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繼親家庭的難題
    守望台1999年 | 3月1日
    • 繼親家庭的難題

      繼親家庭也可以其樂融融!怎麼可能?

      繼親家庭在世界各地已越來越常見。繼親家庭有其獨有的難處,但最大的困難,莫過於教養兒女。接著的兩篇文章表明,繼親家庭的父母也可以成功地養育兒女。

      繼父母向來都受人醜化。我們童年時聽過灰姑娘被繼母虐待的故事。歐洲的兒童也聽過童話故事《雪姑七友》,白雪公主的繼母後來變成陰險惡毒的婆!

      這些童話故事就繼父母所作的描述正確嗎?所有繼父母都是壞人嗎?當然不是。大部分繼父母都為繼子女的最大福利著想。然而,做繼父母的往往要面對來自繼親家庭的一些棘手難題。

      養育兒女

      很多夫婦第一次婚姻失敗,都是由於雙方感情未成熟的緣故。但對再婚人士來說,子女問題卻可以導致夫妻關係緊張。有些報告顯示,十個繼親家庭中有超過四對夫婦在新婚五年內以離婚收場。

      再婚的人在新婚初期,也許沒有留意到子女跟繼父母同住的感受。孩子可能在精神上飽受折磨,他們一方面覺得自己對離去的父母不忠,一方面又嫉妒、憎恨繼父母。這是可以理解的。孩子害怕新爸爸或新媽媽取代他們的地位,奪去了父母的愛。另一方面,被配偶捨棄的一方總是不明白為什麼兒女仍然喜歡跟那負心人在一起。一個男孩向母親解釋自己對生父的感覺,說:「媽媽,我知道爸爸對你不好,但他卻對我很好嘛!」這雖然是真心話,卻可能令做媽媽的對前夫怨恨更深。

      一個繼父坦言:「我婚前未準備好應付繼子女的問題。起初我還以為,既然我娶了他們的媽媽,我就自然是他們的爸爸了。我的想法實在太天真了!我不理解孩子對生父有一份特別的感情,結果屢次碰釘。」

      繼親在管教繼子女方面特別棘手。孩子需要仁愛的管教,可是很多孩子連親生父母也不肯聽從,繼父母就更不用說了!繼子女時常會對繼親說:「你不是我的親爸爸!」對懷著好意施行管教的繼父來說,這樣的話多麼令人痛心!

      那麼,繼親家庭的父母能夠成功地養育兒女嗎?繼親能夠促進家庭幸福嗎?只要跟從上帝靈示的話語聖經的勸告,上述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 繼親家庭也可以是個安樂窩
    守望台1999年 | 3月1日
    • 繼親家庭也可以是個安樂窩

      繼親家庭真的可以是個安樂窩嗎?》 不錯,如果家裡各人都緊記,「經書全部都是上帝所靈示的,對於教導、責備、修直事態、按正義施行管教,都是有益的」,繼親家庭也可以美滿幸福。(提摩太後書3:16)只要全家人一起實踐聖經原則,就成功有望。

      基本的特質

      在人際關係上,聖經定下的明文規定不多,其中頗大部分都鼓勵人培養優良的特質和正確的態度。這些美德不但能夠指引我們的生活,也是家庭幸福的基礎。

      人人都知道愛心的重要,但我們仍然要重申,愛心是美滿家庭最基本的特質。使徒保羅說:「你們的愛,不應該虛偽。……要彼此以溫情相待,存弟兄之愛。」(羅馬書12:9,10)「愛」這個詞時常受人濫用;保羅在這裡所指的不是普通的愛,而是一種發自敬神虔誠、「永不消退」的愛。(哥林多前書13:8)聖經指出,表現這種愛的人不會只顧自己,相反,他們樂於助人,凡事為人著想。這種愛推使人待人仁慈、有耐心、不嫉妒、不自吹自擂、不求自己的利益、樂意讓步、凡事相信、凡事希望、凡是忍耐;不管遇上什麼考驗,都堅忍不拔。——哥林多前書13:4-7。

      真愛有化解難題的力量,能夠把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團結起來。真愛也能助人紓緩婚姻失敗或父母去世所帶來的傷痛。一個繼父提到自己最大的難題,說:「以往我只關心自己的感覺,忽略了繼子女甚至妻子的感受。我必須學會不再反應過敏。最重要的是,我必須學會表現謙卑。」結果,愛心推使他作出所需的改變。

      親生父母

      愛心推使繼父母容許繼子女對分開了的親生父母仍然懷有感情。一個繼父說:「我渴望成為繼子女心目中的最愛。於是,每次他們跟生父外出,我就會對他諸多批評。如果他們開開心心地回來,我就覺得難以忍受。要是他們不歡而散,我就暗暗叫好。真的,我害怕失去孩子的愛。我覺得最難接受的是,承認在繼子女心裡,他們的生父是無人能代替的。」

      真愛幫助這個繼父看出一個事實,那就是,要「即時」獲得孩子的愛是不可能的。假如孩子沒有即時接受他的愛,他不必感覺被拒。他漸漸明白到,生父在孩子心目中非常重要,也許他永遠無法完全取代對方的地位。繼子女從呱呱墜地就跟生父一起生活,而繼父只是個外來人,自然須要付出努力才能贏得孩子的愛。研究員伊利莎白·愛因斯坦談到許多繼親的經歷,說:「繼父母永遠無法取代親生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不錯,永遠不可以。即使孩子的親生父母死去或棄他而去,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仍然佔一個重要的位置。」

      管教——棘手的問題

      聖經表明,仁愛的管教對年輕人十分重要,對繼子女也不例外。(箴言8:33)現今有越來越多專家同意聖經這個觀點。塞雷斯·阿爾維斯德阿勞霍教授指出:「當然,無人天生就喜歡受人管束,但管束確實是必須的。對兒女說『不』其實是對他們的一個保護。」

      可是,繼父母和繼子女對管教的看法,可能會引起衝突。繼子女在生父或生母分開前,可能已形成了某些性格特徵。也許繼子女有些習慣或習俗令繼父母不悅,但他們不明白為什麼繼父母的反應這麼強烈。繼父母怎樣才能成功應付這種情況呢?保羅勸勉基督徒同工:「[要]追求……愛心、忍耐、溫和的性情」。(提摩太前書6:11)在繼父母和繼子女彼此了解的過程中,表現基督徒的愛心有助雙方保持溫和忍耐。繼父母必須表現忍耐,避免「憤怒、烈怒」和「詆毀」,否則跟繼子女辛苦建立起來的關係,就會一下子給破壞無遺了。——以弗所書4:31。

      預言者彌迦的話提醒繼父母在施行管教時要留意什麼事,他說:「耶和華……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公正],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6:8)管教兒女,公正固然重要。但憐憫之心又怎樣?一位基督徒長老談及,他的繼子女在星期日早上往往不願起床從事崇拜。與其嚴厲地訓斥他們一番,這個父親嘗試以仁慈的方法處理難題。他早點起床,煮好早餐,然後在孩子下床前給每人一杯熱飲。結果,以後孩子就合作得多了。

      安娜·路易莎·維埃拉德馬托斯教授作了以下一段饒有意義的評論:「重要的不是家庭屬於什麼類型,而是家人的關係怎樣。我在研究中發現,行為有問題的青少年幾乎總是出自疏於管教的家庭,他們的父母讓兒女自行其是,又缺乏溝通。」她說:「我們不得不承認,教養兒女,必須說『不』才行。」此外,埃米莉和約翰·維舍博士指出:「基本說來,接受管教的人必須重視施行管教者的反應和彼此間的關係,管教才能發揮最大功效。」

      以上的評論帶出了一個問題:在繼親家庭裡,究竟該由誰來說「不」呢?有些父母經過討論後取得共識,決定初期由孩子的親生父母施以管教,讓繼父母有時間跟孩子培養感情。待孩子感受到繼父母的愛、對他們養成信任之後,繼父母才參與管教。

      不過,要是繼親是個繼父又怎樣呢?聖經不是說父親是一家之主嗎?不錯。(以弗所書5:22,23;6:1,2)可是,他可以授權妻子代表他施行管教一段時期,尤其是提出責罰。這樣,他一方面讓孩子服從「母親的法則」,一方面奠下基礎,使孩子日後「聽[新]父親的訓誨[『管教』,《呂譯》]」。(箴言1:8;6:20;31:1)證據表明,這樣做長遠來說並不會削弱做父親的首領權。此外,一個繼父說:「我記得,管教的意思包括勸勉、糾正、責備。如果父母以公正、仁愛和富同情心的方式施行管教,同時立下好榜樣,孩子多半都會接受。」

      父母必須有良好溝通

      箴言15:22說:「不先商議,所謀無效。」在繼親家庭裡,父母雙方心平氣和、開誠布公是十分重要的。《聖保羅州報》的一個專欄作家表示:「孩子喜歡試驗父母所定的規條的限度。」繼親家庭的子女更會這樣做。因此,父母必須在各事上取得共識,讓兒女看出父母有同一的管教標準。可是,如果在某件事上,孩子的生父(或生母)覺得繼親的決定不公道,那又怎樣呢?這樣,兩人就得私下解決問題,而不是在孩子面前爭辯。

      一個再婚的女子回憶說:「做母親最為難的是,見到丈夫以繼父的身分管教自己的兒女。如果她覺得對方過度嚴格或處事不公,就更叫她傷心了。她很自然想保護自己的兒女。在這種情況下,要繼續服從丈夫的決定和表示支持,的確不容易。

      「我有兩個兒子,小的12歲,大的14歲。有一次,他們請求繼父允許他們做某件事。我丈夫馬上拒絕,然後一聲不響地離開房間,不讓孩子有機會解釋他們的請求為什麼十分重要。孩子傷心得幾乎要哭起來,我一時間不知道說些什麼才好。大兒子轉過來望著我,說:『媽,你看到沒有?』我回答說:『我看到,但爸爸始終是一家之主,聖經吩咐我們要尊重首領權。』幸好孩子很聽話,願意服從聖經的吩咐,漸漸平復下來。當天晚上,我向丈夫解釋這件事,他看出自己過度嚴格,立即走進孩子的房間向他們道歉。

      「我們從這件事學到很多寶貴的教訓。我丈夫學會要先耐心聆聽,然後才作決定。我學會即使深感苦惱,仍然要支持首領權的原則。兩個兒子就學會服從的重要性。(歌羅西書3:18,19)我丈夫衷誠道歉,使我們人人都看出謙卑的重要。(箴言29:23)今天,兩個兒子都是會眾的長老。」

      誠然,犯錯是在所難免的。孩子可能說出令人痛心的話、做出叫人不快的事。繼親在壓力下可能做事有欠公允。可是,一句簡單的「對不起,請原諒我」,往往可以修補傷痕。

      鞏固家庭關係

      在繼親家庭培養親密關係是需要時間的。假如你是個繼親,要易地而處,通情達理,樂意抽時間跟孩子共處。要跟年幼的孩子玩耍,樂於跟較大的孩子談心。要找機會跟他們一起做事。你可以請他們幫忙做點家務,例如一起弄晚餐或清洗汽車,也可以請他們跟你一起去超級市場。此外,親暱的動作可以表達愛意。(當然,繼父要小心,跟繼女在身體接觸方面要保持適當距離,以免令對方感到不自在。繼母對男孩子也要留意保持合理的距離。)

      繼親家庭是可以美滿成功的。許多例子都證明這點。只要全家人一起努力,做父母的懷有正確的態度和合乎現實的看法,家庭就不難成為安樂窩。使徒約翰寫道:「親愛的,我們該繼續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那裡來的。」(約翰一書4:7)不錯,真摯的愛就是使繼親家庭幸福的要訣。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