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為所致力的建設工作歡欣鼓舞
建築工程對巴拿馬來說並非新事。在本世紀的初期,巨大的運河工程開始動工,運河穿越狹隘的巴拿馬地峽的中央,使太平洋和大西洋匯合起來。這項龐大的建築工程為細小的巴拿馬贏得了「世界交匯處」的美譽。
1986年1月18日,有一項性質不同的建築工程大功告成。耶和華見證人在那天為他們新近落成的分社辦事處及其中的設備舉行奉獻儀式。那天只有211人能夠親自在場參加這個慶典,其他幾千人則藉著以電話聯播聆聽當日的節目。新的建築物含有總部工作人員及海外傳道員的宿舍,並設有一間印刷廠。
興建這些設備只是巴拿馬自19世紀末葉以來一直進行的屬靈建築計劃的一部分而已。當時王國的真理種子已在國內撒播。到1957年,巴拿馬約有1,000名好消息的傳道員。(馬太福音24:14)在那年興建的一幢細小的分社辦事處及海外傳道員之家已敷應用。但在隨後的二十年,見證人的數目增至以前的三倍。因此,在1982年9月,耶和華見證人的治理機構批准在該國興建一幢新的分社辦事處。
這幢新的建築物會在哪裡興建呢?在巴拿馬市郊外約12英里(19公里),一個面向湖泊、風景優美的地點。
建築的挑戰
可是,誰負責設計這幢建築物呢?怎樣建造呢?誰會負責興建呢?弟兄們記得詩篇127:1的話,於是勇往直前,深信耶和華必定會幫助他們克服這些如山的障礙。
他們首先繪畫一幅輪廓的圖則,顯示辦公室、圖書館、藏書貨倉、小型印刷廠及總部工作人員宿舍,及一間寬敞的王國聚會所需要多少面積。然後守望台社布洛克林總部的建築師便按這些需求設計一幢新的建築物。
實際動工興建這幢建築物是另一項挑戰。當地有數以百計的見證人志願服務,美國的弟兄也自願獻出他們的才幹和勞力。僅在6個星期之內已有230名志願工作人員從各地抵達,其中有一些來自中美洲的其他國家。
當地的弟兄樂於開放自己的家接待這些人,有一個家庭甚至暫時遷入帳幕裡,以便空出自己的家讓十一位志願工作人員留宿。一些擁有小型校車的弟兄負責接載工作人員,其餘的人則負責供應30,000份免費膳食給建築地盤的工人。他們也備有各式飲品,如菠蘿、橙子、木瓜、芒果及椰子汁等,不斷供應在烈日下辛勞工作的工人解渴。
絕非巴別塔
工程進行得非常迅速,兩星期後,所有牆壁已砌至二樓的高度,有些鐵梁也安裝妥當,二樓王國聚會所的地面已鋪好。接著,安裝排水系統、電器、門窗、砌磚、批盪等工作同時進行。不及一個月之後,大廈的上蓋已經完成而及時避過了一場滂沱大雨——通常是很少在年中這個時候下大雨的。
工程進行期間也經歷若干難題。有時約有800個志願工作人員在場,因此必須有良好的組織才能適當地分配工作。再者,大部分外來的弟兄都不懂西班牙語,可是,情況並沒有變成像醜聲遠播的巴別塔一般;這些障礙並沒有使建築工程就此停頓下來,反之,弟兄們表現聖靈的果子,並在傳譯員的協助下使難題得以迎刃而解。——加拉太書5:22,23。
在整項建築工程進行期間,弟兄們都以屬靈的事為念。他們在建築地盤內舉行經常的小組聚會,也撥出時間從事組外傳道工作。他們也有消遣、遊覽及歡聚交往的時光。可是,弟兄們的首要目的是工作。因此建築物很快便完成了!
治理機構的成員約翰·布夫在奉獻演講中將整件事的意義言簡意賅地表達出來,說:「我們所造的建築物會成就些什麼事呢?事實上,我們是為永久的將來而建造。建築物雖不會永遠長存,可是,這幢建築物和這裡的弟兄,並全球各地的弟兄們所成就的善工卻會產生許多存到永遠的人。」難怪巴拿馬的見證人均為他們那不斷擴展的建設工作歡欣鼓舞!
[第22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巴拿馬
巴拿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