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一體化——希望與擔憂警醒!2002年 | 7月8日
-
-
全球一體化——希望與擔憂
「全球一體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經濟大事。……它給世界各地幾十億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金融專欄作家馬丁·沃爾夫
「作為地球的居民,我們同屬一個大家庭。新的時代帶來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新的世界問題,譬如環境災難、資源枯竭、血腥衝突,以及貧困。」——格魯吉亞總統愛德華·謝瓦爾德納澤
1999年12月,世界貿易組織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一輪會議,因群眾騷亂鬧事而中斷。為恢復秩序,警察動用了催淚氣體、橡皮子彈和胡椒噴霧,後來又拘捕了數百名示威者。
究竟是什麼觸發了所謂的「西雅圖之戰」?是對就業保障、環境、社會不平的一連串不滿。其實,簡而言之,示威者懼怕的是全球一體化,懼怕一體化對人和地球可能造成的影響。
他們的恐懼沒有得到緩解。自1999年以來,反對全球一體化的示威規模日益擴大,對抗不斷升溫。如今世界首腦們盡量選擇偏遠地區碰頭,以防示威者擾亂會議進程。
當然,不是人人都把全球一體化視為洪水猛獸。一些人指斥全球一體化是各種世界弊病之根源;另一些人則將其視為解決世界大多數問題的靈丹妙藥,為此歡呼喝彩。沒錯,大多數人對於全球一體化只有個模糊的概念,認為這場曠日持久的辯論與己無關。不過,無論你持有何種觀點,全球一體化確已對你造成影響,很可能,這種影響還會更加深遠。
究竟什麼是全球一體化?
「全球一體化」是個詞語,用以描述世界各民族、國家之間日益加深的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過去十年間,這個過程急劇加速,很大程度上這要歸結於科技的巨大進步。(見第5頁附欄)在這段時間裡,冷戰時期的對立集團瓦解,貿易障礙掃清,世界主要金融市場合為一體,旅遊越來越輕鬆,越來越便宜。
這種日行千里的世界一體化進程,在經濟、政治、文化、環境等各個方面均卓有成效。可惜,它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後果。聯合國出版的《1999年人類發展報告》對此做出了這樣的闡述:「環球各地,人們的生活比以往更加深入、更加密切、更加直接地聯繫在一起。這種聯繫開發出很多潛在機會,使得善行惡事都如虎添翼。」正如許多人類成就一樣,全球一體化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
希望世界越發繁榮昌盛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亞·森聲稱,全球一體化「極大地豐富了世界科學與文化,在經濟領域裡也使許多人得到裨益」。同樣,《1999年人類發展報告》指出,全球一體化「開發出巨大的潛力,人類有望在21世紀內消除貧困」。這種樂觀態度,源於全球一體化惠及之處,在於能創造奇跡般的繁榮景象。今天,世界平均家庭收入比50年前增長了3倍。a
一些分析家看到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另一個優勢。他們認為,這會使得國家政府更不情願捲入戰爭。托馬斯·弗里德曼在他的著作《凌志車與橄欖樹》一書中認定,全球一體化「增加了戰爭的成本,使其超過歷史上任何較早時期,這就促使國家決策者放棄戰爭」。
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增加也使得促進全球團結成為可能。一些人權組織利用互聯網資源,有效地推廣了他們的事業。舉例來說,1997年限制使用地雷國際條約的簽署,部分歸功於通過電子郵件,動員了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支援團體。這種通過基層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政府與民眾並肩合作,共同解除全球人權危機」,被譽為「國際外交的新手段」。
儘管有這些正面例子,很多人仍然憂心忡忡,擔心全球一體化造成的不良後果,會大大超過它所帶來的裨益。
擔憂世界越發四分五裂
人們對於全球一體化的最大擔憂,莫過於它加劇了貧富之間的差距。毫無疑問,世界財富增長了,但是集中掌握這些財富的個人和國家卻越來越少。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200人擁有的財富淨值,超過世界人口百分之40(約24億人)的總收入。富裕國家的人民收入持續增長,過去10年中,有80個赤貧國家的平均收入卻呈下降 趨勢。
另一個普遍的擔憂與環境有關。全球經濟一體化由市場驅動力促成,而市場驅動力著重的是利潤,絕非對地球的保護。關於人類陷入的窘境,印度尼西亞世界自然基金會會長阿古斯·普爾諾莫這樣說:「我們正在與經濟發展競賽。……我很擔心,也許十年以後人人都會來關注環境問題,而到那時,需要人類保護的地區卻已所剩無幾了。」
人們也為工作擔憂。全球性的企業合併以及劇烈的競爭,迫使企業追求精簡高效的運作,人們的工作和收入因而岌岌可危。對於努力增加利潤的企業來說,按照市場需求變化招聘或解雇工人是合情合理的,此舉卻嚴重擾亂了人們的生活。
金融市場的全球一體化構成另一個不穩定因素。國際投資商可能將巨額資金投入發展中國家,當經濟惡化時卻又遽然撤資。這種大規模的撤資,可能使一個又一個國家陷入經濟危機。1998年的東亞金融危機就使1300萬人失去了工作。在印度尼西亞,那些保住飯碗的工人,眼巴巴地看著自己的實際收入削減了一半。
可以理解,全球一體化喚起了希望,也引發了擔憂。你有理由懼怕全球一體化嗎?你是不是可以期望,全球一體化使你的生活更加富足?全球一體化會不會叫我們對未來更為樂觀?下篇文章會解答這些疑問。
[腳注]
a 然而,平均數,尤其是世界範圍的平均數,很容易誤導人們的判斷。過去50年間,一些家庭的收入確實成倍上翻,但在很多地區,家庭收入卻沒有一分一毫的增加。
[第3頁的精選語句]
世界上最富有的200人擁有的財富淨值,超過世界人口百分之40的總收入
[第5頁的附欄或圖片]
全球一體化背後的科學技術
在過去20年中,科技給通訊帶來了一場革命。在連通全球各個角落的人和資訊方面,都比以往來得更快、更便宜、更便捷。
電視目前,世界上大多數人都能看到電視,即使電視機不是他們自己的財產。1995年,世界上每1000人當中就有235台電視,這個數字比1980年幾乎翻了一番。一台小型的衛星電視接收器,就能使生活在窮鄉僻壤的居民看到世界各地的節目。政治經濟學教授弗朗西斯·福山指出:「今天,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與全球媒體完全隔絕。」
互聯網每週有大約30萬個新用戶登錄互聯網。1999年人們估計,到2001年會有7億人上網。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評論說:「結果呢,很多人有機會對其他人的生活、產品、思想有所了解,人數之多,史無前例。」
電話纖維光學電纜和衛星系統大大削減了電話費用。由紐約到倫敦的一通3分鐘電話,從1930年的245美元下降到1999年的35美分。無線網絡系統使移動電話與電腦一樣普及開來。據估計,到2002年底,使用移動電話的人數將有10億,其中許多用戶能夠通過手中電話接通互聯網。
微晶片上述信息載體的發展日新月異,全都有賴於微晶片。過去30年中,微晶片的計算能力每18個月翻上一番。從未有過這麼多的信息儲存在這麼小的空間裡。
-
-
全球一體化——真的能夠解決問題嗎?警醒!2002年 | 7月8日
-
-
全球一體化——真的能夠解決問題嗎?
「像大多數人類聚居點一樣,我們今天居住的地球村遠非理想,不盡人意之處比比皆是。不是所有居民都享受到公正的待遇,人們在機會面前並不平等。盈千累萬一無所有的人則認為,他們根本不屬於任何村落。」——《我們的地球村》,英語
法蒂瑪住在非洲一座大城市裡,她認為自己是個幸運兒。儘管她的家只是個金屬棚屋,與三座大理石墓碑並肩而立,至少她也擁有一台冰箱。像這座城市的其他50萬居民一樣,她住在大型墓園裡。就是這個墓園,也開始人滿為患了!法蒂瑪解釋說:「移民城裡的人太多了,搬到墓園住的人特別多。」
距離法蒂瑪的家約15公里處,有一個嶄新的豪華住宅小區,內設優雅的餐館、網球場,還有一個27洞的高爾夫球場。在這個非洲國家,打一局高爾夫球的費用高出每月人均收入。貧困一向是城市的瘟疫,但是高爾夫球場——上流社會的象徵——既引人好奇又叫人窩火。在我們的地球村,奢華與赤貧並存,景象令人不安。
哈德拉毛幹河在中東也門的旱地上蜿蜒而過。這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商道,沿途點綴著古老的城市。一眼望去,時間似乎在這個僻遠的山谷裡停下了腳步。可是不盡然,外表常常是假象。在鄰近城市沙文,市博物館已經聘用了一個大學畢業生,幫助他們設立網站,展示博物館的所有珍品。該畢業生儘管是本地姑娘,卻是在美國俄亥俄州念大學。如今,人們和思想正以前所未見的方式在全球各地流通。
在撒哈拉以西幾千公里處,一個由三輛卡車組成的車隊沿著一條遠離人煙的公路緩緩南行。馬沙拉是車隊的司機,他說他運送的是電視機、錄像機,以及衛星電視接收器。美國電視新聞節目是馬沙拉了解世界的窗口。他說:「在我們鎮上,家家都有衛星電視接收器。」環球媒體幾乎覆蓋了整個地球,沒有幾處地方漏網。
世界範圍內人員、思想、新聞、金錢、技術的迅速流通,創造了一個有益人類的地球村。全球一體化傳揚了也門當地的文化,也使得馬沙拉每跑一趟歷時三星期的運輸,就能掙到3000美元。然而,不是人人都能分到一杯羹湯的。法蒂瑪和她的鄰居們眼睜睜地看著少數人享受全球一體化帶來的裨益,自己則只能在貧困中掙扎求存。
儘管我們的地球村遠遠未符理想,全球一體化的進程卻勢不可擋。人們願意關上電視、丟掉移動電話、搗毀電腦、不再遊歷他鄉嗎?國家願意在政治上、經濟上完全與世隔絕嗎?未必。全球一體化帶來的好處無人肯捨。那麼,隨之而來的問題呢?這些問題關係到每一個人的生活,已經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讓我們來看看全球一體化令人擔憂的幾個副作用。
日益拓寬的壕溝
全球財富的分配從來都是不公平的,全球經濟一體化則使貧富懸殊越發加劇。表面上,確實有一些發展中國家從加入全球經濟體系獲益。專家聲稱,在過去10年間,印度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比例,已經從百分之39下降到百分之26;亞洲的整體狀況也有類似幅度的改善。一個研究表明,到1998年只有百分之15的亞洲人口每日平均生活消費1美元,10年前的數字則是百分之27。然而,從全球來看,情形並非如此美好。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以及其他不發達國家裡,過去30年間的收入事實上有所下降。聯合國祕書長科菲·安南指出:「在一個史無前例、繁榮昌盛的世界裡,國際社會任憑近30億人,接近一半世界人口,每天只靠2美元甚至更少的收入維持生計。」造成這個巨大社會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對一己之利的追求。美國前財政部長拉里·薩默斯說:「在世界各地,民營金融市場都忽略了貧民這個群體。普通銀行不會到貧困地區發展業務,因為沒有賺頭。」
貧富之間的巨大懸殊不僅造成了國家與國家的差異,人與人的生活境況也截然不同。前不久,美國首富的財產超過了他的一億同胞的財富淨值總和。全球一體化也特別有利於資本雄厚的跨國公司的成長,事實上,這些公司已經壟斷了某些產品的國際市場。舉個例子,1998年電訊行業的業務總額為2620億美元,其中百分之86由10家公司掌控。這些跨國公司的經濟勢力常常超過政府。而且,一如國際特赦組織所言,「人權和勞工者的利益不是他們首要考慮的問題」。
可以理解,人權組織為世界財富集中在少數特權階級手中而深感憂慮。如果社會最富有的兩成人口,收入比最貧困的多74倍,你願意住在這樣的一個地方嗎?拜電視所賜,這一貧如洗的百分之20對那些富裕同胞的生活瞭如指掌,儘管他們幾乎看不到任何改善自己際遇的機會。這就是我們的地球村,這種極端的不公現象當然叫人憤憤不平、灰心喪氣。
全球文化一體化
另一個引人注目的方面,是文化衝突以及物質主義價值觀的傳播。思想交流是全球一體化的重要特徵,這種現象的最突出表現莫過於互聯網的使用了。令人遺憾的是,互聯網上傳播的不僅限於有益的資訊、文化、商業。一些網站大力推廣色情作品、種族主義或者賭博活動。個別網站甚至詳盡地傳授自製炸彈的方法。正如托馬斯·弗里德曼指出:「在互聯網上,只需用鼠標點擊幾下,麻煩就自動上門了。信步之間,你可能邁進新納粹主義者聚集的啤酒屋,或者色情作家的圖書館……沒有任何障礙,沒有任何指引。」
電視與電影也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世界電影屏幕上傳遞的信息大都出自好萊塢,世界最大的做夢工廠。這個娛樂業王國反映的價值觀,常常旨在推崇物質主義、暴力或不道德。對於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本土文化而言,這些價值觀也許完全陌生。儘管如此,政府、教育工作者、父母們一致認為,抵擋這個風潮無異螳臂當車。
一位古巴哈瓦那市的居民,對一名來自北美的參觀者說:「我們熱愛美國文化,知道所有的好萊塢明星。」西方文化也大力推廣快餐和軟飲料。一位馬來西亞商人評論道:「只要是西方的東西,特別是美國的東西,總是大受歡迎。……飲食要挑西方的食品,舉止要像個西方人。」哈瓦那一所大學的校長難過地承認:「古巴再也不是一個遺世獨立的島嶼了。再也沒有什麼島嶼了,只有一個世界。」
西方文化的入侵改變了人們的希冀和欲望。《1998年人類發展報告》指出:「從前,『攀比』意味著努力工作,趕上鄰家的消費水平;而今,『攀比』意味著累死累活,追求電影和電視節目裡展現的名流富豪的生活方式。」顯而易見,人類的絕大多數永遠不可能實現這樣一種生活方式。
全球一體化能解決問題嗎?
跟很多人類事業類似,全球一體化為人類創造了便利,也帶來了弊端。一體化給一些人帶來了經濟效益,並且開啟了全球通訊的新時代。然而,它所優待的是富貴人家,而非貧寒百姓。在利用全球一體化的優勢上,罪犯和病毒都比政府更有成效。(見第8,9頁附欄)
在很大程度上,全球一體化放大了我們這個不完美世界業已存在的問題。它非但未能提供解決世界難題的方案,反而成為問題的大部分。社會兩極分化日趨嚴重,挫敗感越積越深。環球各地的政府都在努力,既要從全球一體化的優勢得益,又要保護其公民免受一體化弊端的影響。他們會取得成功嗎?一種以人為本的全球一體化會是問題的解決方案嗎?我們下一篇文章會分析這些問題。
[第8,9頁的附欄或圖片]
全球犯罪與恐怖活動一體化
令人遺憾,貿易與商業的工具可以輕而易舉地轉化為犯罪的工具。《1999年人類發展報告》指出:「跨國公司一馬當先,帶領世界走向經濟一體化;『跨國犯罪公司』,意即有組織的跨國犯罪集團,緊隨其後,享受了這一便利。」有組織犯罪如何因全球一體化而如虎添翼呢?
毒品走私團伙找到了許許多多洗錢的新途徑,使數以10億計的利潤得以合法化。邊防檢查關卡紛紛撤銷、人員的加速流動,也為走私團伙的國際、洲際非法毒品走私活動大開方便之門。令人關注的是,20世紀90年代可卡因的生產翻了一番,鴉片的生產則增長了兩倍。國際黑手黨集團也從賣淫業獲取了高額利潤。每年,他們將大約50萬婦女和未成年少女販賣到西歐當娼,大多違背她們本人的意願。
與跨國公司相若,跨國犯罪集團的勢力近年來日益穩固,許多集團的運作遍布全球。據估計,這些集團的年總收入約合1.5萬億美元,超過法國國民生產總值。a
互聯網也已證實是心術不正的電腦專家的理想工具。1995年,一個電腦黑客竊取了兩萬個私人信用卡賬號以及價值100萬美元的資料。西班牙銀行家若澤·安東尼奧·索萊爾說,「利用新興技術進行盜竊活動風險更小、利潤更高」。
恐怖主義者也利用了全球一體化的工具。由於全球新聞網絡所起的作用,假使有人因政治問題而劫持了幾個西方遊客,即使事件發生在地球的偏遠角落,也能立刻引起大眾的關注。
不受歡迎的「遊客」
環遊世界的不僅限於人類,還有各類疾病,其中一些輕易致人死地。流行病專家喬納森·曼指出:「世界範圍內人員、商品、思想流動量的巨幅增長是全球疾病一體化的主要成因。對於疾病的爆發,特別是對新舊傳染病的大面積擴散,乃至全球範圍內的蔓延,人類的抵抗力已急劇下降。」
有什麼比愛滋病的泛濫,更能清楚說明現今人類社會是多麼的不堪一擊。現在每年都有大約300萬人因為染上愛滋病而死去。在非洲一些國家,醫療工作者擔心,這種疾病最終會奪去三分之二青壯年男女的生命。聯合國人體免疫缺損病毒及愛滋病聯合計劃報告:「儘管流行病、戰爭、饑荒幾千年來一直肆虐人間,歷史上卻從未有過如此之高的青壯年死亡率。」
不受歡迎的環球「遊客」不僅限於細菌和病毒。動物、植物、昆蟲也脫離了牠們正常的生長環境,進入其他大陸。原產澳大利亞的一種毒蛇潛入太平洋島嶼,並在那裡安家落戶,顯然是借飛機偷渡而至。這種毒蛇已經滅絕了關島所有林棲鳥類。原產南美洲的水葫蘆也在50個熱帶國家繁殖開來,所到之處淤塞運河,破壞魚塘。《國際先驅論壇報》報導:「『入侵異類』不僅傳播了疾病,造成了大規模生態破壞,也使得環球經濟每年損失約幾千億美元。」
[腳注]
a 「國民生產總值」指的是一個國家一年之內生產的商品與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
[圖片]
貨幣走私
在一批玩具熊貨物中發現走私的貨幣
可卡因走私
在邊界抓獲的遊覽車中,發現價值400萬美元的可卡因
生物恐怖主義
士兵們在美國華盛頓國會山搜索炭疽菌
爆炸事件
在以色列,一個汽車炸彈爆炸
愛滋病泛濫全球
愛滋病肆虐南非,一些公立醫院不得已將病人拒之門外
異類生物入侵
棕色樹蛇已將關島森林棲鳥趕盡殺絕
水葫蘆
這種植物淤塞了大約50個國家的運河和堤岸
[鳴謝]
貨幣及可卡因走私:James R. Tourtellotte and Todd Reeves/U.S. Customs Service; 生物恐怖主義:AP Photo/Kenneth Lambert; 焚燒汽車:AP Photo/HO/Israeli Defense Forces; 兒童:AP Photo/Themba Hadebe; 蛇:Photo by T. H. Fritts, USGS; 水葫蘆:Staff CDFA, California Dept. of Food & Agriculture, Integrated Pest Control Branch
[第7頁的圖片]
全球經濟一體化加劇貧富分化
[鳴謝]
UN PHOTO 148048/J. P. Laffont - SYGMA
[第10頁的圖片]
利用互聯網宣傳恐怖主義
-
-
真正惠澤人群的全球一體化警醒!2002年 | 7月8日
-
-
真正惠澤人群的全球一體化
「全球一體化要取得成功,必須兼顧窮人和富人的利益。它帶給我們的權利應該不亞於財富。在促進經濟繁榮、加強人際溝通的同時,它必須提供一個公義、平等的社會。」——聯合國祕書長科菲·安南
正如科菲·安南所言,真正成功的全球一體化應該改善地球村裡每一位居民的生活。可是,我們近年來的所見所聞距此理想差之千里。相對於技術和物質的進步,人權和社會平等遠遠滯後。
問題的根源在於,全球經濟一體化是由賺取利潤的欲望驅動的。這種利益驅動極少把社會底層的窮人,以及地球的長期需求考慮在內。戴維·科滕博士認為:「一個毫無章法、由金錢至上的企業掌握命脈的全球經濟注定是不穩定的。……它把人性摧殘得面目全非。」
世上的政府有能力規範全球經濟、建立公義的社會嗎?未必。到目前為止,各國政府面對全球問題時常常束手無策,不管是全球犯罪問題、全球氣溫上升,還是全球貧困問題。安南指出,「我們需要一體化的行動來捍衛環球利益。可是,在當今世界,採取全球性行動的機制還未成形」。
處理全球問題的機制不是惟一的要求。全球政府管理委員會a認為,世界也需要道德規範。該報告指出,「如果沒有一種全球性的道德規範,地球村居民之間的摩擦和緊張局勢必定愈演愈烈;如果缺乏領導,即使是設計最完善的機構和策略也會以失敗告終」。
他們推薦的全球道德規範是怎樣的呢?該報告說,「人欲受人善待,就應善待他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領導者耶穌,在大約兩千年前就教導人們遵守這條行為準則。(馬太福音7:12)這個原則迄今依然行之有效。毫無疑問,全球一體化要是能跟從這個原則,就無疑會造益每個人。可是,這樣的情形可能實現嗎?
全球問題的另一解決方案
聖經預告,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全球性的解決方案會使人類團結一體,這種團結的基礎不是金錢,不是科技,而是無私的愛心。這個方案一定會取得成功,因為它擁有代表全體人類實施全球性行動的力量和機制。當耶穌教導門徒祈求「願你的王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在地上實現」時,他所提到的就是這個全球性的解決方案。(馬太福音6:10)
上帝的王國是由耶穌基督掌管的天上政府,它會在全球推行一種高尚的道德規範,這就是耶穌本人在地上教導,以及身體力行的道德規範。對上帝和鄰人的愛將成為人們的行為準則。(馬太福音22:37-39)聖經的許多預言都概要地說明了這個新政府將要採取的行動。論到政府的首腦耶穌基督,聖經提出保證:「他按正義審判貧窮人,憑正直糾正地上謙和的人。」(以賽亞書11:4,新英語聖經)貧寒之輩再不會受到有錢有勢者的剝削。耶穌「顧惜寒微貧窮的人,……他要救贖他們的性命,使他們不受欺壓和暴行所害」。(詩篇72:13,14)
環境問題會迅即得到處理。不再有日趨擴張的沙漠,反之,「荒原也必快樂,又像花兒盛放」。(以賽亞書35:1,現代英語譯本)不再有食物短缺之事,「地上必五穀豐登」。(詩篇72:16)
上帝的王國使不同背景的人團結一致。上帝應許:「我必……使他們團結一致,像圈內的羊。」「我要教導萬民改說純潔的語言,好叫他們全都呼求耶和華的名,並肩事奉他。」(彌迦書2:12;西番雅書3:9)這種「純潔的語言」包括統一的道德和宗教規範,甚至在現今它已經使人們團結一致。
世界各地的旅遊設施與人方便,耶和華見證人也善用這些設施,定期舉行國際大會,使來自不同種族、國籍、文化背景的人之紐帶得到加強。這些大會是活生生的例證,說明使世界成為一體的不是科技或商業,而是心靈和頭腦。(見附欄)一個曾經出席此類大會的西班牙神學家寫道:「當我離開會場時,我覺得信心得到了強化,不僅是因為聆聽了富於啟迪的聖經演講,也是因為看到這些人的團結友愛,看到他們高尚的道德以及良好的品行。」
耶和華見證人也善用全球一體化的其他方面,以促進他們宣揚上帝王國好消息的工作。舉例來說,《警醒!》由世界各地的許多譯者通過電腦系統和電子郵件譯成87種語言。類似的工具幫助耶和華見證人,把他們的聖經教育計劃推向全球。顯而易見,全球一體化的工具既可用來造福人類社會,也可用來將其摧毀。
一個由上帝任命的全球政府不會製造問題,反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我們有充分理由對這個天上的政府懷具信心。上帝應許:「我創造……新地,從前的事不再有人回想……。你們當為我所創造的永遠歡欣喜樂。」(以賽亞書65:17,18)上帝的「新地」必定會給全球各地的人們帶來真正的裨益。
[腳注]
a 這個委員會由28位世界主要首腦組成。1995年他們擬定了一份冗長的報告,標題為《我們的地球村》。在報告中,他們就改善世界政治提出了建議。
[第12頁的附欄]
連為一體卻又四分五裂
科學技術也許縮小了世界的範圍,卻無法挽回世界的分裂局面。電視、移動電話、互聯網成功地將人們聯繫起來,卻無法使人們團結一致。由於世界經濟合為一體,超級大國之間結束對抗,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減少了,但是國家內部的血腥衝突每年依然造成幾十萬人傷亡。
何以如此?因為敵對部落、種族、宗教團體之間的仇恨未有稍減,而仇恨就是各國內戰的罪魁禍首。環球貿易和跨國犯罪集團則大肆供應廉價武器,以保障交戰雙方裝備精良。電子技術永遠不可能締造真正的團結。股票市場的繁榮景象也不能推廣社會正義。
從某種意義上說,全球經濟一體化可能實際促成了世界的分裂局面。當繁華落盡,蕭條接踵而至,激進政客們常常利用經濟的不景氣達到他們的個人目的,貧民階層很容易為他們所剝削、利用。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1999年人類發展報告》承認:「必須重新設立國家及全球的管理機制。這種機制必須以人類的發展和平等為核心。」這正是上帝的王國將要成就的事。
[第13頁的圖片]
耶和華見證人全球聖經教育計劃,幫助背景各異的人團結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