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比黃金更寶貴
它曾被用作香水灑在希臘的許多劇院之內。尼祿凱旋進入羅馬時,它被撒在街道上。它也深受所羅門所珍愛。(雅歌4:14)它曾一度比黃金更寶貴。時至今日,它仍是世上最昂貴的香料。它就是番紅花。
這種異乎尋常的金紅色的香料是在番紅花的柱頭形成的。番紅花與春天在許多園子裡盛開的藏紅花同屬一科草本植物。由於它長在乾爽的石灰地上,所以西班牙的拉曼查一帶是它的理想種植區。
許久以前,地中海沿岸一帶的土著已在小亞細亞種植番紅花。幾個世紀之後,摩爾人將其帶到西班牙去,並在當地大量培植。他們將其用作菜肴的調味珍品,甚至用來治療多種疾病,如牙痛、經痛及傳染病等。時至今日,番紅花仍是廚房裡的恩物,它使許多著名的菜式,如西班牙的平鍋菜飯及法國的魚蟹羹等,倍添色香味。
敏捷的工作及收割
多個世紀以來,在拉曼查的乾旱平原上,情形一直沒有多大轉變。一到夏初,人們便開始種植番紅花,他們將大量球根栽到拉曼查的紅土裡,收割則會在秋天舉行。收割時期大約延續三個星期。由於現代化的機械方法在當地尚未被人採用,因此,所有過程都是以人手操作的。
首先,工人要將花逐一摘下收集起來,這是一件異常吃力的工作。這件工作大約會在十月下旬秋天的寒潮初次臨到時開始。數以百計的村民會一起擁到種植番紅花的田地上,辛勞地彎下腰來採摘盛開的幼嫩花朵。他們行動迅速,技巧熟練。
很快他們便將早晨的收穫盛滿了多個籃子,準備帶返家中。在此之後,他們將新鮮採摘下來的花鋪散在架上吹晾。這時,一件甚至更辛苦的工作遂開始了,那便是將番紅花的柱頭——花的雌性部分——與花的其餘部分分開。
將柱頭分開
按照拉曼查的傳統習慣,整家人都會一同參加收割工作。在三個星期之內,他們往往需要每日辛勤工作達19小時之久。
他們先將花剖開,然後小心翼翼地摘出柱頭來,收集在盤子裡。每朵花均有三枚柱頭。我們從這個步驟可以看出番紅花的價值何以如此昂貴。據《新大英百科全書》說,大約需要7萬5000朵花才能取得僅一磅番紅花香料!
在這個過程中,效率和技巧是不可或缺的,因為柱頭必須在番紅花割下的同一日就被摘出。花朵凋謝得很快而變成有黏性,於是柱頭就無法摘出來了。再者,柱頭也必須從準確的位置上摘下來,不然便無法成為最上品的番紅花香料(稱為「曼查精選」)。
烘乾柱頭
這件吃力的工作大功告成之後,接著工人便將柱頭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些用棉紗製成的架或篩上。這時炭火已經準備好了,於是便將架或篩連同其上的珍貴物品一起放在火上烘乾。工人必須採取一切預防措施以免柔弱的柱頭受煙所薰。柱頭必須烘乾而非薰乾。
用慢火烘了15分鐘之後,番紅花已失去本身重量的百分之80。所以,大約兩畝半的收穫——柱頭重量近一百磅——只能出產不足20磅的乾番紅花。
烘乾的過程完畢之後,番紅花便成了一堆深紅色的絲狀物體,可以準備收藏起來。它必須密封在暗色的塑膠袋內,避免接觸陽光。這時,拉曼查的「金紅」便靜候賣給經銷番紅花的商人了。
採自嬌花的美味香料
雖然番紅花在法國、意大利、希臘、伊朗及印度均有種植,但世界市場上百分之70的番紅花都是來自西班牙。這種帶有些少苦味的香料在世界各地被人用來改良家禽、米飯及海鮮的味道;而斯堪的納維亞人則愛吃有番紅花味的麵包。在日本,人們仍用番紅花作貴重物品的染料。
種植番紅花並不僅是具有經濟收益而已。有些日子,在通常約5000平方呎的田裡,所有番紅花似乎都在同一個時候一起開放。人們將這樣的日子稱為幔子之日(dia del manto)。當日整片花田都彷彿被一幅紫色的幔子輕柔地覆蓋著。在這樣的日子,多塵的拉曼查田野上呈現的美景令人不禁想起聖經先知所說的話:「沙漠平原必快樂,像番紅花一般盛放。」——以賽亞書35:1,《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