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部的考驗與篩別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
他們的期望正確嗎?
在某些時候,聖經研究者所懷的希望和期待受到批評者所嘲笑。可是,這些熱心的基督徒之所以懷有這樣的希望和期待,乃是由於他們渴望見到上帝那百無一誤的應許獲得應驗的緣故。
他們研讀上帝所感示的聖經,獲知耶和華應許要藉著亞伯拉罕的後裔祝福地上萬民。(創世記12:1-3;22:15-18)他們在上帝的話語裡讀到聖經的應許,說人子會以屬天君王的身分統治全地,一小群忠心的人會從地上被帶到天上去,與基督一同在王國中掌權,而且會作王統治一千年。(但以理書7:13,14;路加福音12:32;啟示錄5:9,10;14:1-5;20:6)他們深知耶穌曾應許復臨;他為門徒在天上預備了地方,屆時他會把門徒接到他那裡去。(約翰福音14:1-3)他們熟知聖經的應許,意識到彌賽亞會從他的忠心祖先中揀選人在全地上作首領。(詩篇45:16)他們看出聖經曾經預言,目前這個邪惡的舊事物制度會遭受毀滅,而這件事與哈米吉多頓——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戰爭——有密切關係。(馬太福音24:3;啟示錄16:14,16)他們深深體會到,聖經表明上帝創造地球是要使其永遠為人所居,生活在地上的人會享有真正的和平,而且一切對耶穌所獻的完美屬人祭物懷具信心的人都可以在樂園裡享永生。——以賽亞書2:4;45:18;路加福音23:42,43;約翰福音3:16。
很自然的是,他們想知道這些事會在何時及如何發生。上帝所感示的聖經有就這些問題提供任何線索嗎?
他們根據英國的克里斯托弗·鮑恩所作的聖經年代推算,認為6000年的人類歷史在1873年已結束了,在此之後,他們已處於人類歷史的第七個千年時期,無疑他們已接近聖經所預告的千禧年的黎明。C.T.羅素所寫的《千禧年黎明》(後來改稱為《聖經的研討》)叢書按照聖經研究者當時對聖經的了解向人指出這件事的含義。
他們認為,有另一個因素可能將時間指示出來,那便是上帝在古代以色列國規定第50年是禧年——一段長達一年的釋放時期——的安排。禧年緊接著七個七年時期,而每段七年時期均以一個安息年作為結束。在禧年,希伯來裔的奴隸得以恢復自由;人若賣去祖傳的土地,亦可以得回。(利未記25:8-10)根據這些年代周期所作的計算,聖經研究者認為,一個為全地而設的更大的禧年在1874年秋季開始,而且看來主在那一年已復臨而開始隱形臨在,因此「萬物復興的時候」已來到了。——使徒行傳3:19-21。
由於相信第一世紀的事件與後來的事件有相似的發展,他們也認為,如果耶穌在公元29年秋季受浸及受膏一事相當於基督在1874年開始隱形臨在,那麼他在公元33年春季以君王的身分騎驢進入耶路撒冷,便指向1878年的春季;這會是他執掌大權作屬天君王的時候。e他們也認為,屆時他們會獲得屬天的獎賞。但這件事並沒有發生。於是他們認為,既然耶穌的受膏門徒會與他一同承受王國,那些業已在死亡中沉睡的人必然在那時開始復活而獲得靈體的生命。他們也認為,既然上帝對血統上的以色列人表現特別恩寵的時期延續至公元36年,這可能表示,1881年乃是人得以成為屬靈以色列成員的特別機會結束的時候。f
1920年3月21日,J.F.盧述福在紐約市的希波德羅姆劇場發表演講,講題是:「現今活著的千百萬人會永遠不死」。他在演講中提及1925年。聖經研究者根據什麼理由,認為這年含有特別意義呢?在同一年,1920年,出版的一本冊子指出,如果從當時人們認為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的日期開始數算七十個禧年(而非從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之前最後一個禧年開始計算,一直數到第五十個周期的禧年起頭)便會指向1925年。根據這本冊子所說的話,許多人希望在1925年小群階級餘下的分子會獲得屬天的獎賞。他們也期望在這一年,生於基督之前的上帝忠僕會復活過來,以便在地上作屬天王國的首領代表。這件事若真正發生,這便意味到人類已進入一段不再受死亡轄制的時期,屆時活著的千百萬人會有希望在地上永不死去。這是個多麼令人鼓舞的前景!雖然這是個錯誤的期望,聖經研究者卻熱切地將其與別人分享。
後來,在1935年至1944年間,見證人對聖經年代計算的整個架構作了一項重新檢討。這項研究透露,由於《英王詹姆斯譯本》對使徒行傳13:19,20的經文作了錯誤翻譯,g連同其他某些因素,他們所作的年代計算偏差了一個多世紀。h這導致後來有一項見解出現——有時僅是聲稱有這樣的可能,有時則語氣更為肯定——認為既然人類歷史的第七個一千年會在1975年開始,與基督的千年統治起頭有關的事件也可能在那一年開始發生。
事實有證明,耶和華見證人在這些問題上信仰正確嗎?他們相信上帝必然會實現他的一切應許;這項信念無疑絕不是錯誤。但他們所作的時間推算以及這些推算所引起的期待,卻導致嚴重的失望。
1925年之後的數年間,法國和瑞士有些會眾的聚會人數劇降。後來在1975年,由於有些人期望千禧年在這年開始,但卻未能如願,於是便大感失望。結果,有些人憤然脫離組織,另一些人則由於試圖破壞同工的信心而被開除。無疑,對日期大失所望是個因素;但在有些事例上,難題的成因其實更深一點。有些人辯稱我們無需參與逐戶的傳道工作。有些人不是僅悄悄離開組織便算了;反之,他們悍然反對他們以前一度隸屬的組織,並且利用報章和電視去鼓吹自己的見解。可是,變節的人數目並不很多。
這些考驗使基督徒受到篩別,有些人好像簸穀時的糠秕被吹走一般,其他的人卻得以保持堅定。何以故呢?論到自己和別人在1925年的經歷,朱爾斯·費勒解釋說:「那些信賴耶和華的人仍然保持堅定,並且繼續從事傳道工作。」他們看出聖經研究者犯了錯誤,但上帝的話語卻絕沒有失敗,因此他們沒有什麼理由要讓自己的希望黯淡下來,或在向人指出上帝的王國是人類惟一希望的工作上緩慢下來。
有些人的期望未能實現,但這絕不是說聖經的年代計算毫無價值。但以理曾預言,在「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之後69個七年,彌賽亞便會出現;這個預言果然在公元29年準時實現。i(但以理書9:24-27)聖經的預言也將1914這個年份標明出來。
1914年——期望與實體
1876年,C.T.羅素寫了一系列多篇文章中的第一篇,向人指出1914年乃是耶穌基督所說的外邦人日期結束的時候。(路加福音21:24)在1889年出版的《千禧年黎明》第二卷,羅素弟兄以推理的方式提出許多細節,使讀者能夠看出書中所說的話具有什麼聖經根據,從而能夠親自加以查考。在1914年以前的差不多四十年間,聖經研究者分發了數以百萬計的書刊,將別人的注意力引到外邦人的日期之上。另有幾份宗教刊物也留意到聖經的年代計算指向1914年;但是,除了聖經研究者之外,還有什麼團體將這件事繼續傳遍世界各國,並且在生活上表明他們真正相信外邦人的日期會在這年結束呢?
隨著1914年逐漸臨近,人們的期望也許越來越殷切。這年會帶來什麼呢?羅素弟兄在《聖經研究者月刊》(第6卷,第1號,1914年初出版)寫道:「我們所計算的年代若是正確,外邦人的日期便會在今年——1914年——結束。這件事具有什麼意義呢?我們並不確實知道。我們的期望是,大約在上帝允准外邦人統治的日期結束時,彌賽亞便會開始積極統治。我們的期望,不論是對是錯,便是上帝對一切不義所作的判決會以奇妙的方式顯現出來。這會意味到現今世上許多機構的崩潰,如果不是全部都消滅的話。」羅素強調他並不期望「世界末日」會在1914年來到,也強調地球會永遠長存,但以撒但為統治者的現行事物制度則會消逝。
《守望台》(英文)在1913年10月15日刊說:「按照我們所能作的最佳年代推算,這便是大約的時候——不論是1914年10月,抑或稍後的時間。我們不想武斷發言,但我們期待某些事件發生:(1)外邦人的日期終止——外邦人在世上所居的至高地位結束——和(2)彌賽亞的王國在世上設立起來。」
這件事會怎樣發生呢?當時聖經研究者認為合理的想法是,事情會包括地上那些蒙上帝選召與基督一同承受屬天王國的人都獲得榮耀。但既然這件事並沒有在1914年發生,他們對此有什麼感覺呢?1916年4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說:「我們相信事實證明日期是對的。我們相信外邦人的日期已終止了。」可是,雜誌坦白地補充說:「主並沒有說全體教會都會在1914年得榮耀。我們只是推斷這件事會發生,但顯然我們錯了。」
在這方面,他們的情形與耶穌的使徒頗相似。使徒們熟知有關上帝王國的預言,也認為他們深信這些預言;但在各個不同的時候,他們對於這些預言會怎樣應驗及在何時應驗,卻懷有錯誤的期望。有些人便因此大失所望。——路加福音19:11;24:19-24;使徒行傳1:6。
1914年10月過去了,聖經研究者卻沒有像所期望一般獲得屬天的生命。羅素弟兄深知,各人的心將會受到徹底察驗。他在1914年11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寫道:「要記住,我們正處於考驗的時期。在我們的主去世和五旬節之間,使徒們也經歷到類似的考驗。我們的主復活之後,他向門徒顯現了幾次,但在此之後有許多天他並沒有露面。結果門徒感到灰心,於是說,『我們再等也沒有用。』其中一個說,『我要去打魚。』其他兩個則說,『我們跟你一同去。』他們打算恢復捕魚事業,撇下得人如得魚的工作。對門徒來說,這是個考驗的時刻。現在的情形也一樣。人若容許任何理由使他離開主和主的真理,不再為主作出犧牲,這人對主的興趣就不是純粹受到內心對上帝的愛所推動,而是別有用心;很可能他希望剩下的時間不多,奉獻只延續一段時期便夠了。」
看來有些人的情形便是這樣。他們的思想和願望主要集中在獲致屬天生命之上。一旦這件事沒有在他們預期的時候發生,他們便對確曾在1914年發生的驚人事件的重大含義視而不見了。他們忘記了從前在上帝話語裡獲悉的一切寶貴真理,於是開始嘲笑那些曾幫助他們認識真理的人。
聖經研究者謙卑地再次查考聖經,讓上帝的話語重新調整他們的想法。他們仍然堅信外邦人的日期在1914年結束;這項信念並沒有改變。他們逐漸看得更清楚,彌賽亞的王國是怎樣開始的。他們看出耶和華將權柄授予他的愛子耶穌基督,於是這個王國便在天上建立起來了;他們也看出這件事無需等到與耶穌同作後嗣的人復活升到天上時才發生,反之,這些人會在後來才與基督一同得榮耀。除此之外,他們看出上帝無需首先將古代忠心的先知復活過來,然後王國才能發揮其影響;反之,君王會任用現今活著的忠貞基督徒作他的代表,向萬國萬族的人提出以王國屬地臣民的身分永遠生活在地上的希望。
隨著這個光明的前景在他們面前展開,這導致進一步的考驗和篩別。但那些真正愛戴耶和華而樂於事奉他的人卻十分感激上帝向他們打開的各項服務特權。——啟示錄3:7,8。
這樣的人之一是A.H.麥克米倫。他後來寫道:「我們期望被接到天上去。雖然這個期望沒有在1914年實現,我們卻的確在這一年見到外邦人的日期結束。……雖然並非每件事都按照我們的期望發生,這卻沒有特別令我們感到不安,因為當時我們都忙於從事與《創世影劇》有關的工作,以及應付大戰所造成的種種難題。」麥克米倫弟兄在耶和華的工作上保持忙碌,並且很高興在有生之年見到王國宣揚者的數目增加到一百多萬人。
麥克米倫回顧他與組織共事的66年說:「我見到許多嚴峻的試煉臨到組織之上,組織分子的信心也大受考驗。憑著上帝的靈的幫助,這個組織得以繼續存留,並且欣欣向榮。」論到組織多年來所作的調整,他補充說:「我們從聖經獲知的基本真理仍然一樣。因此我學會,我們應當承認自己的錯誤,繼續查考上帝的話語,以求獲得進一步的啟迪。無論我們必須不時在觀點上作出什麼調整,這並不會改變贖價的仁愛恩典,也不會打消上帝所提出的永生應許。」
-
-
內部的考驗與篩別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
[第634頁的附欄或圖片]
C.J.伍德沃思
由於耶穌基督的受膏跟從者並沒有在1914年升到天上,一個男子因而決定不再事奉耶和華。C.J.伍德沃思在給這男子的信中寫了以下一段話:
「二十年前,你和我相信嬰兒洗禮是對的;相信上帝授權教士施行這種洗禮;相信人必須受這樣的洗禮才能避免永遠受苦的懲罰。我們相信上帝就是愛,但也同時相信上帝曾按自己的形像創造了,而且會繼續創造,億萬的人類。他們會在令人窒息的硫磺煙火中渡過永恆的歲月;他們雖然懇求上帝給他們一點水去紓解痛苦,卻連一滴也得不著……
「我們相信人死後仍繼續活著;我們也相信耶穌基督從未死過,也不能死去;因此他根本沒有交出過贖價,也永不會這樣做;我們認為耶和華上帝和他的兒子基督耶穌其實是同一位個體;基督就是他自己的父親,耶穌就是他自己的兒子;我們相信聖靈是一位個體,相信一加一再加一便等於一;耶穌被掛在十字架上時,他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我們相信當時他其實只是對自己說話而已。……不但如此,我們認為現時世上的列國乃是基督王國的一部分;我們相信魔鬼駐守在一個十分遙遠、地點不明的地獄裡,而非管轄地上的列國……
「有一天,有人把目前的真理帶到我的門口;我為這一天衷心讚美上帝。真理是這麼健全,令人的頭腦和心靈如此舒暢。因此我立即摒棄了以往所信的謊言和謬論。上帝也任用我去打開你那被弄瞎了的心眼。我們在真理裡一同歡欣鼓舞,並肩工作了十五載。主也大大厚待你,讓你作他的代言者;事實上,在揭發巴比倫的謬誤方面,我從未見過有人像你一樣淋漓盡致。你在信中問道:『下一件事是什麼?』啊,真是令人惋惜!下一件事竟是,你容許自己的心對那位憑著愛心勞苦工作、蒙上帝大大祝福而把真理帶到我倆心裡的人發生怨恨。你離開了組織,並且令致一些羊也隨你而去。……
「我沒有在1914年10月1日升到天上去。這也許使我在你眼中看來可笑,但你在我眼中卻並不可笑——真的,一點也不可笑!
「目前世上最強大的十個國家正在死亡的痛苦中掙扎。在過去四十年來,有一個人——只有這個人——一直向人指出外邦人的日期會在1914年結束;在我看來,現在對這個人肆意譏嘲實在絕非適當的時候。」
雖然在1914年各事並沒有完全按照聖經研究者的預期而發生,伍德沃思弟兄的信心卻沒有動搖。他只是意識到,自己還有許多東西需要學習而已。由於他對上帝的旨意懷具信心,他在1918-19年間曾入獄九個月。他後來成為《黃金時代》和《安慰》這兩份雜誌的編輯。他的信心保持堅定,因此他至死均對耶和華的組織忠貞不二。伍德沃思弟兄在1951年於81歲的高齡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