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提防各樣的貪婪」
    守望台2007年 | 8月1日
    • 「提防各樣的貪婪」

      人不管怎樣富裕,他的生命也不在於他擁有的財物。——路加福音12:15

      1,2.(甲)你留意到今天人們關心並追求什麼?(乙)他們的想法和態度可能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

      很多人都用金錢、房屋、名譽、事業、家庭作為指標,來衡量一個人成不成功。他們以為,有了這一切,生活就有了保障,未來就可以高枕無憂。不論身處的國家是貧是富,人們最關心的顯然都是怎樣賺更多的錢,怎樣發展個人事業。他們只顧追名逐利,對屬靈的事不是漠不關心,就是興趣不大。

      2 這種情況跟聖經的預言完全吻合。聖經說:「到了最後的日子,必有難以應付的非常時期。那時候,人必專愛自己,貪愛錢財,……愛享樂不愛上帝,有敬虔的形式,卻沒有體現敬虔的力量。」(提摩太後書3:1-5)真基督徒天天生活在經文所說的人當中,不斷受到壓力要順應他們的想法,過他們那樣的生活。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抵抗世界的壓力,不致被這個制度同化呢?(羅馬書12:2)

      3.我們會看看耶穌提出的什麼勸告?

      3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信心的引領者和成全者」耶穌基督所說的一番話學到深刻的道理。(希伯來書12:2)有一次,耶穌正向群眾談論屬靈的事,啟迪他們的心靈時,忽然有個男子打斷他的話,並提出以下請求:「老師,請吩咐我的兄弟跟我分家業。」耶穌就對這個男子和在場的聽眾提出嚴肅的勸告。他鄭重地告誡他們要提防貪婪,並說了個發人深省的比喻,進一步強調這點。我們應該留意耶穌的勸告,在生活中用出來。讓我們看看這樣做對自己有什麼裨益。(路加福音12:13-21)

      不當的請求

      4.那個男子打斷耶穌的話,為什麼是不恰當的?

      4 這個男子插嘴之前,耶穌正向門徒和其他人講話,叫他們不要虛偽裝假,倒要鼓起勇氣承認自己跟人子聯合,又說他們必得著聖靈的幫助。(路加福音12:1-12)耶穌在這裡談論的無疑都是重要的事,門徒必須謹記在心。可是,在耶穌發表這個發人深省的演講期間,那個男子竟然打岔,要求耶穌出面調解一樁看來跟分家產有關的糾紛。我們可以從這件事得到什麼啟發呢?

      5.那個男子的請求反映出什麼問題?

      5 有人說:「想了解一個人的品性如何,只要觀察一下他聽宗教演說時留不留心,就略知一二了。」當耶穌向群眾談論一些既嚴肅又屬靈的事時,這個男子很可能正盤算著怎樣增加自己的經濟利益。聖經並沒有說,在分家業這件事上,這個男子是否真的有理由抱怨。鑑於耶穌說話很有權威,而且英明善斷,這個男子可能想利用耶穌為他爭取個人利益。(以賽亞書11:3,4;馬太福音22:16)無論如何,這個請求反映出他內心有問題:他對屬靈的事毫不關心。有鑑於此,我們不是應該好好自省一番嗎?比方說,在基督徒聚會裡,我們如果不集中精神,就很容易做白日夢,或許心裡盤算著散會後要做什麼。我們應該留心聽台上的節目,並想想怎樣把學到的用出來。這樣,我們就能跟天父耶和華上帝更親近,也能改善自己和信徒同工的關係。(詩篇22:22;馬可福音4:24)

      6.為什麼耶穌沒有答應那個男子的請求?

      6 不管那個男子提出請求的動機是什麼,耶穌都沒有答應他的請求,只是對他說:「朋友,誰立我做審判官或分家業的人來管你們呢?」(路加福音12:14)群眾對耶穌的話一點也不詫異,因為按照摩西律法,每座城都設有審判官,在分家業一類的事上為民眾仲裁。(申命記16:18-20;21:15-17;路得記4:1,2)耶穌關心更重要的事,那就是為王國真理作見證,教導群眾認識上帝的旨意。(約翰福音18:37)我們效法耶穌,就不會讓俗務使自己分心,倒會獻出時間和精力去傳講王國的好消息,使所有國族的人做基督的門徒。(馬太福音24:14;28:19)

      提防貪婪

      7.耶穌說了什麼話,表明他洞悉人心?

      7 耶穌能洞悉人心裡的打算。當這個男子請求耶穌替他調解私人糾紛時,耶穌看出問題並不光是分家業那麼簡單。耶穌不是直截了當地拒絕這個男子就算了,而是抓住問題的癥結,說:「要留意提防各樣的貪婪,因為人不管怎樣富裕,他的生命也不在於他擁有的財物。」(路加福音12:15)

      8.何謂貪婪?貪婪會導致什麼後果?

      8 想得到金錢或某些財物,不一定就是貪婪,因為人想得到金錢和財物,可能是為了正當的目的,用於正當的事上。根據《現代漢語大詞典》,貪婪就是「對財物、錢等充滿非同尋常的強烈慾望」。貪婪也可以指得寸進尺,永不滿足,貪圖的東西可能是屬於別人的。貪心的人為貪而貪,從不考慮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這些東西,也不理會別人會受到什麼傷害,有什麼損失。貪心的人讓慾望主宰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結果貪慾就成了他的神。不要忘記,使徒保羅說貪心就是拜偶像,這樣的人絕不能承受上帝的王國。(以弗所書5:5;歌羅西書3:5)

      9.貪婪有什麼不同的表現?請舉例說明。

      9 值得注意的是,耶穌警告人要「提防各樣的貪婪」。貪婪的表現各有不同。十誡中最後一條列舉了其中幾種,說:「不可貪圖別人的房屋,也不可貪圖別人的妻子、奴婢、牛驢和屬於別人的任何東西。」(出埃及記20:17)聖經記述了不少跟貪婪有關的實例,這些例子的主角所貪求的雖然不一樣,但全都犯了大罪。最先顯出貪慾的就是撒但。他覬覦惟獨耶和華才配得的榮耀和尊崇,貪圖惟獨耶和華才擁有的權位。(啟示錄4:11)夏娃聽信撒但的謊言,妄圖自主自決,結果使全人類走上犯罪和死亡之路。(創世記3:4-7)邪靈是「不守原位」的天使,他們「離開本該居住的地方」,一心要滿足非分的慾望。(猶大書6;創世記6:2)請也想想巴蘭、亞干、基哈西和猶大。他們不滿意自己的際遇,為了貪圖財富,不惜背信棄義,結果沉沒在腐敗和滅亡中。

      10.根據耶穌的勸告,我們要留意的是什麼?

      10 耶穌勸人提防貪婪之前,先說「要留意」,這是十分適當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很容易就留意到別人顯出貪念,卻很少承認自己也有這個毛病。使徒保羅指出,「貪財是一切禍害的根源」。(提摩太前書6:9,10)門徒雅各說,錯誤的慾望「懷了胎,就生下罪來」。(雅各書1:15)我們聽從耶穌的勸告,就不會只留意別人,看誰顯出貪念,倒該省察自己心裡的意念和打算,好「提防各樣的貪婪」。

      生活富裕

      11,12.(甲)耶穌提出什麼理由,告誡人不要貪婪?(乙)為什麼我們要聽從耶穌的警告?

      11 我們必須提防貪婪,還有另一個理由。請留意耶穌接著說的話:「人不管怎樣富裕,他的生命也不在於他擁有的財物。」(路加福音12:15)在這個物質至上的時代,耶穌的話很值得深思,因為人們認為有錢就會快樂,發家致富就是成功。耶穌的話卻表明,人的一生是否過得有意義,是否過得稱心如意,並不在於他擁有多少財物,也不在於他多麼富裕。

      12 有些人可能不同意耶穌的話。也許他們心想:財富多了,日子就會過得更舒適愜意,活著也更有意思。所以,他們把全副精力都放在自己所追求或熱衷的事上,為的是有能力添置自己想要的東西和時尚的產品。他們以為有了這一切,就可以安安逸逸地過日子。他們有這種想法,顯示他們根本沒有領悟耶穌的意思。

      13.怎樣看生命和財物才是合理的?

      13 耶穌不是要談論生活富裕是對是錯,而是要強調人的生命並不在於「他擁有的財物」。我們人人都知道,維持生命其實不需要很多財物,只要有衣有食,有睡覺的地方就行了。雖然富翁吃穿有餘,窮人可能為生活奔波勞碌,但當生命結束時,是貧是富完全沒有差別,結局都是一樣的。(傳道書9:5,6)由此可見,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不能,也不該光用人擁有多少財物去衡量的。我們看看耶穌所用的「生命」一詞指的是什麼,就能看出這一點。

      14.我們可以從聖經中譯做「生命」的希臘詞知道什麼?

      14 據路加福音記載,耶穌說「他的生命也不在於他擁有的財物」時,所用的「生命」(希臘語「佐埃」)一詞,不是指生活方式,而是指性命、生命。a耶穌的意思是,不論我們是富有還是貧窮,生活奢華還是僅可糊口,我們都不能完全控制自己壽命的長短,就連明天是否還活著也不知道。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說:「你們誰能靠憂慮叫壽命延長一點呢?」(馬太福音6:27)聖經清楚表明,惟獨耶和華是「生命的源頭」,只有他才能把「真正的生命」,也就是「永生」,賜給忠於他的人,讓他們在天上或地上享有無窮無盡的生命。(詩篇36:9;提摩太前書6:12,19)

      15.為什麼許多人都信靠財富?

      15 耶穌的話表明,人們很容易曲解人生的意義。不論貧富,人人都是不完美的,到頭來結局都一樣。生活在古代的摩西說:「我們一生的年日不過七十歲,特別強壯的可能活到八十歲。勞碌終生,不過是煩惱痛苦;一生匆匆,我們就如飛而逝。」(詩篇90:10;約伯記14:1,2;彼得前書1:24)正因為這樣,沒有親近上帝的人往往抱有使徒保羅所描述的心態:「我們只管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就要死了。」(哥林多前書15:32)有些人覺得人生苦短,變幻無常,於是努力追求財富,以為財富是長享安逸的保障。他們也許覺得,看得見、摸得到的財產越多,生活就越安穩。為了積聚財富,他們終日勞碌,滿以為坐擁財富就可以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過日子。(詩篇49:6,11,12)

      前途安穩無憂

      16.人生的真正價值不是在於什麼?

      16 有些人想:要是生活的水平提高了,那麼既不愁衣食,不愁居住,也不缺少物質享受,日子就可以過得更舒適,甚至付得起錢接受優質的醫療護理,讓自己多活幾年,這樣想也許沒錯。但是,有了豐富的物質享受,日子就真的可以過得更安穩更有意思嗎?人生的真正價值不是在於人能活多久或有多少財產。使徒保羅指出,過度倚靠財富十分危險。他對提摩太說:「你要吩咐在目前的制度中富有的人,不要心高氣傲,也不要指望無定的財富,卻要指望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上帝。」(提摩太前書6:17)

      17,18.(甲)關於該怎樣看財富,哪些卓越的榜樣很值得我們學習?(乙)下一篇文章會談談耶穌所說的什麼比喻?

      17 指望財富的想法十分愚昧,因為財富是「無定」的,是靠不住的。族長約伯雖然家境富裕,但當災禍突然臨頭,他的財物一下子就化為烏有,幫不了他什麼。約伯之所以能夠經得起考驗,在逆境中堅忍不拔,是因為他跟上帝的關係很牢固。(約伯記1:1,3,20-22)亞伯拉罕並沒有被豐厚的家產絆住,以致不願接受上帝指派的艱巨任務。由於服從上帝,他大大蒙福,得以成為「多國之父」。(創世記12:1,4;17:4-6)約伯、亞伯拉罕和其他人的榜樣都很值得我們學習。不論我們是什麼年紀,都要好好反省一下,看清什麼才是人生真正有價值的事,指望的到底是什麼。(以弗所書5:10;腓立比書1:10)

      18 關於貪婪和正確的人生觀,耶穌的話雖然簡短,卻意味深長,而且很有啟發性。耶穌想進一步提出勸告,於是說了個發人深省的比喻,談到一個不明事理的富翁。這個比喻跟我們目前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呢?讀讀下一篇文章,就會找到答案。

      [腳注]

      a 譯做「生命」的另一個希臘詞是「比奧斯」。根據《瓦因新舊約詞語詮釋詞典》,「比奧斯」指的是「壽命、生活方式、生計」。

  • 你在上帝眼中是富足的嗎?
    守望台2007年 | 8月1日
    • 你在上帝眼中是富足的嗎?

      誰為自己積蓄財寶,在上帝眼中卻不富足,也是這樣。——路加福音12:21

      1,2.(甲)人們往往為了什麼,不惜犧牲一切?(乙)基督徒必須正視什麼困難和危險?

      尋寶不光是兒童喜歡玩的遊戲,也是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都不斷重複上演。比如在19世紀,澳大利亞、南非、加拿大和美國都掀起過一陣淘金熱。為了圓發財夢,人們甘願離鄉背井,冒著生命危險遠赴他鄉,到有黃金的地方去碰碰運氣。的確,很多人不惜冒險犯難,犧牲一切,只為了圓自己的發財夢。

      2 今天,雖然大多數人都沒有真正去尋寶,但為了生活也必須辛勤工作。在目前的制度裡謀生,有時真的不簡單,使人筋疲力竭,甚至喘不過氣來。人很容易憂慮吃什麼、穿什麼、住哪裡,以致忽略或忘記更重要的事。(羅馬書14:17)耶穌所說的一個比喻,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往往有這樣的傾向,這個比喻記在路加福音12:16-21。

      3.請根據路加福音12:16-21,簡述耶穌所說的比喻。

      3 這個比喻是耶穌告誡人要提防貪婪時說的。關於提防貪婪,上一篇文章已詳細討論過了。耶穌在比喻中談到一個富翁,說他的倉房堆滿了美物,卻仍不滿足,打算拆掉倉房,建造更大的,好積存更多美物。當富翁以為可以優哉游哉,長享安逸時,上帝卻說他的生命快要結束了,所積存的美物全都會歸別人所有。耶穌講完這個比喻,總結說:「誰為自己積蓄財寶,在上帝眼中卻不富足,也是這樣。」(路加福音12:21)我們從這個比喻可以學到什麼?怎樣在生活中用出來呢?

      富翁碰到一個問題

      4.我們可以說,比喻的主角是個怎樣的人?

      4 耶穌說的這個比喻,許多人都很熟悉。但請注意,耶穌一開始就說:「有一個富翁,田產豐饒」。但他並沒有說那個富翁的財產是用詭詐或非法的手段得來的。換句話說,比喻的主角並不是壞人。根據耶穌的話,我們可以合理地認為,比喻的主角是個工作勤奮的人,起碼我們知道,他做事有長遠的打算,懂得為將來積蓄財富。他這樣計劃,也許是為家人的幸福著想。因此,從世俗的觀點來看,他可說是個工作勤奮又顧家的人。

      5.比喻中的富翁碰到什麼問題?

      5 不管比喻的主角是個怎樣的人,耶穌說他是個富翁,表明他有很多的財產。不過,耶穌接著說這個富翁碰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田地的收成太好了,遠遠超過他的期望和需要,只可惜倉房不夠大。那他會怎樣做呢?

      6.今天,上帝有許多僕人都面對什麼抉擇?

      6 今天,耶和華的僕人中,有不少人的處境跟這個富翁類似。真基督徒行事為人力求誠實,做事勤奮盡責。(歌羅西書3:22,23)不論他們是雇員還是有自己的生意,他們通常都表現得很好,或有不錯的業績,甚至做得比別人出色。不過,一旦碰到晉升或擴展生意的機會,他們就面對一個抉擇:到底該不該接受較高的職位或擴展自己的生意呢?不少年輕的耶和華見證人都品學兼優,因而有機會獲得著名學府所提供的獎學金,接受高等教育。他們也面對一個抉擇:到底該不該抓住機會,接受這筆獎學金呢?

      7.耶穌所說的富翁打算怎樣解決問題?

      7 現在回頭看看富翁,耶穌說他田地豐收,但儲藏收成的地方不夠用了,怎麼辦呢?這個富翁決定拆掉倉房,建造更大的,好收藏過剩的五穀和美物。看來,他很滿意自己的計劃,覺得可以高枕無憂了。他心裡想:「我要告訴自己說:『你積蓄了許多美物,夠多年享用,只管優哉游哉,吃喝快樂吧!』」(路加福音12:19)

      為何「不明事理」?

      8.比喻中的富翁忽略了什麼最重要的事?

      8 我們從耶穌的話可以看出,富翁一心以為建造更大的倉房,就可以高枕無憂,但這只不過是錯覺而已。儘管他的計劃看來符合實際需要,卻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上帝的旨意。富翁只想到自己,只想著日後可以怎樣優哉游哉,吃喝快樂。他滿以為積存「許多美物」,就一定有「多年」的生命可以享用。誰知他的如意算盤根本就打錯了。耶穌之前說過,「人不管怎樣富裕,他的生命也不在於他擁有的財物」。(路加福音12:15)當晚,富翁辛勞得來的一切就要拱手讓人了,因為上帝對他說:「不明事理的人,今天晚上就要取你的性命,你所積存的要歸誰呢?」(路加福音12:20)

      9.在比喻中,上帝為什麼說富翁是「不明事理的人」?

      9 在耶穌的比喻中,上帝說那個富翁是「不明事理的人」,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新約希臘文辭典》解釋,「不明事理」這個希臘詞不管以什麼形態出現,「都一律指缺乏悟性」;又指出,在這個比喻中,上帝所用的「不明事理」一詞,表示富翁為將來所作的打算都是徒勞的。這個詞不是指人缺乏才智,而是指人「不肯承認自己需要仰賴上帝」。耶穌對富翁所作的描述,使人想起他後來對小亞細亞的老底嘉會眾所說的話。公元1世紀末,耶穌對老底嘉的基督徒說:「你說『我是富足的,我發了財,什麼都不缺』,卻不知道自己是淒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啟示錄3:17)

      10.為什麼說,人即使擁有「許多美物」,也不一定有「多年」的生命去享用?

      10 我們應該記住富翁的結局,引以為鑑。我們是否像比喻中的富翁那樣終日辛勞,只顧積存「許多美物」,卻沒有追求永生,根本沒有「多年」的生命去享用?(約翰福音3:16;17:3)聖經說:「降怒的日子財物無益,……信賴財富的必然跌倒」。(箴言11:4,28)因此,耶穌講完比喻就提出以下勸勉:「誰為自己積蓄財寶,在上帝眼中卻不富足,也是這樣。」(路加福音12:21)

      11.為什麼說,人指望財富、以財富為保障,最終只會落得一場空?

      11 耶穌用「也是這樣」來強調,人要是把自己的一生建立在財富上,單單指望財富、以財富為保障,結局就會像比喻中的富翁一樣。其實,問題的關鍵不是人可不可以「為自己積蓄財寶」,而是人在上帝眼中富不富足。門徒雅各也提出類似的勸告,說:「你們說:『今天或明天,我們要到某城去,在那裡住上一年,做生意賺錢。』其實你們明天的生命怎樣,你們還不知道。你們只是一片霧氣,出現一會兒就消失了。你們倒該說:『如果耶和華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件事,做那件事。』」(雅各書4:13-15)是的,不管人多麼富裕,擁有多少財物,如果在上帝眼中不富足,最終只會落得一場空。那麼,在上帝眼中富足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上帝眼中富足

      12.我們怎樣做,就能使自己在上帝眼中富足?

      12 耶穌的話表明,人積蓄財寶令自己富裕,跟在上帝眼中富足完全是兩回事。耶穌的意思是,我們不該以積存財富為生活的重心,也不該只顧物質享樂。相反,我們倒該運用自己的時間、精力和資產來增進或鞏固自己跟耶和華的關係。我們這樣做,就必定能使自己在上帝眼中富足。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會蒙上帝賜予許多福分。聖經說:「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添痛苦。」(箴言10:22)

      13.為什麼說,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

      13 每當耶和華賜福給他的子民,他總是把最好的賜給他們。(雅各書1:17)舉例說,耶和華為了讓以色列人安定下來,就賜給他們「一塊流奶流蜜之地」。埃及地也被形容是「流奶流蜜」的地方,不過埃及地跟耶和華賜給以色列人的土地相比,至少有一個重大的分別。摩西告訴以色列人,那「是你的上帝耶和華所眷顧之地」。換句話說,惟獨蒙耶和華眷顧,他們才會富強興旺。只要以色列人對耶和華忠貞不二,就必大大蒙福。跟四周的民族相比,他們的生活方式顯然優越得多。真的,只有耶和華所賜的福才能「使人富足」!(民數記16:13;申命記4:5-8;11:8-15)

      14.在上帝眼中富足的人得享什麼?

      14 有錢人大都很重視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從他們的生活方式可見一斑。他們「炫耀財物」,一心要使人羨慕。(約翰一書2:16)在上帝眼中富足的人卻不同,他們蒙上帝悅納和眷顧,得享豐富的分外恩典,跟上帝有親密的關係。知道自己在上帝眼中是寶貴的,他們怎麼會不感到安全幸福呢?這種安然無憂的感覺是財富無法帶來的。(以賽亞書40:11)問題是:我們必須怎樣做才能在上帝眼中富足呢?

      怎樣才能在上帝眼中富足

      15.我們必須怎樣做才能在上帝眼中富足?

      15 在耶穌的比喻中,富翁未雨綢繆、勤奮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增添自己的財富;正因為這樣,上帝說他是「不明事理的人」。有鑑於此,我們要想在上帝眼中富足,就必須努力為上帝服務,全力參與上帝視為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活動,包括執行耶穌的命令:「你們要去,使所有國族的人做我的門徒」。(馬太福音28:19)我們將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才幹用來宣揚上帝的王國,幫助人成為基督的門徒,而不是用來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可以說是一項有價值的投資。凡這樣做的人,都會獲得豐富的屬靈收益,以下事例足以說明這點。(箴言19:17)

      16,17.請用例子說明,怎樣的生活才算是在上帝眼中富足。

      16 請看看亞洲一個基督徒男子的經歷。他是個電腦技術員,薪酬優厚,但工作時間很長,幾乎佔去他全部的時間,以致在靈性上得不到飽足。後來,他沒有接受較高的職位,反而辭掉工作,改行當小販,在街上賣冰淇淋。這樣,他就能夠用更多時間來滿足自己的屬靈需要,履行屬靈的責任。雖然他被以前的同事嘲笑,但他的生活過得怎樣呢?他說:「其實,我賣冰淇淋的收入比當電腦技術員的還多呢!以前的工作壓力大煩惱多,現在我覺得心情很輕鬆很愉快。最重要的是,我跟耶和華更親近了。」這個基督徒男子改行以後,就參與全時服務,目前在當地的耶和華見證人分部辦事處工作。耶和華所賜的福確實「使人富足」。

      17 再看另一個女子的經歷。這個女子的家庭非常重視教育,她曾在法國、墨西哥和瑞士攻讀學位,可說是前程似錦。她坦言:「我雖然事業成功,名利雙收,但心裡總覺得很空虛,好像少了什麼似的。」後來她學習聖經,認識了耶和華。她回憶:「我在靈性上不斷進步,很想盡己所能報答耶和華所賜的厚恩,令他的心歡喜。我很清楚自己該走的方向,就是全時為耶和華服務。」她辭去工作後,不久就受了浸。過去20年來,她一直全時為上帝服務,做得很開心。她說:「有些人雖然覺得我埋沒了自己的才華,但也看出我活得很快樂,他們很欣賞我按照聖經的原則生活。我每天都向耶和華禱告,求他幫助我保持謙卑,好蒙他悅納。」

      18.我們可以怎樣效法保羅,在上帝眼中富足?

      18 掃羅放棄了一份可以令他功成名就的事業,後來成為使徒保羅。他說:「我把一切都當做有損的,因為認識我主基督耶穌實在有價值得多。」(腓立比書3:7,8)在保羅眼中,因認識基督而獲得的屬靈財富,比世上任何財寶都更有價值。我們效法保羅,放棄為自己圖謀大事,一心過敬虔的生活,就能在上帝眼中富足。上帝的話語保證:「為人謙卑、敬畏耶和華,終得財富、榮耀、生命。」(箴言22:4)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