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怖主義換新裝警醒!2001年 | 5月22日
-
-
恐怖主義換新裝
本刊上次對恐怖主義作專題報導,英語版的封面登載了一張大眾熟悉的圖片:前景是戴著面具、手持槍械的殺手,背景是火光熊熊的爆炸景象。今天,這番景象已經轉變了,跟過去大不一樣。
黃昏時分,一個樣子普通的貨車隊悄悄地穿過一個又一個的住宅小區,最後在一所校舍附近停下。不久,一組受過特別訓練的男子,就踏著重重的步伐,在茂密的灌木叢中往來搜索,個個都戴上防毒面具,身穿化學防護服。他們接到一個消息:學校舉行運動會期間,一個小型爆炸裝置在體育場上爆炸了。爆炸煙霧到處飄散。在場觀看比賽的教師和學生,許多因吸入了濃煙而感到噁心。這四個男子跟當地處理緊急事變的人員互相配合,小心翼翼地走進受爆炸影響的範圍,以求查個水落石出。爆炸裝置釋放了什麼?是炭疽桿菌?還是神經毒氣?
四個男子不慌不忙地向運動場走去。他們帶著各種各樣的器材,以便進行化學分析。在一個小房間裡,這些男子發現了爆炸裝置的殘留物。他們要運用微小的探測工具,又要搬動沉重的物體。可見,事情非同小可,必須謹慎行事。
沒過多久,他們的面具已蒙上了一層水汽。這次任務相當繁重,連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也感到吃力。話雖如此,不到10分鐘,殘留物的本質就給驗明了。隨行的化學家說:「試驗結果呈陽性,爆炸裝置含炭疽桿菌。」
恐怖手法層出不窮
這個事件聽起來很危險,其實不然。上述的爆炸事故原來是模擬訓練,旨在考驗這組人員的反應,看看他們怎樣處理在美國紐約州北部發生的毒氣襲擊事件。美國國防部最近成立了多個民防小組,稱為大規模破壞性武器民防小組,其中一組是由這四個男子構成的。由於恐怖分子所用的手法跟以往截然不同,現今每逢有恐怖事件發生,民防小組就奉命到現場,去評定受影響的範圍有多廣闊、情況有多嚴重,並且驗明攻擊武器所含的到底是細菌、化學物質,還是放射性物質。
恐怖分子經常變換手法進行破壞,對公眾安全危害很大。為了應付恐怖分子的新招,世上的國家紛紛成立類似的民防小組。近年發生的恐怖事件在在顯示,由獨立團體、獨立行事的極端分子策劃的恐怖活動a有增無減。雖然許多恐怖分子仍以軍事裝備和出國訪問的外交使團為攻擊目標,有些恐怖分子卻把攻擊對象的範圍擴大,連無遮掩、無防護的目標,例如公共交通運輸系統、體育比賽場地、鬧市、旅館、旅遊點等等,也逃不過他們的攻擊。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波特·戈斯證實,恐怖分子變換了手法。他說:「我們過去一直認為,恐怖活動是政府資助的。現在我們必須把這個觀念撇在腦後,用新的眼光看恐怖主義。為實現『理想』而發起的恐怖活動不斷增多。」
恐怖主義已經換了新裝。恐怖分子採取的行動、所用的策略,可能比以往更難對付、更難防範。恐怖分子能利用新科技進行攻擊,又得到獨立財團的資助。這樣的事例越來越多。《今日美國》報導:「恐怖分子不但有最新的電腦通訊技術,也跟有組織的犯罪團夥串通一氣,狼狽為奸。要打擊恐怖活動,就難上加難了。」新的手法也牽涉到新的攻擊目標。由於這個緣故,「網絡恐怖主義」、「生物恐怖主義」、「生態恐怖主義」一類的新聞詞彙就應運而生了。
恐怖分子所用的新手法,對社會到底有多大的危害?你的自身安全有沒有受威脅?國際恐怖活動所造成的禍害,有辦法解決嗎?接續的文章會深入探討這些問題。
[腳注]
a 關於什麼是恐怖活動,人人看法不盡相同。舉例說,有些國家被內戰弄得四分五裂,派系間的暴力衝突,既可以被看做合法的戰爭行為,也可以被視為恐怖活動,答案因詢問對象有別而各異。在這系列文章裡,「恐怖活動」一般指用暴力強迫別人妥協的行為。
[第4,5頁的附欄或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恐怖主義橫行的十年
1.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1992年3月17日
一顆汽車炸彈炸毀了以色列大使館。29人喪生。242人受傷
2.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
1992年8月26日
一顆炸彈在國際機場爆炸了。12人喪生。至少有128人受傷
3.美國紐約市
1993年2月26日
宗教極端分子把世界貿易中心下面的炸彈引爆了。6人喪生。大約1000人受傷
4.日本松本
1994年6月27日
奧姆真理教的教徒在一個住宅區附近噴射沙林毒氣。7人喪生。270人受傷
5.日本東京
1995年3月20日
奧姆真理教的教徒帶著六個包裹走進地下鐵道列車的車廂,在裡面釋放致命的沙林毒氣。12人喪生。逾5000人受傷
6.美國俄克拉何馬城
1995年5月19日
在聯邦政府大樓安置的貨車炸彈爆炸了。有人把責任歸咎於右翼極端分子。168人喪生。逾500人受傷
7.斯里蘭卡科倫波
1996年1月31日
種族主義恐怖分子駕著一輛滿載炸藥的貨車,向銀行撞去。90人喪生。逾1400人受傷
8.英國倫敦
1996年2月9日
愛爾蘭的恐怖分子把停車場上的炸彈引爆了。2人喪生。逾100人受傷
9.以色列耶路撒冷
1996年2月25日
有人在公共汽車上進行自殺式爆炸,把公共汽車炸掉了。當局懷疑這是宗教極端分子幹的。26人喪生。大約80人受傷
10.沙特阿拉伯達蘭
1996年6月25日
一輛載著炸彈的燃料貨車在美軍的住房設施外面爆炸了。19人喪生。515人受傷
11.柬埔寨金邊
1997年3月30日
攻擊者連續向示威群眾扔了四顆手榴彈。多達16人喪生。逾100人受傷
12.印度哥印拜陀
1998年2月14日
宗教激進分子接二連三地投擲炸彈。43人喪生。200人受傷
13.肯尼亞內羅畢和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
1998年8月7日
兩地的美國大使館都發生炸彈爆炸。250人喪生。逾5500人受傷
14.哥倫比亞
1998年10月18日、11月3日
攻擊者一次投擲炸彈,另一次則發射飛彈。頭一次的攻擊目標是石油輸送管道。209人喪生。逾130人受傷
15.俄羅斯莫斯科
1999年9月9日、13日
兩次大規模的爆炸事故炸毀了兩幢樓房。212人喪生。逾300人受傷
[鳴謝]
資料來源:以色列海爾茲利亞的跨學科研究中心
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7 Digital Wisdom, Inc.
Victor Grubicy/Sipa Press
[第6頁的附欄或圖片]
網絡恐怖活動
1999年3月:報告表明,入侵者接二連三地闖入了美國五角大樓的電腦系統,行動「安排有序、協調一致」。根據美國國防部的電腦系統記錄,黑客(駭客)每天入侵的次數由60至80次不等。
1999年年中:反政府黑客竟然在短短三個月內,非法闖入了美國參議院、聯邦調查局、陸軍部、白宮和幾個內閣部門的網頁。
2000年1月:據報,世界各地的大企業去年一共花了121億美元打擊「經濟恐怖活動」,消除有害的電腦病毒。
2000年8月:一個黑客闖入了英國的政府機構和地方當局的網站。
-
-
面對恐怖主義的威脅警醒!2001年 | 5月22日
-
-
面對恐怖主義的威脅
20世紀80年代末期,恐怖活動看來好像有所減少。時移勢遷,新一派的恐怖分子已經崛起了。現今恐怖活動主要是由極端分子策劃的。他們有很多門路籌集資金,例如販運毒品、經營私人企業等。他們還有私人財產可以動用,又得到慈善團體和本地財團的資助。他們一如既往,到處橫行,極盡殘暴之能事。
近年無理性的恐怖活動激增。在紐約市世界貿易中心發生的炸彈爆炸事件中,有6人罹難,大約1000人受傷。一個激進教派在東京的地下鐵道釋放了一種稱為沙林的神經毒氣,事件導致12人喪生,逾5000人受傷。一個恐怖分子引爆了一顆貨車炸彈,把俄克拉何馬城一棟聯邦政府大樓夷為平地。這起事件奪去了168條人命,害得盈千累萬的人受傷。除了上述事件以外,正如第4~5頁的附欄表明,恐怖分子並沒有罷手,至今仍然策劃各種各樣的恐怖活動。
從總體上看,恐怖分子再也不像過去那樣,採取克制態度。1995年,俄克拉何馬城一棟聯邦政府大樓被炸毀。罪魁已經判了罪。報導引述他的話說,但求引起有關方面的注意,他不惜任何代價,要取得「死者枕藉」的效果。1993年,一個團體承認,紐約市世界貿易中心的炸彈爆炸事件是他們幹的。世界貿易中心由兩座聯立式塔樓組成。該團體的頭目企圖用炸藥使其中一座塔樓倒下,撞向另一座,使兩座塔樓裡面的人同歸於盡。
新武器層出不窮,恐怖分子現今大有選擇的餘地。專門研究恐怖主義的小路易斯·米澤爾說:「我們生活在動輒發怒的時代。人們的火氣大得簡直不可想像。末日將至的恐懼籠罩全球,核武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無所不用其極,全球災難一觸即發。」極端分子為求引起轟動,不惜使用殺傷力更大的尖端武器產品。
用電腦進行恐怖活動
網絡恐怖主義,顧名思義,是用電腦一類的現代科技進行的恐怖活動。恐怖分子用電腦病毒做武器,吞噬攻擊目標的電腦數據,使對方的系統失靈。他們也用「邏輯炸彈」去欺騙對手的電腦系統,指示對方的系統執行一些無法執行的程序,以致系統發生故障。世上的國家日益依賴信息網絡系統去進行經貿活動,搜集國防情報,保障國家安全。由於這個緣故,許多人都覺得,公眾越來越容易遭受恐怖分子的攻擊。武裝部隊大多有自己的通信系統,即使在核戰期間,隊員也能互通信息,彼此保持聯繫。像電力供應、交通運輸、金融市場一類對公眾開放的網絡,就比較容易受到破壞了。
假設恐怖分子想要中斷德國柏林的電力供應。這件事要是發生在好幾年前,恐怖分子就可能要到電力公司幹活,才能找機會破壞電力系統。現在形勢不同了。有些人認為,一個受過訓練的電腦黑客,即使處身在地球另一邊的僻遠鄉村,也可以利用家裡的電腦使柏林市陷於黑暗。
不久前,瑞典一個黑客侵入了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個電腦系統,害得當地的緊急救援服務停頓了一小時。這其間,警務處、消防處和救護車服務一律接收不到緊急求助的信號。
弗蘭克·奇盧福評論說:「我們實質上製造了一個不受警察監管的地球村。」奇盧福在美國的策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任職,是信息戰爭特別工作組組長。策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高級顧問羅伯特·庫珀曼,曾在1997年說過,如果恐怖分子決定用高科技進行攻擊,「後果實在不堪設想,現存的政府機關,沒有一個能應付」。
有些分析家認為,恐怖分子能把各種各樣的電腦科技弄到手,不管保安部門設立什麼防護措施,他們總有法子闖進電腦系統去。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喬治·特內說:「對手只要傳播特定的病毒,或闖進特定的電腦終端機,就可以造成慘重的破壞。」
用化學物質和細菌進行恐怖活動
用生化武器進行攻擊的恐怖活動也令人擔憂不已。1995年年初,恐怖分子在東京的地下鐵道釋放毒氣的事件,震驚世界。一個末日教派直認,這起事件是他們幹的。
在美國防務分析研究所任職的布拉德·羅伯茨說:「恐怖主義的面貌改變了。以往恐怖分子出擊,目的是要迫使政府當局讓步,答應他們的要求。現在形勢不同了。有些團體居然聲稱,他們旨在造成大量傷亡。這就是生物武器深受恐怖分子歡迎的原因。」要把生物武器弄到手有多困難呢?《科學美國人》雜誌說:「人不用怎麼冒險,就能培養數以萬億計的細菌。培養細菌的工具並不複雜,只需一個啤酒發酵器、一種用蛋白質做基本成分的培養基、一個防毒面具和一件塑料外衣就行了。」細菌準備好後,要傳播開是很容易的。恐怖分子暗中使用生物武器,攻擊對象根本無從防範。直到一兩天之後,他們才發覺自己感染了細菌,可惜為時已晚。
有人說炭疽桿菌很適合做生物武器。炭疽桿菌可以通過接觸,從牲畜傳染給人。人感染後,皮膚會生膿疱。炭疽病從希臘語「炭」這個詞得名,意指瘡口上所結的一層黑痂。制訂防禦計劃的人還有多一層顧慮:炭疽孢子可以通過呼吸系統侵入肺部。炭疽病患者的死亡率相當高。
用炭疽桿菌做生物武器效果驚人。為什麼呢?這種細菌具有高度的抵抗力,而且很容易培養。人感染後,不會馬上顯出病狀。再過幾天,受害人就會感到不適,身體倦怠,像是得了流感似的。咳嗽、胸部憋悶等症狀隨後出現。患者急促地呼吸著,接著休克了,幾小時後就死去。
核武器落入恐怖分子手裡?
蘇聯解體以後,有些人很想知道,偷來的核武器會不會在黑市上出售。許多專家都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先前引述的羅伯特·庫珀曼指出:「沒有證據表明,有任何恐怖組織想要把核材料弄到手。」
其實,當前急需注意的,倒是跟核彈密切相關、殺人不聲不響的放射性材料。放射性材料不會爆炸,所以不會釋放爆炸氣浪,也不會引起發熱爆破。儘管這樣,放射性材料卻默默地發出輻射,傷害個別的細胞。首當其衝的是骨髓細胞。這些細胞一死去,就會產生一連串的壞影響,例如出血和免疫系統衰竭等。放射性材料跟化學武器可不一樣。化學武器一接觸到氧氣和濕氣就會分解。放射性材料長年累月都發出有害的輻射。
在巴西中南部戈亞尼亞城發生的意外事故,足以說明輻射具有多大的殺傷力。1987年,一個男子毫不提防地把一個鉛罐打開了。這個鉛罐連接在廢置的醫療器材上,罐裡含有銫-137。男子對這顆發出藍光的石子很好奇,於是向朋友展示自己的新發現。不出一個星期,最先受害的男女就相繼到診所求醫。後來,盈千累萬的人都接受了檢查,為要確定自己有沒有受輻射影響。在這起事件中,約有一百個居民感到不適,五十人需要住院治療,四人不幸喪生。反恐怖主義專家認為最可怕的是,有人刻意把銫擴散開。要是這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代價高昂
顯而易見,恐怖活動造成慘重的人命損失。不止這樣,恐怖活動也波及其他層面。地球上有些地區糾紛迭發。恐怖活動能破壞或延誤這些地區的和平進程。恐怖主義能激起衝突,使衝突延續下去,根深蒂固,難以消除。恐怖活動使暴行循環不止,情況越變越壞。
此外,恐怖主義也加重了國民經濟的負擔。各國政府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和資源,去對付恐怖主義。就以美國為例,政府當局在2000年按預算撥了逾十億美元打擊恐怖活動。
不管我們有沒有注意,恐怖主義對我們大家都有影響。且以出外旅遊為例。搭乘什麼交通工具?去什麼地方旅遊?我們所作的決定都不免受恐怖活動左右。由於恐怖分子為患,各國政府不得不耗費大量稅款,保護社會名人、國家重要設施和老百姓,以免受恐怖活動所害。
說到這裡,以下的問題仍然有待解答:恐怖主義的禍害能永久消除嗎?下篇文章會探討這個問題。
[第7頁的附欄或圖片]
假保護生態為名的恐怖活動
《俄勒岡人報》報導,恐怖分子使出新的花招,「以保護環境和動物為名,故意縱火,肆意投彈,蓄意破壞」。有人把這樣的破壞行動稱為生態恐怖主義。自1980年以來,造成嚴重破壞的生態恐怖主義行動,在美國西部發生了不下一百次,損失總額達4280萬美元。一般說來,犯這類罪行的用意是要中斷木材採運作業,阻止當局把莽原區開闢為休閒場所,或者抗議人們用動物的毛皮做衣服、以牠們的肉為食物、用牠們做研究實驗等等。
以上所描述的都可以說是恐怖活動,因為當事人企圖用暴力迫使有關人士和有關機構改變行事方式,強迫當局改變公共政策。假保護生態為名的恐怖分子,喜歡在夜間出動,攻擊僻遠的目標。他們作案不留痕跡,只留下一片焦土,使偵查人員很難理出個頭緒來。好幾年前,以環保名義犯下的罪行,對受害地區所造成的影響還是很有限,而且鮮為人知。近年來,形勢已有所改變,攻擊對象的範圍不斷擴大。雅姆·達米蒂奧是美國林務局一個經驗豐富的調查員,也是特工。他說:「這些人旨在喚起大眾的注意,好使他們要求的改革能夠實現。他們要是覺得自己受忽視,就會變換花樣,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第10頁的附欄或圖片]
恐怖主義與傳媒
新聞記者特里·安德森曾在黎巴嫩被恐怖分子囚禁了差不多七年。他說:「恐怖分子傷害無辜,既可以引起轟動,又可以利用傳媒的報導去推行政治運動,擾亂民心,真是『一舉兩得』。對恐怖分子來說,不管是政治綁架、暗殺,還是傷人害命的爆炸事件,只要傳媒多加報導,他們就已經達到目的了。沒有世人的注意,這些殘暴行為就失去意義,他們一點好處也撈不著。」
[第8,9頁的圖片]
1.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發生的自殺式爆炸事件
2.在斯里蘭卡科倫坡,種族主義恐怖分子炸毀了一家銀行
3.在肯尼亞內羅畢,一顆汽車炸彈爆炸了
4.俄羅斯莫斯科發生炸彈爆炸後,受害人的家屬悲痛萬分
[鳴謝]
Heidi Levine/Sipa Press
A. Lokuhapuarachchi/Sipa Press
AP Photo/Sayyid Azim
Izvestia/Sipa Press
-
-
恐怖主義行將消失!警醒!2001年 | 5月22日
-
-
恐怖主義行將消失!
耶路撒冷的一輛公共汽車、俄克拉何馬城的一棟聯邦政府大樓、莫斯科的一幢樓房,凡此種種,都可以成為恐怖分子的攻擊目標。他們這樣做的目的,顯然是要向政治家、軍人領袖、經濟界巨子傳達堅決有力的信息。問題是,恐怖分子攻擊的對象跟他們所推行的運動,往往毫不相干。許多事例表明,恐怖活動所傷害的,其實是無辜的平民百姓。他們跟恐怖分子公開宣布的目的,一點也沒有關聯。既是這樣,極端分子又為什麼要訴諸恐怖行動呢?
為何要進行恐怖活動?
恐怖分子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破壞,顯見他們的行動是早有預謀的。雖然恐怖活動造成許多人死傷,但這並不是恐怖分子想要得到的最終結果。他們殘殺無辜,目的是要引起震驚、製造恐慌,藉以要挾當局聽取他們的申訴,答應他們的要求。讓我們探討一下,恐怖分子訴諸暴力的原因。
仇恨。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路易斯·弗里說:「仇恨煽起……恐怖活動。心懷仇恨的人戴著有色眼鏡看事物,既無知又褊狹。他們什麼都看不順眼,於是密謀破壞,把一肚子的怨恨發泄出來。」
壓迫。斯提分·鮑曼在《飛鷹鳴叫驚天地》裡指出:「毫無疑問,有些團夥頭子和國家領導人是不受理性控制的。他們一心要排除異己,消滅異族文化,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但事實也清楚表明,許多人都是被逼得走投無路,才使用恐怖手段的。」
挫折感。《城市恐怖主義》的編者說:「不少事例表明……恐怖分子出擊,主要是受強烈的挫折感所驅使。他們對當前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狀況深感不滿,苦於沒法扭轉局面。」
不公平的行為。邁克爾·希莫夫在一篇題名為「恐怖主義策略」的論文裡說:「恐怖主義只是表面現象,不是問題的核心。」他繼續說:「從長遠觀點看,為了徹底解決問題,我們必須把引發恐怖活動的社會和政治因素消除淨盡。……我們全力對付恐怖活動之餘,也要竭盡所能去促進自由,維護人類應有的尊嚴,伸張正義,提倡人道主義。除非這一切行之有效,否則我們就不能把對抗恐怖主義和反恐怖主義的行動取消。」
恐怖主義的成因和發展過程,充分證明聖經的話是千真萬確的:「這人管轄那人,令人受害。」(傳道書8:9)聖經還預先指出,恐怖主義是由什麼環境因素和品格特性促成的,說:「到了最後的日子,就會有難以應付的兇險時代。因為到時人會專愛自己,……毫無親情,不願意達成協議,毀謗人,漫無自制,兇悍,不愛良善,出賣別人,剛愎自用,氣焰囂張。」——提摩太後書3:1-4。
事實證明,不管人類多麼真心實意,多麼努力打擊恐怖活動,問題還是解決不了。聖經說得很合乎現實:「耶和華啊,我曉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耶利米書10:23)人類沒法解決恐怖主義的問題,但上帝絕對能夠。
解決辦法
有些人因蒙受冤屈、慘遭欺壓而感到灰心喪氣。他們可以從以下的可靠應許中尋得慰藉。聖經說:「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惟有惡人必然剪除;奸詐的,必然拔出。」——箴言2:21,22。
上帝很快就會實現這個應許。上帝任命的統治者耶穌基督,現已執掌王權。他一定會使這個應許成為事實。關於基督,聖經預告說:「[他]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以賽亞書11:3,4。
不錯,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不久就會把辦事不公的人,連同不公正的行為,通通鏟除。在上帝的正義新制度裡,形形色色的恐怖活動和暴行都會不復存在。到時,地上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人人都過著安穩的生活。——啟示錄21:3,4。
[第12頁的圖片]
聖經應許,不久上帝就會把壓迫行為和不公平的行為通通鏟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