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雀河」旁響起的新歌
印第安人把這條河稱為「雀河」。直至今日,沿著河的兩岸,人仍然可以聽到雲雀美妙的歌聲、鴿子的咕咕聲、樣子像麻雀的欽科的五音旋律和腹部黃色的本特維奧的鳴聲。隨著時間的過去,位於這條河東面的國家也被稱為「雀河」。按照印第安人的土語,這個名字便是烏拉圭。
今日,雀河正響起一首「新歌」。以賽亞在很久以前預言到這件事說:「航海的和海中所有的,海島和其上的居民,都當向耶和華唱新歌,從地極讚美他。」(以賽亞書42:10)這首關於上帝的王國業已建立的「新歌」如何傳到烏拉圭呢?
「新歌」傳到國內
1923年,人們開始在烏拉圭隱約聽見有力的王國信息。當時有一位耶和華見證人路經該國,在當地分派了一百本小冊子。1924年9月,胡安·穆尼茲抵達烏拉圭。他以前在西班牙是天主教的教士。但他對自己的宗教大感失望而毅然脫離教會。後來他移居美國。1916年,他對聖經的熱愛再次重燃起來。當時他聽到現今稱為耶和華見證人的人所傳的王國信息。穆尼茲於是重返西班牙,把自己所獲悉的真理與同胞分享。然而他在西班牙卻遭受到猛烈的反對。後來他接受守望台社社長的建議,轉移陣地前往南美。他奉派負責照料在阿根廷、巴拉圭和烏拉圭展開的宣揚王國的工作。
穆尼茲弟兄善於詞令,說話娓娓動聽。據說他僅以聖經——沒有任何筆記或大綱——也能夠令聽眾聚精匯神達數小時之久。由於目睹烏拉圭人對真理有相當良好的反應,穆尼茲弟兄遂請求社方予以更大協助。
為了這個緣故,卡洛斯·奧特在1925年離開德國。之後不久他便抵達烏拉圭。在隨後的八年,奧特弟兄全神貫注於烏拉圭的傳道工作上。奧特弟兄意識到需要盡量接觸多些人,於是充分運用無線電廣播。一間電台甚至同意免費替見證人轉播錄音的聖經演講。從這個微小的開始,見證工作擴展到烏拉圭全國的19個區域(省份)。
有些真理種子撒落在外國移民當中。例如在烏拉圭的北部,有許多俄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激烈進行之際捨棄家園遷往烏拉圭。其中之一是達青科。他獲得一本題名為《死者在什麼地方?》的小冊子,看出其中所說的確是真理。他毫不猶豫地將他新近獲悉的真理與其他的俄人分享。結果他們當中有好些人接受了真理,後來成為其他兩個大城市——薩爾托和佩桑杜——中見證人小組的根基。
1939年,社方差遣六名德國先驅前往烏拉圭。但這些先驅卻花了六年之久才抵達他們的工作地區。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在歐洲各地躲避納粹逼迫者的通緝。可是,當他們終於抵達烏拉圭時,他們立即展開工作。首先,這些先驅找出地區裡說德語的家庭以便向之作見證。然後,在學習當地語言期間,他們帶備一張西班牙文的「見證卡」,簡單地解釋他們的任務。
這細小的一群先驅勤懇地騎著腳踏車走遍全國各地。他們以書刊換取食物。若沒有人招待他們過夜,他們便在公路旁豎起細小的帳幕渡宿。他們在腳踏車上載有足夠的應季衣服、一個細小的煤油爐、各種廚具、一架留聲機和聖經演講的唱片。這些先驅不顧嚴寒、酷熱、狂風和洪水,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然而,藉著這種方法,真理的種子得以在全國各地撒播開來。不久之後,其他的人也加入他們的行列一同高唱「新歌」。
海外傳道員使工作加速擴展
1945年3月,守望台聖經書社的負責人諾爾弟兄和法蘭茲弟兄首次探訪烏拉圭。他們除了給予烏拉圭的見證人很多富於造就的訓示之外,還為該國帶來了第一位基列聖經學校的畢業生——拉塞爾·科尼利厄斯。雖然起初科尼利厄斯弟兄僅能說幾句西班牙語,但一個半月之後,他已能夠作公眾演講了。科尼利厄斯弟兄繼續進步而在指揮王國見證工作方面對當地有很大幫助。不久,有更多年輕的海外傳道員相繼抵達,直至數目增至27名之多。這使海外傳道員的數目差不多與當地傳道員的數目相等。這些海外傳道員被安置在社方所租賃的分社辦事處兼海外傳道員之家中。許多女海外傳道員的出現自然對當地的居民造成相當大的影響。一份報章甚至打趣說,有許多「金髮天使」大舉侵入蒙特維迪奧!
其中一位「金髮天使」是梅寶·瓊斯。她在1950年參加於薩爾托舉行的大會之際向兩名友善的鄰舍——卡羅拉·貝爾特拉梅利和卡塔萊娜·龐波尼——談及王國的希望。兩人都應邀出席大會。一個月之後,她們更長途跋涉前往參加在300英里(500公里)以外的蒙特維迪奧舉行的大會。她們在靈性上突飛猛進。卡羅拉的兒子們也接受了真理。其中一個兒子,德爾福斯,加入全時的先驅服務,並在1965年從基列聖經學校畢業。德爾福斯現在是烏拉圭分社委員會的統籌者。卡羅拉最小的兒子——盧斯——是個小組長老。龐波尼姊妹則於1953年加入了先驅的行列。至今她已幫助了超過80人獻身事奉耶和華。
迄今一共有82位基列學校的畢業生曾在烏拉圭服務。雖然其中有些由於某種理由不得不返回本國,他們卻在烏拉圭留下一個優良的生產紀錄。甚至在今日,你仍然可以從烏拉圭老一輩的弟兄口中聽到:「當瑪麗·巴特科前來教我讀聖經時,我的兒女比我現在的孫兒還年輕,」「杰克和簡·鮑爾斯帶我在星期天出去傳道時,我還在小學就讀。」
增加與擴展
有許多人樂於聆聽「新歌」。1949年,一個年輕的無神論者,杰勒多·埃斯克班諾,應邀參加一個聖經聚會。但他預先聲明,聚會所裡若有任何偶像或要他朗誦任何宗教禱文的話,他就永不再參加聚會了。聚會的資料使他大受感動。他終於受了浸。現今他是個區務監督及烏拉圭分社委員會的成員。
社方在1953年攝製的影片《新世界社會的活動》曾在全國各地差不多所有城鎮上映。利伯·貝魯塔弟兄在王國聚會所、私人住宅、公園和臨時的禮堂裡放映這齣影片達數百次之多。貝魯塔弟兄也曾積極參與社方在烏拉圭設立法團的工作,並且出任法團的首任主席,直至去世為止。
1961年尾,烏拉圭共有1570名見證人。當時新伯特利之家的呈獻典禮是個重要的里程碑。新伯特利之家落成之後,建築師賈斯蒂諾·阿波羅受到感動以水浸禮象徵他獻身事奉上帝。阿波羅弟兄後來成為小組的長老。他更不遺餘力地協助烏拉圭大約40間王國聚會所的興建工程。
類似地,伯特利之家落成之後,一名建築專家——艾夫林諾·菲利波尼——與妻子加入了全時的先驅服務。現在,菲利波尼弟兄是個環務監督。他也曾大力參與興建許多王國聚會所的工作。較近的一次是:他參與督導烏拉圭伯特利的擴建工程。
分社的加建部分
分社的加建部分是一座兩層高的建築物,附有一個寬敞的地庫。新翼的面積超過8500平方英尺(790平方米),實際上比原來的分社建築物更大。加建的部分設有印刷廠、運輸和雜誌部門、貨倉、車房以及一間美輪美奐的王國聚會所。建築材料大部分由弟兄們捐出。建築工程則全部由大約500名志願工人完成。見證人當中擅長於石工、金屬工、木工和許多其他行業的人獻出時間和技能從事設計、建造、粉飾和裝修整座建築物的工程。
1985年2月4日是加建的建築物舉行呈獻典禮的日子。首先,分社委員會成員之一,格蘭特·米勒弟兄,簡述烏拉圭的神治歷史和王國工作在雀河地區的增長經過。接著講者敘述若干有趣的經驗及與新建築物有關的細節。最後,250名出席呈獻典禮的聽眾留心聆聽德爾福斯·貝爾特拉梅利弟兄所作的呈獻典禮演講,題名為「懷著目標的一群快樂的人」。這的確是難忘的一天!
瞻望未來
王國的工作在烏拉圭的前景如何?請想想我們所享有的激增。1964年我們有2000名見證人。到1974年,見證人的數目增加了一倍。在1985服務年度,我們達到5,329名傳道員的高峰。在1985年的耶穌受難紀念,總共有1萬5,243人——相當於國內每190人中便有一人——出席。這件事實清楚表明傳道員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
然而,甚至令人更振奮的是烏拉圭的弟兄們所表現的基督教品質。例如,有若干年的時間,弟兄們必須前往巴西參加每年舉行的大會。這是由於烏拉圭政府拒絕讓他們在本國舉行大會的緣故。1982年,政府甚至下令所有出國的公民和居民均必須繳納出境稅。這條法例大大增加了許多弟兄的經濟負擔。可是,經濟能力較佳的弟兄卻對較貧乏的家庭伸出援助之手。有一群弟兄甚至在空餘的時間從事一點家庭維修工作以資助有欠缺的人。結果有3,500位烏拉圭的傳道員能夠前往巴西參加大會!
但事情的發展卻出乎意料之外。在分社加建部分舉行呈獻禮之前一個星期,弟兄們接獲政府通知能夠在蒙特維迪奧舉行大會。大會的一切安排必須在20天之內完成,包括派人擔任節目,組織各部門,以及修理和清潔一個廢置已久、破爛不堪的室內運動場。然而對於能夠在大會中聚集起來的6,245人來說,這是何等大的喜樂!
弟兄們正繼續團結一致地沿著雀河——烏拉圭——高唱上帝王國的榮耀信息,我們堅信耶和華必然會繼續祝福他們所作的一切努力!
[第27頁的地圖或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烏拉圭
薩爾托
佩桑杜
蒙特維迪奧
[地圖]
南美
[第29頁的圖片]
烏拉圭分社新近加建的王國聚會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