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一段考驗和篩別的時期
    守望台1988年 | 4月15日
    • 第一世紀的應驗

      9.在瑪拉基的預言的應驗中,誰是「使者」?為什麼你這樣回答?

      9 偉大的審判者在天上崇高的寶座上宣布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面前豫備道路。」(瑪拉基書3:1甲)這位「使者」是誰呢?聖經執筆者馬可將瑪拉基書3:1和以賽亞書40:3的預言連貫起來,把兩者均應用在施洗約翰身上。(馬可福音1:1-4)耶穌基督後來也表明約翰便是這位「使者」。(馬太福音11:10-14)因此,在公元29年春季,施洗約翰開始他那作「使者」和先驅的工作。他要為耶和華前來施行審判一事作準備,使以色列人宜於迎接上帝的首要代表耶穌基督。

      10.施洗約翰怎樣「為耶和華預備一群作妥準備的百姓」?(路加福音1:17,《新世》)

      10 上帝預先派出約翰乃是他對猶太人的一項慈愛表現。猶太人與耶和華有立約的關係,他們需要為了違反律法的罪而悔改。約翰糾正各種宗教弊端,並且揭發他們在宗教上的偽善。(馬太福音3:1-3,7-12)他喚醒心地忠實的猶太人去期待基督來臨以便跟從他。——約翰福音1:35-37。

      11.我們可以怎樣辨明突然來到聖殿的「真主」是誰?

      11 瑪拉基的預言繼續說:「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所尋求的[真]主,必忽然進入他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瑪拉基書3:1乙)出乎意料地「忽然」來到他殿裡的「真主」是誰呢?這裡所用的希伯來字詞是哈阿當(ha·’A·dhohn’)。由於在阿當一詞之前有定冠詞哈(「那」),這個銜頭唯獨限於指耶和華上帝。的確,耶和華會來到「他的殿」裡。——哈巴谷書2:20;詩篇11:4。

      12.「立約的使者」是誰?他是什麼「約」的「使者」?

      12 瑪拉基提及一位使者之後表示「真主」會在另一位使者,「立約的使者」,陪同之下來到「他的殿」裡。這位「使者」是誰呢?鑒於事態的發展,合理的想法是:「立約的使者」便是耶穌基督。施洗約翰將他稱為「上帝的羔羊」而把他介紹給自己的門徒。(約翰福音1:29-34)彌賽亞是什麼「約」的「使者」呢?路加福音1:69-75和使徒行傳3:12,19-26的證據表示這約便是亞伯拉罕的約;根據這個約,猶太人會優先有機會成為王國的繼承者。

      13.「真主」耶和華在什麼意義上來到聖殿裡?

      13 「真主」耶和華並沒有親自來到耶路撒冷城中屬物質的聖殿裡。(列王紀上8:27)反之他以代表的方式來臨,意即藉著他那「立約的使者」耶穌基督而來;耶穌奉耶和華的名及在上帝的聖靈支持下來臨。a

      14.(甲)為什麼耶穌在公元30年潔淨聖殿一事看來僅是預示未來的事的先兆而已?(乙)聖殿如何及在何時獲得潔淨,從而應驗了瑪拉基書3:1的預言?

      14 耶穌在公元30年的春季來到耶路撒冷城中耶和華的聖殿,把其中使聖殿淪為「買賣地方」的人趕出去。(約翰福音2:13-16)但這僅是後來應驗瑪拉基的預言而發生的事的先兆而已。在此之後,約翰繼續以「使者」的身分為人施浸及將他的門徒介紹給耶穌。(約翰福音3:23-30)可是,耶穌在公元33年尼散月9日以凱旋的方式進入耶路撒冷,公開表明自己便是君王。(馬太福音21:1-9;撒迦利亞書9:9)當時約翰已完成了他的工作;在此之前大約一年,他被希律斬首處決。因此,當耶穌在尼散月10日來到聖殿時,他正式以「立約的使者」——「真主」耶和華的司法代表——的身分來到而應驗了瑪拉基書3:1的預言。耶穌潔淨聖殿,把那些使其淪為商業化的人趕出去,將找換銀錢的人的桌子推翻。他再三說:「經上不是記著說[在以賽亞書56:7]:『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麼?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馬可福音11:15-18。

      15.以一個階級而言,猶太的宗教領袖對精煉的過程有什麼反應?但有些祭司卻怎樣行?

      15 這樣,上帝向以色列的宗教領袖發出通知他們的時限已到了。以一個階級而言,他們拒絕接納耶和華所派出的「立約使者」。他們「當不起他來的日子」,因為他們不肯謙卑地接受偉大的精煉者的淨化過程。(瑪拉基書3:2,3)他們配受淘汰出去遭受毀滅的懲罰。可是,顯然有些「利未人」是心地善良的,因為在耶穌死後不久,「有許多祭司[利未人]信從了這道。」——使徒行傳6:7。

  • 一段考驗和篩別的時期
    守望台1988年 | 4月15日
    • 現代的應驗

      17.什麼表示瑪拉基的預言會在現代有一項進一步的應驗?

      17 但是瑪拉基的預言的第二次或現代應驗又如何呢?在第一世紀,預言的初次應驗發生於耶穌受聖靈所膏成為上帝王國選定而尚未登基的君王之後。按理說來,耶穌基督在1914年於天上登基為王之後,這個預言應有進一步的應驗。預言本身表示應驗會在「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發生。(瑪拉基書4:5)雖然「耶和華的日子」在公元70年臨到猶太制度之上,聖經卻指向未來在基督「臨在」期間還有一個「耶和華的日子」來臨。——馬太福音24:3,《新世》;帖撒羅尼迦後書2:1,2;彼得後書3:10-13。

      18.1922年,上帝的百姓怎樣意識到他們正處於一段審判時期中?

      18 早在1922年,耶和華的百姓已意識到他們正處於瑪拉基的預言應驗的時候而經歷一段審判的時期。該年9月1日的《守望台》說:「但是瑪拉基的預言越過主第一次臨在時的部分應驗而指向彌賽亞帶著榮耀權能來臨的時候,當時他會在他的百姓當中施行審判。……現在,審判的時候再次來到了;自稱為他百姓的人再次彷彿受火試煉一般,心地忠實的利未人正被召集起來為上帝服務。」

      19.在現代的應驗中,上帝怎樣預先派出一位「使者」?

      19 正如瑪拉基書3:1表示,上帝預先派出一位特別的使者。事實證明這個使者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與施洗約翰相若的階級。自1881年以來,這個階級一直運用現今的守望台聖經書社去執行一項令人驚奇的聖經教育工作。這為愛好聖經的人恢復了許多基本的真理。這些澄清包括:人便是魂而非具有一個不死的魂;沒有烈火熊熊的地獄;耶穌基督不會帶著肉體復臨;耶和華是獨一的上帝而非三位一體。的確,這件工作「在耶和華面前預備道路」,好讓他執行審判的工作。

      20.(甲)耶和華顯然在何時來到聖殿?(乙)這引起一些什麼問題?

      20 耶和華突然以「真主」的身分來到他的屬靈聖殿裡。在什麼時候呢?第一世紀的應驗立下了先模。當時,耶穌在約旦河受膏為王之後三年半來到潔淨聖殿。與這個先模一致,既然耶穌在公元1914年的秋季登基為王,看來合理的想法是,他在三年半之後陪同「真主」耶和華來到屬靈的聖殿裡。按照預言,從那時起會有什麼事發生呢?考驗和篩別。但這引起了一些重要問題:有什麼證據表明這項潔淨的工作曾發生呢?這件工作延續到目前嗎?這一切對你個人有什麼影響?讓我們看看。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