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之聲
回應個人的親身經歷謝謝你們刊載了「我再不是頑石或是孤島了」這個有關拉里·魯賓的感人故事。(1994年11月22日刊)很少人會體諒那些在以往飽歷滄桑的人的感受。甚至我自己的兒子也有一次對我說,如果我真的有信心,就不應感到憂慮!但其實並非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忘記過去。請繼續報導這類個人的經歷。但願這些故事能夠打動有些人的心。
M.L., 英國
我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話來表示我的感激。我們經常都會遇到一些由於以往遭虐待而飽受創傷的人。要幫助他們在會眾裡負起責任和跟耶和華建立關係確實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但文章卻指出,這些人是有可能學會感受到愛和信任的。
J.D., 加拿大
我成為基督徒已有25年之久。我一直僅以理智忠心地事奉上帝,但內心卻冷若冰霜。我在一個酗酒的家庭中長大;曾受盡鞭打、性虐待和其他折磨。儘管耶和華對我恩重如山,但我卻無法向他表達愛意。拉里·魯賓的故事給我一線希望,可能——僅是可能而已——終有一日,我可以哭訴自己的往事而回復感情;甚至我也可能得著拉里·魯賓如今所擁有的東西:愛、信任和接納。
A.F., 美國
以往有些生活故事中的主人翁都仿似超人一般,他們具有大無畏的精神,既沒有內心衝突,也不會膽怯懦弱。但拉里·魯賓卻以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描述自己的故事。他非常坦率地將自己內心的感覺披露出來。這類生活故事對我們十分真實,因為它正是我們生活的寫照。
F.D.S., 巴西
獼因子《儆醒!》雜誌在處理這類富爭論性的題目方面確實值得稱讚。在「獼因子與你」(1994年12月8日刊)一文中,你們並沒有表現一種宗教狂熱的態度。相反,你們以合乎科學的方式去處理這個問題,並且採用了一些清楚易明的現代醫學用語。這推翻了人們對耶和華見證人的指控,他們聲稱見證人是一些沒有理性、不愛惜生命的狂熱分子。
I.R., 德國
我有了身孕,醫生告訴我,我需要接受注射以防止產生抗體跟嬰兒的血液對抗。我對獼因子一無所知,所以並沒有反對。但後來獲悉疫苗原來是由血所製成的,我害怕自己可能違反了上帝就血所定的律法。然而,你們的文章卻幫助我看出,接受注射與否純粹是個人的良心問題。
C.W., 美國
談論宗教雖然我自幼便被教養成為一個基督徒,但由於害羞,所以很難全力參與公開的傳道工作,尤其是向同學們這樣行。你們在「青年人問……何以要向人談論上帝?」(1994年9月22日刊)一文中所提出的忠告提醒我這樣行的重要性。我會將你們的勸告緊記在心,努力成為上帝話語一個具備資格的教師。
K.K., 尼日利亞
我現年12歲,我真的害怕告訴別人我是個耶和華見證人。在從事外勤服務時,我總希望不會遇見任何同學。這篇文章幫助我看出,我不是惟一面對這個難題的人。文章也幫助我克服這種害羞的感覺。
M.V.S., 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