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語言
    洞悉聖經(下冊)
    • 據創世記敘述,全球大洪水之後,人類大家庭中有一部分人合力從事一個工程,要反抗上帝向挪亞和挪亞三個兒子宣布的旨意。(創9:1)他們不肯分開居住,「遍滿地面」,一心要人類社會集中起來,在同一個地點聚居。這個地點後來叫做示拿平原,位於美索不達米亞,而且顯然成了一個宗教中心,有宗教性質的塔位於其中。(創11:2-4)

      全能的上帝使他們的共同語言混亂,瓦解了他們的一致行動,挫敗了他們僭越的計劃。上帝這樣做,他們就不可能協調工程,最終分散到全球各地去。

  • 語言
    洞悉聖經(下冊)
    • 語文學(比較不同語言的學科)一般把語言歸納為不同的「家族」(語系)。每個家族的「母」語通常都是不肯定的。至於當今幾千種語言的同一個源頭,就更加難以稽考了。聖經的歷史沒有說,所有語言都從希伯來語衍生出來。創世記第10章開列了挪亞三個兒子(閃、含、雅弗)的後代,每次都是按他們各自的「家族、語言、土地、國家」歸類的。(創10:5,20,31,32)因此,耶和華上帝施行奇跡,使人類的語言混亂的時候,不是產生希伯來語的各種方言,而是產生多種全新的語言,每一種都能全面表達人類的感情和思想。

      由此可見,上帝在巴別使建塔的人語言混亂以後,世人不但沒有共通的「一套詞彙」(創11:1),也沒有共通的語法,沒有一種共通的方法去表達詞與詞之間的關係。S.R.德賴弗教授說:「可是,語言的差別不僅在於語法和詞根,也在於……意念組成句子的方式。不同的民族連思想 方式也不一樣,於是不同語言的句子形式也各不相同。」(《聖經辭典》,J.黑斯廷斯編,1905,第4卷,791頁)因此,不同的語言有很不同的思想模式,令初學者很難用那種語言思考。(參看林前14:10,11)這也可以說明,把聽眾或讀者不熟識的語言按字面意義 翻譯出來,為什麼會看來不合邏輯,往往令對方說:「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看來,耶和華上帝在巴別使人的語言混亂時,首先消除人們對以前共同語言的所有記憶,再把新語言植入他們的腦中,但植入的不但有新的詞彙,還有改變了的思想模式,也就產生了新的語法。(參看賽33:19;結3:4-6)

      舉個例,有些語言是單音節 的(由單音節的字詞組成),譬如漢語。相反,另外有不少語言的詞彙主要是黏著型 的(詞和詞放在一起,組成另一個詞),譬如德語Hausfriedensbruch,字面的意思是「房屋和平破壞」,比較容易明白的譯法是「非法進入他人住宅」。在一些語言裡,句法(詞語在句子中的次序)非常重要;另一些語言的句法卻十分靈活,對意義影響不大。有的語言的詞形變化(動詞詞形)很多,有的語言(例如漢語)卻沒有詞形變化。語言的差異不勝枚舉,每一種都要說的人在思想模式方面作出調整,而且通常很不容易。

      看來,上帝最初在巴別產生的各種語言衍生了相關的方言,各種方言又往往發展為獨立的語言。這些方言跟「同一代」的方言和「上一代」的語言的關係,有的幾乎變得無可稽考。在巴別語言變得混亂的人,看來不包括閃的後代。就算是這樣,久而久之,閃的後代除了說希伯來語外,還說阿拉米語、阿卡德語、阿拉伯語。從歷史觀點來看,不同的因素都對語言的演變產生過作用,例如兩個地方相隔很遠或有地理上的屏障、戰爭和征服、溝通中斷、說外語的人遷入。由於以上種種因素,古代的主要語言就分裂了,有的語言跟其他語言局部融合,有的語言完全消失,被入侵民族的語言所取代。

      語言研究找到的證據跟上文所說的一致。英語《新不列顛百科全書》說:「最早關於文字的記錄,也就是人能找到的惟一的語言化石,只能追溯到四五千年前。」(1985,第22卷,567頁)1948年7月號的《科學畫報》(63頁)有一篇文章說:「今天所知比較古老的語言形式,比它們所衍生的現代語言困難得多……看來人類不是先有簡單的語言,然後逐漸形成複雜的語言。相反,在沒有記錄的遠古,人類已經掌握了極其繁難的語言,然後把繁難的語言逐漸簡化成現代的形式。」語言學家梅森博士也指出,如果「以為『野蠻人』只會發出一陣陣咿咿呀呀的聲音,不能表達許多『文明』的概念,那就大錯特錯了」。他還說:「許多不會讀書寫字的民族所說的語言,比歐洲不少現代語言複雜得多。」(《科學通訊》,1955年9月3日,148頁)因此,證據否定了說話能力和古代語言是進化而來的理論。

      關於古代語言從哪個地點開始傳到各地,研究東方語言的學者亨利·羅林森爵士說:「就算我們單純看語言發展路線的交會點,不參考聖經的任何記載,目光還是會落在示拿平原上。所有路線都是從這個中心點向外伸展出去的。」(《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皇家亞洲學會會刊》,倫敦,1855,第15卷,232頁)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