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部:1940-1943年列國痛苦不堪,受恐懼所驅策警醒!1987年 | 12月8日
-
-
免除恐懼的自由?
在美國,國人對英國的同情日益增加,使美國原定的中立政策發生動搖。羅斯福總統在1940年清楚表示態度說:「我們已給了英國大量物資供應,在將來還要作更多的供應支援。」
1941年1月6日,羅斯福又作了進一步的表示。他在對國會的談話中論及他所謂的「四大自由」。為了要獲得其中一項——免於恐懼的自由——他建議全球「裁減軍備,達到沒有一個國家能侵犯鄰國——無論在世上任何地方——的程度。」這段話實際上是間接對軸心國的政策和目標宣戰。
兩個月後,美國國會實行一項稱為資援的計劃,授權總統供應戰爭物資,例如坦克和飛機,糧食和服務,給他認為對美國權益有重要關係的任何國家a。儘管國內反對勢力加以阻撓,顯然美國已越來越深入地被捲入歐洲的戰事之中。
這時,日本受歐洲盟國的成功所鼓舞,認為現在進兵東南亞不必過度害怕英國或荷蘭的干預。但在1940年9月,日本進侵中南半島時,華盛頓提出強硬抗議。日本再進一步侵襲半島的南部時,美國以行動對付。日本在美國的資產被凍結,而且美國政府宣布禁止運油往日本。由於重要權益受到威脅,日本人遂認為不得不採取行動去消除美國進一步干預的危險。
日本的軍事領袖們辯稱,若能克服比日本強百分之30的美國海軍力量,美國的報復能力就會大為減弱。然後藉著攻佔美國、英國和荷蘭的屬地,日本便有基地可在本土以外對抗後來的還擊。日本於是決定以襲擊「威夷莫美」作為開始。
「威夷莫美」的意思是「珍珠河」,這是夏威夷人以前為珍珠港所起的名稱,因為那裡盛產珍珠牡蠣。它位於檀香山以西數哩之外。但在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凌晨,珍珠港的水域不是充滿珍珠而是充滿被炸沉的軍艦殘骸和船員血肉模糊的肢體。日本戰機突襲那裡的美國太平洋海軍基地,使美軍傷亡慘重。
偷襲珍珠港使美國除了航空母艦之外,在太平洋的海軍實力差不多損失殆盡。數小時之內,其他的美國空軍基地也受到轟炸,將百超過分之50的遠東美國軍機摧毀。
-
-
第四部:1940-1943年列國痛苦不堪,受恐懼所驅策警醒!1987年 | 12月8日
-
-
a 主要是指英國和聯邦國家,雖然在該年4月也支援中國,在9月支援蘇聯。到大戰結束時,美國已付出500億美元協助了38個不同的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