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情理並重
    神聖教育使你得益——傳道訓練班課本
    • 課題48

      情理並重

      目標

      運用的經文、比喻、例子和問題都要合乎情理,引導人聆聽和思考。

      理由

      說話武斷、過於直率會惹人反感。說話時情理並重,不但促使人以開明、客觀的態度跟你交談,也引發人後來的深思,打開日後交談的機會。言之成理能使人心悅誠服。

      我們認識聖經的真理後,生活更快樂、更有意義。我們為此感激上帝,但願別人也響應真理而得益。我們也深知,別人對好消息的反應關係到他們的未來。(馬太福音7:13,14;約翰福音12:48)我們希望他們接受聖經的真理。可是,我們向人作見證時,除了充滿信念、熱心積極之外,最好還要有辨識力,通達情理。

      如果我們直言不諱地否定別人虔心相信的事,即使舉出一大堆經文加以支持,別人還是不會接受的。比如說,就算我們一味批評某些傳統節日源於異教,別人也不會因此改變他們對這些節日的看法。一般說來,論證時要情理並重,才能使人心悅誠服。那麼,我們要怎樣才能通情達理呢?

      聖經說,「從上頭來的智慧……是促進和睦、通情達理」的。(雅各書3:17)這裡譯做「通情達理」的希臘詞的字面意思是「謙讓」。有些聖經譯本把這個希臘詞譯做「謙和」「溫柔」和「寬仁」。請留意,聖經把「通情達理」跟「促進和睦」相提並論。在提多書3:2,「通情達理」跟「溫溫和和」並列,跟「好鬥」相對。腓立比書4:5勸勉我們要讓人知道我們是「通情達理」的。通情達理的人跟別人交談時,會考慮到對方的背景、處境和感受。他會在可以讓步的時候讓步。我們通情達理,別人就會說出心底話,樂於考慮我們的觀點。當我們根據聖經跟他們推理時,他們也會更樂於聆聽。

      從何入手 歷史家路加記載,使徒保羅在帖撒羅尼迦「一面解釋,一面引經證明基督必須受難,從死裡復活」。(使徒行傳17:2,3)請留意,那時保羅正身在猶太會堂,《希伯來語經卷》是公認的權威。保羅因人制宜,從聽者所接納的權威入手,跟他們推理。

      保羅在雅典的亞略巴古向希臘人講話時,卻沒有引用聖經。他用聽者既熟悉又接納的事跟他們推理,促使他們注意到造物主和他的旨意。——使徒行傳17:22-31。

  • 情理並重
    神聖教育使你得益——傳道訓練班課本
    • 要訣

      • 決定怎樣開始論證以前,要考慮到聽者的背景和看法。

  • 情理並重
    神聖教育使你得益——傳道訓練班課本
      • 要習慣根據聖經跟人推理,解釋經文的主要字眼,說明經文的上下文或其他經節怎樣顯出經文的意思,舉例說明怎樣應用經文。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