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怎樣才能克服迷戀?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
-
-
第28章
我怎樣才能克服迷戀?
「對大多數青少年來說,」一本以青年人為對象的雜誌寫道,「迷戀像感冒一般普通。」差不多所有年輕人都經歷過迷戀,他們大都能夠渡過難關而達至成年,仍然保留他們的自尊心和幽默感。可是,當迷戀正攫住你的時候,就一點兒也不可笑了。「當時我十分苦惱,」一位年輕人回憶說,「因為我束手無策。我知道她對我來說實在太年長,但我卻喜歡她。這件事弄到我不知所措。」
辨析迷戀
對某人懷有強烈的感情並不是罪過——只要這種感情並非不道德或不正當(例如對已婚的人發生感情)。(箴言5:15-18)可是,當你年輕時,「少年的私慾」時常會支配你的思想和行動。(提摩太後書2:22)當青年人仍在學習怎樣控制青春期所引發的強烈新慾望之際,他可能充滿強烈的羅曼蒂克感情——但卻沒有發泄的對象。
此外,「在社交方面女子比男子較早養成自信和從容自若。」結果,「她們有時會發覺跟老師比較起來,男同學便不夠成熟和風趣,」跟其他較年長而無法接近的男子比較亦然。(《17歲》雜誌)因此,少女可能幻想一個自己所喜歡的教師、著名歌手或某個年紀較大的朋友是「理想」的男子。男孩也時常發生類似的迷戀。可是,對這些遙遠對象所懷的愛顯然是基於幻想過於根據現實的。
迷戀——何以可能有害
雖然大多數迷戀都相當短暫,它仍然可以對年輕人造成很大的傷害。首先,許多年輕人傾心的對象並不是令人敬佩的人物。一位智者說:「愚昧人立在高位。」(傳道書10:6)例如,一個歌手由於有悅耳的歌喉和動人的外貌便受人崇拜。可是,他的道德值得稱許嗎?這人是「主裡」一個獻了身的基督徒嗎?——哥林多前書7:39。
聖經也警告說:「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上帝為敵。」(雅各書4:4)你若傾心於一個行為受上帝譴責的人,這豈不會危害你與上帝的關係嗎?聖經也吩咐說:「你們要自守,遠避偶像。」(約翰一書5:21)一個年輕人若在房間的牆上掛滿某個歌星的相片,你會將這件事稱為什麼呢?「偶像崇拜」一詞是否會對此適用?這樣行怎可能取悅上帝呢?
有些年輕人甚至容許自己的幻想壓倒理智。一個年輕女子說:「每次我問他的感覺怎樣——他總是否認對我有任何感情。但他的眼神和舉動告訴我他其實並非對我無動於中。」她所說的青年男子曾經婉轉地表示對女方沒有興趣,但女子卻全不理會。
另一個少女論及她對某個著名歌手的迷戀說:『我渴望他成為我的男朋友,我曾禱告求上帝使我夢想成真!我以前摟著他的唱片睡覺,因為這樣我可以跟他最親近。我達到了若沒有他便會自殺的地步。』這種毫無理智的激情能取悅那要我們懷著「健全的頭腦」事奉他的上帝嗎?——羅馬書12:3,《新世》。
聖經在箴言13:12說:「所盼望的遲延未得,令人心憂。」因此,對一段不可能的關係培養羅曼蒂克的期望是不健康的。醫生認為一廂情願的單戀可以造成「抑鬱、緊張和一般的煩惱、……失眠或沮喪、胸部痛楚或氣喘」。(可參閱撒母耳記下13:1,2。)一個陷於迷戀的少女承認說:「我茶飯不思,……無法作任何閱讀。我……對他日思夜念,……痛苦極了。」
請想想,容許幻想支配你的生活會帶來多大的禍害。鮑曼(Dr. Lawrence Bauman)博士指出,不受控制的迷戀的最早跡象之一是「放鬆求學的努力」。避開朋友和家人是另一個常見的後果。當事人也可能感覺受辱。「我不得不承認,」作家施瓦茨(Gil Schwartz)說,「在我戀慕朱迪時,我行事像個小丑一般。」迷戀過後很久,難堪的往事——尾隨對方不捨,在眾人面前大吵大鬧,和一般的失態——可能仍然縈迴在腦海中。
正視現實
所羅門王——古今最有智慧的人之一——曾經痴迷地單戀一個少女。他寫了一些有史以來最優美的詩歌獻給她。他讚美她「美麗如月亮,皎潔如日頭」,但始終得不著她的青睞!——雅歌6:10。
可是,所羅門終於停止了對少女的追求。你可以怎樣也再次控制自己的感情呢?聖經說:「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箴言28:26)你若被愛情的幻想所攫住,這話便尤其真實。但是,「憑智慧行事的,必蒙拯救。」這意味到要正視現實。
「你怎樣分辨合理的希望和憑空的幻想?」哈爾彭(Howard Halpern)博士問道。「憑著對事實作小心、冷靜的觀察。」要想想:跟這人共墜愛河的機會有多大?對方若是個名人,你很可能連結識對方的機會也沒有!如果對方是年紀較長的人——例如教師——機會也同樣渺茫。
此外,你所鍾情的人至今對你有表示任何興趣嗎?若沒有,你有任何真正理由相信事情會在將來有所改變嗎?抑或僅是你把對方不經意的說話和行動硬視為愛意的表示而已?可順帶一提的是,在大多數地方均習慣由男子主動示愛。少女若苦苦痴纏一個對之毫無興趣的人,便可能大為丟臉。
最後,倘若那人真的對你的感情作出響應,你會怎樣行?你已準備好負起婚姻的責任嗎?若不然,就不要再存有幻想了,臨崖勒馬可以使你「從心中除掉愁煩」。「愛有時」這句話可能要等到若干年後你的年齡較大時才對你適用。——傳道書3:8,《現譯》;傳道書11:10。
分析自己的感情
薩斯特羅(Charles Zastrow)博士評論說:「一個人把迷戀的對象加以理想化,將其視為『完美的情人』;那便是說,斷定對方具有理想伴侶的全部特徵,迷戀便產生了。」然而,「完美的情人」是根本不存在的。聖經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23。
因此要問問自己:我對於我所傾心的人了解到什麼程度?我正愛上一個幻象嗎?我對這人的缺點視而不見嗎?對你的夢中情人作一番客觀檢討也許可以把你從羅曼蒂克的迷戀中喚醒過來!同時,檢討一下你對這人所懷的是哪一種愛也有幫助。作家麥科伊(Kathy McCoy)說:「不成熟的愛來得快也去得快。……焦點集中在你身上,你只是愛上了墜入愛河這個念頭而已。……不成熟的愛是痴纏的、嫉妒的,佔有慾很強烈。……不成熟的愛會要求完美。」——可與哥林多前書13:4,5作一比較。
把迷戀的對象置諸腦後
無可否認,世上所有的推理也不能把你的感情一筆抹煞。但是你可以避免使難題惡化。閱讀強調性愛的愛情小說,觀看電視的愛情故事,或僅是聽某種音樂,都可以使你更加感到孤寂。故此不要老是想著這件事。「火缺了柴,就必熄滅。」——箴言26:20。
幻想的愛情無法取代那些對你真正愛護、關懷的人。千萬不要「與眾寡合」。(箴言18:1)你很可能發覺父母對你頗有幫助。即使你力圖隱瞞自己的感情,他們很可能已發覺有些事正在困擾你。何不找他們談談,『將你的心交給他們』呢?(可參閱箴言23:26。)一個成熟的基督徒也可能是個良好的聽者。
「要保持忙碌,」青年作家戴維杜韋茲(Esther Davidowitz)勸告說。你可以找點嗜好,做些運動,學習一種語文,開始一個聖經研讀計劃。全神貫注於有益的活動可以大大減輕脫癮般的痛苦。
克服迷戀並非易事。但隨著歲月的過去,痛苦自會減退。你會對自己和自己的感情認識得更清楚。真愛若有一天臨到,你會有更佳的裝備去好好處理!可是,你怎樣才能辨明『真愛』呢?
供討論的問題
◻ 為什麼在青年人當中迷戀如此常見?
◻ 什麼人時常是年輕人迷戀的對象?為什麼?
◻ 為什麼迷戀可以是有害的?
◻ 年輕人可以做些什麼事去克服迷戀?
◻ 青年人可以怎樣避免加深羅曼蒂克的幻想?
[第223頁的精選語句]
『我茶飯不思,無法作任何閱讀。我對他日思夜念,痛苦極了』
[第220頁的圖片]
對較年長而無法接近的異性發生迷戀是頗常見的事
[第221頁的圖片]
對這人作一番冷靜、客觀的檢討可能使你不再懷有羅曼蒂克的幻想
-
-
我已適合約會嗎?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
-
-
第29章
我已適合約會嗎?
在許多地方,約會被視為一種羅曼蒂克的消遣,一種有趣的活動。約會的形式也各有不同。對有些人來說,約會是正式的社交活動——一束花、一頓可口的晚餐和臨別的一吻都是不可少的節目。其他人只視之為與一個自己所喜歡的異性在一起。甚至有些經常結伴同遊的男女仍宣稱彼此『只是朋友』而已。無論你稱之為約會、把臂同遊抑或只是彼此見面,通常都離不開同一件事實:一對男女花很多時間作社交往來,而且時常是沒有人督導的。
在聖經時代並沒有約會的習俗。可是,男女雙方若行事明智、謹慎和光明正大,約會是促進彼此認識的一種正當方式。不錯,約會可以是令人愉快的。不過,這是不是說你應當與異性約會呢?
約會的壓力
你也許正受到壓力要迫使你與異性約會。你大多數的同輩很可能都與異性約會,你自然不想被人視為怪誕或與別不同。約會的壓力也可能來自誠懇的親友。當15歲的瑪莉安被邀約會時,她的姑母勸告說:「你是否想跟那個男孩結婚根本沒有關係。約會只是你個人自然發展的一部分而已。……畢竟,你若總是拒人於千里,你便不會再受人歡迎,也沒有人再跟你約會了。」瑪莉安回憶說:「姑母的話在我心裡留下很深印象。我是否錯過了一個大好機會?對方有自己的汽車,也很有錢。我知道他會使我玩得十分開心。我應該跟他約會嗎?」
對有些青年人來說,壓力來自對溫暖和愛護的渴求。「我需要受人愛護和尊重,」18歲的安妮解釋說。「由於我跟父母並不親近,我只好向男朋友傾訴;我希望有個人能夠真正明白我所訴說的感覺。」
然而,一個年輕人絕不應當只是由於受到壓力,便貿然與異性約會!原因之一是,約會是一件嚴肅的事——目的是要選擇結婚的對象。結婚?誠然,大多數約會的年輕人都根本沒有想到結婚的問題。可是,老實說,一對男女開始經常在一起,如果不是為了打算談婚嫁,還有其他什麼正當理由呢?長遠來說,為了其他理由而約會很可能會導致毫不「開心」的結果。何以故呢?
約會陰暗的一面
首先,青年人正經歷人生一段易受影響的時期,聖經稱之為「青春發動期」。(哥林多前書7:36,《新世》)在這段時期裡,你可能感到強烈的性衝動。這件事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妥,只是成長的過程而已。
可是,在青年人約會這件事上隱藏著一個嚴重難題:青年人正開始學習怎樣控制這些性衝動。不錯,你也許知道得很清楚上帝在性方面所訂的律法,也衷誠渴望保持貞潔。(可參閱第23章。)即使如此,你的身體機能卻發揮作用:你越接近異性,性慾便越旺盛——不論你是否甘願。(可參閱232-3頁。)這是我們所有人的本性!直至你年紀較大,對自己的感情能夠控制得較好,不然你便可能發覺約會是你難於處理的。不幸的是,許多年輕人要吃過苦頭才發覺這件事實。
「我們剛開始約會時,……甚至沒有牽手或接吻。我只是希望享受與她作伴和交談的樂趣,」一位青年男子說。「可是,她對我十分親熱,和我坐得很近。我們終於牽手和接吻。這使我動了心,以致性慾衝動。我的思想大受影響,每逢和她在一起,我不是只想傾談而是想擁抱、愛撫和接吻。甚至這麼親熱也不能使我滿足!我實際瘋狂地陷入情慾之中。有時我對此感到下賤和羞恥。」
因此,難怪約會時常導致不正當的性關係。以數百名少年男女為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百分之87的少女和百分之95的少男均認為性愛在約會中「頗為重要或十分重要」。可是,百分之65的少女和百分之43的少男承認曾經在約會之際發生性關係,即使當時他們並非真正想這樣行。
20歲的羅麗泰回憶說:「我們見面越多,就越難分難解。不久,接吻已變成不夠刺激,於是我們開始互相撫摸私處。我心裡惴惴不安,因為自覺十分污穢。後來我的男朋友更期望我『乾脆做到底』。……我感到十分惶惑。但是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我不願失去他。』我痛苦極了!」
當然,並非所有約會都導致性關係;有些人雖然盡情示愛,卻在最後關頭臨崖勒馬。但是人若在感情上受到挑逗,而又得不著正當的滿足,結果會如何?必定會大受挫折,而且所受的挫折並不僅限於性慾方面而已。
衝突、矛盾的感情
請考慮一下一位少年的難題:『我初時很愛嘉蒂。我承認自己曾說服她做一些她認為不對的事。但現在我感覺自己很可鄙,因為我已對她失去興趣。我怎樣才能拋棄嘉蒂而又不致傷害她的感情呢?』他的處境多麼令人惶惑!你若是嘉蒂,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心碎是青少年常遇到的難題。當然,一對年輕男女手牽手漫步的情景頗令人神往。但是一年之後兩人仍然在一起的機會有多大?結成夫婦的機會又如何?機會實在十分渺茫。青少年的相戀差不多總是以分手收場的;雙方很少會結為夫婦,時常更導致心碎。
畢竟,在青春期的時候,你的個性仍在繼續轉變。你正在探索自己是個怎樣的人,你真正喜歡什麼和你的一生究竟想做些什麼事。今日你所喜歡的人,明天很可能已令你生厭。可是,雙方若已容許羅曼蒂克的感覺在彼此之間形成,一方就必然會受到傷害。難怪若干調查研究顯示,「與女友吵架」或「失戀」一類的事與多宗少年自殺案有關。
我已準備好嗎?
上帝吩咐年輕人:「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年輕人的確傾向於「行[他們]心所願行的」事。然而,許多時看來充滿樂趣的事卻導致愁煩和災禍。故此聖經發出以下的呼籲:「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災禍],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傳道書11:9,10)「愁煩」意指深切的煩惱或極端的苦惱。「災禍」則指個人的禍患。兩者都能使人大感痛苦。
這是否意味到約會本身是愁煩和災禍的來源呢?不一定,但是假若你為了不正當的理由(『尋歡作樂』)而約會,或者你尚未作好準備便貿然如此行,約會就可以帶來愁煩了。因此,以下幾個問題也許可以幫助你分析自己的處境。
約會可以幫助抑或妨礙我的感情成長?約會可以將你囿限於單一的男女關係中。在另一方面,擴大你與別人的交往豈不會對你更有益?(可參閱哥林多後書6:12,13。)一位名叫蘇珊的年輕女子說:「我學會了與會眾裡較年長的基督徒婦女養成親密的友誼。她們需要友伴,我則需要別人的穩定影響。所以我會不時造訪她們,喝杯咖啡,與她們談笑。我跟她們養成了終生的真正友誼。」
藉著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朋友——老與幼;獨身與已婚的;男與女——你可以學會在別人面前,包括在異性面前,泰然自若;你所感受的壓力也比約會時輕得多。此外,與已婚的人來往可以使你對婚姻懷有較現實的看法。後來你會有較好的裝備去選擇一個優良的配偶,同時履行自己在婚姻裡的角色。(箴言31:10)一位名叫姬兒的少女表示:「我還未準備好結婚和成家立室。我仍然要更清楚認識自己,並且還有許多屬靈的目標尚未達到。因此,我其實並不需要跟一個異性過度親密。」
我想使別人傷心嗎?如果雙方根本沒有論嫁娶的希望,談戀愛只會為自己和別人帶來傷害而已。老實說,只為了要獲得與異性相處的經驗就玩弄別人的感情,這可說是公平嗎?——請參看馬太福音7:12。
父母會怎樣說?父母時常能夠看出你所無視的危險。畢竟,他們也曾年輕過。他們知道一對年輕男女花太多時間在一起便可以引起什麼真正的難題!因此,父母若反對你與異性約會,就不要反抗。(以弗所書6:1-3)很可能他們只是認為你應當等到年紀較大才談戀愛。
我能夠跟從聖經的道德標準嗎?人「過了青春發動期」,便會較有能力控制性慾的衝動——但甚至在這個時期仍絕非容易。在血氣方剛的少年時期,你真的能夠處理與異性的親密關係而繼續保持貞潔嗎?
令人感興趣的是,有許多年輕人向自己提出以上各問題之後,都與(上文所提及的)瑪莉安獲得同一的結論。她說:「我決心不受別人對約會的看法所影響。我要等到自己年紀夠大,已適合結婚,並且遇到一個具有我認為丈夫應有的各種品格特徵的人,然後才開始約會。」
因此,瑪莉安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是你必須在開始約會之前便考慮清楚的。
供討論的問題
◻ 「約會」一詞對你來說含有什麼意思?
◻ 為什麼有些年輕人受到壓力要與異性約會?
◻ 為什麼對那些仍在「青春發動期」的人來說,約會是不智的?
◻ 在約會方面,青年人可以怎樣「克去災禍」?
◻ 一對青年男女若『純粹是朋友』,這可以引起一些什麼難題?
◻ 你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已適合約會?
[第231頁的精選語句]
「不久,接吻已變成不夠刺激,於是我們開始互相撫摸私處。我心裡惴惴不安,因為自覺十分污穢。後來我的男朋友更期望我『乾脆做到底』」
[第234頁的精選語句]
『我怎樣才能拋棄嘉蒂而又不致傷害她的感情呢?』
[第232,233頁的附欄或圖片]
男女可以『純粹是朋友』嗎?
所謂柏拉圖式的關係(男女之間不涉及性的親密關係)在年輕人當中相當普遍。17歲的格雷戈里指出:「由於女孩子較富於感情和同情心,我覺得較容易與她們傾談。」其他年輕人則辯稱男女間的友情有助於他們個性的全面發展。
聖經勸勉年輕的男子要待「少年婦女如同姐妹;總要清清潔潔的。」(提摩太前書5:2)藉著實踐這項原則,我們能夠跟異性享有一種純潔、健康的關係。例如使徒保羅雖然獨身,卻能與其他基督徒女子保持朋友的關係。(請參閱羅馬書16:1,3,6,12。)他在信中提及兩個「[女人]在福音上曾與我一同勞苦」。(腓立比書4:3)同樣,耶穌基督也與其他女子享有平衡、有益的交誼。他曾多次受到馬大和馬利亞的慷慨接待,並且樂於與她們交談。——路加福音10:38,39;約翰福音11:5。
然而「柏拉圖式的」友情往往不過是稍加掩飾的羅曼史,或者僅是一種既得到異性的注意,而又無需作出承擔的手段。既然感情很容易改變,表現謹慎是必需的。希拉德(Dr. Marion Hilliard)博士警告說:「友情若不加約束,就可以在毫無警告之下轉變成衝動盲目的激情,彷彿時速由大約10哩增至100哩。」
當16歲的邁克與一個14歲的女孩子成為「朋友」時,他學得了這個教訓。他說:「我很快便發覺兩個人若彼此專注於對方,就很難繼續僅是朋友。我們兩人的關係越來越深,不久便彼此產生了異常的感覺,現在仍是這樣。」因為雙方還未達到適合結婚的年齡,這種異常的感覺造成了挫折感。
太多親密的交往可以造成甚至更痛苦的後果。一個年輕的男子試圖安慰一個對他傾訴難題的女朋友。不久,他們便愛撫起來。結果如何?他們良心自責,彼此怨恨。在其他事例上,結果導致性關係。《今日心理學》 所作的調查顯示:「差不多半數接受訪問的人(百分之49)都曾經與朋友發生性關係。」事實上,報告也指出,「接近三分之一(百分之31)接受調查的人透露在過去一個月內曾與朋友發生性關係。」
『但是我並沒有受到朋友所吸引,我永不會愛上他[或她]的。』或許這是真的。但未來又如何?此外,「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箴言28:26)我們的心可以騙倒我們,使我們無視自己的真正內心動機。況且,你清楚知道朋友對你懷有什麼感覺嗎?
在《友誼因素》一書裡,麥金尼斯(Alan Loy McGinnis)勸人說:「不要過度自信。」要小心,也許將你們的交往僅限於受到適當督導的群體活動。要避免以不合宜的方式表露自己的感情,或雙方單獨處於羅曼蒂克的環境裡。你若受到困擾,要向父母或長者傾訴,而非向同輩的異性訴說。
即使你有所防範,對方卻仍然一廂情願又如何?要「說實話」,讓對方知道你的感覺。(以弗所書4:25)這樣行若未能解決問題,也許你最好與對方保持距離。「通達人見禍藏躲。」(箴言22:3)又如《友誼因素》一書指出:「若有需要,就加以規避。有時,不論我們多麼小心提防,與異性的友誼仍會失去控制,我們很清楚它會導致什麼結果。」若是這樣,「逐漸後退」的時候便到了。
[第227頁的圖片]
青年人時常感受到壓力要與異性約會或配成一對
[第228頁的圖片]
約會時常使青年人受到壓力要向對方表示並非必要的愛意
[第229頁的圖片]
青年人可以在各種環境下與異性來往,但卻毋須受到約會的壓力
[第230頁的圖片]
所謂柏拉圖式的關係時常導致心碎
-
-
我已適合結婚嗎?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
-
-
第30章
我已適合結婚嗎?
結婚不是兒戲。上帝的旨意是要丈夫和妻子永遠結合,彼此的關係比與其他任何人的關係更密切。(創世記2:24)因此,配偶是你終生與之廝守的人。
可是,人在婚姻生活上總會受點「苦難」。(哥林多前書7:28)行為科學教授拉斯韋爾(Marcia Lasswell)警告說:「關於一宗婚姻是否能夠持久,一項無可置辯的事實是,非常年輕就結婚的人居於十分不利的地位。」
何以有這麼多年輕人的婚姻失敗呢?問題的答案對於決定你是否已適合結婚一事有很大影響。
期望甚高
「我們對於婚姻是什麼所知十分有限,」一個10餘歲的女孩子說。「我們以為大家可以同出同入,隨自己喜歡做事,洗碟或不洗碟都沒有問題,但事實可不是這樣。」許多青少年對婚姻懷有這種不成熟的觀點。他們以為婚姻是個羅曼蒂克的幻想。或者他們登上婚壇是為了享有成年人的身分。有些人則僅是希望擺脫家庭、學校或社區裡的惡劣環境。一個少女對未婚夫吐露心事說:「結婚令我真開心。這樣我就不須再作任何決定了!」
但婚姻既不是幻想,也不是解決所有難題的萬靈藥。反之,婚姻其實帶來一套新的難題需要應付。「許多青少年結婚是為了好玩,」在20歲就有了第一個孩子的維姬說。「啊,看來有趣極了!你以為孩子好像洋娃娃,又可愛又好玩,但實情可不是這樣。」
許多青少年對性關係也懷有不合現實的期望。一個在18歲結婚的青年說:「結婚之後,我發覺性的刺激很快就消退了,我們開始經歷到真正的難題。」以10餘歲的夫婦為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除了經濟難題之外,最常引起爭吵的問題是性關係。無疑這是由於令人滿足的夫妻關係來自雙方表現不自私和自制——而這卻是青少年很少養成的特質。——哥林多前書7:3,4。
聖經明智地鼓勵基督徒「過了青春發動期」才結婚。(哥林多前書7:36,《新世》)在性慾最旺盛的時候結婚可以使你的思想發生偏差,從而對未來配偶的弱點視而不見。
未準備好擔當自己的角色
一位10餘歲的新娘論及丈夫說:「我們既已結了婚,現在他對我表示興趣的惟一時候便是希望享有性愛的時候。他認為他的男朋友和我一般重要。……我以為自己會是他的惟一伴侶,我實在太蠢了。」這件事強調在青年男子當中一項相當普遍的錯誤觀念:他們以為自己在成為丈夫之後仍舊可以享有獨身男人的生活方式。
一個19歲的新娘指出在青年妻子當中頗為常見的一個難題,說:「我喜歡看電視和睡覺多於清潔房屋和弄膳。翁姑來探訪時,我不禁感覺慚愧,因為他們的房子十分整齊清潔,我的房子卻總是凌亂不堪。我的烹飪也絕不高明。」一個女孩若不懂得操持家務,婚姻生活會增加多少壓力!「婚姻的確需要人作出承擔,」(以上引述的)維姬說。「結婚不是兒戲。婚禮的興奮一過去,日常生活就開始了,而日常生活並不是易事。」
日復一日維持家人生活的擔子又如何?維姬的丈夫馬可說:「我記得第一份工作需要我清早6時就起床。我不住想道:『這是辛苦的工作。我會有舒解的希望嗎?』當我回家時,我覺得維姬並不了解我整天多麼辛苦。」
金錢的難題
這使我們想到青年夫婦成為怨偶的另一個原因:金錢。48對青少年夫婦承認他們結婚3個月之後,最大的難題是「家庭收支問題」。經過將近3年之後,其中37對夫婦被問及同一問題。金錢的難題仍然高踞首位——他們的苦惱甚至比以前更甚!比爾問道:「你若沒有足夠的金錢去購買所需的東西使自己感覺滿足,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呢?……你的錢若不夠從一個發薪日維持到下個發薪日,就可以造成許多爭吵和苦惱了。」
金錢的難題在青少年當中相當普遍,因為他們往往是失業率最高和薪酬最低的一群人。羅伊承認說:「由於無法供養家庭,我們只好和父母同住。環境造成真正的緊張,有了孩子之後尤其困難。」箴言24:27勸告說:「你要在外頭預備工料,在田間辦理整齊,然後建造房屋。」在聖經時代,男子辛勤工作以求日後能夠維持家人的生活。今日許多年輕丈夫由於沒有作妥適當的準備,以致發覺養家是個沉重的負擔。
可是,夫婦若對物質東西懷有不成熟的看法,即使薪水可觀也不會終止金錢難題。一項調查透露:「青少年希望能夠立即買到他們的理想家庭物品。其中許多東西可能是他們的父母要積蓄多年才買得到的。」為了要立即享有許多物質東西,不少人弄到債台高築。由於缺乏成熟,沒有以「有衣有食」為足,他們使婚姻生活日益緊張。——提摩太前書6:8-10。
「同床異夢」
慕蓮回憶說:「我愛上了唐恩。他又英俊、又壯健,而且是個受人歡迎的運動員。……我們的婚姻一定會成功。」但事實卻不然。他們彼此不和達到極點,以致慕蓮說:「唐恩所做的一切都使我看不順眼——我們進食時,他咂嘴唇的方式也使我討厭。我們終於無法相處下去。」這宗婚姻不到兩年就崩潰了。
難題何在?慕蓮解釋說:「我們的人生目標相去極遠。我現在意識到自己所需要的是一個在心智方面與我相投的人。但唐恩所著重的只是運動。我在18歲時認為重要的事,突然對我變成全無意義。」青少年對配偶的期望往往懷有幼稚的看法,把容貌放在優先地位。但箴言31:30警告說:「豔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
作一番自我檢討
聖經指出,人若對上帝作出嚴肅的誓言,但在「許願之後才查問」,就十分冒失了。(箴言20:25)因此,在採取一項嚴肅步驟——例如婚姻誓約——之前,按照聖經的指示作出一番自我檢討豈不是明智之舉嗎?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婚姻會對你的人生目標有什麼影響?你想結婚光是要享有性關係或逃避某些難題嗎?
同時,你甘願為了擔當丈夫或妻子的角色付出多大代價?你能處理家務或有能力養家嗎?你若時常與父母衝突,你能夠和配偶相處得來嗎?你能抵受與婚姻俱來的種種考驗和憂患嗎?在處理金錢方面,你真的已丟棄了『孩子的特徵』嗎?(哥林多前書13:11)至於你是否符合條件,你的父母無疑會有很多意見。
婚姻可以帶來極大幸福,也可以帶來極大痛苦。事情大部分有賴於你是否已為此作妥準備。你如今若只有10餘歲,何不等待一下才開始與異性約會呢?等待不會對你有害處。它只是給你所需的時間,在採取嚴肅——和永久——的結婚步驟時真正準備妥當而已。
供討論的問題
◻ 有些青年人對婚姻懷有什麼不成熟的看法?
◻ 為什麼你認為結婚只為了滿足性慾是不切實際的?
◻ 有些青年人對於擔當丈夫或妻子的角色怎樣證明毫無準備?
◻ 為什麼年輕的夫婦在金錢方面時常遭遇嚴重難題?
◻ 有些青年在擇偶方面犯了什麼錯誤?
◻ 關於為結婚作準備,你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些什麼問題?考慮過這方面的資料之後,你認為自己是否已適合結婚?
[第240頁的精選語句]
「關於一宗婚姻是否能夠持久,一項無可置辯的事實是,非常年輕就結婚的人居於十分不利的地位。」——行為科學教授拉斯韋爾
[第237頁的圖片]
許多青年人結婚時像這些人一樣毫無準備
-
-
我怎麼知道這是否真愛?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
-
-
第31章
我怎麼知道這是否真愛?
愛情——在不切實際的浪漫主義者看來,是一種迷人的神秘感覺,把你驀然攫住,畢生只有一次,令你如痴如醉。他們相信愛情是絕對惟心的,可以經歷,卻無法理解。愛情征服一切,千秋萬古,始終不渝……
這便是浪漫主義的陳腔濫調。無疑,墜入愛河可以是一項美妙無比的經歷。不過,真愛究竟是什麼呢?
一見鍾情?
戴維和珍妮特在舞會上結識。她的美好身材和笑起來頭髮垂在眼前的模樣立刻把戴維吸引住。珍妮特也給戴維深邃的棕色眼睛和風趣談吐所迷住。看來大家都一見鍾情!
此後3個星期,戴維和珍妮特形影不離。後來有一天晚上,珍妮特的前度男友打電話給她,使她非常傷心。於是她致電戴維,希望得到安慰。誰知戴維感覺受到威脅,並且對此心存疑惑,所以反應很冷淡。他們本以為可以千載不渝的愛情就在當晚消逝了。
電影、書刊、電視節目想使你相信有情人會一見鍾情、永遠相愛。誠然,使兩個人最初留意到對方的,往往是外表的吸引力。正如一個青年說:「要『看出』一個人的品格並不容易。」但是,一段關係若只開始了幾小時或幾天,一個人所「愛」的究竟是什麼呢?所愛的豈不僅是對方在你心目中留下的形象嗎?老實說,你對那人的思想、希望、恐懼、計劃、習慣、技能或才幹根本所知無幾。你所認識的只是對方的軀殼,而不是「內心隱藏著的人」。(彼得前書3:4,《呂譯》)這樣的愛情能維持多久呢?
外表是騙人的
同時,外表可能是騙人的。聖經說:「豔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禮物耀眼的包裝並不會告訴你裡面有什麼。其實,最漂亮的裝璜可能只裹著一份無用的禮物。——箴言31:30。
箴言說:「婦女美貌而無見識,如同金環帶在豬鼻上。」(箴言11:22)鼻環是聖經時代的流行飾物。鼻環十分精緻,而且多用純金造成。這種環自然是你在女子身上首先留意的首飾。
很適切地,箴言把婦女貌美而無「見識」比作「金環帶在豬鼻上」。美貌和沒有見識的女子並不相配,這種裝飾對她根本毫無用處。長遠來說,美貌並不會使她具有吸引力,正如閃閃生光的鼻環無法美化一隻豬一般!既然如此,不顧對方的內涵而只『愛上』這人的外表會是多大的錯誤!
「比萬物都詭詐」
可是,有些人卻認為人心在愛情方面所作的判斷是絕無錯誤的。他們認為『只管聽從你的心好了;若是真愛,你自然會知道的!』然而不幸的是,事實和這種見解剛相反。有一項調查訪問了1079個18至24歲的青年。據報直至當時為止,每人平均有7次談戀愛的經驗。大多數人都承認過往的羅曼史只是迷戀而已——一種短暫、易逝的感情。但這些青年卻「一律描述現時的經歷是真愛」!可是,大多數人有一天回顧現在的戀情,很可能會認為這和以往的經歷沒有什麼分別——只是迷戀而已。
可悲的是,每年有盈千累萬的男女因『相愛』的幻象而結婚,但不久就發覺自己犯了嚴重的錯誤。肖特(Ray Short)在他的著作《性、愛或迷戀》中說,迷戀「誘使天真的男女結成怨偶,像把羔羊牽往宰殺之地一般」。
「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箴言28:26)許多時,我們心中的判斷受到誤導或錯誤的指引。事實上,聖經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耶利米書17:9)不過,上述的箴言繼續說:「憑智慧行事的,必蒙拯救。」你若懂得區分迷戀和聖經所描述的愛——永不止息的愛——你便可以從其他青年所招惹的危險和煩惱中得蒙「拯救」。
愛與迷戀的對照
24歲的卡爾文承認說:「迷戀是盲目的,它寧願視而不見,不願正視現實。」16歲的女孩肯婭補充說:「當你迷戀一個人時,你會認為這人的所作所為簡直十全十美。」
迷戀是假冒的愛情,既不切實際又自我中心。陷於迷戀的人時常會說:『我跟他一起時,我真的感覺自己重要。我不能入睡。我無法相信愛情是這麼迷人。』或者說,『她真的叫我覺得十分幸福。』你留意到這裡用過多少次「我」嗎?基於自私心的關係是注定失敗的!然而,請留意聖經怎樣描述真愛:「愛是恆久忍耐和仁慈的。愛不嫉妒,不自誇,不自大,不做不規矩的事,不求自己的利益,不發怒。它不計較所受的損害。」——哥林多前書13:4,5,《新世》。
既然愛「不求自己的利益」,基於聖經原則的愛是既不以自我為中心,又不自私自利的。誠然,一對男女也許有強烈的羅曼蒂克感覺,並且互相吸引。但他們會以理智和彼此的深深尊重來平衡上述的感情。倘若你真的愛一個人,便會關懷對方的福利和快樂,如同關懷你自己的幸福一般。你不會讓如火的熱情摧毀良好的判斷力。
真愛的典範
聖經中關於雅各和拉結的記載生動地說明真愛是怎樣的。他們在井旁相遇,拉結來到那處打水給她父親的羊喝。雅各立刻被她所吸引,不但因為她長得「豐姿俊秀、容貌美麗」,而且因她是個崇拜耶和華的人。——創世記29:1-12,17,《呂譯》。
花了整整一個月和拉結的家人一同生活之後,雅各表示他愛上了拉結,並且希望娶她為妻。只是羅曼蒂克的迷戀嗎?絕不然!在這個月裡,雅各看到拉結平素的行為——怎樣對待父母和其他的人,怎樣做牧羊女的工作,怎樣認真崇拜耶和華。無疑雅各看到拉結的「優點」和「缺點」。因此他對拉結的愛並不是出於無可控制的感情,而是一種不自私的愛;這種愛是以理智和深深的尊重為基礎的。
既然如此,雅各可以宣告自己願意為了娶拉結而替她父親工作7年。迷戀決不能等得這麼久!只有真正愛對方,無私地關懷對方,雅各才能把這些歲月看得「如同幾天」一般。由於懷有真愛,他們能夠在這段時期中保持貞潔。——創世記29:20,21。
事情需要時間!
真愛並不會因時間過去而有所減損。事實上,時間往往是考驗自己對某人的感情是否真摯的最好方法。此外,正如一個名叫桑德拉的青年女子說:「人不會把自己的品格拿出來,對你說:『我就是這樣的。現在你了解我的一切了。』」不,你若對一個人感興趣,想了解他,也同樣需要時間。
時間也容許你按照聖經的啟迪考驗一下自己的戀情。要記住,愛「不做不規矩的事,不求自己的利益」。你的愛人渴望你的計劃成功,抑或只關心自己的計劃?對方尊重你的觀點、你的感受嗎?對方有沒有為求滿足自私的情慾而強迫你做一些其實『不規矩』的事?這個人慣於在別人面前貶低你抑或讚揚你?用諸如此類的問題捫心自問可以幫助你對自己的感情作出更客觀的評估。
倉促的愛情會招來煩惱。20歲的吉兒解釋說:「我墜入了愛河,又快又深。」經過兩個月旋風式的戀愛之後,她結了婚。但從前隱藏的弱點漸漸顯露出來。吉兒那不穩定而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逐漸顯現了。她的丈夫里克失去了戀愛時的魅力而變得自私。婚後大約兩年,有一天吉兒尖聲大罵丈夫「下賤」、「懶惰」、「不負責任」。里克於是一拳打在她臉上。吉兒帶淚衝出家門——也衝出了他們的婚姻。
遵從聖經的教訓無疑可以對保全他們的婚姻有所幫助。(以弗所書5:22-33)但是他們若在結婚之前先對彼此有較深入的了解,事情會多麼不同!這樣,他們所愛的就不會僅是對方的「形象」而是對方的真實為人——有短處也有長處。這樣,他們的期望就會更合乎現實。
真愛並不會發乎一朝一夕之間。成為佳偶的人也未必一定對你具有無可抗拒的魅力。例如,巴巴拉結識了一個青年,她承認「起初」這人對她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巴巴拉回憶說:「但我對他認識漸深,情形就改變了。我看出斯蒂芬關懷別人,常常先求別人的利益而不自私自利。既然他有這些美德,我知道他會是個好丈夫。我受他吸引,漸漸愛上他。」結果他們的婚姻十分美滿。
那麼,你怎樣才知道自己所經歷的是真愛呢?雖然你心裡也許有愛的感覺,但要信賴你那受過聖經熏陶的頭腦。要了解對方多一點,不要只看外面的「形象」。讓彼此的關係有多些時間開花結果。請記住,迷戀只是一時的狂熱,隨後就會冷卻下來。但真愛卻能與日俱增而成為「完美的團結之鏈」。——歌羅西書3:14,《新世》。
供討論的問題
◻ 因某人的外貌而墜入愛河有什麼危險?
◻ 你可以信賴自己的心去辨認真愛嗎?
◻ 真愛和迷戀有些什麼分別?
◻ 為什麼約會中的男女常常分手?分手總是不對的嗎?
◻ 如果戀情告終,你可以怎樣應付被棄的感覺?
◻ 為什麼花點時間彼此了解十分重要?
[第242頁的精選語句]
你愛的是對方的為人抑或只是個「形象」?
[第247頁的精選語句]
「迷戀是盲目的,它寧願視而不見,不願正視現實。」——一個24歲的青年
[第250頁的精選語句]
「我現在[對異性]只是說一聲『嗨,你好嗎?』我不再讓任何人接近我了」
[第248,249頁的附欄或圖片]
我怎樣才能克服心碎?
你肯定這個人就是你未來的配偶。你覺得彼此志趣相投,交往十分愉快,也覺得大家互相吸引對方。但這段感情卻突然破裂——雙方大發雷霆而分手,或者感情被淚水所沖沒。
利博維茨(Michael Liebowitz)博士在他的著作《愛情化學》中把墜入愛河比作強力的麻醉藥所發揮的作用。但跟麻醉藥一樣,失戀也能引起強烈的『脫癮徵狀』。純粹的迷戀和『真的』談戀愛並無二致,兩者都能造成神魂顛倒的感覺——關係告終時也同樣使人痛苦消沉。
失戀可能使你感覺受人拋棄、傷害,甚或侮辱。你可能因此感到將來一片黯淡。一個青年女子說自己因遭人拋棄而大受『傷害』。她說:「我現在[對異性]只是說一聲『嗨,你好嗎?』我不再讓任何人接近我了。」談戀愛時你所感到的承諾越大,失戀時所造成的傷害也越大。
不錯,自由選擇你所喜歡的戀愛對象,其實附帶著一個很大的代價:你有可能嘗到遭人拒絕的痛苦。約會絕不保證必然會導致真愛。所以,如果有人本著誠懇的動機跟你談戀愛,但是後來卻斷定結婚是不智的,這人未必待你不公。
難題是,即使對方以最機巧、仁慈的方式與你分手,你仍然必定會感到受人傷害,受人拒絕。可是你卻沒有理由因此失去自尊。你在這個人眼中不「合適」,並不表示你在其他人眼中也不合適!
試用冷靜的眼光去看看這段逝去的戀情。對方的缺點可能因分手而顯明出來——感情未成熟、優柔寡斷、頑固執拗、剛愎自用,對你的感覺漠不關心。這樣的個性特徵顯然不是理想的結婚對象所應有的。
倘若分手全是單方面的意思,但你卻堅信雙方結合會導致美滿的婚姻,那又怎樣呢?你當然有權讓對方知道你的感覺。也許不過是雙方有點誤會而已。但感情激動地大叫大嚷是無濟於事的。如果對方堅要分手,你毋須委屈自己,聲淚俱下地乞求一個顯然對你沒有什麼感情的人將愛情施捨給你。所羅門說:「尋找有時,失落有時。」——傳道書3:6。
你若有充分理由懷疑對方自始就無意跟你結婚,只不過是利用你而已,那又如何呢?你毋須報復。你可以肯定上帝必不會對這樣的詭詐視若無睹的。他的話語說:「殘忍的人使自己受人摒棄。」——箴言11:17,《新世》;可參閱箴言6:12-15。
你可能仍然不時感覺孤寂,或者回憶起往昔的甜蜜日子而黯然神傷。若是如此,可以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忙於某種體力活動或基督徒的傳道工作也會有所幫助。(箴言18:1)要將思想集中在一些令人愉快、富於造就的事上。(腓立比書4:8)此外,亦可向一個密友傾訴。(箴言18:24)即使你覺得自己已經長大,可以獨立,不要忘記父母仍往往能給你極大安慰。(箴言23:22)最重要的是,要向耶和華傾吐你的心事。
你現在可能看出自己需要在品格的某幾方面再下功夫。至於自己對配偶的期望,現在你也許比從前看得更清楚。既然曾經愛過而又失戀,你也許決心要對戀愛謹慎一點,即使將來你再遇到一個理想的對象——這樣的可能性也許比你所想像的更高。
[第245頁的附欄]
真愛抑或迷戀?
真愛迷戀
1.對對方的福利懷有不自私的關注1.是自私,要佔有的。一個人
會想道:『這對我有什麼好處?』
2.戀情時常緩緩發生,也許經過數月或數年之久2.戀情發生得很快,也許只需數小時或數日
3.你受到對方的整個品格和屬靈特質所吸引3.你深受對方的外貌所吸引或對此深感興趣。
(『他的眼睛多麼迷人。』『她的身材真健美』)
4.事情對你所生的影響是使你成為一個較好的人4.產生破壞、擾亂的影響
5.懷有合乎現實的觀點,看出對方的短處,5.不切現實。對方看來完美無瑕。
雖然對對方品格上的嚴重缺點感到懷疑,
但仍然喜歡對方卻蓄意視而不見
6.雖然有時意見不一,卻能彼此開誠布公,6.經常發生爭吵。問題其實並沒有解決,
解決分歧許多時只是憑著一吻而「冰釋」
7.你願意付出及與對方分享7.所著重的是要享有和獲得,
尤其是在滿足性慾方面
[第244頁的圖片]
外貌俊美,但卻毫無見識的男女「如同金環帶在豬鼻上」
[第246頁的圖片]
對方若不斷在別人面前貶低你,就可能對你缺乏真愛了
-
-
我怎樣才能使戀愛成功?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
-
-
第32章
我怎樣才能使戀愛成功?
「大部分婚姻的失敗都是戀愛的失敗。這件事實的確值得再三強調。」研究家庭生活問題的蘭迪斯(Paul H. Landis)這樣說。路易絲可以證明這句話十分正確。她解釋說:「我還沒有讓自己看清楚安迪的為人究竟如何,就愛上了他,這是我的最大錯誤。我們在戀愛期間幾乎完全沉浸於二人世界之中。我從沒有看過他在這種『理想』情況之外怎樣待人接物。」他們的婚姻終於破裂而以離婚收場。避免這種悲劇的關鍵何在?要有成功的戀愛!
約會之前
「謹慎的人,步步三思。」(箴言14:15,《當代》)即使一個人看來很有吸引力,但倘若你對這人認識很淺,跟對方發展羅曼蒂克的感情就只會招致不幸而已。這可以使你最終跟對方結為夫婦,但這人的感情、目標卻和你迥異!故此謹慎的人會先在集體的環境下觀察對方,或者你可以在參加某種消遣時著手這樣行。
「我知道如果一開始就和她太接近,我的判斷力就會被感情所矇蔽了,」已享受了10年幸福婚姻生活的戴夫解釋說。「所以我先在一段距離以外觀察露斯,不讓她知道我對她感興趣。我可以看到她怎樣待人,清楚她是不是一個喜歡賣弄風情的人。跟她閒談的時候,我探知她的環境和目標。」知道對方的聲譽如何也有所幫助。跟一個熟悉你對象的人談談可以幫助你明白實情。——可參閱箴言31:31。
初次約會
決定了某個人可能是你合適的配偶之後,你可以主動向對方表示你希望更加了解她(他)。a倘若對方反應良好,你的初次約會毋須煞費周章。也許一次午餐約會,或者甚至參加集體的約會,已足以讓你更加熟悉對方,藉此決定是否要繼續培養感情。起初也許大家會稍為緊張,但場合若不那麼拘束,就彼此都可以輕鬆一點。最好避免過早許下承諾,這樣,即使其中一方失去興趣,被棄或尷尬的感覺也可以減到最低。
不論你安排了哪種類型的約會,都要準時抵達、儀容整潔、衣著得體。要表現良好的談話技巧,做個敏於聆聽的人。(雅各書1:19)雖然在這些事上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青年男子卻應當遵從當地的禮儀慣例。這可能包括替年輕小姐開門,或者幫助她就座。青年女子雖然並不期望受到公主般的招待,卻應當謙遜地跟男朋友所作的努力合作。藉著彼此尊重,一雙戀人可以為未來立下典範。丈夫受命要『予[妻子]以女性較弱的器皿所應受的尊重』,妻子也要「[深深]敬重她的丈夫」。——彼得前書3:7,《新世》;以弗所書5:33。
牽手、接吻、擁抱是適當的行為嗎?若是適當,應在什麼時候才這樣行?這些流露感情的行為若是衷誠的示愛而非表現自私的情慾,就可以是純潔、恰當的。聖經中雅歌一書記載書拉密少女和牧童彼此相愛,而且快要結婚;記載顯示在他們之間有適當的示愛行動。(雅歌1:2;2:6;8:5)但好像這對貞潔的男女一樣,戀人應當進一步小心制止流露感情的行為變成不潔,甚或導致性不道德。b(加拉太書5:19,21)按理說來,只有那些戀情已屆成熟、互相許下承諾、婚事近在眼前的人才應該作這樣的示愛。藉著表現自制,你可以避免分散注意力;反之你會繼續專注於成功戀愛的首要目標,那便是……
探知「內心隱藏著的人」
一個研究小組在1980年5月刊的《婚姻與家庭雜誌》中報導說:「如果人在結婚時對配偶的內在為人有較充分的認識,婚姻就看來較經得起風浪,也較容易成功。」不錯,探知對方「內心隱藏著的人」是至為重要的事。——彼得前書3:4,《呂譯》。
然而,『探知』別人心中的意向需要付出努力和具有辨識力才行。(箴言20:5,《當代》)因此,要安排一些較能幫助你看出對方內在為人的活動。雖然在起初看電影,聽音樂會也許已經足夠,但從事一些較宜於交談的活動(例如滾軸溜冰、保齡球、參觀動物園、博物院、美術館等)卻對於增進彼此的了解更有幫助。
為了一窺對方的感覺,可以試運用一些容許對方自由發表意見的問題,例如:『你怎樣運用空閒時間?』『如果金錢不成問題,你喜歡做什麼?』『以我們對上帝的崇拜而言,你最喜歡哪一種活動?為什麼?』這些問題容許對方提出深入的答覆,從而幫助你看出這人最重視的是什麼。
隨著關係日深,你倆會更認真考慮結婚的問題。在這個時候,你們需要認真談談一些重要的問題,例如大家的價值觀念;居住的地方和生活方式;經濟問題,包括是否兩人都出外工作;兒女問題;節育問題;雙方對彼此在婚姻中所擔任的角色懷有什麼看法;目前和長遠的目標,以及打算怎樣達成這些目標等。耶和華的許多年輕見證人在完成學業之後成為全時間的傳福音者,並且渴望在婚後繼續以這種方式為上帝服務。現在就是你倆確定雙方的屬靈目標一致的時候了。現在也是你們把過去和現在一切可以影響婚姻的事透露出來的時候。這可能包括任何重大的債務和義務在內。健康問題,例如任何嚴重疾病和疾病所造成的影響,也應當拿出來坦誠討論。
討論這些事的時候,要仿效以利戶的榜樣。他說:「我要按照自己所知道的清心直說。」(約伯記33:3,《當代》)愛絲特的婚姻證實十分幸福,她解釋戀愛怎樣使她為婚姻作好準備,說:「如果我的想法不同,我從不試圖『假裝』,或告訴傑耶我同意他的看法。我從不自欺欺人,總是力求誠實到底。」
不要為了害怕使愛人難堪,就避開或掩飾敏感的問題。貝思和約翰談戀愛時就犯了這個錯誤。貝思說她贊成為未來儲蓄而不喜歡浪費金錢。約翰說他同意。貝思沒有追問下去,以為大家對於經濟問題觀點一致。誰知在約翰心目中,為未來儲蓄是指積錢買一輛新跑車!婚後,他們對於怎樣花錢意見相左,結果造成不少煩惱。
這種誤會其實是可以預防的。上文提及過的路易絲回顧自己的戀愛時期,說:「我本應多問許多問題才對,諸如『如果我懷了孕,但你又不想有孩子,你會怎樣做?』或者『要是我們欠了債,我卻想留在家裡照顧孩子,你會怎樣處理這個問題?』然後我會小心留意他的反應。」你最好在婚前便看清楚對方的品格。這樣的坦誠討論可以使對方內心的品格顯露出來。
看看對方的行為!
愛絲特解釋說:「一個人和你單獨相對時可以對你很好,但假如有別人在身邊,他們就往往會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況。你的一個朋友也許對你的愛人說了一些令他不高興的話。這時你就可以見到他在壓力之下有什麼反應了。他會憤然斥罵對方或說些諷刺挖苦的話嗎?」她總結說:「我們在戀愛期間花點時間跟彼此的親友相處,這對我們有極大幫助。」
除了消遣之外,也要花一點時間一起工作。要一同參與基督徒的活動,包括研讀上帝的話語和從事基督徒的服事職務。此外,也要一起做一些日常的家務,例如採購食物、煮飯、洗碗碟、清理房子等,因為在結婚之後這些事都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由於在真實生活的環境中,你可能看見你的戀人最糟的樣子,故此你的愛人若有任何虛飾,藉著在這樣的環境下一起做事,你便可以看穿對方的假面具。
雅歌中的牧童曾看見他所愛的女孩在失望的時候怎樣行事,也見過她怎樣在炎炎赤日下汗流浹背、疲憊不堪地苦幹。(雅歌1:5,6;2:15)雖然富甲天下的所羅門王試圖引誘書拉密女子,她卻忠貞地加以堅拒。牧童看見這件事之後讚嘆說:「我的佳偶,你全然美麗,毫無瑕疵!」(雅歌4:7)當然,他不是說書拉密女子是十全十美的。牧童所指的是她在道德方面沒有任何基本的缺陷或瑕疵。她的道德力量遠超過她所表現的任何弱點,使她在外表上的美麗更為動人。——可參閱約伯記31:7。
評估一個人是需要時間的,因此談戀愛切忌倉促。(箴言21:5)通常一對男女會全力以赴以求贏得對方的愛。但是,若經過充分的時間,若干令人不快的習慣和傾向就可能顯露出來。一對戀人若不但給自己充分的時間談戀愛,而且盡量善用戀愛期的時間,這樣婚後要作調整也會容易一點。由於正視現實,他們可以滿懷信心地過婚姻生活,自信能解決婚後發生的意見衝突。成功的戀愛使他們作好準備,得以享有幸福、快樂的婚姻。
[腳注]
a 在有些國家裡,約會是一般人的習俗,而且被視為基督徒的適當行為;在這些地方,以上的提議就適用。雖然採取主動的通常是男性,但假若一個青年男子看來害羞猶豫,聖經的原則並沒有阻止年輕女子用謙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覺。——可參閱雅歌8:6。
b 可參閱第24章「我怎樣才能堅拒婚前的性關係?」
供討論的問題
◻ 什麼是戀愛時期的首要目標?這目標對婚姻幸福有多重要?
◻ 什麼可以幫助你認識對方的『內在為人』?
◻ 怎樣的談話對成功的戀愛有很大貢獻?
◻ 為什麼花點時間在不同的環境下相處會有所幫助?
◻ 戀情若有不妥,有些什麼跡象會出現?
◻ 戀愛應在什麼時候告終?
[第255頁的精選語句]
「如果人在結婚時對配偶的內在為人有較充分的認識,婚姻就看來較經得起風浪,也較容易成功。」——《婚姻與家庭雜誌》
[第256,257頁的附欄或圖片]
我們應該分手嗎?
戀情一旦面臨抉擇,疑慮陡生並非罕見的事。要是這些疑慮來自你的約會對象的嚴重缺點,甚或來自這段戀情本身,那又怎樣呢?
比方說,人即使彼此相愛,有時也會有歧見。(可參閱創世記30:2;使徒行傳15:39。)但假如你們幾乎凡事都有歧見,假如每次討論都變成爭吵,假如你們的關係老是周而復始地離離合合,那就要當心了!對400位醫生所作的意見調查顯示,不斷爭吵乃是「在感情上尚未適合結婚」的有力證據,也許甚至顯示「在這對男女之間有無法化解的矛盾存在。」
另一件令人關注的事可能是,你發覺未來配偶的性格有些令你不安的缺點。對方也許顯得脾氣暴躁,甚或有點自私、不成熟、喜怒無常、頑梗剛愎,以致令你懷疑自己是否想和這人廝守一生。可是,許多人卻對這些缺點視而不見,或試圖為對方辯護;看來他們決心不計代價,要將戀情保全下去。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呢?
既然真正的基督徒把戀愛看得十分認真——當然這是應該的——有些人便認為非和約會的人結婚不可。他們也可能害怕激怒或傷害對方。其他人則害怕找不到別的結婚對象。然而,這一切都不是讓一段飽受難題困擾的戀情拖延下去的充分理由。
談戀愛的目的是要考慮有沒有和對方結婚的可能。即使基督徒在開始約會時懷著一片誠意,但倘若這段戀情證實大有問題,基督徒就沒有義務要把戀情繼續下去。此外,僅為了『也許我無法找到別的對象』,就讓一段不斷惡化的關係拖延下去,豈不是錯誤和自私的做法嗎?(可參閱腓立比書2:4。)因此,要正視而非規避你們的難題,這是至為重要的事。你可以首先認真觀察一下跟你約會的人。
例如,有證據表明這個女子會成為順服、能幹的妻子嗎?(箴言31:10-31)有證據表明這個男子會表現自我犧牲的愛心,並且有能力維持家人的生活嗎?(以弗所書5:28,29;提摩太前書5:8)一個人也許自稱熱心事奉上帝,但這樣的聲稱有行為支持嗎?——雅各書2:17,18。
當然,如果你付出了很多時間、感情去發展這段關係,就不要只因為發覺對方並非十全十美就匆匆分手。(雅各書3:2)也許這人的缺點是你可以容忍的。
但是你若無法忍受這些缺點又怎樣?要大家開誠布公地談談。你們在目標或觀點上有基本的差異嗎?抑或只是誤會而已?會不會可能是你們兩人都需要學會「制伏自己的心」,以求能夠更冷靜地解決問題?(箴言25:28)假若對方的性情有些古怪的地方令你不安,對方是否謙卑地承認自己的短處,並且表示渴望改善?至於你,你是否需要不那麼敏感易怒?(傳道書7:9)「用愛心互相寬容」乃是幸福婚姻的命脈。——以弗所書4:2。
開誠布公地把事情拿出來討論非但不會破壞你們的關係,反而可能顯示出彼此的感情在未來有機會繼續發展!但倘若討論的結果無濟於事而徒令人氣餒,就不要忽視大禍將臨的明顯跡象了。(箴言22:3)事情不見得會在婚後有所改善。結束這段戀情也許對雙方都有好處。
[第253頁的圖片]
在一群人當中彼此觀察可以讓你們毋須涉及羅曼蒂克的感情而熟悉對方
[第254頁的圖片]
戀人若遵從當地的禮儀慣例,表現良好的禮貌,就可以替婚後立下互相尊重的典範
[第259頁的圖片]
一旦發覺戀情無法繼續下去,仁慈的做法是面對面討論事情,解釋何以這段感情必須告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