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剛果民主共和國(金沙薩)
    2004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更多海外傳道員抵達

      60年代,組織抓緊機會派海外傳道員到剛果,首先在金沙薩設立了一個面積不大的海外傳道員之家。1964年3月,海外傳道員基塞爾和妻子馬德琳從加拿大抵達。四十年後,他們仍然忠心耿耿地在金沙薩伯特利服務。

      有些在60年代晚期抵達的海外傳道員,現今在其他國家居住。1965年,博古斯弟兄和妻子伯莎在海地服務了一段時期之後,被派到剛果來。博古斯弟兄曾是周遊監督,後來由於健康欠佳,在1971年返回美國。1965年尾,波特奇和妻子芭芭拉加入了海外傳道員的行列。目前他們在英國伯特利服務。1966年,史密斯和妻子安被派到剛果,主要在加丹加省服務。後來由於傳道工作受禁止,他們在1986年被調到肯尼亞去。來自德國的托克是基列學校第44屆的畢業生,以監督身份奉派到剛果探訪各群會眾。工作受禁止後,他被調到肯尼亞去,現今是埃塞俄比亞分部委員會的統籌者。夏普和妻子蘇珊是基列學校第47屆的畢業生,1969年被派到剛果工作。他們遭遞解出境後被派往贊比亞,至今仍在首都盧薩卡服務。還有一些海外傳道員給調到西非的其他國家去。其中一對夫婦是斯帕利奇和妻子凱迪,後來他們因飛機失事罹難。這個慘劇令所有認識他們的人都十分傷痛。

      1966年,分部設立了金沙薩以外的第一個海外傳道員之家,位於剛果東南部的盧本巴希。後來,有其他海外傳道員之家在盧本巴希西北部的科盧韋齊和開賽省的卡南加(當時稱為路路阿堡)相繼設立。海外傳道員是會眾的中流砥柱,幫助弟兄在生活上實踐真理。例如在開賽省,弟兄當中仍然存有部落的競爭精神。既然海外傳道員並非來自任何部落,他們能夠在難題發生時為弟兄仲裁,在處理案件時行事公正、不偏不倚。

      從1968至1986年,曾有60多個海外傳道員在國內不同地區服務。有些曾在美國的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進修,另一些則在德國的基列分校接受過培訓。除此之外,有些說法語的先驅直接到剛果參與海外傳道工作。許多海外傳道員學會了當地的語言,大家都努力以王國好消息安慰地區裡的人。

  • 剛果民主共和國(金沙薩)
    2004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請讀讀一位海外傳道員怎樣描述60年代後期的聚會所。

      「我們的目的地是利奧波德維爾的一棟王國聚會所。我們沿著一條夾在水泥房子之間的小路前行,後面有一群小孩跟著我們。最後我們來到一個院子,四周有水泥牆圍著。聚會所就在一所房子後面,房子是弟兄的。聚會所是四面通風的,當時弟兄正在練習唱王國詩歌。聽見他們的歌聲,我們十分興奮!他們唱詩時全情投入,十分感人。聚會所的房子幸好有樹蔭覆蓋,不致受猛烈的陽光暴曬。那裡大約有200個座位。講台是水泥的,講者如果身材較高,在台上就得稍稍彎下腰。講台旁邊放著幾盆植物。屋頂用波紋鐵鋪成。牆上掛著布告板,展示分部來信和聚會程序表。還有一張用來擺放書刊的桌子。聚會所備有煤油燈,讓弟兄在晚上也可以舉行聚會。我們離去時,小孩仍在外面,尾隨著我們回到大路上。

      「我們繼續前行,深入剛果內陸。我們來到一個由茅舍組成的村莊,看到村裡有一間王國聚會所,房子由九條柱子支撐,房頂鋪著厚厚的茅草。聚會所裡挖了好些從房子一邊伸延到另一邊的長溝。聽眾坐在地上,雙腳放進溝裡。我們也試試這樣坐,原來並不吃力。講台上方掛著一個牌子,用當地文字寫著『王國聚會所』幾個字。大約有30人出席聚會,估計只有一半是傳道員。他們會唱不少首王國詩歌。雖然他們的歌唱技巧不怎麼好,但大家都全神投入,引吭高歌。

      「接著我們向北部進發,來到一個村落,停下車來,遙望村內,看見一些茅屋。不遠有一棟與眾不同的房子,是用粗竹建成的,十分堅固。竹牆上有門和窗,房頂用茅草蓋成。房子前面有一塊整潔的草地,小徑旁豎著一個細小的牌子,寫著『耶和華見證人』幾個字。我們沿著小徑走到王國聚會所,弟兄們歡歡喜喜地出來迎接我們。進了聚會所,我們留意到座位是把一排竹竿固定在直立的竹棒上。幸好王國聚會所的屋頂不漏水,不然就麻煩了。因為雨水滴在竹棒上,竹棒就會生根,迅速長高。這樣,長凳的高度就不僅是30厘米了。有一個布告板展示各聚會的舉行時間和分部來信。另外有一張用竹片和蘆葦紮成的桌子,擺著供弟兄領取的書刊。

      「我們向南進發,在日落時分來到加丹加省。這裡清涼得多,要加衣才行。我們抵達一個村落,走近王國聚會所時,聽見弟兄在唱詩歌。村裡的弟兄一般都沒有手錶,他們看看太陽的位置,就知道聚會的時候到了。誰先抵達聚會所就先開始唱詩歌,等大部分人來了,聚會才開始。我們跟大夥兒坐在一起,長凳是用鋸開一半的樹幹做成的。書刊放在一個舊櫥櫃裡,但不可以放很久,因為有蟑螂和白蟻。聚會結束後,弟兄請我們參觀聚會所。聚會所的牆是用蘆葦稈綁紮細樹枝,再塗上泥建成的。防水的屋頂則用茅草蓋成。」

  • 剛果民主共和國(金沙薩)
    2004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第200-202頁的附欄或圖片]

      邁克爾·波特奇自述

      出生年份:1939年

      受浸年份:1956年

      簡介:波特奇和妻子芭芭拉在剛果服務了29年,現於英國的伯特利。波特奇是倫敦林加拉語會眾的長老。

      我們在剛果服務,首先要克服的是語言障礙,我們先要學會說一口流利的法語(剛果的官方語言),但這只是起頭而已。在加丹加,我們要學斯瓦希里語;在卡南加,我們要精通奇盧伯語;當被派到金沙薩後,我們要學林加拉語。

      以上的訓練證明對我們大有造益。首先,當地的弟兄看到我們努力以他們的語言跟他們說話,對我們的感覺尤其親切。他們也看出我們這樣做是基於無私的愛和關懷。學會當地語言的另一個好處,是令傳道工作的果效更好。當住戶聽到我們講他們的語言,起初通常是驚訝,然後是喜悅。他們都尊重我們,要聽聽我們打算說什麼。

      當我們要遠行作區域探訪時,對當地語言的了解,幫助我們避開一些可能出現的危險情勢。軍方或政黨設置的路障通常是危險之處,因為他們可以隨意在那裡敲詐路人,外國人尤其是他們認為容易下手的有利目標。當我們在路障前被截停時,我們會以當地語言問候士兵,他們頓時感到錯愕,不敢貿然勒索我們。然後他們會問我們是什麼人,由於我們不是只懂用當地語言打個招呼,而是能夠清楚解釋我們的工作性質。他們通常都反應友善,也向我們索取書刊,並說願我們蒙上帝賜福,一路平安。

      非洲弟兄們所顯出的真愛和自我犧牲精神,常常令我們感動不已。有多年時間,剛果是個一黨專政的國家,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的人,例如耶和華見證人,會特別受人歧視,有時甚至受到猛烈的反對。我們就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駕著吉普車探訪各個分區,及在大會裡發表演講。

      我還記得某個大會發生的一件事。那天是大會的最後一天,正在舉行傍晚的節目,當地政黨首長走到會場後台,他喝醉了酒,惡言漫罵在場的人,並堅持要到台上,告訴所有人必須購買黨員證。我們一口拒絕,他就勃然大怒,更高聲尖叫和辱罵我們,說耶和華見證人反政府,應該全部拉去坐牢。有些弟兄設法勸他離開,雖然最後他肯離去,卻揚言要到行政官員那裡告發我們,然後回來燒毀我們的吉普車,再放火燒掉我們的茅屋。我們知道這次可不是鬧著玩。

      弟兄們沒有怕得四散而逃,還團結地與我們一起,實在令人喜出望外!他們鼓勵我們要信賴耶和華,把事情交在他手中。他們整晚輪流看守我們的茅屋和吉普車。這次經歷令我們十分感動。弟兄們為了保護我們,連生死也置之度外;他們也拒絕支持政黨,深知在我們離去後可能會受到殘酷對待,也在所不辭。我們在剛果工作多年,感受到弟兄姊妹的自我犧牲精神和基督徒友愛,以及熱切的關懷,實在令人永誌不忘。

      [第211-213頁的附欄或圖片]

      特倫斯·萊瑟姆自述

      出生年份:1945年

      受浸年份:1964年

      簡介:從事海外傳道12年,能操法語、林加拉語、斯瓦希里語。現在跟妻子和兩個兒女在西班牙服務。

      1969年,我和諾爾斯乘機飛往基桑加尼。基桑加尼是剛果首都東北面的一個省, 人口約23萬。

      到機場迎接我們的,除了少數傳道員外,還有大群對聖經感興趣的人。他們都熱情地歡迎我們,又帶來很多禮物,有木瓜、菠蘿和香蕉等,其中一些熱帶水果我們從未見過。有些還拿了活雞和烏龜來。齊卡卡親切地接待我們到他家暫住。稍後,我們租了一間平房,漸漸安頓下來。後來福納弟兄和妻子瑪麗,以及埃文斯弟兄和妻子瑪麗蓮加入我們的行列,我們真是樂不可支!我們一起粉飾基桑加尼的首間海外傳道員之家。我們清除了房子周圍高高的野草和葡萄藤,又趕走兩隻在閣樓發現的麝貓。之後,巴恩斯弟兄和妻子安妮,連同哈克尼斯姊妹加入海外傳道員之家。後來,我跟哈克尼斯結了婚。

      在基桑加尼,人們友善好客。我們傳道的頭四年,學曉了林加拉語和欺瓦希里語,這消除了我們跟當地人的隔膜。那裡的聖經學生實在使人應接不暇,我們從早到晚忙個不了,才能照顧所有聖經學生。在基桑加尼的多年工作期間,我們看著由不足十個傳道員的小組,發展成八群會眾。

      一天,我們駕車沿伊圖里河行駛時,留意到附近有一族矮小的俾格米人停留,大家都很想向他們傳道。有些學者指出,俾格米人視森林為父母,因為森林能提供食物、衣著,以及讓他們棲身。因此,俾格米人認為森林是神聖的。他們相信,藉著進行某種儀式,就能跟森林融為一體。儀式的一部分是圍著火唱歌跳舞。他們會以一種長木管做的喇叭吹奏音樂,及模仿動物的聲音,作為伴奏。

      我們深受這個帶有神祕色彩的遊牧民族所吸引。他們一般只在某個地方停留一個月左右。他們所蓋的房子是蜂窩形的,只有一個入口。這些房子以樹苗和樹葉蓋建,通常不用兩小時就能建成,大小只能容納幾個人蜷曲著身子睡在裡面。他們從未見過白種人,有些小孩於是走近我們,好奇地摸我們的皮膚和頭髮。能夠遇上這些友善的人,並向他們傳道,令人多麼高興!他們說,以往曾有耶和華見證人從附近的村落前來探訪他們。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