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繼親家庭面對獨特的挑戰
    警醒!2012年 | 4月
    • 繼親家庭面對獨特的挑戰

      ● 帕特里夏·帕佩諾夫博士是繼親家庭問題的專家,她指出,以非繼親家庭為範例來解決繼親家庭的難題,就好像「走在紐約市的街道上,用的卻是波士頓的地圖」。

      事實上,和非繼親家庭相比較,繼親家庭要面對的挑戰不僅是獨特的,而且十分複雜。心理學家威廉·默克爾談到,繼親家庭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最複雜、最不自然、最難應付的」。

      在重重障礙下,繼親家庭又怎麼可以成功呢?建立繼親家庭各成員之間的關係就像縫一張拼布被子,儘管開始縫的時候縫口很容易開,但整張拼布被子縫好後會非常結實。當然,整個縫製的過程要十分細心才行。

      讓我們先來看看繼親家庭普遍要面對的一些挑戰,以及可以幫助他們把各自的生活「拼」在一起的方法。然後,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四個成功的繼親家庭。

      挑戰1:期望落空

      「我很希望能用愛和關心贏得繼親子女的接納,但是已經過了八年了,我還在等他們接納我。」——格洛麗亞a

      組成繼親家庭的夫婦往往對新的家庭期望很高。他們希望可以避免或彌補前一段婚姻的缺陷,還可以在新的婚姻生活中尋得愛和安全感。可是,他們的有些期望其實是不切實際的,不能實現時就會令他們沮喪。正如聖經所說:「期待的事遲遲不來,叫人憂心如病」。(箴言13:12)如果你期望的一些事沒有實現,叫你憂心如病,你該怎麼辦呢?

      你可以怎樣做

      不要把這種失望的感覺埋在心底,以為隨著時間過去自然會好起來。首先,要找出是哪件事不能實現而令你沮喪。其次,要想想為什麼你會對這件事懷有期待,這樣你就可以了解為什麼這對你來說很重要了。然後,要調整自己的想法,合理地看待目前的情況。以下是一些例子:

      1.從再婚的那一天開始,我就會愛我的繼親子女,他們也會愛我。

      為什麼會這麼想呢?因為我一直渴望能有個溫暖又關係緊密的家庭。

      合理的想法:總有一天,我們彼此之間的愛會培養出來。現在,最重要的是我們都有安全感,可以互相尊重。

      2.在這個新家裡,所有人都會適應得很快。

      為什麼會這麼想呢?因為我們已經準備好要有一個新的開始。

      合理的想法:繼親家庭通常要花四到七年才能彼此適應。我們的難題是正常的。

      3.我們不會為了錢而計較。

      為什麼會這麼想呢?因為我們之間的愛可以化解一切小矛盾。

      合理的想法:之前的那段婚姻還連帶著一些錢的問題,這些問題十分複雜。我們不太可能馬上就把大家的錢放在一起花。

      挑戰2:怎樣可以互相了解

      「在這個新家裡,我們每個人都適應得很快,很快就沒那麼彆扭了。」——良人

      「過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我才願意融入這個新家,為這個家付出。」——達輝,良人的繼子

      像良人和達輝一樣,繼親家庭的各成員不太能夠了解彼此的想法。意識到這一點為什麼很重要呢?因為有問題出現時,你可能想快點兒解決,但如果要有效地 解決,就必須先了解你的家人。

      要了解家人,留意談話的方式十分重要,因為言語的力量很大,既可以強化人,也可以打擊人。聖經說:「生死都在舌頭的權下」。(箴言18:21)那麼,你可以怎樣善用言語來了解對方,而不是造成隔閡呢?

      你可以怎樣做

      ● 要關心對方的感覺,體貼他,而不要妄加判斷。例如:

      如果你的兒子說:「我想爸爸」,要表示你理解他的感受。與其說:「你的繼父也愛你,比你自己的爸爸對你更好。」不如說:「我知道對你來說很不容易。可以告訴我你為什麼想他嗎?」

      與其責備新配偶說:「如果你好好教教你的兒子,他就不會這麼沒禮貌了。」不如試試讓他知道你的感受,說:「你可以提醒一下孩子,回家的時候跟我打個招呼嗎?這樣我心裡會覺得舒服一點。」

      ● 要善用一起吃飯、消遣和崇拜上帝的時間來彼此了解。

      ● 定期舉行家庭會議,每個人都要出席,別人說話時不要打斷他們,讓大家可以暢所欲言。最好先說說這個新家有什麼好的地方,再談談哪裡可以改進。要尊重每個人的意見,即使你並不同意。如果有些問題要討論,所有人都可以提出建議。

      挑戰3:怎樣讓「外人」融入家庭

      「我的妻子和她的孩子們總是一起排擠我,我就是個外人,是多餘的。」——沃爾特

      有些家庭問題的產生,其實是由於人擔心自己被家人排擠在外。例如:

      ● 孩子本來跟未來的繼父繼母相處得很好,但父親母親一再婚,孩子和繼父繼母就有相處的難題了。

      ● 繼父繼母嫉妒一個六歲大的孩子。

      ● 為一些家庭瑣事激烈爭吵。

      這種情況對孩子的生父生母也有影響。如果這個家不能和諧,就會讓他們感覺很難受。好像卡梅所說,「我被夾在丈夫和兩個孩子中間,真不容易」。

      聖經的原則可以幫助人應付這些挑戰。耶穌說:「在一切事上,你們希望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得怎樣待人。」(馬太福音7:12)一個繼親家庭可以怎樣讓所有成員都融入,而不是把任何一個人排斥在外呢?

      你可以怎樣做

      ● 要把你和配偶的關係放在家庭關係的首位。(創世記2:24)要花時間陪你的新配偶,並在孩子面前確立他的家庭地位。比如說,做爸爸的可以在結婚前就告訴孩子:「我很愛她,會和她結婚。我知道你也會好好對待她。」

      ● 要定下時間和你的每個孩子單獨相處。這樣做就可以表明你重視他們,可以讓他們知道你還是很愛他們。

      ● 花時間和每個繼親子女單獨相處。沒有生父生母的介入有助於你們培養良好的關係。

      ● 要使孩子融入新家庭,不用強迫他們跟以前的家人斷絕來往。最好不要勉強繼親子女用一些親暱的詞來稱呼你,比如叫你「爸爸」「媽媽」。大一點的孩子起初可能會覺得用「家」或「我們」這些詞很不舒服。

      ● 要給每個孩子分配一些家務;吃飯的時候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子;讓他們在家裡都有一個自己的空間。也要考慮那些不是和你住在一起,只是偶爾才過來的孩子。

      ● 不妨考慮一下換個房子或把現在的房子改變一下,這樣,家裡的新成員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個外來人了。

      挑戰4:管教孩子

      「我管教卡梅的孩子,她不但不支持我,反而去哄他們。」——巴勃羅

      「看到巴勃羅教訓我的孩子,我心裡特別難受。」——卡梅

      為什麼在繼親家庭中,管教孩子會引發衝突呢?單親父母再婚前,可能管孩子管得不是很嚴格。再婚後,繼父繼母可能對繼親子女還沒有那麼深厚的感情。結果呢?繼父繼母也許會覺得親生父母管孩子管得太鬆,而親生父母會覺得繼父繼母對孩子過於嚴格。

      聖經建議做父母的要在管教孩子時保持平衡,說:「不要激怒兒女,只要照耶和華[上帝]的意思管教他們,糾正他們的思想,把他們撫養成人。」(以弗所書6:4)這句話的重點是,父母要留意引導孩子的思想,而不光是控制他們的行為。此外,聖經也鼓勵父母要表現愛和仁慈,這樣管教兒女就不至於激怒他們了。

      你可以怎樣做

      ● 要定下家規,並切實執行。先從已有的家規做起。想想在以下情況下切實執行家規的益處:

      繼母:珍妮弗,家裡的規定是先做完作業才能用手機發信息。

      珍妮弗:你又不是我媽。

      繼母:沒錯,但是小珍,今天晚上爸爸不在,所以我就得盡家長的責任,家裡的規定是先做完作業才能用手機發信息。

      ● 要避免為孩子定下太多規矩或太快改變他們日常生活的習慣。對孩子來說,他們的生活已經天翻地覆了,哪怕繼親父母只是加上一條簡單的規定,也會讓他們承受不了。當然,還是有必要定下一些新的規定,比如尊重家裡人的隱私、注意自己在家裡的穿著,如果在繼親家庭裡有大一點的孩子,就更要留意這些。

      ● 別當著孩子的面討論管教方面的分歧,要在私下裡商量如何解決。要把討論集中於怎樣改善孩子的某些不當行為,而不要指責對方之前的管教方式有問題。

      [腳注]

      a 本系列文章中有些人名是化名。

      [第3頁的圖片]

      建立一個團結鞏固的繼親家庭好像是個不能實現的夢

      [第4頁的圖片]

      要留心聽,好了解每個人的感受和他們關心什麼

      [第6頁的圖片]

      如果父母雙方對管教有分歧,要私下談談,解決問題

  • 繼親家庭的成功實例
    警醒!2012年 | 4月
    • 繼親家庭的成功實例

      不再只是同住而已

      菲利普有個20歲的女兒叫埃莉絲,家裡大部分家務都是由埃莉絲來做的。菲利普再婚後,繼母路易絲和埃莉絲可以建立良好的關係嗎?

      路易絲:起初,我們很難相處。我喜歡料理家務,很想好好持起這個家,做個稱職的家庭主婦。

      埃莉絲:路易絲重新布置了房子,把很多我們以前的東西都扔了。有一次,我打掃房子,有些東西不知道該放在哪裡,結果放錯了地方。路易絲很生氣,我們吵了起來,我還說了一些氣話。後來,我一個星期都沒理她。

      路易絲:一段時間後,我告訴埃莉絲:「我真不知道現在該怎麼辦,但是我實在不想讓我們的關係繼續這麼緊張下去。」埃莉絲當天晚上來向我道歉,我抱住她,兩個人都哭了。

      埃莉絲:路易絲願意讓我把一些屬於自己的照片繼續掛在牆上,爸爸也沒有挪走我擺在客廳裡的燈。這些看起來只是小事,但對我來說有很大的意義,讓我感覺自己的家沒有完全改變。我也很感謝路易絲,每次弟弟來家裡的時候,路易絲都好好照顧他。現在,已經過了兩年了,我開始把路易絲看成是我的家人了。

      路易絲:我覺得自己不再只是個跟他們同住的人,我和埃莉絲現在成了好朋友。

      家庭的團結更重要

      六年前,安東和瑪蕾莉絲各自帶著三個孩子組成了一個新家庭。

      安東:我們會整家人一起活動,比如去露營。我和瑪蕾莉絲也會找時間陪每個孩子。雖然我們過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感覺大家是一家人,但現在大部分的難題都解決了。

      瑪蕾莉絲:我覺得很重要的是,不要把孩子看成是「你的、我的」,而是「我們的」。記得有一次,安東教訓我的兒子,我覺得對兒子很不公平,安東還讓他的女兒坐在車裡她想要的座位,結果我就對他大發脾氣。之後我才明白,家庭的團結比誰坐在前座更重要。雖然我們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對待每個孩子,但我們盡量公平地對待他們。

      我也避免談到前一個家裡的快樂時光,這樣就不會讓安東和他的孩子覺得他們是外人。相反,我會常常感謝整家人,讓他們知道我很珍惜現在的家。

      「先稱讚家人」

      弗朗西斯四年前和希西莉婭結了婚。希西莉婭帶來三個已經成年的孩子,弗朗西斯帶來一個十幾歲的兒子。

      弗朗西斯:我盡量讓家人覺得我是很容易親近的,也盡量不輕易生氣。我們常常一起吃飯,用這段時間和家人聊天。我也鼓勵每個人把分配到的家務做好,這對全家都有益處。

      希西莉婭:我會花時間陪每個孩子,聽他們講自己的憂慮和煩惱。在家庭會議裡,我們盡量先稱讚家人,再談談大家可以在哪方面改善。如果我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就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向他們道歉。

      由繼父和繼母共同養育

      勇樹今年20歲,他五歲起就再沒見過爸爸了。媽媽後來嫁給了智規,但勇樹十歲時,媽媽也去世了。五年後,他的繼父智規和美穗子結了婚,結果,不僅勇樹的爸爸是繼父,連媽媽也是繼母了。

      勇樹:繼父決定再婚時,我心想:「我不需要一個繼母,我的家已經有太多改變了。」我拒絕接受新媽媽,對她冷冰冰的。

      美穗子:雖然丈夫沒有給我壓力,要我像他一樣愛勇樹,我還是決心盡力和勇樹培養感情。我們盡量不改變他的生活常規,包括屬靈活動、娛樂和每天晚上一起吃飯、飯後一起交談的習慣。有一次,我和勇樹談起生母過世後他的感受,之後,我就更了解他了。

      我懷孕後,我們很擔心勇樹,希望他知道這個家裡仍然有他的位置。我們會讓勇樹給寶寶餵奶、洗澡、換尿布,我們也在別人面前稱讚勇樹常常幫助我們。小樹很喜歡黏著勇樹,他在學會叫「爸爸」「媽媽」之前就會叫「哥哥」了。

      勇樹:由於父母不是親生的,孩子很自然會感到孤獨,覺得自己是個外人。你可以試著告訴別人你的感覺,可是他們不一定能理解。不過還好,基督徒同工們給了我很大的支持。現在,我對繼母不再有戒心了,有時候還會向她請教一些問題,她也會幫助我,我可以坦誠地跟她說自己的事。

      [第9頁的精選語句]

      要忍耐!繼親家庭也是可以成功快樂的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