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部分:1530年以降——基督新教是名副其實的改革嗎?警醒!1990年 | 12月8日
-
-
組織化的混亂——何以故?
在1990年的今日,基督新教已分裂為許多教派和宗派,數目多到難以估計。你還未點數完畢,可能已有新的團體建立,若干舊的又已消失了。
儘管如此,《世界基督教百科全書》「能人所不能」,把基督教國(以1980年計)分為「20,780個彼此有別的基督教宗派,」其中絕大部分屬於基督新教。a它們包括7889個傳統基督新教團體、10,065個大多數由非白種的土著組成的基督新教教派、225個聖公會教派,以及1345個可以勉強稱為基督新教的團體。
《基督新教》一書試圖解釋何以有這種眾說紛紜的混亂情況出現,並且將此稱為「既健康又含有病態的現象」。該書指出,「可能由於人類的創造力和局限性;更甚的是可能由於有些人妄自尊大,過分重視自己對人生的看法。」
這的確說得不錯!由於沒有充分考慮上帝的真理,自視過高的人在尋求救恩、舒解和滿足的問題上自行提出新的見解。宗教多元化並不是聖經所提倡的。
由於提倡宗教多元化,基督新教看來暗示上帝並沒有訂下指導方針要人以什麼方式崇拜他。這種組織化的混亂是否與真實的上帝一致呢?聖經說他「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我們經常聽到基督新教說人可以隨己意選擇上哪個教堂,這種思想態度與曾令亞當、夏娃產生錯誤信念而招惹麻煩的獨立自主精神有什麼分別呢?——哥林多前書14:33;請參閱創世記2:9;3:17-19。
-
-
第17部分:1530年以降——基督新教是名副其實的改革嗎?警醒!1990年 | 12月8日
-
-
[第28頁的附欄]
宗教改革運動的初期產品
安立甘宗(聖公會):分為25個自治的教會及其他6個團體,在教義、體制及禮拜儀式方面均與英國教會一致。聖公會亦承認坎特伯雷大主教為精神上的領導人。《宗教百科全書》說,安立甘宗「仍然篤信主教的權力是由使徒一脈相傳而來,並且保留了改革運動前的許多習俗」。《公禱書》是聖公會的禮拜根據,「它是改革時期惟一仍被採用的當地禮拜儀式。」美國的聖公會教友脫離了英國教會後於1789年建立了基督新教的主教派教會;1989年2月,美國聖公會再次打破教會傳統,任命第一位女性作主教。
浸禮宗:分為369個宗派(1970年)。這個教派源於16世紀的再洗禮派,再洗禮派強調成年人必須接受全身沒入水中的浸禮。《宗教百科全書》說,浸禮宗教徒「發覺難於在組織或神學方面保持團結」。該書補充說:「浸禮宗在美國是個大家庭,……但像其他許多大家庭一般,家中有些成員與別的成員互不理睬。」
信義宗(路德會):分為240個宗派(1970年),自稱是擁有最多成員的基督新教團體。《1988年世界年鑑與知識大全》指出,他們「現今仍或多或少按照種族不同(如德國、瑞典等)而劃分」。但該書補充說,「主要的劃分是在原教旨主義派及自由主義派之間。」路德會教友分裂為許多國家派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特別顯著。當時美國路德會神學院的格星施(E. W. Gritsch)說:「[德國]有少數路德會教友和會眾反抗希特勒,但絕大多數的路德會教友若非噤若寒蟬便是積極與納粹政權合作。」
衛斯理宗(循道宗):分為188個宗派(1970年),是由衛斯理(John Wesley)於1738年在英國教會內發起的一場運動中產生的。衛斯理死後,衛斯理宗成為一個獨立的團體;衛斯理為衛斯理宗教徒所下的定義是:「一個根據聖經所規定的方式而生活的人。」
歸正宗及長老會:歸正宗(時至1970年,分為354個宗派)在信仰上受加爾文而非路德所影響,並且自視為「歸正的公教會」。「長老會」這個名稱意指一個由長老(presbyters)所管理的教會;所有長老會都屬歸正宗,但歸正宗並非都實行長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