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貿中心倒塌的一天警醒!2002年 | 1月8日
-
-
世貿中心倒塌的一天
2001年9月11日在美國紐約市、華盛頓以及賓夕法尼亞發生的事,叫世上千千萬萬人刻骨難忘。你聽到或看到紐約世貿中心、華盛頓五角大樓遇襲時在哪裡呢?
巍峨的大樓,巨量的財物,更甚的,是無數人的性命,轉瞬間灰飛煙滅,一切一切叫人難以置信之餘,也叫人不得不停下來,反思一下。
在我們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呢?一場浩劫,怎樣使人捨己忘私、見義勇為,把人性美好的部分發揮得淋漓盡致?細讀這兩篇文章,答案自有分曉。
劫後餘生
紐約世貿中心遇襲後,地鐵即時停止運作,於是成千上萬人只好徒步離開曼哈頓下城區。不少經布魯克林橋和曼哈頓橋離開災場的人,都能清楚看到耶和華見證人世界總部的辦公室和工廠大樓。當中一些人想也不想,就朝這些建築物直走過去。
右圖的雅麗莎(母親是耶和華見證人)是最先到達的其中一個,當時渾身都是灰塵。a她說:「我坐火車上班途中,已看到世貿中心冒出濃煙,到了災場,更發現遍地玻璃,而且熱力逼人。街上的人正朝四面八方逃命,警察則在盡力疏散人群,簡直像在打仗一樣。
「我連忙躲進附近的一座大樓裡去。接著,我聽到第二架飛機撞向南樓後爆炸的聲音。剎那間,濃煙密布,當時的景象實在非筆墨所能形容。有人叫我們趕快離開肇事現場,結果我坐渡船過了伊斯特河,來到布魯克林。下了船,一抬頭,『守望台』幾個大字就映入眼簾。這不就是媽媽信奉的宗教的總部辦公大樓嗎?我馬上朝大樓走去。我知道那裡的人一定會把我照顧得妥妥當當的。梳洗乾淨後,我就打電話給爸媽報平安了。」
萬豪酒店位於兩座世貿中心之間,而溫德爾(右圖)是酒店的門衛。他說:「第一次爆炸發生的時候,我正在大廳裡當值。我看到許多碎片掉下來,街上還有個男子著了火,躺在地上。我馬上把外套和襯衫撕破,跑過去,要弄熄他身上的火。一個路人也來幫上一把。那個男子的衣服全燒光了,身上只剩下鞋子和襪子。後來,消防員把他送院治療。
「沒多久,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記者布賴恩特·岡貝爾就打電話給我,叫我說說當時的情形。我有些家人住在維爾京群島。他們在電視上聽到我的聲音,於是知道我平安沒事。」
唐納德體格魁梧,身高1.95米,是世界金融中心的職員。事發時,他在工作地點的31樓,清楚目睹兩座世貿大樓和萬豪酒店的情形。他說:「我嚇得目瞪口呆。有人從北樓掉下來,有的則跳下來,我差不多要瘋了。驚魂甫定,我就忙不迭離開工作地點,跑到街上去了。」
賈尼絲今年60來歲,女兒露斯和約妮則40多歲,三人本來下榻於世貿中心附近的一家酒店。露斯是註冊護士。她說:「我們住在16樓。當時我正在洗澡,媽媽和妹妹卻忽然喊我別洗了。原來他們看到碎片經過窗前掉下去,媽媽還親眼看到一個人在窗前掠過,好像是給爆炸力從某個地方震出來似的。
「我馬上穿回衣服,跟他們一起下樓。許多人都在尖叫。我們來到街上的時候,聽到爆炸聲,又看到了火花。警察叫我們趕快往南走,到巴特里公園去,因為那裡有渡船去斯塔登島。在一片慌亂中,我們跟媽媽失散了。媽媽有慢性哮喘,到處是濃煙灰塵,她怎能熬過去呢?我們花了半個小時找她,卻一無所獲。不過,媽媽又冷靜又能幹,當時我們倒也不大擔心。
「最後,我們在別人引路之下,經布魯克林橋去到河的另一邊。看到『守望台』幾個大字的時候,我們才大大舒一口氣!現在我們是真的安全了。
「總部的弟兄姊妹歡迎我們,讓我們留宿之餘,又提供衣服,因為我們什麼也沒有了。但媽媽究竟哪裡去了?我們到醫院去找她,花了一整晚,仍沒有半點消息。第二天早上11點半左右,有人通知我們媽媽就在樓下的大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賈尼絲補充說:「匆匆離開酒店的時候,我想起了一個朋友。她年紀大,沒趕上我們。我想回頭幫她一把,但這樣做實在太危險了。混亂之中,我就失去了女兒的蹤影。我知道她們都是頭腦清醒、處事冷靜的人,露斯還是個經驗豐富的護士,所以我也不大擔心。
「我四處張望,眼見人人都需要幫忙,當中有些還是孩子和嬰兒,於是我留了下來,心想能幫多少就幫多少。稍後,我又到病人分流區去。分流區是醫護人員按照人們傷勢的輕重分類和治療的地方。我在那裡給警察和消防員抹臉洗手;他們全都蓬頭垢面、滿身灰塵。我逗留到第二天凌晨3點,然後坐最後一班渡船到斯塔登島去。我想,兩個女兒可能到那裡去了,但結果白走一趟。
「到了早上,我打算坐第一班渡船回曼哈頓去,但由於不是緊急救援人員,上不了船。後來,我看到曾給他幫忙的警察,於是叫道:『約翰!我要回曼哈頓去。』他說:『好的,你跟我來。』
「到了曼哈頓,我就往酒店去。我邊走邊想:也許還有機會把那個年紀大的朋友救出來吧。可是,酒店已變成一堆瓦礫!市中心一片死寂,毫無生氣。我看到的,只有消防員和警察,盡是一副副又憔悴又悲傷的面孔。
「後來,我朝布魯克林橋走去。我在橋上走著走著,看到『守望台』這幾個熟悉的大字。女兒可能就在那裡呢。不出所料,我們終於在大廳見面,相擁而哭!
「可幸的是,雖然濃煙密布、灰塵處處,我的哮喘病卻沒有發作。我一直都在禱告,求耶和華讓我能貢獻自己,而不是拖累別人。」
「這裡可不能降落啊!」
二十歲出頭的蕾思兒跟《警醒!》撰稿員說:「我在曼哈頓下城區的街上走著,聽到頭上有飛機飛過。由於聲音實在吵耳,我往上看了一看。真是難以置信!一架巨型的噴氣式飛機明顯地正愈飛愈低。我心裡想:飛機幹嗎飛得又低又快呢?這裡可不能降落啊!飛機大概是失控了。說時遲,那時快,一個女人就尖叫起來,說:『飛機撞進北樓裡去了!』北樓頓時出現巨大火球,中央的破洞清晰可見。
「太可怕了。我一生都沒見過這麼可怕的事情。這簡直像做夢一樣。我呆若木雞,說不出話來。驚魂甫定,另一架飛機又撞向南樓,最後兩座大樓都倒塌了。我快瘋了。我真的受不了!」
「就算要游泳渡河,我也一定會游」
丹妮思,16歲,就讀的學校在美國股票交易所旁邊,即位於世貿中心以南三個路口的地方。事發時,她剛回到學校。丹妮思說:「剛過了早上9點。我心知不妙,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在學校的11樓上歷史課,同學們看來都害怕得要死。老師叫我們稍安勿躁,我們卻都只想回家去。
「稍後,第二架飛機撞向南樓,學校晃了一晃,但我們仍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突然,有人通過對講機跟老師說:『兩架飛機先後撞進雙子大樓裡去了!』我心裡想:『留在學校裡不是辦法。這是恐怖襲擊啊。下一個目標就是股票交易所了。』同學都匆匆離開學校。
「我們箭似的朝巴特里公園跑去。我轉過身子,好看看當時的情形,原來南樓快要倒塌了。接著,我想起了骨牌效應——所有高樓大廈會一一倒下。我吃力地呼吸著,因為鼻子跟喉嚨都給灰塵嗆著。我朝伊斯特河跑去,心裡想:『就算要游泳渡河,我也一定會游。』我一邊拼命地跑,一邊向耶和華禱告,求他救救我。
「最後,我坐渡船到新澤西去了。媽媽在事發後五個多鐘頭才找著我,但至少我平安脫險了!」
「我這麼就完了嗎?」
喬舒亞今年28歲,來自新澤西的普林斯頓,事發時正在北樓的40樓授課。他回憶說:「突然,我感覺到好像有炸彈剛爆炸了。大樓開始搖晃,我心裡想:『不,這是地震。』我朝窗外望去,眼前一切簡直不可想像——濃煙席捲大樓,碎片紛紛落下。我跟學生說:『別收拾了。快逃!』
「我們沿著樓梯往下走。樓梯濃煙彌漫,自動噴水系統已經開始運作。雖然這樣,我還是蠻鎮定的,只是不斷禱告,求耶和華讓我們找對了樓梯,好避開著火的地方。
「我邊跑邊想:『我這麼就完了嗎?』我不斷向耶和華禱告,心裡感到異常平靜。我的心從沒有像那刻一樣平靜過。那一刻,我一生都忘不了。
「我們終於離開了大樓,來到街上,警察正在疏散人群。我抬頭一望,兩座大樓好像給切開了一樣,真叫人難以想像。
「接下來,我聽到一種可怕的聲音,好像成千上萬的人突然都在屏住氣,叫人毛骨悚然。那一刻的紐約恍如死城。沒多久,有人尖叫起來。南樓倒下來了!捲起的濃煙灰塵朝我們直湧過來,就像電影裡的特殊效果一樣,但這可不是拍電影啊。烏雲追上了我們,叫我們快呼吸不了。
「好不容易才上了曼哈頓橋。我回頭一看,北樓上面的巨型天線正跟大樓一起塌下去了。我在橋上走著走著,不斷求耶和華讓我能到伯特利(耶和華見證人的世界總部)去。一生當中,我從沒有因為看見伯特利而這麼高興過。每天,數以千計的人都經過那裡,看到工廠外牆上寫著『要天天閱讀上帝的話語聖經』這些大字。現在我也看到了。我心裡想:『快到了,快到了。一直走就行了。』
「回想這些事,我就看出做事必須懂得分輕重緩急。生命中最寶貴的,一定要放在第一位。」
「有人從大樓跳下來了」
杰西卡(22歲)剛從市中心的地鐵站走出來,就看到以下的情形。她說:「我抬頭一望,看到煙灰、碎片和各種各樣的金屬紛紛掉下來。有些人在排隊打電話,因為上班上學都要遲了,急得快要發瘋。我馬上祈禱,求耶和華讓我能保持冷靜。第二次爆炸隨即發生。鋼條、玻璃從天而降,有人大叫:『又一架飛機撞進大樓裡去了!』
「我往上看,簡直觸目驚心——大樓較高層的地方正不斷冒出濃煙,烈焰沖天,有些人抵受不住,縱身跳下來了。一男一女本來扶著窗邊,但最後仍得放手,往下直墮。當日情景,叫人不忍卒睹,直到現在,還是歷歷在目。
「最後,我上了布魯克林橋,把不舒服的鞋子脫掉,跑到河的另一邊去。我走進守望台的辦公大樓,有人馬上過來給我安慰,我這才漸漸冷靜下來。
「當天晚上,我在家裡閱讀《警醒!》2001年8月22日刊的文章,題目是『如何應付創傷後壓力症』。我可真要念念這樣的文章呢!」
一場浩劫,叫不少人渾然忘我、捨己助人。接著的文章會說說這件事。
[腳注]
a 《警醒!》撰稿員訪問了許多生還者,篇幅所限,不能一一盡錄。他們的一字一句,都使文章內容更詳實豐富,《警醒!》謹此鳴謝。
[第8,9頁的圖解或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嚴重倒塌
1 北樓世貿中心第一座
2 南樓世貿中心第二座
3 萬豪酒店世貿中心第三座
7 世貿中心第七座
嚴重損毀
4 世貿中心第四座
5 世貿中心第五座
L 自由廣場一號
D 德國銀行自由街130號
6 美國海關大樓世貿中心第六座
N S 貫通南北的行人天橋
部分損毀
2 F 世界金融中心第二座
3 F 世界金融中心第三座
W 溫特花園
[鳴謝]
As of October 4, 2001 3D Map of Lower Manhattan by Urban Data Solutions, Inc.
[圖片]
左上圖:南樓先倒下來
上圖:有些人跑去耶和華見證人的總部尋求庇護
右圖:在災場,幾百個消防員和救援人員不眠不休地工作
[鳴謝]
AP Photo/Jerry Torrens
Andrea Booher/FEMA News Photo
[第3頁的圖片鳴謝]
AP Photo/Marty Lederhandler
[第4頁的圖片鳴謝]
AP Photo/Suzanne Plunkett
-
-
捨己忘私無分彼此警醒!2002年 | 1月8日
-
-
捨己忘私無分彼此
災難發生後,美國本土以及其他國家的人紛紛來到災場,當義務工作人員。湯姆(上圖)是其中一個。他今年29歲,是加拿大渥太華的消防員。湯姆跟《警醒!》撰稿員說:「我在電視上看到新聞,心裡很想給紐約的同袍打氣,於是在星期五開車到紐約來。星期六,我到災場去看看能不能幫上點忙,結果被安排擔任善後工作,也就是用桶子把瓦礫搬走。
「我們拿著鏟子,小心翼翼地翻開瓦礫,看看能不能找著半點蛛絲馬跡,好辨認已死消防員的身份。我找到用來開門鎖的工具,以及連接水管的東西。工作進度緩慢,叫人苦不堪言。50個義務工作人員兩小時內所清除的瓦礫,大約只相當於一輛垃圾車的容量。
「9月17日星期一,我們終於找著一些消防員的屍體。事發時,他們衝進大樓裡救人,結果英勇殉職。屍體給找著的一刻,所有救援人員都停止工作,把保護帽、頭盔等摘下,肅然站立,藉此向殉職的同袍表示尊重。當日情景,我終生難忘。
「災場滿目瘡痍,到處頹垣斷壁,讓我感悟到生命多麼脆弱。這件事也教我反覆思量人生、工作和家庭。當消防員不錯是要冒險的,但能夠救死扶傷,也實在很有意義。」
見證人伸出援手
災難發生後頭兩天,大約有七十人向耶和華見證人的世界總部尋求庇護。有些人下榻的酒店被事件波及,住不下去,行李也沒有了。總部除了向他們提供食宿、衣物,還安排經驗豐富的基督徒長老跟他們談談,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對這些人來說,後者大概比其他一切都來得重要。
此外,耶和華見證人也把有用的緊急工具和物資送去災場,供搜索隊和救援人員使用,又把消防員從消防局送到救援區去。里卡多(右上圖)是見證人,今年39歲,職業是清潔工人。他跟另外幾百人合力清理災場,日復一日地運走以噸計的瓦礫。他說:「這裡的情形叫人很難受,對那些在尋找失蹤同袍的消防員來說就更是這樣。我看到他們救出了一個仍活著的消防員,但也看到另一個消防員被掉下來的人壓死了。許多消防員都在默默地哭,我也按捺不住,哭了。那一天,實在沒有人比他們更勇敢的了。」
「時間和不能預見的遭遇」
幾千人在這場災難中死去。當中至少有14個是耶和華見證人,事發時剛巧在大樓裡或災場附近。65歲的喬伊斯·卡明斯原籍特立尼達,當日要看牙醫(世貿中心附近),約見時間大約就是事發時間。喬伊斯看來是給濃煙嗆著,被急急送到醫院去,但到底還是活不成。許多人都像她一樣,給「時間和不能預見的遭遇」左右,而無辜喪命。(傳道書9:11)不少人都知道,喬伊斯生前十分熱心傳道。
卡爾文·道森(請參閱附欄)在南樓84樓一家經紀公司工作,北樓遇襲後的情形,他在辦公室裡看得一清二楚。他的老闆當時不在公司,所以打電話問他發生了什麼事。卡爾文的老闆說:「他告訴我他看到些什麼。卡爾文說:『有些人在往下跳!』我叫他盡快離開公司,其他職員也一樣。」但卡爾文到底還是逃不了。他的老闆說:「卡爾文是個了不起的人。他為人虔誠又善良,在我們當中,有信仰的也好,沒信仰的也好,人人都欣賞他。」
詹姆斯·阿馬托(上一頁右下圖)是另一個遇害的見證人。他是紐約消防局的轄區指揮官,膝下有四個兒女。認識詹姆斯的人都說,他救人時往往奮不顧身,「就算建築物火光熊熊,人人都急著逃命,他仍舊會走進火場裡去」。詹姆斯雖然已英勇殉職,卻被晉升為消防大隊長。
喬治·迪帕斯奎爾也是消防員,入行七年。他的太太叫梅利莎,還有個兩歲大的女兒叫喬治亞·羅斯。喬治·迪帕斯奎爾是斯塔登島一群會眾的長老。南樓倒塌時,他在10樓救人,同樣不幸送命。
兩座世貿大樓坍塌時,幾百個消防員、警察和緊急救援人員都在奮力救人,結果葬身災場。說他們英勇無懼,絕非言過其實。紐約市長魯道夫·朱利亞尼後來對一群被升職的消防員說:「處境這麼艱險,你們仍奮不顧身,勇往直前,叫我們深深感動。……紐約市消防員的英勇表現,實在堪作楷模。」
聖經予人安慰
慘劇發生後幾天,美國全國約九十萬個耶和華見證人作了特別安排,向人傳講聖經信息,以安慰受創的心靈。出於愛人的心,他們都渴望安慰傷心哀痛的人。(馬太福音22:39)見證人傳道時,也盡力告訴人苦難重重的人類惟一的真正希望。——彼得後書3:13。
耶和華見證人很體恤別人。他們很想讓人看看聖經,從中得到安慰,就像耶穌一樣,叫人心裡舒暢。耶穌說:「你們所有辛苦勞碌、擔子沉重的人啊,到我這裡來吧,我要叫你們安舒。你們要負起我的軛,向我學習,因為我性情溫和,心裡謙卑。這樣,你們的生命就會得享安舒。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8-30。
耶和華見證人在曼哈頓有多群會眾,若干長老獲准進入災場,跟救援人員談談,安慰他們,結果十分理想。有些長老說:「他們看到經文的時候,都雙眼發紅、熱淚盈眶。」一些救援人員在碼頭的船上休息。「他們都垂著頭,很沮喪的樣子。眼前一切委實叫他們難過極了。我們坐下來,給他們看一些經文。有些人表示感激,說我們來得正好,自己正需要別人來安慰一下。」
慘劇發生後,許多人都想找些東西來讀讀,因此見證人免費地分發了幾千份冊子,當中包括《痛失親者》《世界終有一天沒有戰爭嗎?》以及《上帝真的關心我們嗎?》。此外,有兩期《警醒!》雜誌的封面文章也特別惹人注意。一期是「恐怖主義換新裝」(2001年5月22日刊),另一期是「如何應付創傷後壓力症」(2001年8月22日刊)。見證人分發刊物時,也向不少人實際談及聖經提出的復活希望。(約翰福音5:28,29;使徒行傳24:15)可能有多達幾百萬人聽到這個令人安慰的信息。
發人深省
像紐約市發生的一類慘劇實在發人深省。我們正過著怎樣的生活?在追求些什麼呢?只是為自己而活嗎?還是願意貢獻自己、造福他人?先知彌迦說:「耶和華對你有什麼要求呢?無非是要你行公正,愛仁慈,謙遜地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6:8)人要是真的謙遜,就會看看上帝的話語,好知道死去的人有什麼希望,以及上帝很快會怎樣使地球煥然一新,像樂園一樣。如果你想進一步認識聖經的應許,請聯絡你家附近的耶和華見證人。——以賽亞書65:17,21-25;啟示錄21:1-4。
[第11頁的附欄或圖片]
塔蒂亞娜的禱告
事發後,卡爾文·道森的遺孀莉娜跟七歲大的女兒塔蒂亞娜說,爸爸不會回來了。幾天後,女兒作了一個禱告。當時,莉娜剛祈完禱,女兒問道:「媽媽,我也禱告,行嗎?」莉娜說好。於是塔蒂亞娜說:「我們在天上的父親耶和華,感謝您給我們面前的食物,又讓我們活著。求您的靈跟媽媽和我同在,讓我們堅強,也求您的靈跟爸爸同在,讓他回來的時候健健康康。但願他回來跟我們見面的時候又健康又快樂。通過耶穌的名,……噢!別忘了讓媽媽堅強。阿們。」
莉娜以為塔蒂亞娜可能不大明白爸爸已經死了,於是問道:「寶貝兒,你說得真好,但爸爸是不會回來的了,你知道嗎?」塔蒂亞娜頓時一臉錯愕,說:「他不會回來?」莉娜說:「對。我還以為跟你說清楚了,爸爸是不會回來的了。」塔蒂亞娜說:「可是,你常常跟我說,爸爸會在新世界的時候回來。那不是真的嗎?」莉娜這才明白女兒的意思,說:「對不起,寶貝兒,我弄錯了。我以為你說爸爸明天就回來。」莉娜後來說:「她把新世界看得那麼真實,我真的很感動、很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