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馬尼亞2006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
祕密印製書刊
在受禁制期間,見證人祕密把靈糧運進羅馬尼亞,例如書刊、已抄寫的蠟紙,或其他方便在本地複製的材料。但通常資料是英語、法語、德語或意大利語,運進羅馬尼亞後才譯成本地的語言。協助把資料運進羅馬尼亞的有外地遊客、到該國留學的學生和外遊回國的羅馬尼亞人等。
祕密警察竭力堵截那些偷運書刊的渠道,也想盡辦法查找在羅馬尼亞印製書刊的地點,因此,弟兄們小心翼翼地在一些設了隔聲裝置的私人房子裡進行印刷工作,這些印刷地點分布在多個城市和鄉鎮。這些印製書刊的房子設有密室,印刷用的器材都放在那裡。有些密室隱蔽在壁爐後面,而壁爐則通常緊靠著一堵牆。弟兄把壁爐改裝,因此壁爐可以移動,成為一個隱蔽的入口。
山多爾·保勞伊迪在特爾古穆列什的祕密印刷工場工作,印製每日經文、《王國傳道月報》、《守望台》和《警醒!》。山多爾憶述:「在星期六和星期日,我們工作達40小時,期間輪流小睡1小時。我們的衣服和皮膚都可以嗅到化學品的味道。有一次回到家中,我那三歲大的兒子說:『爸爸,您身上有每日經文的氣味!』」
特拉揚·基拉已婚,而且有兒女,他在克盧日縣負責複製和運送書刊。特拉揚得到一台陳舊的手動印刷機,綽號叫「米爾」,這型號的印刷機早已過時,沒有印刷公司使用。雖然這台機器仍能運作,印出來的東西卻很難看。因此,特拉揚請一個懂機器的弟兄修理這台印刷機。那個弟兄檢查過機器之後,神色凝重。從他的表情就可知道……「米爾」已無法修理。之後,他突然露出喜悅的神色,說:「我可以造一台新的!」結果,他的貢獻比修好「米爾」更大。他用一個姊妹家裡的地窖作工場,在那裡設立車床。他不單製造一台印刷機,還造了超過十台!這些新的「米爾」被送到全國各地,用來印製優質的書刊。
20世紀80年代,許多弟兄受訓操作平版印刷機——一種較先進的印刷機。首先受訓的是尼古拉·本塔魯,之後由他來教導其他人。通常在本塔魯家裡印製的書刊都是以家庭作業形式生產,家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祕密進行這件工作也相當困難,尤其是當時祕密警察經常監視人民,不時闖進民居。因此,印製書刊的速度很重要,負責印刷的弟兄在星期六和星期日不停工作,務求把書刊及時印好,然後運走。為何要在週末進行?因為印製書刊的弟兄平日都要上班!
弟兄買紙時也須小心謹慎,因為就算顧客只購買500張紙,也會被人查問。然而,印刷工場每月要用的紙卻多達4萬張!因此,弟兄們跟售賣紙的店鋪進行交易前,要十分慎重。此外,由於路上隨時會被檢查,他們在運送紙張時也要提高警覺。
-
-
羅馬尼亞2006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
[第132,133頁的附欄]
複製方法
20世紀50年代,複製聖經書刊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用複寫紙抄寫資料。這樣做雖然又慢又單調,卻令抄寫的人得益不淺,因為他們會記得很多資料。這樣,一旦被捕入獄,他們就有許多屬靈資料可以跟人談論,鼓勵別人。弟兄也會用打字機複製靈糧,但在當年,要擁有打字機,就得先向警察局申請許可證,可是許可證是很難拿到的。
20世紀50年代末,弟兄們開始用油印機或蠟紙印刷機複製書刊。他們自製蠟紙:先混和膠水、明膠和蠟液,然後把混合液均勻地倒在一個長方形平面上,最好是玻璃,讓混合液形成一層薄薄的蠟。他們用自製的特別墨汁在紙上抄寫資料,墨汁乾了以後,字會凸出來。他們把紙鋪在蠟上,然後壓平,這樣就造成一張蠟紙。可是蠟紙不耐用,弟兄要不斷製造新的蠟紙。用這個方法複製資料並不安全,因為資料用手抄寫,弟兄的筆跡很容易會被人認出來。
從20世紀70年代直到禁制解除前幾年,弟兄模仿一部奧地利型號的印刷機,自製了十多部輕便的手動印刷機。這些印刷機所用的模版是用塑料紙造的。弟兄給這部印刷機起了個綽號叫米爾。自70年代後期起,弟兄得到幾台小型單張紙平版印刷機,但由於不會製造印版,那幾台機器就被擱在一旁。1985年,一個本是化學工程師的弟兄從捷克斯洛伐克前來,教弟兄學會製印版。之後,印刷的數量和素質就大大改善了。
-
-
羅馬尼亞2006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
兩年後,我有幸負責購買紙張,供祕密印刷室使用。1980年,我開始學習印刷技術,協助印製《守望台》《警醒!》以及其他聖經書刊,所用的工具是一部油印機和一部小型的手動印刷機。
就在這段日子,我認識了韋羅妮卡,一個忠心事奉耶和華的姊妹。後來我們結了婚。在工作上,韋羅妮卡全力支持和幫助我。1981年,奧地利分部派來奧托·庫格利奇弟兄教我操作第一部單張紙平版印刷機。1987年,我們在克盧日-納波卡安裝第二部印刷機。這一次,我奉派訓練其他弟兄操作這台機器。
-
-
羅馬尼亞2006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
[第133頁的圖片]
米爾
[第134頁的圖片]
尼古拉·本塔魯和妻子韋羅妮卡在地窖裡的密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