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我們為何活在世上?
    警醒!2008年 | 12月
    • 我們為何活在世上?

      人生有何意義?

      許多人問過以上問題之後,還會進一步追問:人生匆匆,在世不過七八十年就要撒手而去,那麼人活著究竟有什麼盼望呢?(詩篇90:9,10)

      當我們意識到人生短暫時,也許越發想要尋得類似問題的答案。當然,我們無需等到生死關頭,才會問自己究竟為何活在世上。人若理想幻滅,也會思考這樣的問題。有些人在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時,也會提出同樣的疑問。

      戴夫有一份薪酬優厚的工作、一個漂亮的公寓,還有很多常常歡聚一堂的朋友。他說:「有一個深夜,我參加過一個派對之後,獨自步行回家,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這就是我的人生嗎?——短短幾十年之後我就會死去,然後就什麼都完了嗎?有沒有什麼別的值得追求的東西呢?』我突然發覺自己的人生極其空虛,了無意義。」

      維克托·弗蘭克爾是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他在著作《人生意義之求索》中提到,有些倖存者是在從集中營獲釋以後,才開始尋求人生的意義。他們有的返回家鄉,卻赫然發現摯愛親朋已經不在人世。弗蘭克寫道:「當一個人終於夢想成真,卻又發覺現實與期望相差何止千里時,他是多麼悲哀啊!」

      提出問題的人

      人活一世,究竟是為了什麼?一代又一代人都問過這個問題。聖經提到有些人曾經怎樣求問人生的意義。約伯失去了萬貫家財,又失去了所有兒女,並且遭受惡疾的折磨。他不禁問道:「我怎麼沒有死在母腹中?怎麼沒有一出娘胎就斷氣?」(約伯記3:11)

      先知以利亞深有同感。他雖敬拜上帝,卻感到孤立無援。以利亞哀嘆說:「耶和華啊,我所受的已經夠了!求你現在取我的性命」。(列王紀上19:4)這樣的感慨實在耳熟能詳。聖經說得沒錯,以利亞是「跟我們性情相似的人」。(雅各書5:17)

      成功的人生之旅

      人們常常將人生比作旅程。人有可能踏上旅程卻沒有明確的終點,也有可能活著卻渾然不知人生的真正意義。如果你的生活漫無目標,你就可能終日忙忙碌碌而不知所忙為何。知名作家斯蒂芬·科維稱如此人生為「碌碌人生」。他在文中寫到,人若困於「碌碌人生」而沒有明確的方向,就可能「發覺自己取得的勝利其實空無一物,自己為成功所犧牲的東西,其實遠比所謂的成功更有價值」。

      你豈不同意,如果我們走錯了方向,加速前進就毫無意義?同樣,期望借全情投入「碌碌人生」而尋得人生的意義,只會徒添空虛,而不會得到真正的滿足。

      各個文化背景、各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會探索人生的意義。這種探索發自我們共有的一個深層次的需求,一種屬靈需要。即使我們在物質上一無所缺,在屬靈意義上可能還是會感到飢渴。請看看在探索人生意義的過程中,有些人的屬靈需要怎樣得到滿足。

      [第4頁的精選語句]

      期望借全情投入「碌碌人生」而尋得人生的意義,只會徒添空虛,而不會得到真正的滿足

      [第3頁的圖片]

      約伯質疑自己為何生在世上

      [第4頁的圖片]

      以利亞「跟我們性情相似」

  • 何處尋得答案?
    警醒!2008年 | 12月
    • 何處尋得答案?

      宗教的一個目標就是教人認識人生的意義。但是許多人都發現,他們的宗教教義不能滿足自己的屬靈需要。丹尼絲從小在天主教的環境中長大,她回憶道:「《巴爾的摩要理問答》有這樣一個問題:『天主為何創造我們?』答案是:『天主創造我們以表明他的良善,並跟我們分享他在天上永恆的快樂。』」

      丹尼絲接著說:「這個答案並沒有清楚說明,我究竟為何活在世上。如果我的目的地是天上,那麼,我在地上等待期間應該做些什麼呢?」丹尼絲的想法並非獨有。一個調查發現,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大多數基督教會和猶太會堂未能有效地幫助人尋得人生的意義。

      結果呢,許多人轉向其他方面去尋找答案,包括科學以及貼上各色標籤的哲學,譬如人文主義、虛無主義和存在主義。既然很少人尋得滿意的答案,為什麼人仍持續不斷地求索呢?

      屬靈需要與生俱來

      凱文·西博爾德博士說,「看來環球各地的人都有想要崇拜什麼的傾向」。近年來,不少科學家得出結論,尋找人生意義其實是人類的天性。有些科學家相信,遺傳學和生理學上的證據都表明,與一位力量更高強的個體建立聯繫,是人類的自然需要。

      關於人是否生來就有崇拜的需要,學術界仍然爭論不休。不過,大多數人都不需要科學家的一致同意才相信,人所需要的絕不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我們與生俱來的屬靈需要,促使我們提出一些根本性問題:我們為何活在世上?我們應該怎樣度過一生?我們是否需要為自己的行為,向全能的創造主負責?

      如果我們撥出時間仔細觀察自然界,就會發現這些問題的部分答案。舉個例,在自然界裡,從單細胞生物到距離我們幾百萬光年的銀河星團,各種事物錯綜複雜,叫人眼花繚亂。這一切豈不是在告訴我們,有一位智慧超卓的設計者,一位創造者?聖經說:「自從創世以來,上帝那些看不見的特質,就是他的永恆力量和神性,都已清楚可見,從他所造的東西就能看出來,所以他們實在沒有藉口。」(羅馬書1:20)

      滿足屬靈需要

      聖經談到上帝創造人類時說:「他把永恆的意識放在世人心裡」。(傳道書3:11)沒有人生下來就想要尋死。活下去,獲知人生的意義,尋得問題的答案,這一切都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渴望。

      事實上,人之有別於其他生物,其中一個方面就在於人會努力尋求問題的答案。《華爾街日報》的一位編輯承認,人類在科技上已經取得輝煌成就,但他寫道:「我們對於自己是誰、為何活在世上、我們究竟何去何從等問題,仍然茫無頭緒。」要想尋得答案,明智的做法是向最好的源頭尋找。聖經談到生命的源頭時說:「造我們的是[上帝],不是我們自己。」(詩篇100:3)

      上帝施行奇跡創造了我們,我們向他求助,以求滿足我們與生俱來的崇拜需要,豈不是合情合理嗎?耶穌基督就建議我們這樣做。他認為,只有生命的源頭,我們的創造者,才能滿足我們的屬靈需要。(詩篇36:5,9;馬太福音5:3,6)

      我們究竟為何活在世上?的確,我們的屬靈需要能否得到滿足,視乎我們能否就這個問題尋得一個可靠的答案。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考慮一下創造主的觀點,就能豁然開朗。

  • 我們活在世上的意義
    警醒!2008年 | 12月
    • 我們活在世上的意義

      聖經透露,我們的創造主耶和華上帝行事總有明確的目的。譬如,請想想上帝為地球設計的水循環。如果沒有水循環,地球上就不可能有生命存在。聖經以詩意而準確的語言這樣描述道:「江河全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江河回到所出之處,好再出來。」(傳道書1:7)

      聖經將上帝的應許比作水循環一般信實可靠。今天我們知道,海洋、湖泊裡的水因太陽的熱能而蒸發,之後又以降水的形式回到大地上。耶和華促請我們留意水的循環,然後解釋說:「我口中所出的話也是這樣,不會無功而還,卻必達成我所喜悅的事。凡我說過要做的,總會成功。」(以賽亞書55:10,11)

      雲朵中清潔的水返回地面,能夠滋養地上的生命。同樣,上帝「口中所出的話」能夠維繫我們的屬靈生命。正如耶穌基督所說:「人活著不可單靠食物,倒要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每一句話。」(馬太福音4:4)

      我們吸收來自上帝的屬靈食物,就能按照他的旨意生活。不過,我們先要了解,上帝究竟對人類有什麼旨意。比如說,上帝為什麼創造地球?他對地球的旨意會怎樣影響到我們的人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上帝對地球的旨意

      上帝想要把最好的東西給予人類,所以他把第一對夫婦,亞當和夏娃,安置在一個樂園般的園子裡。然後,上帝指示他們生養後代,說:「要繁衍增多,遍滿地面,開拓大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天上的飛禽和地上各樣爬行的活物。」(創世記1:26-28;2:8,9,15)

      我們從上帝的指示得出什麼結論呢?上帝想要人類開拓大地,把整個地球都變成樂園般的家園,這一點豈不是清清楚楚嗎?上帝的話語說:「天,是耶和華的天;地,他賜給了世人。」(詩篇115:16)

      然而,人類若要實現上帝的旨意,在地上永享平安幸福,就須遵守上帝的誡命,榮耀上帝。亞當有沒有這樣做呢?沒有。他違背了上帝的誡命,犯了罪。結果怎樣呢?亞當的所有後代,包括今天的我們,都從他繼承了罪與死亡。正如聖經所說:「罪通過一個人進了世間,死又通過罪而來,於是死就傳給所有人,因為所有人都犯了罪。」(羅馬書5:12)

      結果,人人都不免一死,地球也沒有開拓成為普世的樂園。這是不是說,上帝對地球的旨意已經改變了呢?

      絕沒有!還記得上帝如何論到他的旨意嗎?「我口中所出的話……不會無功而還……。凡我說過要做的,總會成功。」不僅如此,上帝還應許說:「凡我所喜悅的,我必實現。」(以賽亞書45:18;46:10;55:11)按照上帝原定的旨意,地球要成為一個普世的樂園,地上要遍滿敬拜上帝的人,他們會永享平安幸福。這仍然是上帝的旨意,也是他所喜悅的事。(詩篇37:29;以賽亞書35:5,6;65:21-24;啟示錄21:3,4)

      上帝的旨意如何實現?

      耶和華上帝做出安排,救贖人類脫離遺傳得來的罪及其後果,就是不完美與死亡的結局。他的安排體現出無與倫比的智慧與愛心。世上的所有人都從第一個人亞當遺傳到罪,但上帝使自己的一個靈體兒子降世為人,使其不受人的罪所影響。這個安排稱為贖價。贖價的付出使按照上帝標準生活的人能夠得享永生。(馬太福音20:28;以弗所書1:7;提摩太前書2:5,6)贖價是如何付出的呢?

      耶和華的天使加百列向一位名叫馬利亞的處女宣布:儘管她「從沒有與男人同寢」,奇跡將會降臨在她身上,她會懷孕生子。上帝施行奇跡,將自己頭生子的生命從天上轉移到馬利亞腹中的一顆卵子裡,馬利亞就是這樣憑著上帝的聖靈懷孕。(路加福音1:26-35)

      大約九個月後,耶穌誕生成為一個完美的人,與第一個人亞當相同。耶穌長大成人後,就犧牲了自己的完美生命作為贖價。由此耶穌成為「末後的亞當」,他所付出的贖價為上帝的忠僕擺脫罪與死亡奠定了基礎。(哥林多前書15:45,47)

      上帝向我們彰顯的愛的確令我們感動不已!正如聖經所說:「上帝深愛世人,甚至賜下自己的獨生子,好叫凡信從他的人都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問題是,我們會如何回應上帝的愛呢?上帝賜予我們如此貴重的禮物,我們豈不應當滿懷感恩之情?請看一些人的體會。

      找到人生的意義

      上文提到的丹尼絲發現,藉著謹守上帝的律法和誡命而榮耀上帝,她的生活有了重心和意義。她說:「我從聖經得知,上帝不僅對人類的未來定下了旨意,也給敬拜他的人安排了具體的工作。現在我用他所賜予的自由意志讚美他,按照他的旨意生活。我覺得沒有什麼比這樣的生活更叫人心滿意足了。」

      如果我們學習上帝的旨意,按照他的旨意生活,也會找到人生的意義。當然,要等到一個正義的新世界降臨,我們才能從贖價犧牲充分受益,才能達到完美。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急需滿足上帝放在我們每個人心裡的屬靈需求。

      本系列文章第一篇中提到的戴夫,已經得享屬靈飽足,找到人生的意義。他說:「回顧過去,在認識上帝的旨意之前,我所做的一切大都徒勞無益。我之所以感到空虛,是因為我的屬靈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可惜,我當時不知道是這個原因。如今我再也不覺空虛了。我清楚自己為何活在世上,也知道該怎樣度過一生。」

      關於人生意義的問題,不完美的人徒然思索,未能得出令人滿意的答案;上帝在聖經裡揭示的人生意義,卻能叫人豁然開朗。我們之所以活在世上,是為了實現上帝創造我們的旨意,就是要讚美他的名,與他建立親密的關係,從而滿足我們的屬靈需要。我們能夠享有詩篇執筆者在聖靈啟示之下描述的幸福,從現在直到永遠!「有耶和華作為上帝,這樣的人才算有福!」(詩篇144:15)

      [第8頁的附欄或圖片]

      如何看待苦難

      人類一直遭受苦難,據說這是我們思索人生意義的最大障礙。維克托·弗蘭克指出:「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苦難也必須有意義。苦難與命運和死亡一樣,是人生無法避免的一部分。」

      聖經解釋世上為何苦難重重,也闡明死亡從何而來。苦難絕不是上帝造成的,而是第一對夫婦自行其是的後果。他們妄圖脫離創造他們的上帝而獨立,所作的錯誤決定殃及後人。他們把罪遺傳給子孫後代,這種犯罪的傾向就是人類苦難的根源。

      雖然,明白我們為何活在世上,並不能解決人生的所有難題,但我們起碼能夠知道如何應對。而且,我們也看到未來的希望,屆時上帝會永遠除去苦難和死亡。

      [第7頁的圖解或圖片]

      聖經將上帝的應許比作奇妙的水循環一般信實可靠

      [圖解]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降雨

      蒸發

      蒸發

      江河湖泊

      海洋

      [第8,9頁的圖片]

      我們為何能夠確定,地球不久就會成為樂園,遍滿幸福快樂、身心健康的人?

      [第9頁的圖片]

      「我善用自由意志,選擇事奉上帝。沒有什麼比這樣的生活更叫人心滿意足了。」——丹尼絲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