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死後還有生命嗎?警醒!1981年 | 7月8日
-
-
你曾想過——
人死後還有生命嗎?
人生最悲苦的經驗無疑是為親者舉行葬禮。父、母、夫、妻或兒女——關係越密切,喪失和空虛之感便越大。
在這樣的傷心時刻,許多時人們問道:「人死後還會有生命嗎?」或者,「我可能與所愛的人重會嗎?」
死亡是什麼?
我們首先考慮到生命也許較為容易一點。生命是什麼?生命就是存在。我們可以看見、聽見、講話和行動。我們可以感到冷或暖。我們能感到快樂或憂愁。不錯,在有生之日,我們能夠充分體驗到感情或感覺。
但死亡乃是生命直接的反面。人死了就不能看見、聽見、講話或行動。他不能感到冷或暖,快樂或憂愁。死亡就是沒有知覺、不存在。
也許有人會問……
魂豈不是在人死後繼續生存嗎?
藉著查考人類最古老的語文,聖經中的希伯來文,我們可以找到今日翻譯為英文“SOUL”或中文「魂」的這個希伯來字。頗有趣地,這個希伯來字「尼發希」(Ne’phesh)並不是指一些可以脫離肉體的東西。反之,這字的用法表明它指的是生物本身,不論是人類抑或動物。(創世記2:7;民數記31:28)它的原意是「呼吸者。」生物若停止呼吸便會死去,換言之,「魂」是會死的。——以西結書18:4,20。
對於為了親者逝世而哀傷的人,這件事也許看來難以令人相信。結果,與死亡這件事實不符的許多信仰遂紛紛發展起來。
人死後仍然活著之說起源於何處?
我們必須追溯到大約6,000年前第一對人類開始生存的時候。亞當和夏娃生活在幽美的環境裡,可以在其中享有完美的屬人生命。但是繼續活下去的權利卻有賴於對上帝服從。「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2:17)說這話的是人類的創造主,耶和華上帝。顯然,生命的反面便是死亡。
但不久之後有另一個聲音聲稱:「你們不一定死」(創世記3:4)這是個謊言,但可惜夏娃卻聽從那聲音所說的『你們不一定死』而吃了禁果。亞當也聽她的話而吃了。結果,他們被逐出樂園之家,以致他們所有的兒女都在罪和死的懲罰之下出生。(羅馬書5:12)說謊者便是人所共知的撒但魔鬼。
人類不久就的而且確地死去。於是又怎麼樣呢?在撒但影響之下,人類有個隱形的不死靈魂的主張遂產生了,並且世代相傳下去。
這些教義怎樣繼續流行?
藉著宗教傳統而繼續流行。為親者逝世而哀傷的人聽說人有個魂在靈界活著。他們聽說壞人死後會下「地獄」受苦;好人則上天堂享福。有些宗教聲稱在天堂和地獄之間有個煉獄存在。宗教導師叫人付錢作彌撒、祈禱和以其他超渡方式保證死去的人最終會上天堂或極樂之境。
有些日子被用來舉行這一類的特別活動。例如11月1日左右的「萬聖節」。它在日本稱為「盆會」,在8月中旬或7月中旬舉行。佛教寺院記錄屬下教友家人的死亡日期,每年到了這日便有僧人前往訪問,在家中神壇前為死者誦經。
若有不幸的事情發生,僧侶可能向死者的家屬施壓力,聲稱這是死去的祖先受到忽視,未獲應得的崇拜之故。因此,不死的魂的謊話遂由於強迫和義務感而繼續流行。
死者有什麼希望?
祈禱?誦經?燃燭?抑或燒香給死者?不,耶和華上帝應許通過他的兒子耶穌基督使死者復活。耶穌基督藉著自己的犧牲死亡奠下了根基,使人類從亞當承受的罪與死得以除去。因此死者有希望在地上恢復生命,正如耶穌在地上作人時以實例表明一般。——約翰福音5:28,29;11:23,39-44。
復活是什麼?
這意味到上帝會將同一個人再造出來,賦予相同的性格。他會以地上的元素為人造出新的身體,這個新的身體具有原人生前的特徵、品性、記憶和生活方式。這樣行真的可能嗎?
你能記憶10年、15年或20年前的一些同學嗎?像我們這樣記憶力不完美的人也能記起多年前的若干舊交。
那末,記憶的創始者上帝當然能按照他的記憶再行創造他所愛的人。在上帝所定的時候,他會使死者再度活過來,正如他創造第一個人一般。只不過他在復活死者時會重行創造多次而已。——使徒行傳24:15。
不錯,人死後還會有生命——藉著復活!你希望在場歡迎逝去的親人歸來嗎?若然,藉著研讀聖經,你可以探知上帝要你符合什麼條件才能分享這項權利。耶和華見證人很樂意協助你這樣行。
-
-
強姦——日增的恐怖警醒!1981年 | 7月8日
-
-
強姦——日增的恐怖
強姦!也許這個名詞使你大為震駭,或者你覺得它是這麼可厭,以致不願閱讀與它有關的文章。若然,同時你若是婦女,也許你正是特別需要考慮這件事的那一類人。我們這樣說是因為強姦犯正循此方法選擇犧牲者。
美國丹佛總醫院暴行研究中心首長占士·史路堅解釋:「潛在的強姦犯找尋容易欺負的婦女。」精神病名教授珍·阿貝爾描述可欺的女性說:「大多數強姦犯都找尋容易吃驚、手足無措、易於聽命,在遭受強暴時不敢反抗的女性。」
倘若受到強姦者威嚇,你會是這種婦女嗎?你的反應如何?
被害者多半怎樣反應
婦女在面臨強姦威脅時吃驚是可想而知的。事實上,波士頓大學的兩位教授在訪問過80位被害人之後,指出:「大多數婦女對強姦的初步反應是驚慌。」難題是這種驚慌可能導致癱瘓。
一位被害的女性作出比喻說:「你夜間在路上駕車時曾見過兔子被車頭燈光驚懾到不敢動彈嗎?嚇得發呆——好像知道大禍臨頭——於是為人所乘。」
與驚慌俱來的往往是混亂與惶惑。例如,一位19歲少女解釋:「我絕沒有出手和對方抗爭,部分是由於驚慌,大部分是天真地認為女孩應該聽命而行。……由於太過混亂以致對突如其來的事絕不抵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