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路撒冷的毀滅——是今日的前車之鑑嗎?警醒!1981年 | 9月8日
-
-
耶路撒冷的毀滅——是今日的前車之鑑嗎?
耶路撒冷!這個名字也許出現在低聲的禱告中,憤怒的呼喊中,或包含在外交文書中,它許多時喚起強烈的感情。這個城名的意思是「雙重和平的領地[或『基礎』]」,但竟然一向都是國際爭論中心,豈不是富於諷刺性嗎?
猶太人、基督徒和回教徒都認為這城是他們的聖地,並且立刻引證聖經來支持他們的主張。但令人特別感興趣的是,事實上聖經所載關乎耶路撒冷行將有什麼遭遇的預言和預言所描述的事件已受到國際關注。研究一下預言對於現時世事具有什麼含義豈不是饒有意義嗎?——馬太福音24:3-22;路加福音21:5-24。
為了取得答案,我們先考慮一下聖經和歷史闡述耶路撒冷在第一世紀的遭遇。在公元33年,耶穌基督曾預言該城及其聖殿會遭受徹底毀滅。何以故?
在耶穌發出這段預言之前兩天,他以君王身分騎驢進入耶路撒冷。但該國的領袖絕不承認他是上帝派來的統治者。後來,耶穌坦率地告訴他們,上帝的王國必從他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他們本身會被『摔碎,粉碎。』——馬太福音21:1-15,42-46;約翰福音19:12-15。
歷史事實證明,僅在37年之後,即公元70年,羅馬大軍在提多將軍率領之下應驗了耶穌所說的每一句話。略為檢討預言怎樣應驗是發人深省的。以下是預言的幾項細節:
築壘攻城
關於耶穌預言的準確性,我們引述他的話說:「日子將到,你的仇敵必築[架設撞城錘的]壘攻擊你,周圍環繞你,四面困住你。」——路加福音19:43,《新譯》。
誰聽到關於耶穌在公元33年所作的預言都會起疑和推斷說:『什麼?在這困難的地勢上築個數哩長的木壘圍住耶路撒冷?敵人來襲和需要從遠處運來木材又如何?作這樣的預言是多麼愚蠢!』可是37年後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從約西佛斯(猶太歷史家)獲知羅馬人在圍困耶路撒冷和奪取三道防禦牆中的兩道之後頗感沮喪。為什麼?因為猶太人頑抗和羅馬軍隊傷亡慘重。「不少人認為以傳統武器絕不能攻陷這城。」——《猶太人戰記》,G.A.威廉遜翻譯(英文),1959年,賓真古典版,296頁。a
提多怎樣行呢?這位急於求榮的青年將領決定「若要迅速和安全行事就必須築壘圍繞全城。」他把築壘工作作為各軍團和軍團中各分隊的競賽目標,使兵士們大發熱心,競快築成自己的部分。結果如何?
「壘牆長達4.5哩(7千米)。……全部工程在三日內完成,雖然應該需時數月——快到令人難信。」這就是耶穌所預言的「架設撞城錘的壘」!此舉產生什麼結果呢?毀滅!全城和許多居民的毀滅。
你知道耶穌也預言到導致這種悲慘結果之前的多年來一直發展的各種情況嗎?請考慮他預言到那些年來關於饑荒、不法事件和假先知的話。
饑荒
耶穌說明在耶路撒冷毀滅之前發生饑荒。——馬可福音13:8;馬太福音24:7。
這段預言已證明為真實。例如,使徒行傳11:27-30報導:「當那些日子,有幾位先知從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內中有一位名叫亞迦布站起來,藉著聖靈指明天下將有大饑荒;這事到革老丟年間[公元41-54年]果然有了。於是門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錢,送去供給住在猶太的弟兄;他們就這樣行,把捐項託巴拿巴和掃羅送到眾長老那裡。」
猶太歷史家約西佛斯顯然在他所著的《猶太古史》一書中敘述同一饑荒(第20卷2章5段,利伯版)。約西佛斯聲稱,耶路撒冷城當時「在饑荒困迫之下,不少人因無錢購買必需品而餓死。」
不法之事激增
糧食短缺僅是耶穌預言在耶路撒冷毀滅之前的許多苦難之一而已。他同時提及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馬太福音24:12。
雖然不法事件在羅馬世界多處地區也有發生,但在猶太地方特別顯著,因為猶太人反叛情緒日益高漲。我們讀到在羅馬總督腓力斯統治期間(約公元48-58年),武裝步隊在猶大鄉間橫行,「劫掠富裕人家、屠殺居民、縱火焚燒鄉村,他們的暴行蔓延至猶大各地。」在公元66年,基督徒逃離耶路撒冷城之前,這些事經已發生了。——《猶太人戰記》,136頁。
假先知
事情並非到此為止!耶穌警告說,「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馬太福音24:11。
在腓力斯總督執政時代,據報有許多假先知乘時而興。「他們以自稱接受靈感欺人,裝出有神附身的姿態去引誘暴民而策動革命叛變,帶領群眾進入荒郊,假裝在那裡有神顯示他們行將獲得自由的種種徵兆。腓力斯把此舉視為叛變的第一步,於是派遣騎兵和重步兵團把暴民粉碎。」(《猶太人戰記》135頁)據約西佛斯報導,有一位假先知是埃及人。在耶路撒冷逮捕使徒保羅的羅馬軍事將領顯然錯誤地把保羅看作假先知。——使徒行傳21:37,38。
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上
在耶穌預言中最令人留意的是關於耶路撒冷聖殿的特別聲言。聖殿不僅陷入敵手,而且要徹底夷為平地,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路加福音21:5,6。
請記得耶路撒冷聖殿不但是猶太人而且是整個羅馬帝國都引以為榮的。羅馬元老院所委任的希律王曾著手計劃將之美化和擴建。它被認為是建築學和藝術上的傑作,來自當時已知世界各地的猶太教改宗者和善意人士均以其才幹協助聖殿的建築。
約西佛斯誇耀說:「從外面望向聖所的景象的確令人目眩神迷。整座聖殿外圍鋪上堅固的金箔,太陽初升時反映出金光燦爛使人覺得有如直接注視太陽一般而轉面不敢凝望。」——《猶太人戰記》,394頁。
據約西佛斯說,提多將軍在軍事會議中決定不毀滅聖殿,耶穌的預言看來要落空了。但事情究竟怎樣呢?儘管作了這樣的決定,當聖殿的攻防戰發生時,一個不知名的羅馬兵士將火把擲入聖所之內,整個華美聖殿立刻變成火海。當然,大火無法燒毀聖殿的石材。那末石材可以存留嗎?
當耶路撒冷城陷落和聖殿被焚時,提多「下令把全城和聖殿夷為平地,」只餘幾個軍事望樓以表示羅馬人曾經傾覆這麼強大的堡壘。與這位將軍和猶太人的意圖相反,耶穌的預言應驗了!
今日又如何?
聖經表示今日的人再度面臨牽涉到統治權的爭論。基於聖經的年代計算透露外邦人時期正在1914年結束,耶穌基督已在天上執掌王權統治全人類。b藉著耶和華見證人在全球進行的傳道工作,各地的人已留意到自己正在面臨決定階段。
世界的反應如何?大多數人表示沒有興趣。甚至在自稱為基督徒的人當中的大多數人都在生活方式上表示:『除了俗世國家,我們沒有統治者!』
這種態度招致什麼結果呢?請翻開聖經親自閱讀馬太福音24和25章、馬可福音13章、路加福音21章所載。證據表明耶穌預言這個世代所發生的事與他預告耶路撒冷毀滅前發生的事相同。預言中的戰爭、糧荒、不法事件和虛假希望的宣傳以及耶穌所預告的其他「徵象」顯然已經出現。正如古代已知世界中以自私和暴力為特色,今日世界亦然。結果,毀滅已迫近眉睫——整個世界事物制度的毀滅。——箴言2:21,22。
至於愛好公義的人,目前的災禍正好表明拯救行將來臨。因為耶穌同時說:「一有這些事,你們就當挺身昂首,因為你們的救贖近了。」——路加福音21:28,《新譯》。
救贖到那裡?一個新規制,所有愛好公義的人在上帝王國治下過著真正安全的生活。(路加福音21:31;彌迦書4:3,4)這種前途使你心焉嚮往嗎?若然,現在便是和懷有這樣的信仰的人交往的時候,這些人在他們的王國聚會所經常研究聖經,志在按照這種方式生活,他們不但在言談上,而且在行為上表示他們真正相信上帝的統治權。
[腳注]
a 以下全部引述該版。
b 參閱守望台聖經社出版的《真正的和平安全——來自什麼方面?》一書。
-
-
飛往地球的底部警醒!1981年 | 9月8日
-
-
飛往地球的底部
紐西蘭航空公司每年有四天派機飛往地球底部的南極洲。我在1979年11月21日乘搭這班機,從奧克蘭首途向南飛去。
離開紐西蘭之後,飛機在相當的高度上穩定地向冰天雪地前進。我們也在燈光熄滅的機艙中安坐觀看三套關於南極的影片。第一套是黑白片,敘述阿孟森和他的助手們在1912年的探險事跡。啊,他們真是獻身探險事業的先驅者!隨著的兩套的彩色影片,敘述較近期的南極探險和紐西蘭司各脫基地的建立。
眼底風光
時間過得很快,不久飛機低飛,可以看到反映雪光的奇美景色——南極洲。它在各大洲中卓然不凡,是世界最寒冷和最孤立的大洲,在1977年創辦噴射客機南極「一日遊」之前,像我這樣的普通人很難到此觀光。
我認為,第一批南極探險家和今日的飛機遊客所經歷到的情況沒有多大分別。來自司各脫基地的無線電報導當地氣溫為攝氏零度(華氏32°),是11個月來最暖的一天!機上乘客相率從溫暖的機窗外望,甚至把鼻子碰在玻璃窗上。
浮冰像滑溜的白紙片浮在墨水般的海上,薄冰破裂的形狀有如大理石紋。與我以前的想像不同地,並非所有的冰都是扁平無色的。反之,冰有多種美麗的色彩,厚度不同的冰產生了蛋白石的效果。南極洲有山脈、山谷、巨大冰河、蜿蜒的冰河裂縫,帶狀的海上浮冰和堅硬的陸上冰相碰,陡峭的冰崖跌落海上,泛起巨大的冰塊。
機上各人都帶備照相機——有些人不只帶一副。一隊電視攝影人員忙於獵影和訪問來自威爾士、北美和法國等地的日間旅程遊客。一位女士立刻把所見的景色作出素描。很可惜地,機上不斷供應食品和飲品,以致有些人喝得醉眼模糊而錯過了許多美景。
在司各脫基地上空低飛使我們清楚看到建築物和汽車。不久威廉野外航空基地又在我們下面掠過——有四架飛機排列成行,全部景色凍結成像一張黑白照片。
我們瞥見自己的飛機影子像個敏捷的溜冰者在冰上跳舞一般。飛機在許多地方上空繞個圈子只需幾分鐘,但在本世紀初的遊客卻要多日或數星期才行得完。昔日的英國著名
-