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贊比亞2006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
因此,為了幫助對聖經感興趣的人獲得確切的知識,有一致的信仰,就需要按時提供用他們的母語譯成的聖經書刊。
印製聖經書刊
20世紀30年代早期,《上帝的豎琴》和一些小冊子翻譯成奇切瓦語。到了1934年,雖然經常傳道的人不多,卻總共分發了1萬1000份書刊。反對者因我們傳道,就惱羞成怒,不斷「以法令謀害」我們。(詩篇94:20)儘管如此,1949年年底《守望台》不再受禁,西班巴語的《守望台》月刊以油印方式印行,寄給訂閱的人。
約納斯·曼約尼回憶20世紀50年代早期印製雜誌的情形,說:「我獨自工作。收到英語原稿後,我就把稿子翻譯成西班巴語,審稿也是我負責的。接著,我把譯好的稿件打在蠟紙上,用油印機印出來。有時每期雜誌需要印7000份,要花很長時間。然後,我把雜誌分好頁數,裝訂起來。每本雜誌都是這樣人手製作的。最後就是把雜誌寄給各個會眾。我要逐一給每卷雜誌貼上郵票,再一箱箱送到郵局去,工作很繁重。」
儘管那時候沒有科技的協助,但參與翻譯工作的人深知自己的工作可以造益很多人,都甘願無私地獻出自己。詹姆斯·姆旺戈一面忙著探訪會眾,一面翻譯,大多數譯文是在燭光下手寫的。他說:「我從不厭倦這個工作。能夠為提供靈糧出一分力,幫助弟兄在靈性上成熟是我的榮幸。」
「換手」
翻譯員要正確地表達真理,不僅需要熟知本國的語言,也要正確理解英語原文。亞龍·馬普蘭加說:「翻譯時,有些詞語不能按字面意思直譯。我記得有一次,一篇文章談到以利亞把任務交給以利沙,英語用詞的字面意思是『換手』。有個弟兄就照字面意思翻譯了。我問,這個詞在文章裡的意思真的是『換手』嗎?請教過其他弟兄後,我們終於明白了正確的意思。我也記得我們學過,不能逐字直譯,否則譯文讀起來 就像是英語句式一樣。我們要用母語慣用的方式去表達,盡量避免見詞譯詞。」
借助科技
從1986年起,各分部陸續開始採用多種文字電子照相排版系統(MEPS),大大加快了翻譯、校對、排版等工序的速度。後來,又廣泛使用守望台翻譯系統軟件和其他翻譯工具。目前,本地幾種主要語言的聖經書刊的翻譯工作,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這種形式有助於提高譯文的素質,所譯的書刊是大部分贊比亞人都能夠看懂的。《聖經新世界譯本》和其他「正義的武器」將繼續發揮作用,幫助內心誠懇的人認識耶和華。(哥林多後書6:7)
-
-
贊比亞2006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
[第191,192頁的附欄或圖片]
「你簡直是自毀前途!」
穆科斯庫·西納利
出生年份:1928年
受浸年份:1951年
簡介:基列畢業生,曾擔任翻譯員,現為會眾長老。
在我受浸那天,海外傳道員哈利·阿諾特走來問我:「您能幫個忙嗎?」原來,當時很需要西羅斯語的翻譯員。不久,我就收到一份作翻譯的委派通知,和一本《守望台》。同日黃昏,我急不可待地開始工作。當時做翻譯可真不容易:我需要長時間伏案工作,又沒有西羅斯語詞典,僅有的只是一枝舊鋼筆!白天,我在郵局工作;夜間,我就做翻譯。有時會收到分部來信催促:「請盡快寄回譯文。」在那些日子,我常想:「什麼能阻止我參與全時服務呢?」最後我決定辭去郵局的工作。上司雖然很信任我,但收到我的辭職信也免不了懷疑:「他是不是挪用了公款?」當局派了兩個歐籍督察來調查。經過徹底調查,還我一個清白,但他們仍覺得此事令人費解。為了挽留我,他們提議給我升職,但我拒絕了。他們就說:「你簡直是自毀前途!」
事實並非如此。1960年,我加入了伯特利服務。不久,就獲邀到基列學校受訓。當時我多少有點緊張。還記得那個旅程由巴黎開始,首先飛往阿姆斯特丹,然後轉乘飛機到紐約——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坐飛機。我不禁想道:「受膏基督徒升返天上時,滋味兒大概也就是這樣吧。」到了總部,弟兄的熱情款待,令我深受感動。他們謙卑自抑,從不歧視別人。畢業後,我被派回贊比亞做翻譯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