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第2頁
    警醒!1990年 | 4月8日
    • 第2頁

      『英國球迷和意大利球迷浴血苦鬥,……造成至少38人死亡和350人受傷。』

      『暴民襲擊警察、投擲汽油彈、搶掠商店、推翻汽車。』

      『在酒吧發生打架。玻璃樽亂飛,眾人大打出手,鬥個你死我活。』

      『群眾與警察發生衝突,推翻汽車,打破窗門,毆打外國人,並且吐得他們滿身唾沫。』

  • 運動界變成怎樣了?
    警醒!1990年 | 4月8日
    • 左頁的報導是否關乎拉丁美洲某個國家不久之前發生政變或恐怖分子襲擊歐洲某處地方?不是,正如意大利一份日報指出,諸如此類的報導只是「運動界很普通的日常事件」而已。

      近年來,運動與暴力似乎有密切關係。例如,許多人依然記得1985年5月29日,歐洲足球錦標賽中,導致39人死亡和200人受傷的兩幫球迷打鬥事件。

      可是,參賽者和觀眾所造成的暴力插曲絕非僅限於一種運動——例如足球——而已,暴力事件也發生於各種類型的賽事之中——棒球、摔角、曲棍球等。

      「願最佳的人選得勝」和「參與比得勝更重要」一類的諺語在運動界已成為『絕跡動物』。何以運動員和觀眾會在賽事上肆意發泄人的劣根性,表現無法控制的兇狠呢?運動界的暴力是由什麼促成的?難題究竟有多嚴重?

  • 運動場上的暴力——何以不斷增加?
    警醒!1990年 | 4月8日
    • 有句古諺說,「運動有益健康。」古代的希臘醫生提倡適度的運動,認為能夠帶來良好健康。

      可是,今日的多種運動賽事對參賽者和觀眾的健康均毫無益處。運動場內的暴力已嚴重到促使一個權威機構——歐洲議會——批准發表一項針對「運動界的暴力和搗亂事件」的悠長決議。鑑於在比賽隊伍的運動員之間和球迷之間於賽事舉行前後屢次爆發惡鬥,歐洲議會的各成員遂檢討這項現象的各種特色、成因以及可能加以遏止的方法等。他們有什麼發現?運動場上的暴力出之以什麼形式呢?

      『普遍的現象』

      足球是舉世喜愛的運動,也受到最多批評;但差不多其他所有運動均受這個難題所影響。1988年,在德國舉行的歐洲國際足球錦標賽中發生了暴力事件。在英國球隊參加的一場賽事中,英國球迷大打出手,結果有多名警員受傷,財產遭受損毀,300人被拘捕。在同一次錦標賽中,意大利球隊得勝之後,有三個人在瘋狂慶祝中喪生。

      正如《衛報》指出,在英國,聲名狼藉的流氓到處生事,「破壞了英國足球隊在國內和國外的形象」。在一個足球季節,意大利報章的星期一運動專欄曾經數次報導「黑色」星期日——運動場內的騷亂導致死亡、輕傷和重傷。正如一份日報說,運動場地已成為「游擊戰場」。這樣的情況並不限於英國和意大利。荷蘭、德國、蘇聯、西班牙和其他許多國家都不得不處理同樣的難題。

      「球迷大戰」

      有些球迷受到大眾傳媒所影響,在運動場上肆意發泄他們的劣根性。在足球賽中,意大利的「極端分子」或英國的流氓結集起來,高舉橫幅,以「紅軍」或「虎隊」等名號自稱。正如一個流氓說,球迷「一心想打鬥,要征服敵方的地區」。運動場的看台情況極像古代羅馬的競技場,台上觀眾極力激動格鬥者去殺死敵手。球迷的高聲呼嚷更夾雜著粗言穢語和充滿種族偏見的口號。

      球迷許多時攜帶著危險的武器。警方在賽前所作的搜查曾發現大批武器——小刀、手槍、撞球等。有時鋼端的標槍在英國運動場的看台上如雨落下!

      政府干預

      歐洲議會的決議促請各政府採取強硬手段去遏止球場暴力。例如,在首相戴卓爾夫人領導之下的英國政府已採取若干步驟。戴卓爾夫人堅持要採納更嚴厲的法律,例如進入球場必須攜帶身分證。持證者若被發覺從事暴力犯罪行為,身分證就會被撤銷。此外,英國也計劃興建或重建各種球賽設備,以閉路電視攝影機去監視球迷,豎立障礙物把敵對的支持者隔開和禁止攜帶任何易燃物品入場。警察滲透到最喜歡搞事的球迷——成群結黨的流氓——當中,以求探知誰是魁首而加以拘捕。

      其他國家也採取各項措施。意大利球賽當局與內政部合作,決定在球場中裝設有刺鐵線和保護網,並且使用直升機、大批警察和閉路電視攝影機等去監視觀眾。他們甚至考慮派軍隊駐守球場。1988年在南韓漢城籌備舉行奧運會時,當局曾訓練警察去應付恐怖分子的襲擊。

      有些暴力行動是針對評判員的。不久之前,在意大利的足球季節,有690個評判員受到傷害。在漢城奧運會中,有一個評判員受到教練和甚至警察所毆打,因為他們不同意他所作的評判。

      運動場暴力除了危及生命之外,還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這並不僅限於偷竊、搶掠和搗亂所招致的金錢損失而已,同時也包括防止暴力的高昂費用。在英國足球季節正常比賽的一日,花在警察保護方面的費用就高達70萬美元左右。

      這種獸性侵犯行動何以會發生呢?

      暴力——對今日的運動方式來說是「固有的」

      今日,暴力侵犯和運動扯上了關係。令人感興趣的是,為歐洲議會所採納的決議起草的同一委員會指出,「暴力並不是運動的基本部分,但是在目前舉行運動的情形下,暴力可說是固有的成分;這是所謂的球賽規則,如果仍可以稱之為規則的話,無法適當地加以防止的。」原因何在?

      原來,除了球迷的暴力行為之外,運動的舉行方式也改變了。正如歐洲議會承認,社會本身便「暴力日增」。同時,運動界不再只是強調體力活動了。例如,1896年在雅典舉行現代第一屆奧運會時,一群英國業餘選手被取消資格,因為他們在賽前已接受訓練而被認為違反了當時體育界所倡導的業餘精神。這樣的事若在今日發生,大多數人均會覺得可笑。

      第一次世界大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所謂先進國家裡的人有越來越多的空閒時間。消遣很快就變成商界的賺錢事業。經濟利益成為像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一般受人重視。今日的賽事乃是「受經濟、政治和社會因素所支配的劇本」。換言之,運動已變成一種「大眾現象」。勝利時常意味到為勝利者帶來數百萬美元的獎賞!電視也有助於使賽事大受歡迎,也許助長了運動比賽的兇狠。電視的鏡頭時常集中於暴力場面而非集中於被視為溫和的賽事,並以即時重播的方式再三反覆播映這些場面。因此,電視可能出於無心地在未來的球迷和選手腦海中強調球場暴力的效果。業餘運動已差不多名存實亡,取而代之的是一本刊物所謂的「專業的業餘運動員」。許多這樣的運動員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裡賺得數萬美元的橫財。

      國家主義使選手、教練、經理人和觀眾均過度重視勝利。在某些國際賽事結束之後,勝利的一方獲得凱旋式的光榮,有如古代將軍凱旋歸來一般。這種情形近年來出現於意大利、阿根廷和荷蘭等地,那裡的選手實際上不顧一切地戰至最後一口氣。球迷們爭相效尤,對球隊和國家表現過度的忠誠,以致在賽事舉行之前、期間和之後爆發打鬥事件。

      1988年歐洲國際足球錦標賽開始之前,西德的《明鏡週刊》說許多人害怕賽事會演變成「具有高度爆炸性的情勢,成為侵略性、國家主義和新法西斯主義的理想滋生地」。

      另一種形式的暴力

      運動場上的暴力並非到此為止。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上爆出了「麻醉藥醜聞」。使用非法的藥物去提高選手的精力水平,使他們獲致超乎正常體力的演出,其實是對運動精神和選手健康的一種暴力傷害。

  • 麻醉藥——『運動界的愛滋病』
    警醒!1990年 | 4月8日
    • 「類固醇對國人的健康和安全構成了日增的威脅。」——美國藥物管理局官員

      漢城奧運會的幾百萬觀眾大為震驚。他們心目中的英雄,贏得100公尺賽事的世界最快短跑冠軍,竟然被褫奪金牌。他由於使用受禁止的藥物而失去資格。

      這顯示運動會已染上另一種流行病——服用麻醉藥。這種弊病極難根絕,以至有人稱之為「運動界的愛滋病」。

      「藥物奧運會」

      看來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有些選手開始在運動方面使用藥物。可是,時至今日,據專家們說,在運動員當中使用藥物一事已變成如此普遍,以至有些「結構複雜、經費龐大的組織設立起來(許多時是體育協會本身所設立的)目的是要取得驕人的紀錄,吸引支持者,謀取巨利,掌握權勢」。這種現象如此普遍,以至意大利的定期醫藥刊物——《醫學郵報》——把1984年的洛杉磯運動會稱為「藥物奧運會」。

      事實上,世界各國中有許多種運動均使用藥物及其他非法治療法去取得不公平的優勢。每個國家都希望勝過別國,因此誰也不願停止供應藥物給選手。因此歐洲議會以合時的方式指出,「野心的奢望和賽事的頻繁使選手大受壓力,以致他們越來越受到引誘要使用尚算合法的方式去保持身心的良好狀況。運動教練但求得勝而甘願不擇手段,這件事實使誘惑變成更大。」甚至年輕的男孩服藥也屢見不鮮。

      各種服藥方式

      服藥的方式不一。例如:

      類固醇,被人稱為「奧運史上最嚴重的事件」——約翰森(Ben Johnson)在漢城奧運會失去100公尺紀錄持有者的資格——便牽涉到使用這種藥物。類固醇可以影響氨基酸的生產,因而有助於增加肌肉和加強體力,但也同時令人更好勇鬥狠。例如,據說過去十年來全世界的舉重紀錄均有賴於使用這些物質。

      興奮劑,例如咖啡因和士的寧,被用來增加警覺性和延緩疲勞。

      麻醉鎮痛劑,用以解除痛楚及使人寧靜。

      腎上腺能阻滯物,這些物質可以放緩心跳和穩定身體,弓箭射手和射擊手特別喜歡使用。

      利尿劑,可以急劇減輕體重,並在運動員接受檢查時掩蓋其他違禁物質。

      上列只是幾種為人熟知的藥物而已,但國際奧運委員會列出了大約100種違禁藥物的名單。難題的癥結是,每逢一種藥物受到禁制,或發明了偵查出服食跡象的方法,一隊隊的醫生和化學家便立即著手製造別的藥物。

      可是,選手們還有其他方法可用,藉欺詐的手段去改善他們的技能。例如,為了在水裡保持較佳狀況,有些游泳選手在腸裡充滿氦氣。

      許多選手承認以輸血方法增強耐力。據有些選手說,藉著輸入以前從自己身體抽出的紅血球,流到身體各部分——包括肌肉——的氧氣都因而增加。

      不久之前,報界的消息來源揭露有些女選手利用懷孕以收服藥功效。孕婦通常會增加血量,這使肌肉所獲得的氧氣亦隨之增加。有些女選手,尤其是需用大量體能的,遂利用初期懷孕去改善技能。比賽之後,她們隨即墮胎。

      嚴重的難題

      難題廣泛到什麼程度呢?鑑於因使用麻醉藥而喪失資格的選手並不多,有些球迷也許認為只有極少百分率的選手才服藥,他們的偶像更絕不會做這樣的事。可是,對運動界熟悉的人卻持有不同的看法。

      意大利一名前度擲鐵餅選手說:「使用合成代謝藥物較一般人所意識到的廣泛得多。」據藥物學專家加拉提尼(Silvio Garattini)教授說,服藥的難題很可能比所想像的嚴重得多。據某些消息來源透露,在體力上得天獨厚的運動員有百分之50是使用違禁物質的。

      運動員所冒的險

      服藥的難題不僅限於以不公平的方法來改善運動技能而已。今日的選手,尤其是服藥的選手,乃是一個罕為人知的大集團的一部分,這個集團包括一切在有必要時能為人處方服食違禁藥物的醫生在內。不過,要吃苦果的卻是運動員——被發覺或取消資格時的出醜,更重要的是,在健康上要冒大險。

      許多人相信合成代謝的類固醇能損壞肝臟和心血管系統,並且對身體產生其他各種次要的影響。這些藥物也會損害排尿與生殖系統,且可能使若干運動員變成性情暴戾。

      濫用其他藥物——例如興奮劑——可以導致「思想混亂、對麻醉藥的倚賴、視力上的幻覺」等。至於輸血,科學雜誌《醫生報》指出,把運動員本身的紅血球注入體內並非全無危險。危險之一是「由於血液的黏度增加而血液過濃,以致身體的若干部分血流減少,」此外,鐵質積聚在「腺細胞組織(肝、腎、心、內分泌腺等)內也產生不良影響。」

      因使用藥物而受害的運動員,至少那些已為人知的——已數見不鮮。其中較顯著的例子包括丹麥賽車手詹森(Jensen)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中去世;英國賽車手辛普森(Tom Simpson)在1967年死於法國;荷蘭中程跑健將賈斯珀斯(Augustinus Jaspers)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賽跑之後死去;西德選手德雷斯爾(Birgit Dressel)死於藥物中毒,而藥物是一個專醫運動員的醫生多年來處方給她的。

      曾經數次贏得奧運會冠軍獎的劉易斯(Carl Lewis)說:「運動比賽是無情的,使用藥物已害了不少人。組織者們明知有這樣的情形,但卻緘口不言。」

      可是,即使知道這些令人不安的事實,運動員又怎樣回答以下的問題:「如果我給你一顆藥丸,吃了就能成為奧運會冠軍,但它在一年之內會使你喪生,你會接受嗎?」在受到訪問的美國選手當中,有百分之50說願意接受。在世界其他地方,許多選手很可能也會有同感。

  • 這種情形何時才會終止?
    警醒!1990年 | 4月8日
    • 這種情形何時才會終止?

      從事令人身心舒暢的體力活動是愉快和有益健康的。但不幸的是,在賽事中作參賽者或甚至僅是作觀眾也往往被吸進一個極端暴戾和時常充滿麻醉藥的世界裡。

      現代的運動只是這個暴力世界的表現之一而已。論到1985年在比利時足球場看台上發生打鬥導致39人喪生的事件,哲學家塞夫林諾(Emanuele Severino)說:「一般人都同意,像在布魯塞爾所發生的事件,乃是世人越來越不相信社會上某些基本價值觀念所致。」然後他補充說:「我們這個時代的暴力並非源於缺乏價值觀念,而是源於新價值觀念的興起。」

      運動界的新價值觀

      塞夫林諾教授所提及的新價值觀念究竟是什麼呢?其中之一是運動員的自我陶醉,把冠軍視為「半神半人」。

      此外是國家主義和連帶的政治影響。意大利的《快報週刊》指出:「運動會已成為促進社會地位的重要工具。國家得勝的次數越多,便越受人重視。」

      金錢也是運動界的新價值感之一。由於事情牽涉到相當可觀的經濟和商業利益——電視播映權、宣傳運動、發行彩票和主辦權——結果促成了「不擇手段的競爭」,甚至在運動員當中也不例外。一個前度足球員聲稱,足球「已不再是體育運動了。它只是一種商業。」

      流行的原則是:但求勝利,不惜代價。按照今日的新價值觀念,這意味到不擇手段——從球場和看台上的暴力至球迷在賽前和賽後的暴力,從使用有致死影響的藥物至不公平和公然的欺騙。所謂公平競賽的運動精神看來已成為往事。它會有恢復過來的一天嗎?從許多人所說的話看來,他們希望有這樣的一天,但事實卻似乎十分不利。

      藥物和暴力——有終止的一天嗎?

      正如塞夫林諾教授承認,運動界的暴力只是戕害現代社會的流行暴力的一面而已。暴力何以這麼普遍呢?聖經的預言幫助我們了解到難題的癥結。論到這個邪惡事物制度的末期,使徒保羅列出以下的特徵:「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忘恩負義……不能自約、性情兇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他並且補充說:「作惡的和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惡。」——提摩太後書3:1-5,13。

      聖經解釋,現在的世界正「臥在那惡者手下」。(約翰一書5:19)「那惡者」就是魔鬼撒但,他把許多好事——例如各種有益的運動——都腐化了。他乃是促成暴亂精神的罪魁。他同時煽動國家主義、自私心和貪婪,把社會和運動破壞無遺。

      但在個人方面,我們卻無須向這種鬼魔精神屈服。藉著實踐聖經原則,我們能夠『脫去』舊品格及其種種錯誤行為,包括暴戾的行事方式,並且披上『新品格』而產生和平的果子。——歌羅西書3:9,10;加拉太書5:22,23。

      可是,運動界的暴力和使用藥物會有終止的一天嗎?的確有!在什麼時候?當暴力和濫用藥物在社會上終止的時候。目前罪惡的激增表明這個時候已近了!——詩篇92:7。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