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以撫平的椎心之痛警醒!2018年 | 第3期
-
-
如何面對喪親之痛?
難以撫平的椎心之痛
「索菲婭a被一場重病折磨了很久,最後還是去世了,就這樣我失去了陪伴自己39年的妻子。朋友們給了我很多幫助,我也盡量保持忙碌,不去想這件事。但在她去世後的那一整年裡,我還是非常痛苦,整個人像被撕裂了一樣。我的情緒起伏不定,完全不受控制。即使現在,差不多三年過去了,那種撕心裂肺的痛還是會突然來襲,毫無預兆。」——科斯塔斯
你是否也曾痛失親友?你是否跟科斯塔斯有同樣的感受?的確,失去配偶、親戚、朋友會讓我們痛不欲生,生活中可能沒有其他事比這更令人痛苦。專家對此也表示認同,《美國精神病學雜誌》(英語)說:「死亡對人來說無疑是最沉重、最持久的打擊。」如果你正經歷這樣的痛苦與煎熬,可能會想:這些情緒到底還會持續多久?我真的能重新振作嗎?我怎樣才能得到安慰?
本期《警醒!》雜誌會探討以上問題。接下來的一篇文章會討論,痛失親友的人可能會遇到怎樣的挑戰,之後的幾篇文章會進一步介紹有助於減輕痛苦的方法。
我們衷心地希望,接下來的內容能為痛失親友的人提供實際的幫助,帶給他們真正的安慰。
a 本期雜誌中有些人名是化名。
-
-
可能遇到的挑戰警醒!2018年 | 第3期
-
-
如何面對喪親之痛?
可能遇到的挑戰
有些專家說,親友去世帶來的悲傷情緒可劃分為幾個特定的階段。但事實上,每個人悲傷時的反應都不一樣。有些人也許看上去沒有太大的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痛苦比較輕,或他們在刻意壓抑自己的感受。面對親友去世,承認並抒發自己的悲痛固然有助於撫平創傷,但真的有一個表達悲傷的「正確方式」嗎?其實,一個人會有怎樣的反應,往往取決於他的文化背景、性格特徵、生活經歷,以及親友去世的方式。
可能會有的反應
很多人都不清楚,親友去世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挑戰。其實,有一些情緒和難題是很常見的,這包括:
內心崩潰 喪親者可能會常常哭泣,極度思念死者,情緒也可能會大起大落。夢到死者,可能讓人陷入悲傷;觸景生情也可能讓人難以自拔。不過,親友去世時,人最初的反應往往是震驚或不敢相信。蒂娜的丈夫蒂莫意外去世,蒂娜回憶說:「一開始,我腦子一片空白,甚至都哭不出來。有時候我連氣都喘不上來,感覺自己快要崩潰了。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間歇性地感到焦慮、憤怒、內疚 一個叫伊萬的男子說:「兒子埃里克24歲時就去世了,在那之後我和妻子約蘭達有時會感到很憤怒。這真的出乎我們的意料,因為我們倆從來都不是容易生氣的人。一想到自己本可以多為兒子做點什麼,我們就很自責。」另外一位男子亞歷杭德羅也有內疚的感覺。他的妻子長期生病,後來去世了,他說:「一開始我覺得自己肯定是個壞人,上帝才會讓我經歷這麼大的痛苦。但這又讓我很內疚,因為我好像是在責怪上帝。」上篇文章提到的科斯塔斯說:「我有時甚至會生妻子索菲婭的氣,怪她為什麼就這樣撒手而去。但其實這並不是她的錯,於是我又很自責。」
思緒混亂 喪親者可能會產生一些奇怪的想法。比如說,他們會覺得能聽到死者的聲音,感受到死者的存在,甚至能看到去世的親友。喪親者也可能會變得健忘,或很難集中注意力。蒂娜說:「有時我正和別人說話,但卻突然意識到自己心不在焉,滿腦子想的都是蒂莫去世時發生的事。集中不了注意力,這讓我很沮喪。」
不想與人來往 喪親者和別人在一起時,可能會感到很不自在。科斯塔斯說:「跟夫妻在一起,我覺得自己很多餘;哪怕跟單身的人在一起,我也會覺得很彆扭。」伊萬的妻子約蘭達回憶說:「有的人會抱怨生活上的一些難題,但跟我們的遭遇相比,那些事根本算不了什麼。還有些人會誇自己的孩子做得有多好。我是為他們高興,但老實說,那些話我實在聽不下去。我和丈夫明白這些事都很正常,但我們還是覺得很煩,沒興趣繼續這樣的話題。」
健康問題 喪親者的食慾、體重和睡眠通常都會受到影響。回想父親去世後的那一年,艾倫說:「當時我的睡眠真的有問題。每天晚上我都會在同樣的時間醒過來,一直想著爸爸去世前後的事。」
妻子去世後,亞歷杭德羅的身體也出了問題,卻一直找不到原因。他說:「我檢查過好幾次,但醫生都說我很健康。我覺得可能是當時承受的痛苦,讓我有了一些不良反應。」 亞歷杭德羅的那些症狀最終都消失了,不過當時他選擇去看醫生是非常明智的。親人去世給人帶來的衝擊,可能會讓人的免疫功能下降,也可能會加重原有的病痛,甚至引發新的疾病。
難以處理日常事務 伊萬說:「兒子埃里克死後,我們不僅要通知親戚朋友,還要跟其他人聯繫,比方說他的老闆和房東。我們要填寫無數的法律文件,也要一一整理埃里克的東西。做這些事都需要集中精力,但我們那時在身體上、精神上、感情上都已經筋疲力盡了。」
有些人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才遇到真正的挑戰,因為以前由去世的親友處理的事情,現在都得自己來做。蒂娜就是這樣,她說:「我們家以前都是蒂莫去銀行,也都是他處理跟錢有關的事。蒂莫去世我已經很難受了,現在還要處理這一大堆事,我感覺壓力更大了。我總擔心自己能不能做好,會不會弄得一團糟。」
如上所述,親友去世給人在精神、感情以及身體上帶來的挑戰,可能會讓人覺得難以承受。的確,遭受這種打擊會令人十分痛苦,但提前知道可能會有的反應,就能幫助人應對挑戰。當然,並非每個 喪親者都會經歷所有 可能出現的難題。另外,喪親者如果知道自己的痛苦感受是很正常的,也會得到安慰。
我能振作起來嗎?
事實:喪親之痛會慢慢減弱,不會一直那麼強烈。這不是說,喪親者的傷口會完全「癒合」,或者他會忘記逝去的親友;而是說,隨著時間過去,當初的椎心之痛會一點一點地變弱。當然,在某些特殊的日子或突然想起死者的時候,那種痛苦的感覺還是會湧上心頭。不過,大部分人的情緒最終能恢復正常,也能過好每天的生活。喪親者如果有家人朋友的支持,也採取合理的方式應對,就能更好地渡過難關。
需要多長時間?對有些人來說,最難熬的日子可能只有幾個月,但大多數人要過一兩年才能慢慢好起來,而另一些人則需要更長的時間。亞歷杭德羅回憶說:「差不多過了三年,我才不那麼悲痛。」a
要對自己有耐心。慢慢來,過好每一天,要記得痛苦不會無休止地持續下去。那麼現在,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方法能緩解你的傷痛,讓你不致陷於親友去世的痛苦中呢?
親友去世後,有痛苦的感覺是很正常的
a 少數喪親者經歷的悲痛程度更深,持續時間更久,學術界稱之為「複雜哀傷」或「延長性哀傷」。這些喪親者需要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
-
-
減輕哀傷——你現在就能做的事警醒!2018年 | 第3期
-
-
如何面對喪親之痛?
減輕哀傷——你現在就能做的事
如果你搜索減輕哀傷的方法,可能會發現答案五花八門。有些方法對你有幫助,而有些則沒什麼效果。前面的文章提到,每個人哀傷時的反應都不一樣。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不過,有些方法已證實對大多數人都行之有效。這些方法不僅得到專家的推薦,也與一本古老的智慧之書——聖經包含的原則相吻合。
1:接受來自家人和朋友的扶持
有些專家認為,這是緩解喪親之痛最重要的方法。但有時候,你可能就想一個人待著,甚至覺得那些想幫助你的人很煩,這樣的感覺也很正常。
你不用覺得自己必須一直跟別人在一起,但也不要拒人於千里之外。說不定有一天,你還是需要他們的幫助。更好的做法是,溫和地告訴他們你當下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有時你想獨處,有時你需要和別人在一起;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
聖經原則:「兩個人比一個人好……要是一個跌倒了,另一個可以扶起同伴。」——傳道書4:9,10
2:注意飲食,安排時間運動
人在應付喪親之痛的過程中,往往會承受很大的壓力。這期間要保持營養均衡,多吃不同的蔬菜、水果,以及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
多喝水和其他有益健康的飲品。
如果你沒什麼食慾,不妨少量多餐。你也可以諮詢醫生,看看是否需要服用營養補充品。a
快走以及其他形式的運動,有助於消除負面情緒。運動時,你可以好好想想親友去世這件事,或者利用這個時間讓頭腦休息一下,完全不去想它。
聖經原則:「從來沒有人憎惡自己的身體,只會餵養愛護。」——以弗所書5:29
3:保證充足的睡眠
睡眠對人很重要。親友去世會讓人倍感疲累,因此在這段時期要格外留意睡眠。
不要攝入過多的酒精或咖啡因,因為這會影響你的睡眠。
聖經原則:「只有一手的安歇,也勝過雙手的勞碌捕風。」——傳道書4:6
4:要靈活變通
要知道,每個人哀傷時的反應都不一樣。因此,為了應付喪親之痛,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許多人覺得向人傾訴有助於減輕哀傷,但也有些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感受。雖然有人說傾訴是緩解喪親之痛的關鍵,但其實專家們對此並無定論。如果你想跟人聊聊,但又有些擔心,不妨找個親密的朋友,向他一點一點地敞開心扉。
對一些人來說,哭泣是緩解哀傷的好方法;但有一些人即使沒怎麼哭,也成功地應付了喪親之痛。
聖經原則:「心中愁苦,只有自己知道。」——箴言14:10
5:避免自毀的行為
親友去世後,有些人為了緩解傷痛,會用酒精、藥物,甚至毒品來麻痺自己。這種做法其實是在逃避,是一種自毀的行為,所帶來的安慰很短暫,而且有極大的副作用。用積極、健康的方式減輕焦慮,才是明智之舉。
聖經原則:「使自己潔淨,除去各種玷污身體和心靈的事物。」——哥林多後書7:1
6:合理安排時間
你可以時不時找點別的事來做,分散一下注意力,讓自己不致於一直沉溺在悲傷之中。
結交新朋友,與老朋友來往,學習新技能,參與各種娛樂活動都有助於緩解傷痛。
隨著時間過去,你的「傷口」會慢慢癒合。你也許會發現,自己能越來越經常地從悲傷中抽離出來,而每次內心平靜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聖經原則:「凡事都有特定的時間……有哭泣的時候,有歡笑的時候;有哀號的時候,有跳舞的時候。」——傳道書3:1,4
7:保持正常作息
要儘快恢復正常的生活作息。
如果你生活有規律,工作、休息和其他活動都安排得井井有條,你可能就會覺得生活正慢慢回到正軌。
要讓生活充實起來,多做積極有益的活動,這會有助於減輕傷痛。
聖經原則:「他不會注意到一生的年日是怎麼過去的,因為上帝使他滿心歡喜。」——傳道書5:20
8:不要太快作出重大決定
很多人在親友去世後匆匆做了重大決定,但後來都很後悔。
如果情況允許,過一段時間再考慮搬家、換工作、處理死者的物品等事情。
聖經原則:「勤奮的人計劃周詳,必定成功;做事倉促魯莽的人,都必貧窮。」——箴言21:5
9:把你所愛的人珍藏在記憶裡
很多過來人都發現,有些事能幫助他們把摯愛的親友珍藏在記憶裡,而做這些事能給他們帶來安慰。
你可以收集一些照片和物品,或者做一本紀念冊,記下你所珍視的美好回憶。你可能會發現,在這個過程中你內心的傷口正慢慢癒合。
如果你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不妨先把那些會喚起美好回憶的東西收起來,過段時間後再一一細看。
聖經原則:「要想想以往的時日。」——申命記32:7
10:休假
你可以為自己安排一次度假。
如果你不能放長假,或許可以休息一兩天,做點有意思的事情,比如爬山、看電影或出去兜兜風。
給生活換個節奏,哪怕只是一點點的變化,也會有助於你應付喪親之痛。
聖經原則:「來,我們到一個偏僻的地方去休息一下。」——馬可福音6:31
11:幫助別人
要知道,每一次你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這會讓你感覺越來越好。
試著先幫助身邊的親戚朋友。親友去世也讓他們受到打擊,你可以關心他們,跟他們一起渡過難關。
幫助別人、安慰別人能讓你重拾喜樂,找回生活的意義。
聖經原則:「施與比接受更快樂。」——使徒行傳20:35
12: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痛失親友能讓你看清生活中什麼事才真正重要。
利用這個機會,好好想想自己有沒有善用時間和精力。
如果有必要調整生活的重心,就要採取行動。
聖經原則:「探望喪家勝過參加宴會,因為死亡是每個人的結局,活人應該記在心上。」——傳道書7:2
坦率地說,沒有任何方法能夠完全消除親友去世帶來的痛苦。不過很多人都體會到,只要採取積極的行動,就能得到安慰。當然,你還可以找到其他方法來緩解喪親之痛,但你不妨先試試本期雜誌的建議,說不定就會驚訝地發現——你的確能夠渡過難關,重新振作起來!
a 《警醒!》雜誌不會推薦任何療法。
-
-
走出喪親之痛,真的可能嗎?警醒!2018年 | 第3期
-
-
如何面對喪親之痛?
走出喪親之痛,真的可能嗎?
關於喪親之痛,近年來人們做了不少研究。從前面的文章可以看出,一些最有效的專業建議往往與聖經中的原則相吻合。這充分說明,聖經是一本永不過時的智慧之書。然而聖經不僅包含實用的建議,其中還有一些內容是我們無法從別處知道的,而這些內容能為痛失親友的人帶來莫大的安慰。
聖經保證,我們去世的親友並沒有受折磨
聖經說,死人「什麼都不知道」,他們的思想「當天就消滅」。(傳道書9:5;詩篇146:4)此外,聖經也很恰當地把死亡比作安睡。(約翰福音11:11)
聖經說上帝充滿愛心,人信賴他就能得到安慰
聖經說:「耶和華a的眼眷顧正義的人,他的耳聽 他們求救。」(詩篇34:15)有些人認為,禱告只是一種幫助人理清思路、得到心理安慰的方法。但實際上,我們可以通過禱告向創造主傾吐心聲,跟他建立親密的友誼,而上帝一定會用他強大的力量扶持我們。
聖經預告一個美好的未來
試想像,有一天,死去的親友會再次活過來,回到我們身邊!聖經多次談到這個激動人心的日子。那時,地上的情況會怎樣呢?聖經說:「上帝要擦掉他們的每一滴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哀痛、呼號、痛苦。」(啟示錄21:3,4)
許多人通過閱讀聖經,學會信賴上帝耶和華。他們深信有一天必定能和死去的親人重聚,因此現在就有力量應對喪親之痛。一位名叫安的女士,結婚65年後丈夫去世了。她說:「聖經讓我確信,我們所愛的人死後並沒有受折磨,上帝也一定會復活所有留在他記憶中的人。我傷心難過的時候,都會想起聖經中的這些保證,這真的幫助了我應付一生中最沉重的打擊。」
前文提到的蒂娜說:「蒂莫死後,我一直都能感覺到上帝就在我身邊。我心情低落時,能很明顯地體會到耶和華向我伸出援手。聖經中死人復活的希望對我來說很真實,讓我有力量堅持下去,直到和蒂莫重聚的那一天。」
這些話道出了數百萬人的心聲,他們也都相信聖經真實可信。即使你覺得聖經的內容不切實際、異想天開,你還是可以考查一下相關的證據,看看聖經的建議和保證是否值得信賴。說不定你會發現,聖經的真理的確能最有效地幫助人走出喪親之痛!
關於已故親友的真正希望,你想了解更多嗎?
請上我們的網站jw.org,觀看相關短片
聖經保證有一天我們會迎接復活過來的親友
不能錯過的好消息
a 根據聖經,耶和華是上帝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