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不是我的錯」
    警醒!1996年 | 9月22日
    • 「不是我的錯」

      「對不起,我錯了。我只能責怪自己!」今天,你多常聽到別人這樣說呢?這麼坦誠的實話很難再聽到了。事實屢屢表明,人即使承認自己錯了,也會想盡辦法,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又或者聲稱自己是不得已才犯錯的,實在情有可原。

      有些人竟然認為,犯過的責任在於自己的遺傳因子!他們真的可以用這個藉口為自己辯護嗎?《破解基因之謎》一書對基因研究的若干領域提出異議,同時質疑這些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效益。澳洲新聞工作者比爾·迪恩替這書撰寫評論文章,他作了以下發人深省的結論:「近來,社會決定論者似乎越來越相信,他們已找到近乎絕對可靠的證據支持他們的理念,就是人不該對自己的行動負責:『法官閣下,被告實在控制不住自己,就割斷了她的咽喉——這種行為是與生俱來的,他根本無從抗拒。』」

      其實不是新趨勢

      正如一位作家所說,這個世代快要成為「不能怪我」的世代了,委過於人的傾向看來日益流行。不過,歷史記載表明,人類從起頭就一直遇事推委,「實在不能怪我」這個藉口至今仍然大派用場。亞當夏娃因為沒有聽從上帝的吩咐,擅自吃了禁果而犯罪。他們都是推卸責任的能手,各自歸罪於另一個受造物。創世記把當時的對話記錄下來,上帝首先說:「『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嗎?』那人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耶和華上帝對女人說:『你做的是什麼事呢?』女人說:『那蛇引誘我,我就吃了。』」——創世記3:11-13。

      此後,人類就新創了各種不同的信仰,又不斷尋找奇異的藉口,以求推脫責任,不用對自己的行動承擔後果。在這些虛構的信仰當中,值得注意的就是源遠流長的宿命論。一個對業深信不疑的女佛教徒說:「我覺得人要為一些自己毫不知情,生下來就要承受的事而受苦實在很無稽。但我不得不接受這是命中注定的。」由於深受加爾文的得救預定論所影響,基督教國的成員普遍相信命運。教士往往告訴哀傷的親屬,死者意外身亡原是天意。另一方面,有些本意良好的基督徒每遇到挫折,就斷定這是撒但的鬼把戲。

      今天,不負責任的行為日趨流行,而且深得法律界和社會人士的支持,這是有目共睹的。我們正生活在一個「權利多、責任少」的時代。

      研究人類行為的專家找到了一些假設的科學證據。有些人覺得,罪犯往往會利用這些所謂的證據作為藉口,隨意通姦殺人、為非作歹。這個趨勢正好把現代社會的心態反映出來:不肯罪己,務求卸責。

      我們必需為以下的問題找出答案:科學到底有什麼發現?人類的行為光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嗎?還是受內外因素支配呢?證據其實表明什麼?

  • 命運全憑基因主宰?
    警醒!1996年 | 9月22日
    • 命運全憑基因主宰?

      「過去我們以為,自己的命運是由星宿支配的。現今我們知道,在很大程度上,人的命運是由基因主宰的。」在《破解基因之謎》一書的開頭部分,作者露思·哈伯德和伊萊賈·沃爾德摘引了詹姆斯·沃森所說的以上幾句話。不過,在沃森的引文下面,兩位作者卻又引用了R.C.萊旺廷、史蒂文·羅斯和利昂·卡明的話說:「我們想不出有任何顯著的人類社會行為是天生不能改變的,以致連社會教化措施也無法加以改造。」

      該書的封套載有一篇內容提要,文章一開始就提出以下關係重大的問題:「人的行為是否得自遺傳?」換句話說,既然生理機能和性格特徵是可以遺傳的,人的一舉一動就完全由負責傳遞遺傳信息的基因所操縱,是這樣嗎?基於遺傳理由,社會就該認同某些不道德的行為,是這樣嗎?大眾是不是應該把罪犯看做遺傳密碼的受害人呢?要是這樣,他們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辯稱,自己的犯罪傾向是體內基因早已預定的,從而要求減輕刑事責任。

      無可否認,科學家在本世紀所作的發現,有許多對人類都是很有貢獻的,其中一個發現就是引人入勝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所謂的遺傳結構藍圖。遺傳密碼所儲存的信息不但令科學家著迷,就是連門外漢也深感興趣。遺傳學的研究到底有什麼發現?研究結果怎樣被人用來支持先天決定論(或稱為得救預定論)這個近代學說呢?

      不貞行為和同性戀又怎麼樣?

      《澳大利亞人報》的一篇文章指出,關於遺傳學,有的研究報告聲稱,「不貞行為大概是與生俱來的。……看來,不忠實也是人的天性」。對放蕩不羈的人來說,這樣的「漏洞」簡直正中下懷,他們大可以利用這個藉口,要求減輕要負上的責任。試想想,上述的一番話會對婚姻和家庭造成多大的破壞!

      論到同性戀,《新聞週刊》以「天生還是後天養成?」作為文章標題。文章述說:「最新的研究暗示,同性戀可能跟遺傳有關,而不是環境因素促成的。科學家和心理學家都覺得,很難弄清楚這個暗示的含意。……聽到同性戀可能是與生俱來的傾向,許多同性戀者都如釋重負。」

      文章接著引述理查德·皮亞爾博士的話:「性傾向要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話,同性戀者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說,『這不是個人缺點,也不是我的錯』。」同性戀研究人員弗雷德里克·惠瑟姆提出進一步的論證,支持這個「無需負責」的論點。他觀察到,「同性戀者一聽到這種傾向是天生的,就會鬆一口氣。不論是同性戀者還是他們的家人,雙方都自覺如釋重負,不再感到內疚了。此外,社會也無需為同性戀教師等問題大傷腦筋」。

      談到同性戀傾向是天生的,新聞媒介有時把所謂的證據當做確鑿事實,而沒有清楚表明,這不過是一種可能出現的情況,而且證據其實是毫不充分的。

      《新政治家與社會》雜誌給一些虛誇不實的報導潑冷水:「由於對報導賞識不已,讀者可能完全看不出,所謂鐵一般的具體證據不過是表面工夫,根本站不住腳。科學家[明目張膽地]聲稱,放蕩不羈『是男子的天性,這種與生俱來的行為是改不掉的』。那麼可怕的主張根本毫無實據。」論到最新的遺傳學研究,作者戴維·鈴木和約瑟夫·萊文在《破譯密碼》一書裡也表達了他們的憂慮:「科學家可以據理論證,人大體上的行為是有可能受遺傳影響的,但要證明一隻動物對周圍環境的反應,包括反應的特定細節在內,實際上是由一個特定的基因、一對基因,甚或20個基因所控制的話,那又是另一回事了。為了公平起見,我們不妨問問:在嚴格的意義上說來,從事分子定位或基因操作的科學家,有沒有發現DNA任何部分,是他們預計會影響到人類特定行為的呢?」

      支配酗酒和犯罪行為的基因

      多年來,遺傳學研究人員一直對酗酒惡習的探討深感興趣。有些人聲稱,研究報告表明,人所以嗜酒如命,要不是因為受某些特定基因所影響,就是由於嗜酒者缺乏某些特定基因所致。舉例說,1988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導,「在過去十年內,經過三次獨立的調查,有關方面已找到肯確證據,表明酗酒這個特徵是可以遺傳的」。

      不過,現今有些癖嗜學專家卻對以下的看法提出質疑:酗酒惡習主要是在先天因素影響下而形成的。《波士頓郵報》1996年4月9日刊的一份報告指出:「科學家仍然找不到使人染上酒癮的基因。有些研究人員承認,他們充其量只可能找到遺傳弱點;由於天生有這個弱點,某些人即使喝酒過量,也不會有半點醉意。這個遺傳特徵可能會使他們容易酗酒成性。」

      《紐約時報》就美國馬里蘭大學所舉行的一個會議作出報導。會議的主題是:「研究遺傳基因和犯罪行為的相互關係」。犯罪行為是由基因操縱的——這個主張既簡單又吸引。時事評論員似乎一窩蜂支持這個看法。一位科學作家在《紐約時報雜誌》評論,罪惡可能「從受孕的一剎那就銘刻在父母遺傳給我們的染色體上」。《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報導,關於犯罪行為是否由基因支配,持續不斷的討論使人以為,罪行「有共同的起因,全在於腦部結構反常」。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傑羅姆·卡根預計,終有一天基因化驗會把生性暴戾的孩童標示出來。有些人暗示,抑制罪行的希望可能在於遺傳基因的改造工程,而非在於革除社會弊病。

      關於人類的行為是否受遺傳影響,傳播媒介報導各種猜測的時候,往往含含糊糊、閃爍其詞。《破解基因之謎》一書講述行為遺傳學家林肯·伊夫斯所進行的研究。伊夫斯自稱找到了證據,表明抑鬱是由遺傳因素引起的。調查過易患抑鬱的婦女後,伊夫斯「表示,也許由於[婦女]對前景感到沮喪,而且終日鬱鬱寡歡,她們碰巧遇到不幸的機會也就大增」。「碰巧遇到[的]不幸」到底是什麼?接受調查的婦女「要不是被人強姦,遭受侵犯,就是給雇主辭退」。這些痛苦經歷是由抑鬱引起的嗎?「這是什麼論據呢?」該書繼續說,「這些婦女所以變得抑鬱沮喪,是因為她們被人強姦,遭受侵犯,或給雇主辭退所致。她們的遭遇越是痛苦難堪,受抑鬱困擾的時間就越長。……他[伊夫斯]要是找到充分證據支持,抑鬱跟人生經歷是毫無關係的,那麼,他花時間、精力鑽研問題是否受遺傳因素所促成,這樣做才有價值得多。」

      同一刊物指出,這樣的報導「深具代表性,傳播媒介和科學期刊對[行為]遺傳學所作的最新報導,通通都採用類似手法。報導內容不但混雜了一些有趣的事實、毫無根據的猜測,還極度誇大基因對我們一生所操有的影響。大部分文章都有同一的顯著特色,就是措辭隱晦」。以上的刊物繼續說:「把基因跟孟德爾的遺傳模式聯繫在一起是一回事,用假設的遺傳『傾向』來解釋痼疾的成因,例如癌症、高血壓等,卻又是另一回事。科學家表示遺傳學的研究有助解釋人類行為,這只不過是他們妄下結論罷了。」

      可是,考慮過以上的種種因素,大眾還是對以下的問題深感興趣:有時候,我們會發覺,日常的行為習慣漸漸改變了。為什麼呢?我們可以抑制這樣的情況出現嗎?我們可以怎樣控制自己的生活,並且持之以恆呢?下篇文章會探討這些問題,其中所提供的答案可能會使你得益。

  • 好好掌握自己的一生!
    警醒!1996年 | 9月22日
    • 好好掌握自己的一生!

      關於人的行為和動機,科學家所作的研究使我們得益不淺。由於科學研究,我們能夠深入了解某種疾病的成因,甚至可能已經學會應付這樣的健康難題了。不過,對轟動一時的新理論有所保留倒是明智的;理論要是跟公認的原則相悖的話,那就更要審慎處理了。

      談到遺傳學和行為的關係,這個題目引起了一些疑問:我們可以不負責任,斷言自己行為無過嗎?不論是言行失檢還是犯了過錯,我們可以藉故推卸責任,甚或委過於人嗎?當然不可以。我們如果遇事推委,就會成為這個「不能怪我」世代的一分子,他們的聲勢日益浩大。一朝功成名遂,大多數人都樂意接受表揚;照樣,對於自己的過錯,他們又為什麼不肯承認呢?

      所以,我們可以問問:我們的一生正受什麼支配?關於這點,上帝的話語聖經怎樣說?

      聖經的觀點是什麼?

      首先,我們必需意識到,所有人都從始祖亞當夏娃承受了罪,我們大家都是在罪孽裡生的。(詩篇51:5)此外,我們正生活在「最後的日子」;在這個特別時期,世人會經歷「難以應付的兇險時代」。(提摩太後書3:1)這正好表明,在克制私慾、約束行為方面,我們所碰到的難題,每每比先祖所遭遇的多。

      雖然這樣,但所有人都是按自由意志行事的,人人都可隨意作出選擇。由於有自由選擇,他們至很大程度是能夠掌握自己生活的。自古以來,人類就一直有選擇的自由;約書亞對以色列人所說的話足以表明這點:「今日你們就可以選擇你們所要事奉的」。——約書亞記24:15,《新譯》。

      聖經清楚說明,魔鬼撒但已從天上被摔下,現正不惜一切迷惑全人類,比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聖經還告訴我們,早在使徒約翰的日子,全世界已伏在邪惡者的勢力下。(約翰一書5:19;啟示錄12:9,12)可是,正如全能的上帝不會控制我們的一舉一動,也不會為我們預定一個只有他曉得的結局,我們也不該把自己的過錯、弱點一一歸咎於撒但。聖經的真理能起平衡作用:「其實各人受考驗,是被自己的慾望勾引誘發的。然後慾望懷了胎,就生下罪來」。(雅各書1:14,15)在聖靈的感示下,使徒保羅寫道:「不要受迷惑了:上帝是嘲弄不得的。人撒播的是什麼,收割的也是什麼。」——加拉太書6:7。

      所以,在耶和華上帝的眼中,我們個別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必須小心謹慎,避免利用遺傳結構、與生俱來的不完美作為藉口,把責任推脫得一乾二淨。在古代所多瑪和蛾摩拉,強暴的同性戀者也要為自己的敗行向上帝交帳。很明顯,上帝並沒有把當地居民看做可憐、不幸的受害人——他們不過是受某些假定的遺傳缺陷所支配,因而控制不住自己,幹起傷風敗俗的事來。類似地,在挪亞的日子,當時的世代也要面對周遭的邪惡勢力;不過,他們如果想渡過即將降下的洪水浩劫,就得作出選擇,自行決定怎樣做。很可惜,作出正確選擇的只有寥寥幾個人,絕大部分人都作了錯誤的選擇。

      希伯來裔的預言者以西結證實,我們如果想蒙上帝喜悅,就必需律己:「倘若你警戒惡人,他仍不轉離罪惡,也不離開惡行,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卻救自己脫離了罪。」——以西結書3:19。

      提供最佳幫助

      當然,我們大家都需要幫助,才可在日常生活上表現自律;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樣做是相當困難的。我們卻無需感到絕望。上帝雖然並不悅納我們與生俱來的犯罪傾向,卻為我們提供最佳的幫助,那就是他的聖靈和受靈示的真理。我們如果想一改故轍,就要充分利用這些良助。儘管受到遺傳傾向或外來因素影響,我們仍可以「把舊品格連舊行為一併剝掉……[然後]穿上新品格;這種品格藉著確切的知識,按著創造這種品格的上帝的形像,漸漸獲得更新」。——歌羅西書3:9,10。

      哥林多會眾有很多基督徒曾洗心革面,改邪歸正。受靈示的記載向我們指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通姦的、供人滿足變態慾望的男子、男和男同寢的、偷竊的、貪心的、醉酒的、咒罵的、敲詐的,一概不能繼承上帝的王國。你們有些人以前也是這樣的。不過,你們已經洗淨了,已經被分別為聖了,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憑著我們上帝的靈,已經稱為正義了。」——哥林多前書6:9-11。

      所以,我們如果正竭力跟自己的不完美搏鬥的話,千萬不要屈膝放棄。許多現代基督徒都可以親自證明,憑著耶和華的幫助,他們能夠「更新思想而改變自己……[並]察驗上帝那良善、蒙他悅納而又完美的旨意」。他們專注於真實、正義、整潔、可喜愛、道德高尚、值得稱讚的事;不但這樣,「這些事[他們也會]繼續思念」。他們吸收固體靈糧,經過習用後,他們的了解力就受到訓練,可以辨別是非了。——羅馬書12:2;腓立比書4:8;希伯來書5:14。

      現代的基督徒也曾竭力掙扎,他們有時候因控制不住而故態復萌,但憑著聖靈的幫助,他們最終能夠痛改前非。知道有這麼多人努力做對的事確實振奮人心。上帝肯確地指出,改弦易轍往往需要人從內心著手,也要控制內心的慾望:「智慧必進入你的心,知識必使你歡悅。明辨的能力必護衛你,聰明必看顧你;要救你脫離邪惡的道路。」——箴言2:10-12,《新譯》。

      所以,你如果渴望得享永生,擺脫這個邪惡世界的種種煩惱、令人沮喪的不完美,就得「竭盡全力」好好掌握目前的生活,按屬天智慧行事。(路加福音13:24)要接受耶和華通過聖靈所給予的幫助,使你能夠結出自制的果實。你要立志按照上帝的律法生活,並聽從以下的勸告:「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在這個世界,你得竭力控制自己的生活,才可在上帝的新世界裡持定「真正的生命」。你所作的一切努力是值得的,因為在新世界裡,耶和華上帝會根據人對耶穌基督的贖價犧牲所懷的信心,把一切遺傳缺陷矯正過來。——提摩太前書6:19;約翰福音3:16。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