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1915年至1947年 早期的情況(第二部分)
    2014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塞拉利昂和幾內亞

      1915年至1947年 早期的情況(第二部分)

      與「格鬥士」交鋒

      弗里敦的教士看到信徒都愛聽布朗弟兄的演講,不禁妒火中燒。《守望台》1923年12月15日刊(英語)報導:「教士們發動攻勢,利用報章打壓真理,布朗弟兄多次作出回應,而報章就把雙方的話都刊登出來。」大家都清楚看出教士的話毫無道理,教士最後沉寂下來,而聖經真理卻傳遍了遠近,許多讀報的人紛紛索取聖經刊物。教士們本來想讓上帝的子民沉寂下來,但耶和華「叫他們所行的惡事歸到自己身上」。(詩篇94:21-23)

      為了維護教士,教會的一群叫做「格鬥士」的年輕人,宣布舉行一連串的公眾聚會打倒「羅素主義」(教會將關於上帝王國的真理稱為「羅素主義」)。於是,布朗弟兄公開提出挑戰,要跟「格鬥士」辯論,這件事被某個報章編輯刊登了。不過,「格鬥士」不肯應戰,還指責那個報章編輯。他們又禁止布朗弟兄參加他們的公眾聚會,因此艾爾弗雷德·約瑟夫就代替他去了。

      「格鬥士」在巴克斯頓紀念教堂舉行聚會,巴克斯頓紀念教堂是弗里敦循道公會的著名教堂。艾爾弗雷德回憶說:「在問答環節裡,我就聖公會的教條、三位一體和另外幾個不符合聖經的教義提出疑問。最後,主席不許人再發問。」

      當晚在場的「格鬥士」有一個聽過「聖經布朗」演講,他叫墨爾本·加伯,也就是那個曾說「布朗先生真了解聖經!」的年輕人。他仔細思量所聽到的,深信自己找到了真理,於是請布朗弟兄教他聖經。布朗弟兄請他到家裡來參加每週舉行的《守望台》研究班。雖然遭到家人反對和離棄,加伯卻在屬靈方面迅速成長,很快就跟另外幾個人一起受了浸。

      撒但試圖把剛萌芽的傳道工作摧毀,結果以失敗收場。弗里敦的市長告訴「格鬥士」們:「他們所做的,如果出於人,就不會長久;如果出於上帝,你們就阻止不了。」(使徒行傳5:38,39)

      布朗家族的宗教

      1923年5月初,布朗弟兄打電報給倫敦的分部辦事處,索取更多書刊。5000本書很快就運來,不久又有其他書刊運到。布朗弟兄繼續舉行公眾聚會,吸引了幾千個對聖經感興趣的人前來聆聽。

      同年較後時間,《守望台》報導說:「[塞拉利昂的]傳道工作迅速擴展,布朗弟兄想要一個助手。克勞德·布朗正前去幫忙,他原是西印度群島的人,住在[加拿大的]溫尼伯。」

      克勞德·布朗傳講好消息多年,飽經試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因堅守基督徒的中立而在加拿大和英國坐過牢,受過虐待。克勞德在塞拉利昂傳道四年,大大強化了當地的弟兄姊妹。

      保利娜·科爾憶述:「我在1925年受浸。受浸前,克勞德弟兄很認真地問我問題。

      「他問:『科爾姊妹,你明白你從《聖經的研討》學到的知識嗎?我們不希望你因為不明白聖經道理而離開真理。』

      「我說:『克勞德弟兄,我把學過的讀了一遍又一遍,我一點也不懷疑!』」

      第93頁的圖片

      保利娜·科爾

      後來,保利娜事奉耶和華60多年,做了多年特別先驅。她在1988年走完了她在地上的人生路。

      「聖經布朗」也留意幫助別人在屬靈方面培養好習慣。艾爾弗雷德·約瑟夫憶述:「早上遇到布朗弟兄時,他常常會這樣說:『早上好,約瑟夫弟兄,你今天好嗎?今天的經文是什麼?』如果我答不上來,他就會說每天閱讀《每日嗎哪》[現稱《天天考查聖經》]是很重要的。於是第二天早上起來,我馬上就讀當日經文,免得又答不上來。起先,我不大知道布朗弟兄這樣訓練我對我來說有多寶貴,但後來我明白了。」

      「聖經布朗」的努力產生了美好的成果。1923年,弗里敦建立了一群會眾,並且有14個人受浸。其中一個新受浸的弟兄叫喬治·布朗,令會眾裡的布朗家庭增至三個。這三家人都熱心傳道,結果很多弗里敦人稱「聖經研究者」的宗教為「布朗家族的宗教」。

  • 1915年至1947年 早期的情況(第三部分)
    2014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塞拉利昂和幾內亞

      1915年至1947年 早期的情況(第三部分)

      傳到各省各地

      弗里敦會眾熱愛聖經真理,心裡火熱,「全神貫注於傳講神聖的話語」。(使徒行傳18:5)艾爾弗雷德·約瑟夫回憶說:「我經常在大摩托車上綁一箱聖經書刊,托馬斯·格蘭特或他的親兄弟西爾維斯特則坐在我身後,一起去弗里敦周邊的鄉村和小鎮『勸人信教』。」

      1927年之前,傳道員大多在弗里敦市內外傳道,那一帶稱為科勒尼(意即殖民地)。從1928年開始,每年雨季之前,會眾都會租一輛大轎車到各省去傳道,由墨爾本·加伯帶隊,那些不能去的就贊助旅費。他們傳道所到的村鎮,東至凱拉洪,南至利比里亞(賴比瑞亞)邊境附近。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他們都會回去探訪那些對聖經感興趣的人,進一步幫助他們。

      大約在那個時候,布朗弟兄去了西印度群島,回來時開著一輛小汽車,是頭一批進入塞拉利昂的小汽車之一。車上安裝了一個音量強大的音響系統,專為向公眾傳道而設計。布朗弟兄常常把車子停在公共場所,並播放激昂的音樂吸引群眾,然後發表一個簡短的演講或播放錄音演講,又請群眾上前索取聖經書刊。這輛車後來被稱為「會說話的車子」,引起了廣泛的注意,也吸引了許多人來聽演講。

      第95頁的圖片

      勇敢地作見證

      接下來,布朗弟兄把傳道工作擴展到一個未開發的地區,即西非除塞拉利昂以外說英語的地區。20世紀20年代後期,他展開一連串的傳道旅程,去了岡比亞、加納、利比里亞和尼日利亞(奈及利亞)。布朗弟兄在每個國家都找到一些對聖經感興趣的人,但尼日利亞人看來特別喜愛屬靈的事。1930年,布朗弟兄一家就從弗里敦搬到拉各斯去,並在那裡繼續督導西非的傳道工作。

      今天,西非的耶和華見證人超過50萬

      1950年,布朗弟兄身體越來越差,不得不回牙買加去。雖然如此,他在西非的工作已有豐碩的成果。布朗夫婦在那裡服務了27年,看到傳道員從2個增加到1萬1000多個。他們親眼目睹了以賽亞的預言應驗:「渺小的族要增長千倍,微弱的國要變為強盛。」(以賽亞書60:22)大約60年後的今天,西非的耶和華見證人已經超過50萬,構成了一個「強盛的國」。

      受限制卻仍堅定不移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塞拉利昂人被徵召入伍,但當地的耶和華見證人堅守基督徒的中立。(彌迦書4:3;約翰福音18:36)英國政府錯誤地把他們當做顛覆分子,監視他們的活動,又把他們的聖經書刊列為違禁品。有一次,弗里敦的海關人員沒收並燒掉了運來的書刊。有些弟兄甚至因擁有聖經書刊而被捕,但很快就獲釋了。a

      雖然受限制,但耶和華見證人仍舊傳道。保利娜·科爾說:「有艘船常常來塞拉利昂,一個弟兄在船上當服務員,經常帶些《守望台》給我們,我們就用打字機複製文章的內容,供聚會使用。我們也印製一些跟聖經有關的傳單,分發給別人。弟兄們也繼續發表公眾演講,播放盧述福弟兄在電台發表演講的錄音,尤其是在遠離市區的鄉村。」

      他們所做的顯然蒙耶和華悅納。資深的長老兼特別先驅詹姆斯·賈勒特憶述:「大戰期間,我做石匠,有一位年長的姊妹送了一本名為《逃難者》的冊子給我。當時弗里敦有很多難民,所以冊子的題目很吸引我。我當晚就閱讀冊子,馬上意識到這是真理。第二天早上,我去找那個姊妹,向她多要幾本給我的三個兄弟。後來,我們四個都接受了真理。」

      大戰於1945年結束時,弗里敦會眾有32個傳道員。他們一直緊守忠義,積極參與屬靈活動。他們已預備妥當,希望接下來能做得更多。

      邀請人參加公眾聚會的運動

      1945年8月29日,在每週的傳道工作聚會上,弗里敦會眾討論1944年12月刊的《公報》(現稱《王國傳道月報》)所宣布的運動:每群會眾都要在各自地區中的「每個城市、鄉鎮和村莊」宣傳並舉行一系列四個公眾演講;每個演講長一小時,由一位年滿18歲在傳道訓練班表現出色的弟兄發表;系列演講發表完了之後,弟兄們要把各地區中對聖經感興趣的人分成組,進一步幫助他們。

      弗里敦的傳道員有什麼反應?他們傳道工作聚會的記錄如下:

      主席:「你們認為我們該怎樣開展這個運動?」

      弟兄甲:「塞拉利昂人跟美洲人不一樣,我們不能預期會像美洲那樣成功。」

      弟兄乙:「我也這麼想。」

      弟兄丙:「試試也不妨啊。」

      弟兄丁:「但真的不容易啊!」

      弟兄戊:「就算不容易,我們也必須跟從耶和華組織的指引。」

      弟兄己:「但在這裡成功機會不大啊。」

      姊妹甲:「無論如何,《公報》就是這麼說的,我們試試吧!」

      於是他們就照著做了。從弗里敦的海岸,向東南至博城,向北部高原至卡巴拉城,弟兄們在學校教室、市集廣場和私人家裡舉行聚會。這次運動令會眾對傳道更熱心,結果「耶和華的話語日益興旺,傳遍遠近」。(使徒行傳12:24)

      儘管如此,傳道員仍須要在傳道方面接受訓練,而耶和華也給予所需的幫助。

      a 有關禁令於1948年取消。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