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消極的情緒——你能夠克服嗎?
    警醒!1993年 | 4月8日
    • 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思想

      不少心理健康界的專業人士認為,人的情感是由本身的思想所誘發的。例如韋恩·W.戴爾醫生指出:「要不是先經過思想,就不會產生感覺(情緒)了。」戴維·D.伯恩斯醫生進一步指出:「你之所以有惡劣的感覺,都是由於你自己的想法過於消極的緣故。」

      饒有趣味的是,聖經同樣指出我們有什麼感覺主要視乎我們正思念著什麼事情。故此,聖經強調我們必須控制自己的思想。請留意以下幾節經文:

      「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歡暢的,常享豐筵。」——箴言15:15。

      「不要向這世界看齊,要讓上帝完全改變你們的心思意念,你們就會明白上帝的旨意,知道什麼是良善、完全,是他所喜歡的。」——羅馬書12:2,《現譯》。

      「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哥林多後書10:5。

      「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4:22-24。

      「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立比書4:8。

      「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歌羅西書3:2。

      既然人的感覺主要是思想的產品,若要克服消極的情緒,關鍵在於控制能助長消極情緒的思想。藉著努力不懈,假以時日,你便能夠學會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思想。這樣,你自然也能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誠然,要戰勝消極情緒真是談何容易。我們究竟可以怎樣做,才能成功應付這些令人極其難受的感覺呢?

  • 消極的情緒——如何克服?
    警醒!1993年 | 4月8日
    • 消極的情緒——如何克服?

      要控制消極的情緒,第一步是要把各種消極的思想清楚加以辨認。

      其次是著手糾正消極的想法。例如:假如你常認為『自己老是做錯事』,就應改變一下想法,代之為:『我跟常人沒有什麼分別,許多事情都做得不錯,但也會偶然犯錯。』

      不要期望一旦糾正了消極的想法後,便立時獲得舒解(即使你也許真的會這樣)。此外,你亦無需老是在腦中為此爭辯不休。只要確定了方向,便向下一步邁進。

      第三個步驟是著手消除一些令你感到困擾的思想。要懷著信心,竭力把惱人的念頭驅走,彷如你會把一個犯罪的惡念驅除一般。儘管你也許能夠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力做到這點,但更有力的幫助則來自採取第四個步驟:專注於一些有益和造就人的活動之上。

      這是個至為重要的步驟,因為你的消極想法會不斷捲土重來。但有一件事情對你很有利:你只能在同一時間專注於做一件事。你可以嘗試在同一時間做兩件事,看看以上所言是否屬實。假如你的思想已全神貫注在某一件事上,那麼,消極的思想便再難有可乘之機了。

      麥士維·馬爾茨醫生解釋積極的思想可以如何取代消極的念頭,他指出:「當唱機播放出一首你不喜歡聽的樂曲時,你不會試圖逼使它有更好的表現。……你只需更換另一張唱片,唱機自然會播送另一種音樂。你也可以採用同樣的原則,更換自己內在的唱機所播送的『音樂』。」

      不錯,消極的想法時常十分強烈,難以消除。消極的念頭必須由別種思想加以取代。乾脆換上一張新「唱片」,一張有積極思想的「唱片」。要調校到另一個「頻道」上,收聽一個造就人的「電台」。然後,全神貫注於其中。

      困難不可免

      以上四個步驟說時容易,做時難!因此,假如你最初感到很難克服消極的思想和情緒,毋需感到意外。要有心理準備,困難是不可免的,但隨著時間過去,事情會容易得多。

      且以仙迪為例。她是個教師,自幼由酗酒的母親撫養成人。多年來仙迪飽受罪咎感和缺乏安全的感覺所煎熬。後來她決心要正視問題,她怎樣行?

      仙迪解釋說:「首先,我找出有哪些地方常使我產生消極的情緒。每當這些思想再在腦中浮現,我會以理智和客觀的態度加以分析。然後我會思念一些積極的事情,我盡力想及自己的學生,設法幫助他們。這樣,情況漸漸有所改善,在控制自己的情緒方面,我感到比以前容易多了。」

      但是,也許你會問……

      何以困難重重?

      壞習慣,諸如過度飲食或抽煙等,是否都很容易戒絕的呢?絕不然!人必須刻意作出努力,過了相當時日,才能夠把這些惡習戒掉。對許多人來說,思想消極已成習慣,就像其他壞習慣一樣,是很難戒絕的。

      假如你慣常有消極的思想,那麼,要克服這種習慣便須痛下決心,猶如你在節食或戒煙時所需下的決心一樣。

      關鍵在於切勿氣餒,否則便很容易再度陷於沮喪之中。要繼續持之以恆地抵抗消極的情緒,即使這意味著你要經過多個月的艱難考驗,期間也許甚至會犯錯或重蹈覆轍。要繼續努力不懈,彷彿你正為了參加一場體育競賽而要操練自己一般。要放眼於長遠的成果,而非著眼於即時的滿足感。

      消極情緒可以完全消除嗎?

      消極情緒可以完全消除嗎?假如你期望現在便能享有十全十美的快樂,你便會大失所望。現時人所能享有的快樂是相對的、不完全的。但是這種快樂仍較諸於長期受消極情緒所折磨遠勝得多。

      難道消極情緒永遠不能驅除嗎?絕不然。聖經現實地解釋,這種不完美的情況仍會困擾我們一段短時間。但在上帝所指定的時間,這種情況將會永遠終止。在上帝通過耶穌基督掌權的王國政府完全接管人類事務後;人類在身心方面會逐漸進至完美的地步,屆時聖經的應許便會實現。耶穌把這個過程稱為「萬物更新」。——馬太福音19:28,《新譯》;參看詩篇37:29;馬太福音6:9,10;啟示錄21:3-5。

      至於現在,只要我們樂於接受自己是不完美,有著許多局限的這項現實,我們便會感到快樂一點。與其走極端,老是要追求完美的精神健康,何不多從事其他活動。這樣,你便會發覺自己享有較大的內心安寧,心情倍覺愉快,深知克服消極情緒的治本良方在於仰望全能的上帝。

      這些建議是否純屬假設?建議有實效嗎?不錯,它們的確是切實可行的,正如以下一些真實的生活經驗足以表明這點。

  • 他們怎樣學會克服消極的情緒
    警醒!1993年 | 4月8日
    • 他們怎樣學會克服消極的情緒

      偶然意志消沉是人之常情。有些人由於遭遇嚴重難題,如身患惡疾、年老力衰,或者摯愛的人與世長辭,凡此種種都會使人產生強烈的消極情緒,嚴重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

      不過,即使人懷有強烈的消極情緒,有些人仍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繼續愉快地生活,以下是一些接受《儆醒!》雜誌訪問的成功例子:

      賈妮絲身患頑疾而要接受藥物治療,這時常影響她的情緒。不過,她指出:「我發覺應付這個難題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控制自己的思想。藉著為別人做點事,如烤餅和縫紉,我便能夠做到這點;我也作出額外努力,緬懷昔日快樂的時光和展望未來預期會發生的事情。由於患了這個病,要保持積極委實不容易。有時我會很容易氣餒,繼而更會感到十分苦惱。但努力克服這個難題往往帶來良好結果,這值得我再接再厲。」

      結婚45年後,埃塞儀的丈夫去世。雖然埃塞儀無法免去喪偶的悲痛,但她仍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她解釋說:「我忙於為別人做事。例如,我喜歡教人明白聖經所載有關上帝的各項旨意。一位年輕女子對她所學到的美事深感快樂,她的體會也幫助我感到更喜樂。為了教導別人,我專心留意聖經裡各項積極的事物。這能夠把我心裡消極的念頭通通趕走。此外,較年輕的女子會向我請教如何應付各種難題。向她們談論怎樣在生活上從事積極的活動,也能夠幫助我克服消極的情緒。」

      阿瑟多年來生活忙碌,十分活躍。可是,由於染上重病,他不得不放棄世俗工作,且要足不出戶。阿瑟多個月來感到一籌莫展,灰心喪氣,他怎樣克服這些感覺呢?他說:「我盡力不再想及自己現在不能再從事的活動。反之,我留意如何幫助別人,改善他們的生活情況。當他們意志消沉時,我鼓勵、安慰他們。由於活動範圍僅能囿限在家居之內,我時常用電話跟人聯絡。忙於幫助和鼓勵別人,我便無暇顧影自憐了。」

      妮達曾遭遇一連串打擊,包括丈夫逝世在內,她的傷痛和沮喪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過了一段時間,她學會控制消極的情緒,她說:「當我感到悲傷時,我會用建設性的方式抒發自己的感情。我強逼自己散散步、探探朋友、聽聽音樂,或做點會使自己感到舒暢和輕鬆的事。我會嘗試對自己體貼一點,就像對待好朋友一般。」

      瑪莉有嚴重的健康難題,情況一直維持了32年之久。她以輪椅代步,只有在向醫生求診時才踏出家門。瑪莉怎樣力圖抗拒灰心喪志的感覺呢?她解釋說:「我的丈夫一直給我很大的支持。此外,我也常常閱讀激勵人心的資料,並經常致電給朋友,我也時常主動邀請他們到我家裡聊天。我喜歡他們探訪我,但我不會利用這些場合埋怨人或自怨自艾。我不會浪費時間緬懷一生中消極無益的事,因為我有許多富於意義的工作等著我去辦。」

      瑪格麗特思想踏實、實事求事。她說:「每當消極的情緒在腦中浮現,我便會找個思想積極的朋友作伴,她不會是個理想主義者,反之她熟悉我的為人,會提醒我要數算自己的成就,並且給我鼓勵。」

      羅絲瑪麗過去幾年來接受了五次大手術。最近一年半內,她和丈夫的親屬中有七位成員相繼去世。誠然,這一連串打擊的確容易令人沮喪消沉。不過,他們避免時常追想這些不如意的事。他們是耶和華見證人,他們從聖經所載積極和予人安慰的希望得到支持,正如聖經應許一個公義新世界已近在咫尺,屆時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甚至死者也會復活,因為耶穌曾說:「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裡的,都要聽見[上帝兒子]的聲音,就出來。」——啟示錄21:4;約翰福音5:28,29。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