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主的日子的各場地震啟示錄偉大的高潮近了!
-
-
1914年爆發的世界大戰影響深遠,許多歷史悠久的王朝都覆亡了。1917年,俄國布爾什維克革命推翻了沙皇,引發了馬克思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長期鬥爭。政治動亂繼續在世界各地衝擊人類社會。現今許多政府一兩年就垮台了。意大利是政局不穩的典型例子,單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42年間,意大利就有47個新政府先後執政。然而,這些政治的動盪只是一場空前絕後的政治巨變的先兆。結果會怎樣?上帝的王國會全權統治地球。(以賽亞書9:6,7)
6.(甲)威爾斯怎樣描述一個截然不同的大時代?(乙)一位哲學家和一位政治家怎樣評論這個始於1914年的時代?
6 歷史家、學家、政治領袖都異口同聲地表示,1914年開始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大時代。17年後,歷史家威爾斯評論:「先知預言的都是開心的事就好了,但先知的職責是見什麼說什麼。他見到現今世界仍然被軍人、愛國者、投機商和放高利貸的人牢牢地控制;仍然充滿猜疑和仇恨,剩餘的個人自由迅速喪失,階級鬥爭日趨激烈,列國都積極備戰。」1953年,哲學家羅素寫道:「自1914年以來,關心世局的人無不誠惶誠恐,因為看來人類注定要走向更大的災難。……他們看見人類就像希臘悲劇英雄一樣被憤怒的神祇驅策,沒法再主宰自己的命運。」1980年,政治家麥克米倫憶述20世紀初的太平日子說:「一切都日趨美好,我就是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突然之間,意料之外,1914年一個早上,一切都化為泡影。」
7-9.(甲)哪些動亂從1914年開始震撼人類社會?(乙)耶穌臨在期間人類社會的種種動盪,最後會包括什麼情況?
7 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了又一場震盪。小規模的戰爭和國際間的恐怖活動繼續震撼大地。許多人擔心恐怖分子會發動襲擊,也擔心一些國家會運用大殺傷力的武器。
8 除了戰爭之外,自1914年以來,還有其他事徹底震撼了人類社會。其中最具破壞力的震撼之一,是1929年10月29日美國證券市場的崩潰。這引發了經濟大蕭條,全球所有資本主義國家都受到沉重的打擊。雖然到了1932至1934年間經濟已開始復甦,但至今我們仍然感受到經濟大蕭條的影響。由1929年以來,對於世界經濟的弊病,列國施行的對策都只是治標不治本,換湯不換藥。各國政府執行赤字財政。1973年出現的石油危機和1987年出現的全球股市狂瀉,都給金融制度帶來了更多的震盪。與此同時,千千萬萬的人經常賒賬購物。各種金融圈套、層壓式推銷(金字塔式推銷)、彩票和其他變相的賭博使無數人受害;雖然政府本該保障人民的利益,許多投機活動卻竟然是政府機構主辦的。就連一般教會的電視佈道家也要分一杯羹,搜刮了千百萬元的捐款!(參看耶利米書5:26-31)
9 經濟困局曾讓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有機可乘,奪得大權。大巴比倫也抓緊機會,刻意逢迎這些當權者,比如梵蒂岡分別在1929年和1933年跟意大利和德國簽訂協議。(啟示錄17:5)隨之而來的黑暗日子無疑應驗了耶穌以下關於他臨在的預言:「列國都……不知所措,痛苦不堪。人必驚恐,想到世上要發生的事就頭暈目眩。」(路加福音21:7-9,25-31)c不錯,自1914年以來,撼動人類社會的震盪連續不斷,餘震也非常劇烈。
-
-
在主的日子的各場地震啟示錄偉大的高潮近了!
-
-
[第106頁的附欄]
1914年——一個轉捩點
1987年,《波利蒂肯的世界歷史——歷史的力量和意義》在哥本哈根出版。該書第40頁有以下評論:
「在19世紀,人們一直相信世界會繼續進步,但這種信心卻在1914年受到致命的打擊。戰爭爆發之前一年,丹麥歷史家和政治家蒙克樂觀地說:『所有證據都顯示,歐洲列強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實在微乎其微。「戰爭的威脅」也將消失,就像1871年以來一再出現的情況一樣。』
「截然不同的是,他的回憶錄後來這樣說:『1914年爆發的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捩點。在此之前,前景一片光明,我們的生活相當安全,我們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1914年,我們卻踏入一個充滿災難、恐懼、仇恨的時代,哪裡都不安全。當時沒有人清楚,即使今天仍然沒有人清楚,臨到我們身上的黑暗會否徹底摧毀人類幾千年來建立的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