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決問題還是製造困難?警醒!2001年 | 5月8日
-
-
公眾日益關注
正如附欄指出,囚犯在獄中遭到不人道的待遇。這些事實進一步削弱了公眾對監獄制度的信心。犯人在服刑期間遭受冤屈,要幫助他們棄邪歸正就難上加難了。此外,有好些人權組織也注意到,在獄中服刑的犯人,屬於少數族裔的特別多。他們不禁懷疑,這個現象是純屬巧合還是種族歧視所致。
1998年,美聯社報導了一批前囚犯,向美國賓雪法尼亞州的霍姆斯伯格監獄索賠。他們聲稱服刑期間,當局拿他們充當實驗品,在他們身上進行化學試驗。美國有些監獄重新採用鐵鏈,把在戶外勞動的囚犯拴在一起,那又怎麼樣呢?國際特赦組織報導:「囚犯隊經常在烈日下勞動10至12小時,除了一小時午休外,其餘時間只能稍稍歇手喝水。……囚犯隊可用的廁所不過是便攜式便盆,前面有臨時設置的屏風遮擋住。囚犯整天跟隊友拴在一起,就是上廁所,也不得解開鎖鏈。要是沒有便盆可用,囚犯就被迫當眾蹲在地上。」幸好,不是所有監獄都這樣做。給囚犯以非人的待遇,不但貶損囚犯的人格,也貶損了監獄管理層的人格。
-
-
解決問題還是製造困難?警醒!2001年 | 5月8日
-
-
[第6,7頁的附欄或圖片]
監獄一瞥
過度擁擠:英國的監獄擁擠不堪,這又有什麼出奇呢!按人口平均計算,英國每10萬人中就有125個囚犯,比率之高,在西歐各國中排列第二。在巴西聖保羅,最大的一所監獄原本只能容納500個囚犯,現在竟然關了6000個犯人。在俄羅斯,監獄當局把90至110個囚犯擠進一個28人的牢房裡。囚犯緊緊地靠攏在一起,不得不輪流睡覺。在亞洲某個國家,十三四個犯人被擠進一個面積只有3平方米的囚室裡。西澳大利亞的監獄也有人滿之患,當局只好用貨櫃權充囚室。
暴力:德國《明鏡》週刊報導,在德國的監獄裡,由於「不同幫派在販酒、販毒、賣淫、放高利貸等非法活動上展開競爭」,殘暴的囚犯不惜嚴刑拷打對手,把對方置於死地。不同族裔的囚犯難以共處,大家互不相讓,不斷挑起暴力紛爭。《明鏡》指出:「囚犯分別來自72個國家,彼此經常有摩擦、發生衝突,很容易就動起武來。」南美洲一所監獄的官員表示,每月平均有12個囚犯在獄中被殺。倫敦的《金融時報》報導,根據囚犯的說法,實際數目要比官方報導的多一倍。
性侵犯:在一篇題名為「在鐵窗下飽受淫辱」的文章裡,《紐約時報》指出,據保守估計,美國「每年有29萬多個男囚犯在鐵窗下遭到性侵犯」。文章繼續說:「性侵犯決不是偶發事件,而是無日無之的,這類性暴行簡直防不勝防。」一個團體估計,在美國監獄發生的強姦行為,每天多達六萬次。
健康與衛生:有詳盡的文件證明,性病正在監獄裡廣泛蔓延。在俄羅斯和某些非洲國家,許多囚犯都得了肺結核。這件事喚起了世人注意囚犯待遇的必要。同樣惹人關注的是,在世界各地,許多監獄的食物質量都很差,囚犯連起碼的醫療護理和衛生設備也得不著。
[圖片]
巴西聖保羅一所擁擠不堪的監獄
[鳴謝]
AP Photo/Dario Lopez-Mil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