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題名頁/版權頁
    耶和華見證人與教育
    • 題名頁/版權頁

      耶和華見證人與教育

      本出版物是非賣品,發行本出版物是全球聖經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這項工作靠自願捐款提供經費。

      捐款請上donate.jw.org網站。

      除非另外注明,所有經文引自《聖經新世界譯本》。

      2020年11月印刷

      Chinese Mandarin (Traditional) (ed-CH)

      © 1998, 2003, 2020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目錄
    耶和華見證人與教育
    • 目錄

      頁

      4 耶和華見證人對教育的看法

      10 教育計劃

      14 宗教多元化所造成的衝擊

      19 值得尊重的道德標準

      27 父母的職責

      31 結論

  • 本冊子的出版目的
    耶和華見證人與教育
    • 本冊子的出版目的

      第3頁的圖片

      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Spinoza)曾經說:「我向來都極力避免取笑別人的所作所為,不為他們而哀嘆,不憎恨他們,而是設法了解他們。」各位為人師表的,您們實在任重道遠,因為您們要照顧不同的學生,設法了解他們的觀點、背景和信仰,這的確絕不容易。您們的學生也包括耶和華見證人的兒女在內。有時候,他們對某些事情的立場,可能看來有點與眾不同。可是,只要學生的立場純粹是基於自己的宗教和道德信念,就都值得您們認真留意。守望台聖經書社(耶和華見證人的出版機構)出版這本冊子,目的是要幫助您們加深對耶和華見證人學生的了解。懇請各位抽空細閱這本冊子。

      了解別人的信仰,並不表示您要接受或跟從他們的想法;把自己的信仰告訴別人,也不等於要使別人歸信入教。本冊子絕不想強迫您們和您們的學生接受耶和華見證人的宗教信仰。我們不過希望讓您們知道,您們某些學生的父母用什麼原則和信仰去教導他們的兒女。您們知道這些事,就能夠更易於了解耶和華見證人學生,也更容易跟他們合作。當然,孩子所行的,並不一定同他所學的一致,因為每個孩子都正在學習培養自己的良心。

      耶和華見證人同大部分的父母一樣,希望自己的兒女儘量從求學時期得益。因此,他們教導兒女要同老師合作。另一方面,各位教師如果懷著諒解、尊重的態度,看待身為耶和華見證人的父母和兒女,他們就感激不盡了。

      耶和華見證人是舉世知名的基督教團體。可惜的是,他們經常被人誤解。因此,我們希望憑著這本冊子,使您們更了解在您們當中就學的耶和華見證人學生。我們特別希望讓您們明白,碰到某些情況,耶和華見證人學生為什麼會要求跟別人不同。

  • 耶和華見證人對教育的看法
    耶和華見證人與教育
    • 第4頁的圖片

      耶和華見證人對教育的看法

      同所有父母一樣,為人家長的耶和華見證人都很關心自己兒女的未來。因此,他們十分重視教育。「教育應該幫助人成為社會的有用分子,促使人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令人的生活美滿幸福。」

      正如這段引自《世界圖書百科全書》(Th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的話表明,學校教育的一個主要目的,是向兒童提供日常生活上的實務訓練,包括幫助他們養成謀生的技能,足以在日後維持家人的生活。耶和華見證人相信,照料家人是個神聖的責任。聖經指出:「誰不照顧親人,尤其是不照顧自己家裡的人,就等於否認信仰,比不是信徒的人更不好。」(提摩太前書5:8)兒童花時間上學,其實是要裝備他們負起日後生活上的種種責任。因此,耶和華見證人認為,教育是應該受到高度重視的。

      「教育應該幫助人成為社會的有用分子,促使人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令人的生活美滿幸福。」 ——《世界圖書百科全書》

      耶和華見證人努力遵照聖經的這個吩咐而生活:「你們無論做什麼,都要盡心竭力,就像為耶和華而做,不是為人而做。」(歌羅西書3:23)這個原則可以套用在生活的每一方面,包括接受教育方面。因此,耶和華見證人鼓勵他們的年輕人勤力讀書,認真做妥學校的一切作業。

      「你們無論做什麼,都要盡心竭力,就像為耶和華而做。」——歌羅西書3:23

      聖經也吩咐人要服從本國的法律。所以,如果法律規定兒童在某個年齡前必須上學,耶和華見證人很樂於服從法律的規定。(羅馬書13:1-7)

      第6-7頁的圖片

      有益身心的消遣、陶冶性情的音樂和嗜好、體育運動、到圖書館和博物館參觀等等,都是均衡教育的重要部分

      日常生活上的實務訓練的確重要,這一點聖經並沒有否認;但是聖經也指出,這種訓練並不是教育的唯一或最主要的目的。成功的教育也應該令兒童感受到生活的樂趣,並且幫助他們成為社會上思想健全的成員。所以,耶和華見證人認為,在課堂以外,學生選擇參與什麼活動是十分重要的。他們相信,有益身心的消遣、陶冶性情的音樂和嗜好、體育運動、到圖書館和博物館參觀等等,都是均衡教育的重要部分。此外,他們教導兒女要尊敬長者,一有機會就為他們效勞。

      額外教育又怎樣?

      科技日新月異,就業市場也不斷在改變。結果,很多青年不得不投身於一些自己並沒有受過專門訓練的行業。既然這是現實的情況,青年人如果養成了良好的工作習慣,精明能幹,特別是懂得靈活變通的話,就對他們十分有利了。套用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散文家蒙田(Montaigne)的一句話,學生長大成人之後,「學會活用知識,勝於滿腦袋知識」。

      富裕國家和貧窮國家的人都同樣受失業所影響,專業技能不足的青年更往往首當其衝,身受其害。因此,如果就業市場的趨勢顯示,人除了法律規定的基本教育外,還要接受額外訓練的話,那麼父母就得引導兒女,幫助他們決定是否接受額外教育。他們應該考慮清楚額外教育的利弊,然後才做決定。

      你很可能同意,人要過成功美滿的生活,不是單單豐衣足食就行了。近年來,多少人曾埋首工作,終日只顧為事業奮鬥,但他們一下子失業的話,人生就失去目標了。有些父母醉心於自己的事業,結果犧牲了家庭生活,犧牲了同兒女共處的時光,錯過了幫助兒女成長的機會。

      由此可見,均衡的教育應該包括物質以外的事物,才能使受教育的人得到真正的快樂。耶穌基督曾說:「聖經上寫著:『人活著不能只靠食物,也必須靠耶和華口裡說的每一句話。』」(馬太福音4:4)作為基督徒,耶和華見證人明白,充實自己,讓自己有能力自給自足固然重要,但培養德行和各種美好特質,也同樣重要。

      聖經時代的教育

      聖經的教訓表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聖經所描述的上帝,是他自己人民的「偉大的導師」,而聖經也多次籲請敬奉上帝的人要不斷吸收知識,深入認識上帝。(以賽亞書30:20)

      第8-9頁的圖片

      在聖經時代,只有某些特權階級才識字,例如在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文士。可是,古代以色列國的情況卻截然不同,以色列社會提倡人人都要學習讀寫。「所以有這種分別,無疑是由於希伯來人所採用的字母書寫系統比較簡單。……在教育史上,字母文字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這種書寫系統,促使希伯來文化,同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第二個千年時期的迦南傳統文士文化分割出來。能讀會寫,不再是專業的文士和祭司階級獨有的特色;在以往,只有這些人才通曉艱深難懂的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猶太文史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Judaica)

      教學方法

      第9頁的圖片

      在古代的以色列,兒女自小就受父母教導。(申命記11:18,19;箴言1:8;31:26)聖經學者芒熱諾(E. Mangenot)在《聖經辭典》(Dictionnaire de la Bible)中描述:「孩子從懂得說話的時候開始,就學習摩西法典的片段。母親反覆向孩子誦念一節經文,待孩子學會了,就念另一節給他聽。後來,父母把孩子已經熟記在心的經文寫下來交給兒女。孩子於是就開始認字,學習閱讀;隨著孩子年歲漸長,他們能夠閱讀和沉思主的法律,繼續接受宗教教育。」

      為了幫助所有人記憶,古代以色列人曾採用多種方法,例如採用離合詩(詩中的每一句起頭按照希伯來字母的先後次序開始)、頭韻體和數字等。基色月曆(現存於伊斯坦布爾考古學博物館)是一份含有古希伯來文字的古老文獻;耐人尋味的是,有些學者認為,這份文獻其實是古希伯來人用來幫助學童記憶的練習簿。

      課程

      在聖經時代,父母也教導兒女各種實用的技能。女孩子學會料理家務。聖經箴言的最後一章透露,她們要學習多方面的技能,從處理房地產交易、經營小生意,到紡紗、織布、烹飪、買賣和料理一般家務不等。男孩子就通常學習父親所幹的職業,不論是務農、經商還是一門手藝。猶太教的宗教圈子一度流行這句話:「誰不教兒子謀生之道,兒子必成鼠竊狗盜。」

      由此可見,教育在聖經時代是受到高度重視的。

  • 教育計劃
    耶和華見證人與教育
    • 第10頁的圖片

      教育計劃

      耶和華見證人以推行聖經教育工作而舉世聞名。

      由於耶和華見證人十分重視聖經教育,所以有些人可能以為,他們對世俗教育不感興趣。不過,這並不是實情。要教育別人,自己就得先受教育,並且接受適當的訓練和指導。因此,耶和華見證人除了善用世俗教育外,多年來也從守望台社所舉辦的各項教育計劃和訓練班得益。從這些教育措施受惠的,不僅是耶和華見證人,也包括其他人士;他們都受到幫助,在思想、道德和信仰方面得到改善。

      例如,在很多國家,耶和華見證人都面對這個棘手的難題:教導不懂讀寫的失學人士識字。為了幫助這些人,守望台社開辦了很多識字班。

      且以尼日利亞為例。耶和華見證人從1949年起,在當地開辦了很多的識字班。通過這些課程,數以萬計的尼日利亞居民學會了閱讀。最近一次調查顯示,尼日利亞的耶和華見證人中,超過百分之90是識字的,該國非耶和華見證人的人卻只有不到百分之50識字。在墨西哥,耶和華見證人從1946年起開辦識字班。在一年之內,就有超過6500人從識字班學會讀寫。事實上,耶和華見證人已幫助超過十萬人識字。多年來,耶和華見證人也曾在其他國家開辦識字班,這些國家包括玻利維亞、喀麥隆、尼泊爾和贊比亞。耶和華見證人已將《專心寫讀》課本翻譯成超過100種語言,並印製了超過700萬本。

      在耶和華見證人推行識字班的國家,這些課程往往受到教育當局的認可和讚賞。例如,墨西哥一名政府官員說:「你們竭誠造福社群,為國內的文盲人士帶來知識的亮光,本人實在十分感激你們的善舉。本人現謹代表政府,向你們致以最衷心的祝賀。……謹祝你們的教育工作蒸蒸日上。」

      其他培訓

      第12頁的圖片

      耶和華見證人在朗讀和說話方面得到訓練

      耶和華見證人十分重視聖經教育,所以努力改善自己的教導能力,以求向別人解釋聖經的教訓。例如,在全世界超過11萬9000群的會眾裡,耶和華見證人都得到訓練,改善朗讀和說話的技巧。兒童就算年紀很小,只要懂得認字,就可以報名參加和接受培訓。事實表明,這種訓練對兒童在其他方面的發展,包括對他們的學業,都很有益處。很多教師發覺,耶和華見證人學生一般都有很好的表達能力。

      第13頁的圖片

      耶和華見證人的會眾提倡閱讀,並且鼓勵每個家庭自設家庭圖書櫃,其中包括不同類型的書籍

      另一方面,耶和華見證人每群會眾的王國聚會所(他們舉行聚會的地方)都設有圖書庫,藏書包括研究聖經的工具書、詞典和其他參考書籍。所有到王國聚會所參加聚會的人都可以使用圖書庫的藏書。耶和華見證人的會眾提倡閱讀,並且鼓勵每個家庭自設家庭圖書櫃,其中包括不同類型的書籍,供兒童和成年人閱讀。

      進一步的培訓

      守望台社也舉辦其他課程,培訓男女特派傳道員;有些課程專門訓練男子,照料各地會眾的宗教事務。這些課程充分證明,耶和華見證人實在十分重視教育。

  • 宗教多元化所造成的衝擊
    耶和華見證人與教育
    • 宗教多元化所造成的衝擊

      在以往幾個世紀,教師絕少碰上宗教多元化所帶來的難題。現在為人師表的您,卻要面對這種情況。

      在中世紀時代,同一個國家的人民,通常都是信奉同一個宗教的。直到19世紀末,歐洲常見的宗教,不外幾個主要的宗教,例如西歐人主要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東歐人主要信奉東正教和伊斯蘭教,另有不少人信奉猶太教。毫無疑問,今天在歐洲和世界各地,宗教多元化已更為普遍。有些以往頗少聽聞的宗教,現已在本地落地生根,有些信徒是本地歸信的人,有些卻是外地的移民或難民。

      因此,今天在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國家,國內都有不少伊斯蘭教徒、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同時,耶和華見證人這個基督教團體也活躍於全球239個國家地區,在其中的14個國家裡,活躍的耶和華見證人數目都超過15萬。(參閱附欄「耶和華見證人——遍及全球的宗教團體」)

      耶和華見證人——遍及全球的宗教團體

      第15頁的圖片

      國家

      耶和華見證人數目

      阿根廷

      15萬零171

      巴西

      79萬4766

      哥倫比亞

      16萬6049

      剛果民主共和國

      21萬6024

      德國

      16萬6262

      意大利

      25萬1650

      日本

      21萬5703

      墨西哥

      82萬9523

      尼日利亞

      36萬2462

      菲律賓

      19萬6249

      烏克蘭

      15萬零906

      美國

      124萬3387

      贊比亞

      17萬8481

      本地各種宗教都有各自的儀式和習俗,這種情況可能令教育當局頗感為難。舉個例,有關一般人都慶祝的節日,這個問題是值得深思的:無論學生信奉什麼宗教,都應該要求他們參與這些節日的慶祝嗎?大部分人可能覺得,參與這些節日慶祝沒有什麼問題。可是,隸屬少數派的家庭的意見,難道我們就不該尊重嗎?我們也可以細想另一個因素:在某些國家,法律規定宗教同國家是分離的,宗教教育並不是教育課程的一部分;那麼,學校強制學生參與某些節日的慶祝,不是有點自相矛盾嗎?

      生日

      有些節日慶祝雖然同宗教只有很少聯繫,但也可能引起誤會。慶祝生日就是這樣的例子。很多學校都舉辦這種慶祝活動。別人有權慶祝生日,這一點,耶和華見證人是十分尊重的。不過,你無疑知道,耶和華見證人自己卻選擇不參與這種慶祝活動。至於為什麼耶和華見證人和他們的兒女不參與生日慶祝,你也許還不知道原因。

      在法國銷流頗廣的百科全書《宗教大全》(Le livre des religions),把慶祝生日視為一種風俗,並把它歸類為「非宗教性質的習俗」。今天,雖然在很多人看來慶祝生日是無傷大雅的非宗教習俗,但這種習俗卻其實是源自異教的。

      《美國百科全書》(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a)(1991年版)說:「古代埃及、希臘、羅馬和波斯社會都慶祝諸神、君王和貴族的生日。」作家拉爾夫·林頓和阿德蘭·林頓(Ralph and Adelin Linton)道出箇中的原因。他們合著的《生日漫談》(The Lore of Birthdays)指出:「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是文明的發源地,也是首先有人紀念和尊崇生日的地方。在古時,記錄出生日期是十分受人重視的,因為出生日期對占星算命很重要。」任何人只要知道聖經怎樣論及占星術,就會規避這種行為。紀念生日既然同占星術有直接聯繫,基督徒自然不能視為無傷大雅。(以賽亞書47:13-15)

      因此,《世界圖書百科全書》的這段話並不叫我們感到詫異:「早期的基督徒並不慶祝他[基督]的生日,因為他們認為,慶祝任何人的生日都是異教的習俗。」——第3冊,416頁

      第16頁的圖片

      耶和華見證人享受結伴同遊的樂趣

      根據上述理由,耶和華見證人選擇不參與任何生日慶祝活動。嬰兒出生誠然是值得歡欣雀躍的喜事。父母看見兒女一年一年長大成人,自然感到十分快慰。耶和華見證人愛家人,愛朋友,所以也會不時互贈禮物,同朋友歡聚一堂,這些活動都令他們十分快樂。不過,鑑於生日慶祝的起源,他們寧願在一年中別的時候才向親友表示心意。(路加福音15:22-25;使徒行傳20:35)

      聖誕節

      聖誕節是個全球的節日,甚至在非基督教國家裡也有人慶祝。既然大部分基督教團體都認可這個節日,耶和華見證人卻選擇不慶祝,這一點可能令人感到意外。耶和華見證人為什麼不慶祝聖誕節呢?

      正如不少百科全書清楚指出,耶穌的出生日期是後人擅自定在12月25日的,目的是要跟羅馬的一個異教節日同時舉行。請留意下列採自不同參考書籍的評論:

      「基督的出生日期不詳。福音書並沒有記載他的出生月日。」——《新天主教百科全書》(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第3冊,656頁

      第17頁的圖片

      「古羅馬的農神節,為聖誕節期間的大部分喜慶習俗提供了樣板。」——《宗教及倫理百科全書》

      「歐洲現今或以往曾流行的大部分聖誕節習俗,都不是真正的基督教習俗,而是教會吸納或容忍存在的異教習俗。……古羅馬的農神節,為聖誕節期間的大部分喜慶習俗提供了樣板。」——《宗教及倫理百科全書》(Encyclopædia of Religion and Ethics)(愛丁堡,1910年),詹姆斯·黑斯廷斯(James Hastings)主編,第3冊,608-609頁

      「從公元4世紀開始,所有基督教會都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當時,這一天稱為『太陽誕生(拉丁語,natale)日』,是異教徒慶祝冬至的日子,因為當天的日照時間開始加長,就像是太陽再生一樣。在羅馬,教會給予這個節日新的含意,……採納了這個極為流行的習俗。」——《通用百科全書》(Encyclopædia Universalis)(法語),1968年,第19冊,1375頁

      「異教徒紀念無敵太陽(密特拉神)的方式,對聖誕節的慶祝有頗大影響。12月25日是冬至,這一天被認為是基督帶著光明照耀世間的日子;無敵太陽所具有的象徵意義,也就轉移到基督身上了。」——《布羅克豪斯百科全書》(Brockhaus Enzyklopädie)(德語),第20冊,125頁

      有些人獲知聖誕節的真相後,有什麼反應呢?《不列顛百科全書》(Th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報導:「1644年,英國的清教徒鑑於[聖誕節]是個異教節日,於是在議會通過法案,禁止人在這天舉行任何喜慶活動或宗教儀式,並且把這天定為禁食日。後來,查理二世恢復慶祝的活動,可是蘇格蘭人卻仍舊恪守清教徒的見解。」早期的基督徒並不慶祝聖誕節,現今的耶和華見證人也一樣。他們不慶祝這個節日,也不參與任何同聖誕節有關的活動。

      可是,人如果在其他時候送禮物給別人,或請親友歡聚一堂,吃一頓飯,聖經卻是贊同的。聖經鼓勵父母要訓練孩子,培養真摯慷慨的胸懷,而不是僅為了順應社會習俗才送禮物給別人。(馬太福音6:2,3)耶和華見證人的兒女也受到教導要有容人之量,尊重別人的權利,明白別人是有權慶祝聖誕節的。反過來說,如果別人尊重耶和華見證人的選擇權,讓他們不參與聖誕節的慶祝活動,他們無疑會十分感激。

      其他慶祝活動

      在不同的國家,每個學年都有若干直接或間接涉及宗教的節日,例如巴西6月期間慶祝的多個「聖日」、法國的顯現節、德國的狂歡節、日本的節分和美國的萬聖節前夕慶祝等。對於這些節日,耶和華見證人都以同一個原則看待。有關以上或這裡沒有列出來的任何節日,你們如果有疑問,耶和華見證人父母或他們的兒女都很樂意回答你們。

      兒女的心底話

      「雖然我在生日那天沒有收到禮物,爸爸媽媽卻在其他時候送禮物給我。我喜歡這樣,因為這樣才有驚喜。」——格雷戈里,11歲

      「大部分小朋友眼中的聖誕節,不過是個可以收到很多禮物的日子。我卻在什麼時候也會收到禮物,也可以到外國去玩。爸爸媽媽曾經帶我去其他國家,好像斐濟啦、新西蘭啦,還有巴西。」——卡萊布,10歲

      「我時時跟朋友們玩得很開心,你送禮物給我,我又送給你,大家都感到很驚喜。」——妮科勒,14歲

      「學校裡很多人問我,不慶祝聖誕節或其他節日,我怎能忍得住。我倒不覺得自己錯過了任何歡樂。我們一家人做什麼都是經常一塊兒的。我們放假的時候,很喜歡跟好朋友出去玩。我們去露營、滑雪,又不時到各人的家裡去玩。其他人如果知道我們玩得多高興,準會不相信!」——安德里亞娜,13歲

      「我不慶祝聖誕節或其他節日,卻從沒有感到受冷落。假期天,我們不用上學,爸爸不用上班,我們就一起玩遊戲,一起看電影,一起看電視。我們一家人常常一塊兒做事。」——布賴恩,10歲

  • 值得尊重的道德標準
    耶和華見證人與教育
    • 第19頁的圖片

      耶和華見證人儘量向兒女灌輸真正基督教的標準

      值得尊重的道德標準

      自古以來,英勇之士所緊守的立場,往往跟同時代的流行見解恰恰相反。這些人為了緊守原則而忍受暴政,為了宗教和種族的緣故遭受殘暴對待,更往往捨生取義。

      早期的基督徒實在勇氣過人。由於拒絕崇拜羅馬的統治者,他們在公元1世紀到3世紀期間遭受猛烈迫害,被信奉異教的羅馬人處決的更不計其數。有時候,基督徒只要在設於競技場的祭壇前燒一撮香,表示他們承認統治者擁有像神一樣的地位,就可以重獲自由了。不過,只有很少基督徒願意放棄信仰;大部分基督徒都寧願以身殉道,也不願失節不忠。

      至於現代,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也同樣在政治上嚴守中立。例如,他們曾不顧納粹黨的反對,堅守自己的立場;這是確鑿有據的歷史事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和期間,德國約有四分之一的耶和華見證人喪生,其中大部分死在集中營裡。他們所以遇害,是因為他們保持中立,拒絕說「救星希特勒萬歲」。當年有些年幼的兒童被當局強行帶走,同耶和華見證人父母分離。這些年輕人雖然飽受壓力,卻仍舊堅守立場;就算別人試圖強迫他們接受不符合聖經的道理,他們也堅貞不屈。

      向國旗敬禮

      今天,耶和華見證人一般說來都沒有受到這樣的惡毒迫害。不過,由於年輕的耶和華見證人本著良心,選擇不參與涉及國家主義成分的儀式,例如不參與國旗敬禮儀式,有時候可能引起別人的誤解。

      第21頁的圖片

      「屬於凱撒的要給凱撒,屬於上帝的要給上帝。」——馬太福音22:21

      向不向國旗敬禮,純粹是個人的私事,耶和華見證人教導自己的孩子,不要阻止別人向國旗敬禮。不過,耶和華見證人自己的立場是毫不含糊的:他們不會向任何國家的國旗敬禮。他們的立場實在沒有任何不敬的意味。他們無論住在什麼國家,都尊重該國的國旗;他們奉公守法,這就是尊重國家的具體表現。他們從不參與任何反政府的活動。事實上,耶和華見證人相信,現存的所有政府都是憑「上帝的安排」,即上帝的容許存在的。因此,他們認為納稅、尊重「在上的當權者」,就是遵從上帝的命令。(羅馬書13:1-7)他們的立場同耶穌的名言完全一致:「屬於凱撒的要給凱撒,屬於上帝的要給上帝。」(馬太福音22:21)

      有些人可能問:「既然這樣,耶和華見證人又為什麼不向國旗敬禮,以示崇敬呢?」原因是,他們認為向國旗敬禮這個舉動,是同崇拜無異的,而他們只會崇拜上帝。他們的良心不容許他們崇拜上帝以外的任何人或事物。(馬太福音4:10;使徒行傳5:29)所以,如果教師尊重耶和華見證人的立場,容許他們的兒童緊守自己的信仰,他們就感激不盡了。

      正如以下評論顯示,並不是只有耶和華見證人,才認為向國旗敬禮是同崇拜有關的:

      「從前的旗幟幾乎純粹是宗教性質的。……人看來一向都借助於宗教來把國旗神聖化。」(楷書自排)——《不列顛百科全書》

      「國旗同十字架一樣,都是神聖的。……在一些涉及國家象徵物的條例裡,談到人應該對這些物品懷有什麼態度時,一般都會運用莊嚴肅穆的措辭,例如『為國旗服務』……『崇敬國旗』『效忠於國旗』。」(楷書自排)——《美國百科全書》

      「基督徒從前不肯……向[羅馬]皇帝的守護神獻祭;情形就像今天基督徒不肯向國旗敬禮,或作出效忠宣誓一樣。」——《從容就義》(Those About to Die)(1958年),丹尼爾·曼尼克斯(Daniel P. Mannix)著,135頁

      第22頁的圖片

      三個希伯來青年不肯向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下拜

      我們重申,耶和華見證人拒絕向國旗敬禮,並不是不尊重國家政府或統治者。他們只是不想向國家的象徵物下拜或致敬,做出一些含有崇拜意味的行動罷了。聖經記載,古巴比倫的國王尼布甲尼撒曾在杜拉平原上立了一個像,下令要人向像下拜,但三個希伯來青年卻斷然拒絕。(但以理書第3章)耶和華見證人認為,他們所持的立場跟上述的希伯來青年類似。因此,儘管別人向國旗敬禮和發誓效忠,耶和華見證人的兒女卻受到教導,要按照受過聖經薰陶的良心行事。他們會以安靜和尊重的態度,不參與這些儀式。耶和華見證人兒童也為了類似的理由,選擇不參與唱國歌或演奏國歌的儀式。

      尊重卻不崇拜

      桃麗是個11歲的耶和華見證人,在加拿大一所學校念書。一天早上,老師把她的一個同學帶到課室外面去。一會兒後,老師回來,悄悄地叫桃麗跟他一起去校長室。

      桃麗一走進校長室,就看見校長的辦公桌上覆蓋著加拿大的國旗。這時候,老師吩咐她向國旗吐唾沫。這個老師以為,既然桃麗不唱國歌,不向國旗敬禮,那麼如果吩咐她向國旗吐唾沫,她理應會照辦的。桃麗卻不肯這樣做。她解釋,雖然耶和華見證人不崇拜國旗,他們卻尊重國旗。

      老師回到課室,向全班同學說,他剛剛試驗過兩個同學,吩咐她們向國旗吐唾沫。第一個同學雖然平時參與涉及國家主義成分的儀式,卻照老師的吩咐吐唾沫在國旗上。可是,桃麗雖然平日既不唱國歌,也不向國旗敬禮,卻不肯做對國旗不敬的事。老師指出,兩個學生中,桃麗所表現的才是真正的尊重。

      父母的權利

      父母有權按照自己的宗教信仰向兒女施行宗教教育,這一點是現今大部分國家都尊重的。所有宗教都贊同父母擁有這種權利;例如,目前仍然在天主教會內通行的《教會法》指出:「父母既然給予兒女生命,就絕對有責任要教育他們,這也是父母的權利。因此,父母的首要責任,是要根據教會的信條向兒女施行基督教教育。」——《教會法》(Canon)第226條

      第25頁的圖片

      兒童受教要關懷別人

      耶和華見證人所要求的,不過是享有他們分內的權利。他們關懷子女,儘量向兒女灌輸真正基督教的標準,並且諄諄教育子女要愛鄰舍,尊重他人的財產。他們渴望實行使徒保羅給古代以弗所基督徒的勸告:「做父親的,你們不要激怒兒女,要按照耶和華的意思管教和勸誡他們,把他們撫養成人。」(以弗所書6:4)

      耶和華見證人緊守的若干道德原則

      談到道德標準,耶和華見證人教導兒女,一切害己害人的行為、習慣,甚至處事態度,即使現今在世上大為流行,他們都要一概棄絕。(雅各書1:27)因此,他們讓兒女知道毒品的禍害,並且告誡兒女吸煙和酗酒等行為的不良後果。(箴言20:1;哥林多後書7:1)他們相信,為人處事誠實勤奮十分重要。(以弗所書4:28)他們教導兒女不要說粗言穢語。(以弗所書5:3,4)他們也教導兒女要按照聖經所定的性道德標準而生活,尊重當權者,也尊重別人的身體和財產。(哥林多前書6:9,10;提多書3:1,2;希伯來書13:4)他們誠心相信,本著上述原則而生活,會對兒女最為有益。

      家人信仰各異

      在有些家庭裡,只有父母的其中一方是耶和華見證人。處於這種情況的耶和華見證人父母知道,他們要承認非耶和華見證人配偶,也有權按照自己的宗教信仰向兒女施行宗教教育。兒女受不同的宗教觀念薰陶,就算有若干不良影響,也不會太嚴重。a老實說,孩子遲早都要自行抉擇信奉什麼宗教。不是所有年輕人都會承襲父母的信仰的,不論是耶和華見證人的信仰還是其他信仰。

      兒童享有信仰自由的權利

      你們也應該知道,耶和華見證人十分重視個別的人所懷有的基督徒良心和信仰。(羅馬書第14章)198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確認兒童享有「思想、信仰和宗教自由」的權利,有權對影響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項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別人也應對兒童的意見給以適當的看待。

      沒有兩個孩子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年輕的耶和華見證人或其他學生,就學校的活動或工作各有不同的決定,是不足為奇的事,也是合情合理的。我們深信,你們也同意信仰自由的原則。

      a 史蒂文·卡爾·魯本博士(Steven Carr Reuben, Ph.D.)的著作《在現代社會養育猶太兒童》(Raising Jewish Children in a Contemporary World),論及父母信仰各異的兒童說:「父母如果在同宗教有關的事上不敢面對現實,對宗教方面的事情遮遮掩掩、避而不談,兒女就會感到無所適從。父母如果對自己的信仰、道德標準和宗教儀式抱著毫不隱瞞、毫不含糊的開放態度,兒女在成長期間就會有安全感,並且在宗教範疇裡養成自尊心;這些特質對於他們自尊心的全面發展,以及立身處世方面,都是十分要緊的。」

  • 父母的職責
    耶和華見證人與教育
    • 第26-27頁的圖片

      父母的職責

      在現今社會,教養子女成為思想健全的成年人實在不是易事。

      美國精神病研究所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調查的對象是一群被認為是養兒有方的父母,他們的兒女都超過21歲,而且「看來全都是辦事能幹、能好好適應社會的成年人」。研究所問這些父母:「憑你的個人經驗,你建議其他父母要怎樣做?」這些家長最常提出的建議是:「要對兒女充滿愛心」、「要給他們積極的管教」、「要花時間跟兒女在一起」、「要教兒女分辨是非善惡」、「要建立互相尊重的關係」、「要留心聽兒女說話」、「不要一味說教,倒要給兒女實際的指引」、「要實事求是」。

      第28頁的圖片

      要教育青年人成為能夠適應社會的成年人,教師可以起很大作用

      不過,教育兒女成為能適應社會的成年人,其實並不只是父母的工作。教師在這方面也可以有重大的貢獻。一個經驗豐富的學校輔導員指出:「正規教育的主要目標,是要協助家長培養在智力、身體和感情方面都成熟、擔得起責任的年輕成年人。」

      因此,父母和教師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要教育年輕人日後成為成熟、健全的成年人,使他們生活幸福,懂得立身處世。

      合作而非對抗

      可是,如果父母教師之間不能通力合作,難題就發生了。例如,有些父母對兒女所受的教育完全不聞不問,有些父母卻同教師對抗。一份法語雜誌提到這種情況說:「教師不再是唯一照管兒女教育的人。一心望子成龍的父母對教科書的內容字斟句酌,對老師的教學方法諸多批評,子女的成績不如理想,父母就立即大動肝火。」這樣的態度其實可以對教師的職權構成威脅。

      第29頁的圖片

      耶和華見證人認為,父母如果同教師通力合作,懷著建設性的態度積極關注兒女所受的教育,這樣做無疑對兒女大為有益

      耶和華見證人認為,父母如果同教師通力合作,懷著建設性的態度積極關注兒女所受的教育,這樣做無疑對兒女大為有益。他們相信,由於教育工作日趨困難,這種合作尤其重要。

      今天的學校難題

      學校既然是社會的縮影,自然不能免除社會的種種弊病。近年來,社會的問題正急劇惡化。《紐約時報》形容美國一所學校的情況說:「學生上課的時候倒頭大睡,下課後就跑到滿是塗鴉的走廊,互相出言恐嚇;好學生反而受到蔑視。……絕大部分學生都是難題重重的,不是要照料自己的嬰兒,就是父母正在獄中,又或者生命正受到幫派暴力所威脅。每一天都幾乎有五分之一的學生曠課。」

      遍及全球的校園暴力日漸猖獗,特別叫人關注。司空見慣的槍擊和刀刃相向的局面,取代了以往偶爾才一見的打鬥推撞。校園內武器越來越常見,襲擊事件更為凶悍,兒童越來越年輕就性情暴戾,動不動就拳腳相向。

      當然,不是所有國家的校園都這麼可怕。不過,正如法語的《問題》(Le Point)週刊指出,現今全球各地有很多教師都碰上這種情況:「教師不再受人尊重,也毫無權威可言。」

      第30頁的圖片

      養兒有方的父母樂於抽空同兒女共處

      不尊重權威,對任何孩子都是非常危險的事。因此,耶和華見證人努力向兒女灌輸順服長輩、尊敬師長的意識;這些美德每每是現代學校生活所缺乏的。

  • 結論
    耶和華見證人與教育
    • 第31頁的圖片

      結論

      限於篇幅,本冊子沒有巨細無遺地論述耶和華見證人的所有宗教信仰。不過,我們已經儘量解釋耶和華見證人所持守的某些原則,並且清楚說明身為耶和華見證人的家長,正向您們的學生施行怎樣的家庭教育。

      耶和華見證人極為重視他們的子女在心靈方面的發展。他們深深相信,滿足心靈方面的需要能促進兒女在其他方面的發展。他們所緊守的信仰,所持守的原則,令他們的生活充滿意義,並且幫助他們應付日常生活的種種難題。再者,這些信仰和原則應該促使他們現在做個勤奮的學生,日後終其餘生都成為良好的公民。

      耶和華見證人力求對生活抱現實的態度,所以十分重視教育。因此,他們渴望盡力同各位教師合作。教師家長通力合作一定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因此,耶和華見證人本身會做好本分,不論在家裡還是在崇拜的場所,都鼓勵兒女做個好學生。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