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經不再是禁書了警醒!1986年 | 12月8日
-
-
聖經不再是禁書了
在以往數十年間,若干國家的天主教會對聖經的態度已有急劇的轉變。較年長的天主教徒依然記得在以前閱讀聖經若非受到面斥也會受到白眼。在天主教勢力範圍內的若干國家中,一般人把聖經視為基督新教的書而避之若浼。
論到法國在十八和十九世紀的情況,法國盧昂市大神學院聖經教授奧佐(Georges Auzou)在教會認可的《神的道》(La Parolede Dieu)一書中寫道:「那時教會絕不鼓勵人閱讀聖經。……事實上,除了教士和若干知識分子之外,天主教徒是不讀聖經的。聖經已從[天主教的]書店消失無蹤。認為聖經是本危險和甚至有害的書的主張繼續下去。……聖經在女修道院和基督徒[天主教]教育機構中受到嚴厲禁止。」
後來情形開始轉變了。法國佛里佐斯和土倫的主教米奈特(Mignot)在《威格勞斯聖經辭典》(1891-1912)的序文中寫道:「在法國,我們的確目擊研讀聖經這件事已開始受人注意。20年前,[聖經問題]只有極少數知識分子感覺興趣。……當時閱讀和研究聖經變成越來越不重要。聖經沒有人加以討論,要是偶然有些虔誠的平信徒引證一下以賽亞書或箴言,人們就以奇異的目光相看,並且懷疑他是否祕密懷有偏愛基督新教的傾向!」
由於基督新教的聖經書社活動大增,教皇利奧十三世在1893年,貝納狄克特十五世在1920年和庇護士十二世在1943年均發表關於研究聖經的通諭。可是,這幾位教皇的通諭對神學家和教士們的影響多於對普通天主教徒的影響。
真正的改變隨著梵蒂岡第二次會議(1962-65)而來。會議聲稱:「神聖的宗教會議懇切地特別鼓勵所有基督信徒,尤其是虔誠的信徒,經常閱讀聖經以學習『耶穌基督的寶貴知識』(斐理伯書3:8)。『因為對聖經無知就是對基督無知,』[耶隆說]。」
是故,在1966年,《天主教徒閱讀指南》一書的作者可以寫道:「經過多個世紀,一般天主教徒現已相信聖經是受神感示的書,它和傳統一起是天主教一切道理的來源。但天主教徒受到勸告,在閱讀聖經時要極度謹慎,並且受到鼓勵在閱讀聖經時最好由接近的教士或教會加以督導。……值得慶幸的是,情況已有急劇的轉變,今日天主教徒受到各方面的敦促、勸諭和懇求去閱讀聖經。」——楷體另排。
-
-
聖經抑或傳統?——誠懇的天主教徒所面對的難題警醒!1986年 | 12月8日
-
-
聖經抑或傳統?——誠懇的天主教徒所面對的難題
近年來,聖經在天主教國家中已越來越容易得到。例如,在西班牙,近50年所出版的卡斯提爾文聖經譯本比以往500年所出版的還多。同樣,法國天主教徒如今可以獲得教會認可的聖經譯本,是從聖經原文翻譯過來的。說英語的天主教學者也出版了若干新的聖經譯本。
因此,今日任何天主教徒若想閱讀聖經,都能如願以償。但他必須閱讀教會所認可的譯本,這些譯本是同時提供註解的。何以天主教會提出這個附帶條件呢?因為它聲稱有另一個天啟來源——傳統——若要使兩者彼此和諧一致,註解是不可缺少的。那麼,在兩個資料來源——聖經與傳統——當中,哪一個被教會認為更重要呢?
准許閱讀,但卻並非必要
《天主教聖經注釋》一書提出問題:「閱讀聖經是得救所必需的嗎?」它在答案中聲稱:「沒有一項普遍的教訓,不論出於天主抑或宗徒,說所有信徒——男、女和兒童——都應該親自閱讀聖經。」
是故,雖然天主教會現在准許屬下的成員閱讀聖經,甚至允准「倘若繼續閱讀至少半小時」便可以免罪,卻並不認為閱讀聖經是必需的。a法文的《天主教聖經辭典》解釋原因說:「在把信仰的一切道理傳給人類方面,傳統乃是最正常的途徑。使用新約聖經是後來的事。新約聖經並不含有全部信仰的寶藏,使用它們並不是必需的。」
把傳統置於聖經之先
因此,天主教徒未必需要閱讀聖經。即使閱讀,也要將聖經放在第二位,置於傳統之後。天主教會聲稱早期基督徒在獲得寫成的聖經之前要倚靠口頭傳統,因此,聖經必須在教會所保存的傳統啟迪之下才可以明白。
一本特別為了幫助說法語的天主教徒閱讀聖經而寫的書證實這項觀點說:「天主的啟示雖然主要在聖經裡表達出來,卻已託付給一個忠心的團體,活的教會;因此這引起了聖經、傳統和教會之間的關係這個重要問題。……[聖經裡]這項額外的啟示,一旦賜下,便與傳統的寶藏聯合起來而使之成為完備。……是故,聖經是完全依靠傳統的。」——《聖經入門》(Initiation Biblique),963和971頁。楷體作者自排。
一位天主教聖經教授所寫的書聲稱:「傳統是先於聖經的,它囊括、補充和超越聖經。」誠懇的天主教徒讀到這樣的話會對聖經有多大信心呢?b他若拿起《天主教辭典》,在其中讀到:「教會……確認全本聖經都是天主的道,但同時主張在聖經之外天主另有一部未經寫下的道,」他會有什麼感想呢?
閱讀聖經的天主教徒所面對的難題
有多個世紀的時候,一般天主教徒毫無疑問地受教會的教條,因為平信徒沒有任何尺度可以衡量教會教義的真實性。大多數天主教徒所知的信仰是從教理問答班強記而來的。他們若請求教理學習班的講師或教士去解釋難明的道理,例如三位一體或聖母無原罪等,所得的答案無非是:「這是個神聖的奧祕。」
但梵蒂岡第二次會議把許多事情改變了。羅馬天主教會要趕上時代,結果史無前例地給天主教徒以思考的機會。會議准許出版其他「合適的正確聖經譯本」,並且訓諭主教們「給予天主教徒適當的訓示,使他們能夠正確地使用聖經」。這樣,一般天主教徒現時遂能夠買到聖經供自己閱讀,並將所讀到的資料和以前所學到的作一比較。
可是,急劇轉變的發生同時引起了若干難題。不少天主教徒在一生中初次發現,教會的許多教條,例如崇拜馬利亞、對「聖者」祈禱、敬拜遺物、免罪、煉獄和地獄外緣等,竟然無法從聖經裡找到。
關於後者,一本《天主教辭典》承認說:「沒有犯罪的人也要在地獄受苦之說自然令人厭惡,這項難題促使神學家們要採納各種理論作為逃避。」地獄外緣便是這樣的理論之一。c
可是,聖經卻說死者在墳墓裡沉睡,等候復活。(傳道書9:5,10;約翰福音5:28,29)人既然沒有一個不死的魂,就沒有地獄受苦這回事。因此其實無需發明地獄外緣的理論去使神學家脫離困境!這不過是許多閱讀聖經的天主教徒所發現的難題之一而已。人所制訂的傳統抑或聖經——他們究竟應該相信哪一樣呢?
天主教會進退兩難
但難題較此深刻得多。對於個別的天主教徒,教士很可能試圖規避上述的困境說:『根本沒有難題。聖經中的啟示由傳統使之完備。因此接受教會的傳統好了。』然而,事情並非那麼簡單。
天主教駐巴黎的耶穌會教授亨利(Paul Henry)寫道:「聖經是生活、崇拜、道德和教會神學教義的規範[確立一項權威性的標準]。規範的意思並不是說天主的啟示或旨意都全部詳細地寫在聖經裡,反之意思是教會的所為或主張均絕無差錯,也不可能違反聖經。」
聲稱傳統使聖經成為完備根本是無稽之談。這句話本身違反了天主教徒在他們的聖經中格林多前書4:6所讀到的話。至於教會所倡導的教條——地獄永火、煉獄和地獄外緣等——非但在聖經不能找到,而且顯然「違反聖經」。這使天主教會陷於進退兩難之境。——以西結書18:4,20;羅馬書6:23。
以聖經衡量傳統
在梵蒂岡第二次會議中,天主教會公開鼓勵「所有基督的信徒」都要「勤於閱讀聖經」。
-
-
「但願人人都是先知!」警醒!1986年 | 12月8日
-
-
天主教的聖經教育工作
傳播聖經天主教世界聯會第三屆大會於1984年8月在印度的邦加羅爾舉行。53國的代表聚集在那裡。聯會是1969年在羅馬創立的。在此之前三年,教皇保祿六世委派駐羅馬的一位德國大主教去研究天主教會對聖經的需要。目前這個機構的主持人是意大利來亨市的主教阿布隆狄(Ablondi)。
教皇若望保祿在演講中勸告聯會重新檢討它的目標,說:「聯會的任務之一是幫助全世界的天主教徒易於讀到天主的道。……不錯,教會的一切活動和一切見證都應該出自那活的「道」。……天主的子民必須自覺地執行『先知的任務』,以之作為對那「道」的真正服務。……藉著參加翻譯、出版和傳播那「道」的工作,可使飢渴慕「道」的人的需要獲得滿足。(參看阿摩司書8:11)這項工作也包括訓練那些有一天會獻身於教導和傳講聖經的人在內。」
與這項主題一致地,天主教聖經大會的最後演講聲稱:「聯會意識到,天主的所有子民若要擔任先知角色,就必須有機會讀到天主的道(個人所擁有的本國文字聖經譯本)。他們必須在聖經知識方面接受適當的訓練。……大會再度重申,教會的傳福音工作是以聖經為中心的。」
行之惟艱
因此,天主教徒如今受到鼓勵,不但閱讀聖經,而且要積極參加以聖經為中心的傳福音工作。這是值得稱讚的。但這樣行便會使他們陷於進退兩難的困境中。
原因之一是,天主教會主張把傳統置於聖經之先。天主教會怎能期望教徒成為熱心的聖經教師而又同時對教會保持忠心呢?例如,教徒在聖經中讀到:「犯罪的魂定必要死。」(以西結書18:4,20,天主教出版《修訂標準譯本》;參看《杜亥譯本》。)但教會卻主張魂是不死的,所有的魂都是在地獄外緣、煉獄或天堂裡。他應該倡導些什麼——教會的教條抑或聖經?
此外,天主教會批准出版的聖經均含有附錄和註解,這些注釋只能破壞讀者將聖經視為天主感示之道的信心而已。例如,載有教皇保祿六世的祝福的《新美國聖經》在題名為「怎樣閱讀你的聖經」的序文中聲稱:「我們怎麼知道所讀的是歷史抑或是某種象徵的說法呢?……大多數科學家認為人類是從低等生物發展而來的。這種知識幫助基督徒去重新考慮天主的創造活動所用的『方法』,並且明白創世記第2和3章所載的不是人類學課程而是一個寓言,使我們知道一切惡事的根源乃是罪。」
因此,甚至未曾讀完創世記的開頭幾章,這本天主教聖經的讀者們已聽說自己所讀的不是歷史而僅是寓言。這等於說耶穌以亞當夏娃為例去強調基督徒的一夫一妻制時是以寓言為基礎的。(馬太福音19:3-9;創世記1:27;2:24)再者,人類若沒有一位共同的始祖,關於基督的贖價的基督教基本教義就不能成立了。——馬太福音20:28;羅馬書5:12,17-19;哥林多前書15:45。
同一本天主教聖經甚至使人懷疑聖經所載耶穌的話的真確性。在「怎樣閱讀你的聖經」的標題之下,它說:「我們必須記得,福音的執筆者並沒有打算在合乎科學的意義上記錄歷史。……耶穌有牽涉在那些對話中嗎?他在聖經記載中的答話是完全真實的嗎?我們不敢肯定。」
教會既然認可此類含有破壞信心的言論的刊物,又怎能期望誠懇的天主教徒懷著信心去閱讀聖經,並且「獻身於傳講聖經和以之教導」別人呢?在《耶路撒冷聖經》和其他天主教聖經及百科全書裡都可以找到類似的破壞信心的言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