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道德敗壞,始於何時?
    警醒!2007年 | 4月
    • 二次大戰期間,民生極其困苦。在這段時期,人們不再謹守一直受人重視的傳統道德規範,相反,各人自定行為準則。《性、愛、戰爭——價值觀的改變,1939-1945年》(英語)一書說:「看來在大戰期間,人們認為沒有必要在性行為上克制自己。戰場上的人不用自我克制,這種態度也影響了後方的平民百姓。……戰亂期間,生命轉瞬即逝,世事變幻無常,令人惶恐不安,道德規範也因此被拋諸腦後;許多生活在後方的人,看來跟戰場上的人一樣,都覺得生命朝不保夕,毫無價值。」

      由於死亡的威脅揮之不去,因此人渴望在感情上有所寄託,即使關係不能長久也沒有問題。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頭,人們對性關係看得很隨便。一個英國家庭主婦有這樣的解釋:「是戰爭時期嘛,我們才這樣做。老實說,我們也不是沒有道德觀念的人。」一個美國士兵承認:「大多數人都認為我們沒有道德感;不過,我們這麼年輕,明天就可能要死了,還計較這麼多嗎?」

  • 道德敗壞,始於何時?
    警醒!2007年 | 4月
    • 新的社會準則

      二次大戰後,一些關於人類性行為的研究報告面世,其中一個研究是在40年代於美國進行的,稱為甘西報告(金賽報告),這個報告厚八百多頁。報告發表後,許多人開始公開談論與性有關的事情;以往,人們通常不會隨便就討論這個話題。在甘西報告裡,報導了同性戀者和其他有異常性行為的人的統計數字,雖然後來證明是誇張失實的,但報告卻反映出人們的道德水平在戰後一落千丈。

      有一段時期,人們仍設法在外表裝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樣,例如,收音機、電影或電視的節目受到審查,禁止播放不道德的節目,但情況維持不了多久。美國教育部的前任部長威廉·貝內特說:「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道德標準急劇下降,毫無阻力,美國的文明可說是倒退了。」除美國外,這個情況也出現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為什麼道德行為會在60年代急速敗壞?

      60年代,婦女解放運動展開了,性革命也差不多同時進行,隨之而來的就是所謂的新道德。此外,新發明的避孕藥很有成效。人們隨時可以享受性愛,而女子也無須擔憂性行為會導致懷孕,於是「自由性愛」,或「無須承擔責任的性關係」,開始普遍起來。

      與此同時,報刊、電影和電視也放寬了對節目內容的限制。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前任主席布熱津斯基,就電視給人的價值觀作了評論:「很明顯,電視鼓勵人要滿足自己的慾望並讚揚自私的行為,淡化了極端和殘忍的暴行,[並且]鼓吹性雜交。」

      到了70年代,錄像機開始普及,人們可以在家裡私下觀看一些淫穢、露骨的色情影片,這些影片是他們從來不會到戲院裡觀看的,生怕被人看見。及至最近,任何人只要有一台電腦,就可以上網;甚至最淫猥下流的色情資訊,也可以從世界各地的網站搜尋得到。

      上述情況所導致的後果,在許多方面都叫人吃驚。不久前,美國一個監獄獄長說:「十年前,一些青少年被抓進來時,我都能勸導他們,他們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今天,抓進來的小夥子,完全不明白我說什麼。」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