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物質繁榮警醒!1994年 | 12月8日
-
-
追求物質繁榮
《儆醒!》雜誌駐台灣通訊員報導
『快樂是不能用金錢買到的!』雖然大部分人或多或少同意這個說法,許多人卻仍然不斷追求物質財富,以為這樣做可以使他們活得更開心。追求物質又有什麼不妥呢?畢竟,物質上的成就和繁榮看來能夠解決人類所面對的種種難題。
試想像,如果所有男女孩童都可以過富足的生活,這個世界會是多麼美好啊!世上的貧民區會蕩然無存,在那裡居住的千百萬人也無需再忍受侮辱和痛苦了。此外,露宿者的問題也會不復存在。目前世上各國,不論貧富,都深受這個難題困擾。
良好健康又怎樣?如果要活得快樂,良好健康是不可或缺的。醫學的發展雖然非常迅速,但越來越多人卻發覺他們不能負擔昂貴的醫療費用。在另一方面,千百萬人仍要天天備嘗忍飢捱餓、營養不良之苦。要是物質繁榮能夠遍及全球,人人就可以享有更健康、更快樂的生活——你豈不同意嗎?
甚至地球本身也可以從物質繁榮得益。怎會這樣呢?致命的污染物質現正破壞地球的環境,部分污染是由焚燒礦物燃料造成的。可是,工業界卻沒有發展所需的技術去使用污染較少的能源,一個理由是發展這種工業技術的費用相當龐大。此外,地球的生態也面臨另一項嚴重威脅,就是人類肆意砍伐雨林;同樣,主要原因都是為了經濟利益。
既然物質繁榮看來能夠解決人類無數的難題,並且減輕種種痛苦,難怪一直以來人們認為財富和快樂是形影相隨的。例如,西方人習慣在元旦互相祝賀「新年快樂!」按照傳統,中國人在農曆新年會彼此說聲「恭喜發財」,意即恭祝對方『大發橫財』!不錯,我們不能否認,在世人的心目中,追求物質繁榮所佔的地位,就算不是首要的,也都是十分重要的了。物質資財往往是成敗的衡量標準。
雖然積聚和享受物質東西本身未必是錯的,但這些東西能夠保證人會快樂嗎?物質東西究竟有多重要?物質繁榮是否真的能夠帶來一個較好的世界?
-
-
物質繁榮能夠保證人快樂嗎?警醒!1994年 | 12月8日
-
-
物質繁榮能夠保證人快樂嗎?
「我們的學校大約有50個學生,穿鞋子上學的就只有一兩個,」45歲的博清回憶說。他想起自己在台灣南部長大的情況,那時是1950年代。「我們出不起錢買鞋子。可是,我們從不認為自己是窮人。我們其實一無所缺。」
這件事距今已差不多40年了。自那時以來,博清及其餘2000萬寶島居民的生活經歷了戲劇性的改變。正如《事實與數據——中華民國在台灣》一書說明,「台灣從農業社會演變為生氣勃勃的工業社會」。到1970年代後期,台灣已發展為「一個安定繁榮的社會」。
在台灣,繁榮的跡象確實到處可見。極現代化的高層辦公室大樓像雨後春筍般遍滿全島,名貴的進口汽車則擠滿各大公路。有鑑於此,台灣的物質繁榮成了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羨慕對象。台灣一份主要英文報章《中國郵報》甚至誇口說,現在「台灣人民享有中國歷史上最高水平的生活」。
『種種棘手的問題』
物質繁榮有為人民帶來真正的快樂和滿足嗎?台灣的成就無疑令當地居民感到自豪,但事情背後還有陰暗的一面。《中國郵報》進一步指出:「極度富裕的社會帶來了種種複雜而棘手的問題。」台灣的物質繁榮絕非毫無代價。
這個島嶼一度治安良好,如今卻深受「種種複雜而棘手的難題」困擾。關於這點,《中國郵報》評論說:「儘管社會富裕繁榮,近年來罪案和騷亂的增長速度確實叫人擔心,守法良民的生命和財產因此大受威脅,情況日趨嚴重。」在一篇題名為「財富使台灣淪為色慾之邦」的文章裡,《郵報》公開譴責,「色情餐館酒吧」、在理髮店的幌子下經營的非法妓院正紛紛湧現。敲詐勒索、擄人綁票也是這個島嶼要應付的另一個難題。一項報導把兒童綁票形容為「台灣的新興工業」。為了清償賭債或應付其他金錢難題,許多人不惜鋌而走險從事這些犯法活動。
兒童並非僅是罪行的無辜受害者,參與犯案的兒童也越來越多。據報告顯示,僅在1989年,青少年的犯罪率上升了百分之30。有些人把少年罪犯激增的成因歸咎於家庭破裂,統計數字看來也支持這點。例如,在1977至1987年這段期間,台灣的結婚人數下降了,但離婚率卻增加一倍有多。既然傳統的中國文化強調家庭對穩定社會的重要性,難怪不少人對日益惡化的情況深表關注。
難題的癥結
社會雖然興旺發達,但秩序卻日益衰敗。人們提出各種不同的解釋,以求找出背後原因。有些人表現得頗為達觀,認為這僅是成功的代價。但是,人如果把責任歸咎於成功或繁榮之上,就好像貪吃的人怪責食物一樣。並非所有吃食物的人都是貪吃的;同樣,並非每個有錢人都是物質至上或作奸犯科的。不,物質繁榮本身絕不會引起罪行或擾亂社會秩序。
《中國郵報》的社論指出一個主要因素。該社論說:「在過去數十年間,我們一直過於著重發展物質資源。這就是現代社會道德和屬靈價值標準下降的原因。」(楷書本刊自排。)不錯,過度著重追求物質東西不但助長物質至上和貪婪的精神,而且也使人變得自私自利。家庭破裂、社會弊病激增正是由這種風氣所引起的。聖經在2000年前所說的話至今仍然適用:「貪財[而非金錢本身]是萬惡之根。」——提摩太前書6:10。
普世的難題
為了追求和平、寧謐——以及安全——盈千累萬的台灣人移居其他國家。可是,台灣所經歷的種種難題卻非台灣獨有,這些難題在環球各地也十分普遍。
幾年前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美國離婚率最高的地方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最富有的縣。在這個縣的若干地區,百分之90左右的房地產買賣都是因婚姻破裂而成交的。據報當地的自殺率比全國平均高出一倍。酗酒率也差不多高踞全國榜首。據說按人口平均分配,在這裡執業的精神病專家,以及其他心理治療專家,比美國任何地方要多。
耶穌基督向人闡明一項基本道理,他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4:4)無論人擁有多麼豐盛的物質資財,這些東西始終不能滿足人的一切需要,也不能保證人會快樂。恰好相反,情況就往往正如一句中國諺語所說的一樣:「飽暖思淫慾」。台灣以及別處所發生的事足以表明,這句話是真實的——物質繁榮僅是前奏,道德和社會腐敗,連同其他難題,往往會隨後而至。
為了使物質繁榮能夠帶來真正和持久的快樂,什麼是必需的?你若想獲得答案,請閱讀下一篇文章。
[第6頁的精選語句]
「飽暖思淫慾。」——中國諺語
[第5頁的圖片]
物質富裕使小鎮變成熙來攘往、燈火通明的鬧市
-
-
快樂——必能獲致!警醒!1994年 | 12月8日
-
-
快樂——必能獲致!
耶穌基督說:「認識自己靈性需要的人快樂了!」(馬太福音5:3,《新世》)與一般人的意見截然不同,耶穌指出,人如果要成功地追求快樂,一個主要因素就是滿足自己的靈性需要,而非物質慾望。人只要把耶穌所說的話付諸實行,就必然得享快樂。
可是,認識自己的靈性需要並非僅是覺得有這樣的需要就夠了。人的需要如果得不著滿足,就多半會引致憂慮和忿恨,卻不會帶來快樂。聖經的一句箴言這樣說:「所盼望的遲延未得,令人心憂。」(箴言13:12)因此,人一旦採取行動去認識自己的靈性需要,並且加以滿足,就可以享有無比的快樂。人到底可以怎樣做呢?
在這方面,聖經能夠大派用場。為什麼呢?原因是,有些問題是大部分人一直在沉思的,但他們始終未能找到滿意答案,惟獨聖經才能一一解答。例如,你可曾想過,『人生有什麼目的?我們為什麼活在世上?未來會有什麼希望?』關於這些及其他許多問題,聖經除了予人滿意的答案之外,還提供生活指引,使千百萬人學會應付現今要面對的種種複雜難題,這些難題往往妨礙我們尋得快樂。詩篇的執筆者說:「[上帝]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篇119:105)不錯,聖經是一本可靠的指南,能助你成功地尋得快樂。請考慮以下兩個取自現實生活的例子。
從夫妻不和至婚姻美滿
婚姻可以帶來快樂,也可以招致苦惱。令人遺憾的是,對大部分人來說,婚姻卻是苦惱的來源。可是,許多人卻把聖經勸告實際應用出來,從而獲得幫助使一度令人痛苦不堪的婚姻充滿快樂。
永焜和玫秀曾有這樣的經驗。永焜吐露:「頭七年的婚姻生活並不愉快。我很少花時間跟妻子和兩個女兒共處。事實上,我經常在工作地方過夜。」他們雖然在物質上毫無欠缺,生活卻過得不開心。他的妻子補充說:「丈夫除了供應物質東西之外,家庭的一切事務就交由我料理。我真的感到忿忿不平。」他們甚至打算分居。
永焜還有其他家庭難題。由於以前的家庭糾紛,儘管他和姐姐在相距不及一百米的地方居住,他們沒有來往已有七年多了。可是,現在他不但享有幸福的婚姻,而且也跟姐姐有良好的關係。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改變呢?
永焜解釋說:「我和妻子開始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並且參加他們每週舉行的聚會。」他的姐姐也有這樣做。他們把所學得的教訓實際應用出來,結果令他們大為驚奇。永焜找到一份工作,使他不但能夠供應家人的物質需要,同時也可以照顧家人的靈性和感情需要。現在他們享有快樂、團結的家庭生活。
她尋得人生目的
研究人性的學者曾說,我們如果要活得開心,就需要知道生存的理由,以及人生的目的。人如果畢生都自私地追求物質財富,就不能滿足這項需要。二十六歲的麗妮發覺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她說:「我以往慣常每週工作七天,每天12小時。我的目標是要開設一間大型美容院。」她雖然差不多可以夢想成真,卻發覺自己的生活還是有點美中不足。「我過去經常納罕究竟人生有什麼目的。人生僅是工作和掙錢嗎?」
後來,有一天有人走進她的商店,並且提出她一直很想知道答案的同一問題。她獲知聖經可以提供答案。她雖然從未讀過聖經,卻同意每週撥出一小時去查考一下。
通過每週的研讀,麗妮得知自己天天所目睹的許多事情,其實聖經早已預言到。聖經這麼準確地預先描述四周的人所表現的態度,實在叫她大感驚訝。聖經預告人會「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兇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上帝」。她還讀過其他預言,這些預言指出,戰爭、饑荒和天災在環球各處可見,為人類帶來空前的苦難。——提摩太後書3:1-5;馬太福音24:7,12。
麗妮接著學到一些令她歡欣不已的資料:雖然世界局勢往往奪去人們的快樂,但這其實標明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即將臨近。(馬太福音24:3-14)此外,她在聖經裡讀到,人類的創造者定意在地上建立一個新世界,而普世都會得享物質繁榮,這樣的繁榮是不完美的人類前所未聞的。(詩篇72:16;以賽亞書65:17,18,21,22)這個未來的繁榮社會絕不會受到貪婪、自私和物質主義所損害,因為這些思想作風,連同一切惡果,都會不復存在。(詩篇37:9-11,29;哥林多前書6:9,10)她讀到聖經以下的應許時,不禁大為興奮:「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得後書3:13。
你必得享快樂
麗妮現今不再把全部時間花在追求物質目標之上,反而撥出大量時間向別人傳講自己從聖經所學得的教訓。關於這些奇妙的應許,你喜歡知道多一點嗎?麗妮、永焜、玫秀以及數以百萬計的人已尋得真正的快樂。你喜歡查考一下聖經怎能助你尋得這樣的快樂嗎?耶和華見證人非常樂意向你提供幫助。
[第8,9頁的圖片]
我們的創造者定意建立一個地上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