應不足,結果印刷工作只好轉由美國紐約的工廠接辦。現在,巴西分社已經找到辦法解決印刷機和紙張的問題,所以弟兄們可以再度印刷自己的書刊了。
為了騰出必需的空間來從事印刷,社方著手增建分社的建築物。同一個時候,社方還安排輸入一台高速凸版輪轉印刷機。由於我們的雜誌屬於教育性質,社方設法申請印刷機免稅入口。可是,有些宗教團體以往曾經就某類物品申請免稅入口獲准,後來卻把物品出售,賺了許多錢,因此政府當局不願再給任何宗教團體入口稅豁免權。後來,出乎見證人意料的是,一名本身是個不可知論者的政府官員竟然提出幫助。這名官員對我們申請入口稅豁免權感興趣,指點我們該怎樣申請。1972年11月,只是四個月之後,我們的申請就獲批准了。在巴西分社辦事處工作的奧古斯托·馬沙多回憶說:「我們起初毫無經驗,根本一無所知;但是憑著信賴耶和華,同時做足研究工夫,我們得到了所需的設備。耶和華的確指引他的僕人。」
要學的東西還很多
用卷筒紙凸版輪轉印刷機印刷絕不容易。1972年12月,一台完全拆開的印刷機運抵巴西,機件分別用47個大木箱裝著,有些木箱重達六噸。為了確保印刷機安裝正確,社方從世界總部派來了米蘭·米勒弟兄。米蘭·米勒統籌由九位弟兄組成的工作小組,把印刷機安裝好,然後教他們怎樣操作機器。弟兄有分幫手安裝印刷機,同時學會怎樣照料這台機器。這些弟兄當時大都相當年輕,對於印刷工作不是經驗很淺,就是毫無經驗。有分參與安裝印刷機的卡爾·里茨是當時的工廠監督,直到今天他仍然擔任這個職位。
在差不多同一個時候,用來印製雜誌的入口紙張也運到了。歐克利德斯·茹斯蒂諾從伯特利到港口提取紙張,他回憶說:「第一批運來的紙張足有150噸重。我們安排貨車把紙張從桑托斯港口運到聖保羅市的伯特利去。可是我們並不意識到,港口的叉式起重機只是把紙卷卸在貨車上,我們需要有些大力士在貨車上把沉重的紙卷排列好。我和馬沙多弟兄於是爬上一輛貨車,著手推動紙卷(每卷重達400公斤),把紙卷排列好。在場的起卸工人看見兩個結了領帶的男子在車上跟紙卷搏鬥,禁不住笑得前仰後翻。幸好當時已差不多是吃午飯的時間,所以不久我們就停手了。吃午飯期間,我們雇了一些工人替我們把工作做完。」弟兄們漸漸學會用卷筒紙輪轉印刷機印製書刊。
1973年,第二台卷筒紙輪轉印刷機抵達,印刷量跟第一台差不多,每小時印製1萬2500本雜誌。自那時以來,分社安裝了更多印刷機,有些甚至是四色印刷的。這樣,過去幾年,我們都能夠應付聖經書刊的需求。
-
-
巴西1997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
[第133頁的圖片]
1973年,社方開始在聖保羅市用凸版輪轉印刷機從事印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